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在難題面前

龔浚在沾滿了露水的草叢當中,叼着一根草棍已經盯着山上的軍寨很長時間了。周遭的一切,都是安安靜靜,除了軍寨寨牆之上偶爾的川中語音,便只能聽見在軍寨那邊的山澗之內的水嘩嘩流淌的聲音。

良久之後,才見到龔浚豎立手掌,往後揮了揮,跟在龔浚身後的屬下,才隨着龔浚,彎着腰,緩緩的在草叢當中退下。

山嵐輕輕撫過,山林之間草木搖曳,幾個眨眼的工夫,龔浚就帶着人消失在林木之間,了無痕跡。

“嘖……”等到已經遠離了山上軍寨的可視範圍了,龔浚這才搖了搖頭,直起腰來,嘖了一聲,一臉鬱悶的模樣。

“頭兒,爲什麼不和前兩次一樣,裝扮成士族混進去?”

“你懂個屁!”龔浚斜了一眼,看了看問話的黑彘,說道,“第一個軍寨,四十四個,活得死的,一個沒少,自然可以再接着裝扮混進第二道軍寨,然後呢?人頭少了幾個?你自己說說?”

黑彘嘿嘿的笑了兩聲,說道:“不是第二道的軍寨人多了一些麼,兄弟們一時照看不來……再說了,也不見得後面的軍寨這就知道了……”

“屁話!”龔浚扇了黑彘一個後腦勺,說道,“還他孃的有臉講!山上山下就這一條路,他孃的不往這裡跑,難倒還能上天不成啊!這一路上的腳丫子印又不是沒有見到,你當成這軍寨裡面的人都和你一樣的蠢啊!滾一邊去,見了就煩!”

黑彘摸着被扇了一下的後腦勺,也不惱火,只是嘿嘿笑着縮到了後面去。

龔浚的火氣其實也不是針對着黑彘,而是因爲這一次不能全功,多少有些心中煩躁而已。當然,龔浚也知道,四十多人和一百多人完全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只是跑了四五個,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但是戰場之上,容不得半點差池。

就是在第二道軍寨跑掉的這四五個人,導致了李冠和龔浚不能再次沿用之前的策略了……

分水嶺的軍寨之上,人員攢動,神情緊張,明顯和前兩道的軍寨的那種鬆懈,毫無防備的狀態不一樣,這要是大刺刺的依舊還是裝成士族上去,不被射成篩子纔是怪事。

龔浚正半蹲在山道邊的樹下,奮力用鐵鏟子在樹根往下挖着泥土,卻聽到來路上一陣聲響,回頭望去,卻見到斐潛帶着些人,已經是走了上來。

龔浚呆了一瞬,就立刻將鐵鏟子往地上一插,幾步趕到斐潛面前,拱手行禮。跟着龔浚的這一隊斥候,也紛紛向斐潛行禮致敬。

“怎樣,前頭如何?”斐潛看了一眼龔浚挖開的地面,有些潮溼,但是卻不夠,不像是能出水的樣子,便往山那邊指了指,說道。

“啓稟君侯,”龔浚回答道,“已是有了防備……”

這就很麻煩。

對於龔浚手下走漏了人員,斐潛自然也是很頭疼,不過也能夠理解。

當然對於龔浚在第二道軍寨的行動,斐潛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畢竟龔浚等人也是第一次走這條山道,人生地不熟,加上第二道軍寨的人數也比第一道要更多,所以黑燈瞎火之下,走漏了幾個人,也屬於情理當中的事情。

或許應該這麼說,在漢代現在的條件下,能做到像龔浚這樣半特種部隊性質的兵卒,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要像後世那樣,幾個人可以清掃幾十倍的對手的特種作戰部隊,呵呵,暫時還是不太可能,或者說沒有激發速度快且強悍無比的遠程武器,單是憑藉現有的冷兵器,是不足以確保每次都能夠以少勝多的,形成少數壓制多數的優勢局面的。

