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廣平王面聖

廣平王一行北上,因這回皇帝有聖旨下來,命他火速回京,因此與妻兒兵分兩路,廣平王妃帶着孩子,還有一大幫侍從坐船由水路慢慢回京,廣平王自帶一隊護衛和幾名隨從,騎快馬走陸路,趕緊趕慢的,才進十月不久就回到了京城。

到了京城,按說他應該先回王府去梳洗一下,可他惦記着張氏的託付,直接就進了宮。皇帝這時候還在乾清宮與大臣商議政事,聽說兒子回來了,非常高興:“快宣皇兒來!”隨口吩咐大臣們把正在議的幾件政事拿回去,商量出個章程來,再前來稟報。

大臣們知道他急着見廣平王,就依禮紛紛告退了,獨那田尚書轉了轉眼珠子,出門後給守在外頭的一個小黃門使了個眼色,然後走到僻靜處,等那小黃門悄悄跟上來,便如此這般吩咐了一通。

廣平王對此一無所知,他風塵僕僕地進了乾清宮,拜倒在皇帝座前,先行了大禮。皇帝正想兒子呢,見他面有倦色,頓時心疼了:“這一路辛苦了,可吃好睡好了?怎的瞧着瘦了許多?”

廣平王微笑道:“讓父皇擔憂了,兒臣身在江南,心繫父皇母后與母妃,日思夜想,茶飯不思,因此消瘦了些。”

皇帝聽說兒子是想自己想瘦了,更加心疼:“你這傻孩子,這樣叫父皇如何放心得下?你也是做爹的人了,成家立業的,整天惦記着父母,算什麼事兒呀?”話雖如此,但見兒子孝順,他還是很開心的,忙讓兒子坐下,然後拉着對方的手問起這一路上的飲食起居,孫子的身體也要問幾句,最後才問起上海的海壩工程完成得如何。

廣平王詳細作了回答,一邊回答一邊小心觀察父親的表情,發現他雖然下旨急召自己回京,但好象不怎麼着急想知道趙家案子的真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他索性在說完了巡視過程後,直接轉入了去奉賢探望張氏的經歷:“趙老夫人容色憔悴,看起來整個人就象老了二十歲,喪子之痛委實打擊太大了,若不是還有孫子孫女要照看,她老人家只怕已經垮了。如今她彷彿驚弓之鳥般,知道趙炯與她同住一宅,連院門都不許兩個孩子出,也不許外頭的人隨意進來,茶水飯菜,俱在院中煮食。她還親筆寫了一份奏本,讓兒臣面呈父皇。”說罷從懷中將張氏所寫的奏本掏了出來,恭敬呈上。

皇帝怔怔地看着那深藍素綢面的奏本,半晌,才幽幽嘆了口氣:“有時候,朕真的希望自己不是皇帝,就用不着處理這樣令人爲難的事了。”說着接過了奏本,翻開看起來。

廣平王安靜地在座位上等着,他心裡有些不安,皇帝似乎想要回避趙家的案子,爲什麼?難道是下不了手處置趙炯嗎?

皇帝看完了奏本,眼圈已經紅了,他擡袖輕拭眼角的淚痕,感動地道:“趙老夫人深明大義,替朕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啊!”

原來皇帝在二十多天前,廣平王還未到達奉賢與張氏會面談話時,就已經下了旨意,派了使者前去奉賢,要將趙炯押送遼東邊關去。趙炯指使家僕殺害親弟一案,在所有人的默認之下,已經有了定論。趙炯殺人罪名成立,革去建南侯爵位,貶爲庶民,念及他是有大功於國的建南郡公之子,只判個流放一千里,算是從輕發落了——當時他墜馬癱瘓的消息還未傳到京中。將來如果皇帝有恩旨大赦天下,他還有希望回來,但也只能一輩子做個平民百姓了。

這案子判得這麼快,甚至沒等到目擊證人廣平王回京,其實是各方面影響力之下的結果,而對案子施加了影響的人,不僅僅是皇帝和朝臣,或是背後的穎王府、田尚書,其實還有趙炯的妻子牛氏以及兒子趙?,牛氏與趙?之妻蔣氏,都在暗中請求孃家人相助,因此纔會在案情尚未完全明朗、鑿船兇手都未曾捉拿歸案的情況下,早早將趙炯定罪判刑。

皇帝對此只有嘆息:“郡公爺怎會有這樣的兒孫?趙炯心狠手辣就不用說了,這趙?也真不愧是其父之子,還有他母親牛氏,聽聞這牛氏當年還是趙炯自己選的,京中上下看在當年牛妃面上,纔沒追究他們私相授受的罪名,還覺得他們是對恩愛夫妻,沒想到如今大難臨頭了,牛氏居然沒想過要幫夫婿求情,反而不擇手段地促使他定下罪名,好把自己的兒子摘出來。昔日朕還以爲他們都是好的,如今纔算是看清他們的真面目了。”

