第七一零章 招供

不但史原不敢相信,葛侍郎同樣也不敢相信。

就像想睡覺有人遞枕頭,他這邊剛剛給史原抓進來,證據便有了。

最初,他們幾個也只是想借着抓慶王餘黨的名頭,把史原抓進刑部大牢,上過大刑,再嚇唬一通,史原只是個文弱書生,這樣一番折騰下來,不死也能脫層皮,借他膽子也不敢再用印子錢的事情要協他們。

若是史原是個硬骨頭,死活不肯就範,那麼就在獄裡結果了他,再做個畏罪自殺的假象,不但除掉心頭大患,而且人死如燈滅,這件事就此了結。

可是葛侍郎沒有想到,他們杜撰出慶王餘黨這麼一個抓人的理由,便真的收到史原私通慶王的罪證。

這是證詞,字跡飄逸雋秀,寫字的人小有名氣,只要拿着這份證詞在士子圈子裡詢問,不出半個時辰,就能問明出處。

何況,證詞下面有印章,還有簽名。

史雲,字逸仙,號逸廬居士。

某年某月,史原打着公主府的名義,在金寶錢莊週轉出五千兩銀子,當天便送至慶王府,直到金寶錢莊將對帳單子送至公主府,身爲長史的史原纔將這五千兩連本帶息還上,至於他還帳的銀子是從哪裡來的,未曾知曉。

某年某月,史原通過慶王,爲自己的某位同鄉謀到府衙同知一職,而後來慶王兵敗時,便正是逃往此處。

......

如此這番,林林總總,配上史雲的一筆好字,洋洋灑灑寫滿一頁。

葛侍郎看到這些罪證時,他驚呆了。

他污陷史原是慶王餘黨,沒想到史原真的就是!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不但是他始料未及,也是他無法控制的了。

一切全都脫離了預先軌道,向着他們無法掌控的方向發展。

事已至此,他們已經不能把史原悄悄放出去了,這個局是他們設的,他們只能咬牙走下去。

史原真的是慶王餘黨,這個案子很大。

葛侍郎快要愁死了,史原的事情必須要上報了,可是一旦脫離了他的掌控,史原說出印子錢的事可如何是好?

葛侍郎精通刑獄,他想來想去,葛侍郎才下定決心,先將史原單獨關押,待到史原的精神快要崩潰時,再讓人告訴他被史雲出賣的事實,這個時候,史原的神經繃緊,患得患失,然後再讓人把刀抵在史原脖子上,逼他簽字畫押。

史原果然很快就撐不住了,他說自己不是慶王餘黨,以前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也不是。

兩個人按住史原的手,讓他在那張紙上簽字畫押。

史原不從,尖刀刺入脖頸,鮮血涌出,滴滴噠噠,很疼,但卻不會死人。

這些人走後,史原再也沒有了一點精神,他如同一具行屍走肉癱倒在地上。

往事如煙,一幕幕在腦海裡浮現,弟弟從小體弱,他爲弟弟求醫問藥,弟弟長大了要娶親,他便四處張羅,最後選定了現在這位弟媳婦。

弟弟爲何要害他?

剛纔畫押的時候,他看得很清楚,那些人沒有說錯,紙上的字跡是史雲的,千真萬確,他被親弟弟給出賣了。

自從他被抓進來,沒有見過家人,想來並不是家裡人想要求人不得其門,而是史雲故意而爲之。

暈暈沉沉中,史原喊出了藍先生,這些年裡,與他打交道的並非是藍先生本人,中間還有過謝思成,有過很多人。

這些人的影子一個個在腦海裡閃過,史原像是做了一場夢。

夢醒時,他還在那間牢房裡,沒有其他人,只有他自己。

葛侍郎是真的給嚇住了,何止是慶王餘黨,被他抓進來的,到底是什麼人啊!

因此,當明和帝下旨,讓他將人移送大理寺時,葛侍郎更是給嚇了一跳。

皇帝知道了!