畢竟人力有限,殺人也是要耗費氣力的,強弩雖然可以補充一部分的遠程需要,但是如果在黑夜當中,沒有紅外瞄準器的強弩想要射中人,也就只能是憑藉外掛進行瞄準射擊了。

逃走了幾個人不是什麼問題,但是導致第三道軍寨有了提防,就成爲了大問題。

大軍出動,消耗是及其驚人的。

糧草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飲水上的消耗。

水很重,又不能缺,這一路上但凡是遇到山澗,斐潛都會令人進行補充。

反正在漢代,基本上像是山澗泉水這一類的水源,多少都是比較清澈乾淨,也比較沒有什麼危險。這一點,可以從山澗邊的動物腳印可以看得出來。

但是在第三道的軍寨的時候,卻遇到了麻煩。

儻駱道,三道軍寨,沉嶺,衙嶺,分水嶺並不是隨便叫的。

沉嶺一旁高崖,一旁深澗,險峻無比,一個搞不好,人就沉到深澗當中去了;而衙嶺,顧名思義,便兩山之間宛如羊腸之道,只能是列隊緩緩而行;

至於分水嶺麼……

就是分水。

很簡單,這邊沒水,那邊纔有水。

若是被卡在此處,兵勢無處可取水,不出三天,必亂無疑!

雖然派人往回走去取水了,但是人力有限,攜帶也是有量的,對於大軍來說,杯水車薪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只有突破了這個分水嶺的軍寨,纔算是確保有充裕的用水,不至於陷入士氣低迷全軍潰散的局面。

“走,到前面去看看……”斐潛一邊對着徐晃說着,一邊繼續向前。

龔浚連忙上前幾步,在前頭引路。

斐潛是第一次來到這裡,對於這裡的地形基本上就是一抹黑,什麼也不清楚,當然要實地考察一番。

可以說走到了儻駱道的分水嶺,雖然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算是即將走除了秦嶺了,但是眼前的山勢卻依舊崎嶇。

分水嶺軍寨作爲漢中儻駱道的最後一道防禦陣線,確實是不容小視。

軍寨的東西兩個面都是絕壁岣巖,崖上林木蓊蓊,濃蔭如蓋,峭壁上綠苔斑斑,上下如削。雖然說南北的正面的寬度有十餘米,算是比較寬了,但是依據山勢,全數用石塊嵌壘積而成,共有上下兩層的寨牆,卻是一個巨大的麻煩。

寨牆的門,雖然離得遠,但是看起來並不像是木製的,而是更像一塊巨大的石板……

雙層的寨牆的垛口之上,隱隱可以看到不少兵卒正在值守。在最上一層的張字大旗,正在空中迎風飄舞。

斐潛看着,眉頭緊鎖。

打肯定要打,但是怎麼進攻,確實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

“該死!該死!”

面對難題的,遠遠不止斐潛一個人,就連在漢中的張魯,在接到了消息之後,心神也不由得大亂,覺得有些手足無措。

張魯氣呼呼的將桌案之上的器物一口氣全數掃落在地,頓時廳堂之類丁零當啷的一片狼藉!

這才過了幾天的舒坦日子!

這些龜孫子怎麼不能讓人舒坦些!

張魯的怒火,其實一半是爲了徵西來襲的事情,還有另外一半,卻是源於對於自身地位的擔憂……

大家明面上雖然不說,但是實際上誰都知道,張魯之所以現在能夠做上漢中太守的職位,不就是有劉焉在背後扶持着麼?

漢中川蜀也並非傳說當中的風水寶地,是一方毫無戰火的淨土,只不過漢中這幾年確實是比較平靜,但也是針對於關中和河洛這樣鬧紛紛的地區來說的,而實際上,漢中和蜀中就像是深潭之下的水流,表面看不見,實際上也少不了洶涌異常。

掀起這個波濤的,不是別人,便是站在張魯身後的劉焉。

在中平五年的時候,馬趙二人假借黃巾之名,驟然起事,波及甚廣,最高峰的時候甚至號稱有萬人之衆,劉焉正是因爲這個原因,不能入川到任,後來在益州從事賈龍的幫助下,平定了馬趙之亂,方進入了益州。

然而劉焉來到益州之後,立刻翻臉不認人,種種行爲導致當初給劉焉出過大力的賈龍極爲不滿,因此在初平二年的時候,和犍爲太守任岐合謀,舉兵攻伐劉焉,當時一度攻擊到了成都的邑下,但是在“東州士”的協助下,劉焉最終平定了這一場叛亂,並處決了賈龍和任岐。