最讓皇帝氣憤的,還不是這一點。他考慮到趙老郡公屍骨未寒,不願意案子內情傳開,但京中早有風聲,各種小道消息都有,其中就有這麼一種言論,說趙老郡公生前在軍中威望最高,一力保皇帝上位,可說是勞苦功高,皇帝對他的恩寵再大也是應該的,可他纔去世沒多久,就有一個兒子死得不明不白,另一個兒子也擔上了殺弟的罪名,真相如何卻是無人知曉,畢竟從前也沒聽說過他們兄弟關係惡劣到這個地步,如今趙家兩個兒子一死一入罪,皇帝肯定會趁機奪了他家的爵位,到時候就再也不必擔心趙老郡公功高震主,也不會再有人提起趙老郡公對皇帝的恩情了,皇帝總算可以鬆一口氣。

皇帝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名聲,聽到這種言論真是快要氣死了,命人暗中追查,卻發現跟建南侯府脫不了干係。趙炯的罪名已經不再是問題,連他自己的妻子兒子都替他認罪了,問題是建南侯府的爵位去向,如果交給趙炯之子,皇帝自己就吞不下這口氣,道義上也說不過去,如果交給趙焯之子,田尚書與趙?等人一再說趙焯之子趙瑋落水後病弱,隨時都有可能夭折,又怕他沒幾年就死了,爵位仍然無人繼承。

皇帝對趙老郡公是真心敬重,希望他家子孫能過得好,除非涉及謀逆,否則是絕不會奪了他家爵位的,卻又擔心趙家小二房絕了後,又不把爵位傳給趙炯之子,外頭的傳言會越來越難聽,直把皇帝說成是陰險狡詐忘恩負義之人了,因此這段時間他無比糾結。

如今張氏親自上奏,請辭爵位,又請皇帝做主懲罰不敬親長的牛氏、趙?、蔣氏等人,給了他一個暫時不決定襲爵人選的理由,皇帝心裡纔算是真正鬆了口氣。

廣平王聽了以後非常憤怒:“牛氏與趙?安敢如此猖狂?!父皇,待兒臣命人查訪,等抓住他們指使人散播謠言的證據,還怕真相不能大白麼?到時候絕不會有人再說父皇的不是!”

皇帝卻搖了搖頭:“你以爲朕沒讓人查過麼?根本無從查起,若是嚴令官民不得議論,又怕他們心裡越發覺得朕心虛了,如今只能由得它去,謠言終究是謠言。”

廣平王皺了皺眉頭,想想也覺得有理,便對皇帝說:“既如此,皇帝不如直接下旨令趙瑋襲爵,謠言便可不攻自破了。兒臣才見過那孩子,他雖體弱些,只是落水後未曾休養好,卻並無性命之憂,所謂襲爵後便會夭折的說法,完全是有心人胡編亂造的。”

皇帝還是搖頭:“牛氏與趙?連朕的謠言都敢傳,這時候下旨封了趙瑋,萬一他們鋌而走險,傷了孩子性命,那該如何是好?朕總不能看着老郡公絕後。”

廣平王有些急了:“難道父皇不能杜絕後患麼?建南侯府的主人是建南侯,牛氏與趙?若不再是主人的親眷,也就沒有資格再住在府中,家產可充公,奴僕也歸主家所有,他們還有什麼能力加害別人?”

皇帝神秘兮兮地對他道:“皇兒莫急,你難道沒發覺麼?你穎王叔正一心要保趙?的爵位呢,你覺得他是在打什麼主意?”

廣平王頓了一頓:“穎王叔還能打什麼主意呢?他的想法簡直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看着皇帝的表情,想起了張氏的推斷,莫非張氏說中了?他忙將這件事說了出來:“父皇莫非真是這麼打算的?”

皇帝笑了:“郡公爺從前就跟朕說,他夫人是個聰明人,這話果然不假。穎王居心叵測,偏朕受誓言所限,只能寬仁以待,他要參政議政,朕也沒法拒絕,只能讓他管些瑣碎小事,可他怎能甘心?倒不如把他的爪牙都找出來砍了,又有了好理由將他圈在王府裡,到時候朕只要不殺他,天下人就會說朕是仁君,他就再也掀不起什麼風浪來了。”

廣平王一時間不知該說什麼,照理說,皇帝能有這個心是好的,起碼不至於被穎王牽着鼻子走,爲了個仁君名聲,任他予取予求,可皇帝的心也太軟了些,花這麼大功夫居然只是爲了把人圈禁在王府裡?不能斬草除根,日後有後患怎麼辦?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皇帝能產生這樣的念頭,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還能欲擒故縱地利用趙家小長房想要侯爵之位的想法,探知穎王的同黨名單,這真是個驚喜。廣平王還記得自己出京前,提醒皇帝注意提防穎王時,曾被皇帝責備過,說他不敬叔叔。皇帝是因爲什麼事才改變了想法?