刑部大牢堅固如同鐵桶,何況,史原還是秘密關押,除了葛侍郎的幾名親信,沒有人知道。

葛侍郎跪倒磕頭,一擡眼正遇到來傳旨的大太監常小貴。

常小貴神色淡淡,掃了他一眼,冷冰冰地道:“葛侍郎,灑家奉聖命而來,還請葛侍郎不要再推三阻四了,那個史原呢,快讓灑家親眼看看這人的模樣。”

葛侍郎一頭的冷汗,那天他派了羽林軍將史原抓過來的時候,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最終竟然會驚動了皇帝。

見他沉吟不語,常小貴不悅,這一兩年,他在皇帝身邊,即使算不上呼風喚雨,也是順風順水,這個葛侍郎也不是沒有見過,他記得葛侍郎以前並不是這樣的人啊,怎麼官越做越大,人卻越來越像一截木頭呢。

“葛侍郎,你還想違悖聖意嗎?”

“不敢不敢,公公還請見諒,下官這就讓人去提史原。”葛侍郎抹一把額頭上的冷汗。

常小貴上下打量着他,像是在打量一個蠢貨,良久,常小貴才從鼻子裡擠出一個字:“哼。”

史原被帶過來時,目光渙散,嘴辱抖個不停。

葛侍郎指指史原,對常小貴道:“公公,這人就是史原。”

常小貴很認真地打量着史原,對葛侍郎道:“這可真好,灑家這便帶人走了。”

待到常小貴一行人走了,葛侍郎才如大夢方醒,他的裡面衣裳都被冷汗溼透了。

明和帝親自見了史原,可惜他什麼也沒有從史原口中得知。

明和帝大發雷霆,常小貴低聲把史原說出的那些夢囈講了一遍。

明和帝聽到了三個字“藍先生”!

這還是明和帝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他忽然發現,有很多事情,忽然被一條線給串起來了,而這個所謂的藍先生,便是串起一切的那條線。

史原還是暈暈沉沉,他也不知道自己說過什麼,做過什麼,而常小貴卻有辦法,把所有的供詞都安在史原身上。

藍先生便是太平會的老主人——史原說的;

河南起事的張寶辰是藍先生的人——史原說的;

錦衣衛一直以來就和藍先生有關連,從荊陸到赫剛,歷任錦衣衛都是藍先生的刀,藍先生的手。

藍先生有皇室血統,他便是早已死去多年的順王!