但是賈龍和任岐的死亡,並不代表着漢中蜀地的波濤就此平息……

其中最爲主要的矛盾,其實和現階段整個漢代的朝廷一樣,就是出在“編戶”上面,也就是當地士族豪右和國家政權方面的爭奪。

所謂“編戶”,就是政府登記在冊,需要按照人口繳納各種賦稅的人丁,但是實際上在漢中和蜀中,絕大多數的人口是被當地士族豪右隱藏起來了,這一類的人則是被稱之爲“隱戶”,又稱之爲“蔭戶”。

沒有了正兒八經的編戶,就沒有充裕的賦稅,沒有賦稅,作爲益州名義上的統治者的劉焉,自然就是束手束腳,想幹點什麼都需要好臉好色的和當地士族大戶商討,時時刻刻被這些士族大戶掐着喉嚨,又怎麼會心甘情願忍辱負重?

而作爲外來的“東州士”,離開了原土遷徙而來,雖然多少是帶了些人口和財物,但是卻沒有辦法把原來的土地也一併帶來,爲了不坐吃山空,自然是想盡一切辦法去獲取新的土地和人口……

急切需要展開拳腳的劉焉和迫切需要土地人口的“東州士”,自然眉來眼去,乾柴烈火,一發而不可收拾,滾到了一起,展開了一系列針對於川蜀本土士族豪右的左右連環組合的毆打行動。

因爲當時賈龍和任岐叛亂的時候,甚至聯繫了還在關中的董卓,希望董卓能夠代表月亮,嗯,代表漢代朝廷消滅劉焉,取得名義上面的上風,然而當時的董卓似乎已經是陷入了混沌期間,答應是答應了,轉眼又給忘了,賈龍和任岐自然就悲劇的領飯盒去了……

劉焉生怕董卓什麼時候又想起這個茬來,畢竟他能夠和“東州士”站在一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是朝廷正兒八經任命的益州牧,若是關鍵時刻來了第二個益州牧,劉焉不就玩完了?

因此一不做二不休,便假借漢中亂匪的名義,劉焉讓張魯進了漢中,並燒了棧道,徹底斷絕了和關中的直接聯繫,做起了川蜀的土皇帝。

然而好景不長,劉焉或許是因爲這段時間衰老的太快,又或是修煉道法的姿勢沒有到位,身體反正是一日不如一日,雖然劉焉在儘可能的控制着局面,不讓外人知曉,但是張魯還是從一些特有的渠道,得知了此事。

當然,這個事情從一個方面來說,是張魯的一個機會,是一個可以擺脫劉焉,徹底獨立出來的大好機會,但是就在這樣的節骨眼上,這個什麼玩意的徵西將軍,竟然欲領兵攻打漢中!

這個徵西將軍,不在關中玩泥巴,跑來漢中幹什麼!

真真是該死啊!

“師君,”閻圃見張魯憂慮,便拱手說道,“關中徵西遠道而來,吾等雖說兵卒略乏,但可請劉益州調兵協助,亦可無憂矣……”別人的太守都稱之爲“使君”,唯獨張魯自稱爲“師君”,其中含義,呵呵,可圈可點。

張魯依舊皺着眉頭,看了閻圃一眼,沒有說話。我能告訴你劉焉這個老傢伙現在已經是病得不輕了麼?這個老傢伙現在自身都難保了,還能喘幾天氣都不知道,哪裡還會顧得上我這裡?

劉焉病重,一旦是有個三長兩短,張魯就算是用腳丫子也知道,成都肯定一片混亂,若是此時再多個什麼類似賈龍和任岐的人物出來,搞不好就是一場大亂!

因此在這樣的時刻,劉焉肯定要將所有能抓到手裡的軍隊全數都握得緊緊的,確保其劉家政權的傳遞,哪裡有多餘的心思理會身處在漢中的自己?