還有一件事,處置趙炯是好的,讓他流放千里,也沒什麼問題——雖然如今趙炯已經癱瘓,這流放地沒法去了——有問題的是原本皇帝打算將他放到遼東去,那裡可是趙家舊部的大本營!如果皇帝不把趙炯殺弟的案子公之於衆,又將他流放到那裡,趙老郡公的舊部會怎麼想?再加上趙家小長房的傳言,爵位遲遲定下繼承人選……

還好張氏說了會寫信通知這些舊部,應該可以避免一些誤會,但這件事是她自發決定的,並非皇帝授意。

廣平王再次看向父親,總覺得,他的計謀好壞參半,有些高明,有些又蠢得讓人無語,到底是怎麼想的?

第469章 守歲第240章 提醒第379章 帝后第559章 風波第547章 對質第279章 救人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234章 置莊第560章 妄念第455章 妥協第303章 過年第456章 申斥第579章 多心第204章 贈衣第452章 退親第357章 厚聘第362章 憂慮第216章 戰果第402章 質問第291章 臘八會(五)第525章 不合羣第519章 悔悟第559章 風波第426章 避難第533章 熱鬧第410章 倒打第51章 告一段落第190章 侯府舊宅(上)第238章 矇混第506章 巡視第123章 三家合作第285章 嫌疑人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367章 約定第120章 搬離第226章 東昇第482章 賞燈第229章 相逢第116章 格溫妮絲第223章 說笑第512章 嘉獎第157章 上海亂局(下)第303章 過年第54章 憂慮第86章 歸來第166章 “隱疾”第587章 誤會第574章 壯大第132章 見機行事第425章 挖坑第10章 亂家根源第44章 出乎意料第10章 亂家根源第105章 投資項目第273章 手足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52章 匆匆五年第4章 流言紛紛第236章 汪家宅中第378章 拒官第469章 守歲第254章 棲鳳齋第567章 新進士第247章 詩會第592章 請求第423章 喜事第97章 打臉第201章 葛衣第334章 悔恨第575章 說笑第607章 眼睛第150章 探病第190章 侯府舊宅(上)第429章 說客第506章 巡視第627章 賀禮第418章 口風第407章 秋闈第579章 多心第504章 慈善第533章 熱鬧第20章 小插曲第576章 開導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108章 尋茶記第507章 同行第534章 新年第452章 退親第29章 調派第372章 失態第576章 開導第474章 紅香第593章 帖子第526章 反駁第147章 回京第610章 發難第574章 壯大第161章 兄弟姐妹第534章 新年
第469章 守歲第240章 提醒第379章 帝后第559章 風波第547章 對質第279章 救人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234章 置莊第560章 妄念第455章 妥協第303章 過年第456章 申斥第579章 多心第204章 贈衣第452章 退親第357章 厚聘第362章 憂慮第216章 戰果第402章 質問第291章 臘八會(五)第525章 不合羣第519章 悔悟第559章 風波第426章 避難第533章 熱鬧第410章 倒打第51章 告一段落第190章 侯府舊宅(上)第238章 矇混第506章 巡視第123章 三家合作第285章 嫌疑人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367章 約定第120章 搬離第226章 東昇第482章 賞燈第229章 相逢第116章 格溫妮絲第223章 說笑第512章 嘉獎第157章 上海亂局(下)第303章 過年第54章 憂慮第86章 歸來第166章 “隱疾”第587章 誤會第574章 壯大第132章 見機行事第425章 挖坑第10章 亂家根源第44章 出乎意料第10章 亂家根源第105章 投資項目第273章 手足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52章 匆匆五年第4章 流言紛紛第236章 汪家宅中第378章 拒官第469章 守歲第254章 棲鳳齋第567章 新進士第247章 詩會第592章 請求第423章 喜事第97章 打臉第201章 葛衣第334章 悔恨第575章 說笑第607章 眼睛第150章 探病第190章 侯府舊宅(上)第429章 說客第506章 巡視第627章 賀禮第418章 口風第407章 秋闈第579章 多心第504章 慈善第533章 熱鬧第20章 小插曲第576章 開導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108章 尋茶記第507章 同行第534章 新年第452章 退親第29章 調派第372章 失態第576章 開導第474章 紅香第593章 帖子第526章 反駁第147章 回京第610章 發難第574章 壯大第161章 兄弟姐妹第534章 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