第五七零章 栗子第五三一章 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第七零六章 勝算第三二五章 緣份第七七六章 何事秋風悲畫扇第七零八章 不忿第二四四章 關外第二章 風入四蹄輕第七五七章 金旗飄揚第五九八章 軍營第二十三章 庸人自擾之第二五六章 竹牌第三二八章 三娘子第二四四章 關外第三七九章 玉笛公子第九十九章 風光不與四時同第五一五章 長春閣第六四一章 羅傑第六四八章 上船第七三二章 西望長安第七一一章 天下大亂第七一七章 不欠第一一一章 鑲翠嵌碧第五十章 兩無猜第八十八章 九爺回來了第二六四章 後路第三九三章 大哭第五九零章 裝第四一九章 相似第一零一章 那得恁、海底猴兒第四七八章 硬梆梆第三八二章 小淵第四二二章 叮囑第七二四章 貓變第三十一章 蕙心堪怨第一二五章 舉頭望明月第四三一章 見面第四一一章 哥......第六十一章 心計欲何施第十一章 爭窺犬吠聲第四八七章 大禮(囡囡竹10000點幣和氏璧加更)第一九一章 喜歡第一二六章 低頭思故人第五零一章 玉如意第三七六章 不要第二十三章 庸人自擾之第六一六章 招了?第七四九章 瀟湘夜雨第五零八章 靜好第一九三章 心事第四六零章 其其格第七七零章 疤臉女子第七六九章 玉佩第七七二章 何錯第三十九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二七六章 遇到第二二一章 手串第六五九章 媒婆第六十二章 斜陽正在第二八七章 李家第三八八章 送別第六九四章 猴子第六四三章 死而復生第六六九章 新友第四四一章 宣府第三五九章 帶話第五十九章 有暗香盈袖第三十八章 春生萬物芸芸第六章 假做真時真亦假第一九九章 午膳第五零四章 舉棋第四一七章 怨咽空自悲第五二八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三三七章 一杯茶第十六章 驛路交遊熟第二三四章 莫名第三六五章 沈彥青第六二六章 聞道長安似弈棋第四十一章 橫玉笛,韻悠悠第三三二章 用人第一七二章 組織第七零五章 印折第三十三章 迷津欲有問第五二四章 與子偕作第七七三章 一瞬間第一七零章 名重第二九五章 出現第五四八、第五四九章 我家有女已長成(兩章合一)第三十六章 對面爲盜賊第七十七章 抖機靈(繼續求月票求訂閱)第一零九章 京城地第六五六章 過聞第八十八章 九爺回來了第三四三章 不識第三七六章 不要第四九零章 來信第六六五章 四時堂第五六五章 石榴山楂第三一一章 舊時王謝堂前燕第二一五章 易釵
第五七零章 栗子第五三一章 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第七零六章 勝算第三二五章 緣份第七七六章 何事秋風悲畫扇第七零八章 不忿第二四四章 關外第二章 風入四蹄輕第七五七章 金旗飄揚第五九八章 軍營第二十三章 庸人自擾之第二五六章 竹牌第三二八章 三娘子第二四四章 關外第三七九章 玉笛公子第九十九章 風光不與四時同第五一五章 長春閣第六四一章 羅傑第六四八章 上船第七三二章 西望長安第七一一章 天下大亂第七一七章 不欠第一一一章 鑲翠嵌碧第五十章 兩無猜第八十八章 九爺回來了第二六四章 後路第三九三章 大哭第五九零章 裝第四一九章 相似第一零一章 那得恁、海底猴兒第四七八章 硬梆梆第三八二章 小淵第四二二章 叮囑第七二四章 貓變第三十一章 蕙心堪怨第一二五章 舉頭望明月第四三一章 見面第四一一章 哥......第六十一章 心計欲何施第十一章 爭窺犬吠聲第四八七章 大禮(囡囡竹10000點幣和氏璧加更)第一九一章 喜歡第一二六章 低頭思故人第五零一章 玉如意第三七六章 不要第二十三章 庸人自擾之第六一六章 招了?第七四九章 瀟湘夜雨第五零八章 靜好第一九三章 心事第四六零章 其其格第七七零章 疤臉女子第七六九章 玉佩第七七二章 何錯第三十九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二七六章 遇到第二二一章 手串第六五九章 媒婆第六十二章 斜陽正在第二八七章 李家第三八八章 送別第六九四章 猴子第六四三章 死而復生第六六九章 新友第四四一章 宣府第三五九章 帶話第五十九章 有暗香盈袖第三十八章 春生萬物芸芸第六章 假做真時真亦假第一九九章 午膳第五零四章 舉棋第四一七章 怨咽空自悲第五二八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三三七章 一杯茶第十六章 驛路交遊熟第二三四章 莫名第三六五章 沈彥青第六二六章 聞道長安似弈棋第四十一章 橫玉笛,韻悠悠第三三二章 用人第一七二章 組織第七零五章 印折第三十三章 迷津欲有問第五二四章 與子偕作第七七三章 一瞬間第一七零章 名重第二九五章 出現第五四八、第五四九章 我家有女已長成(兩章合一)第三十六章 對面爲盜賊第七十七章 抖機靈(繼續求月票求訂閱)第一零九章 京城地第六五六章 過聞第八十八章 九爺回來了第三四三章 不識第三七六章 不要第四九零章 來信第六六五章 四時堂第五六五章 石榴山楂第三一一章 舊時王謝堂前燕第二一五章 易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