反正就算是漢中淪陷,老傢伙大可以守劍閣什麼的,反正將金牛道和米倉道卡死了,徵西就算是想要一口氣進軍蜀中,多半也是不可能的。

然而這些,又不能和閻圃細說。

雖然閻圃是自己的屬下沒有錯,平日裡也是忠心不二的樣子,但是畢竟是川蜀中人,在這樣關鍵的時刻,多一事還真不如少一事……

閻圃見張魯不言,認爲是張魯不想和劉焉瓜葛太深,也沒有特別在意,便說道:“若師君不用此策,便直需遣一名大將,領兵駐守分水嶺,將徵西將軍阻於儻駱道,並嚴查褒斜等山道……過得旬月,徵西無糧無水,自然退去……”

正面和徵西將軍打麼,憑藉現有的兵卒,多半是打不贏的,但是卡在山道上,任徵西將軍有多少氣力也使不出來不是麼,拖些時日,就可以拖贏了。

張魯琢磨片刻,也就只能是如此了,便說道:“不知以子梧之見,何人統兵據之?”

“軍中司馬楊,便足可當此任。”閻圃說道。

“司馬楊?”張魯仰着頭,思索了片刻,最後點點頭,說道,“可,便令其領兵北據徵西!”

第1447章 君位之側第五四四章 尷尬的斐潛心願第1992章舊時舊路,新年新途第2916章彼醉丕臧,不醉反恥第3319章 城中有人一聲嚎第3299章 計較當中的計算第2353章宿將唱老歌第2803章 客觀因素有人異,主觀能動因人同第2289章上善若水,下流也若水。第3153章 當惱羞遇到惱怒第七八五章 於夫羅的誓言第2974章當年一壺酒第2403章大風將起第2598章觀念,教化改良第3241章 兵魂銷盡國魂空第2240章求之求不得,舍之舍不去第3132章 水到渠成第2497章青州球第三一一章 欲往何處第1971章天子恩賜,妙談樂章第2771章 好戲連臺第二五三章 多吐兩次就習慣了第一六一章 墨家傳承第3023章 遭遇之戰和遭遇知戰第九六九章 嘆息第3125章 陽錯陰差第1477章 孫伯符的策略第2139章黃氏遷徙第1466章 千百年傳承下的生意第2388章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979章當先一顆石第1991章華佗治病,公孫行獵第二四四章 古經今經第1781章 假道,假報第2735章 歪想正着第1329章 吃瓜第2813章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隻花第九十六章 三雅之宴第2699章錨定效用陳年怨第五一零章 真正的祥瑞第八八三章 不速之客(八)第六四零章 心照不宣第1083章 究竟應該怎麼選第二十一章 酒宴內外第3164章 當絲綢遇到絲滑第1516章 小飛掛角第2937章古人非傲吏,兄弟不爲情第1436章 各家之經第3243章 政入萬山圍子裡第1206章 四百年前的戰旗是否還能飄揚第七九七章 暴雨下的殘骸第一六五章 孔伷的信心第1766章 陷落第2051章悔不當初,重在當用第2871章忠誠,是有限度的第2355章驚喜和驚嚇第3009章價格可以再談談第2737章 人多事衆第1280章 東西南北湊齊了第1253章 咎由自取第九十八章 雞肋別駕(感謝龍蠖不關情書友支持)第五五一章 聯姻之下的聯盟(月票欠賬3/21)第3202章 圓機珠活走盤中第2090章夏侯淵和黃忠的第一次第2753章 能行不行有錢就行第2798章 昔日功過難評說,今朝得失讚美詩第1549章 斐潛的作戰佈置第2146章儲備第1904章觸類旁通,苛政論斷第1821章 簡單和複雜其實並不矛盾第2571章人來人往第2304章隴羌和藏羌,西平和西海第2999章與魔鬼談交易第1772章 人物第1452章 殺局第2688章正常通常不尋常第1667章 薛蘭的吼聲第1722章 求真求正第2543章找個方向唄第2853章一夜第2977章當下一些人第七三七章 在一退一進之間第3356章 跌宕的人心第八一九章 人心見人心(一)第1889章 制詔拜將,分陝而治第2473章正經和正解第3006章表面文章誰都會第一三二章 黃家的傳承第1737章 信還是不信第1832章 誰都會吃虧第一零九章 黃氏大考第2304章隴羌和藏羌,西平和西海第五二六章 臨危受命第2580章人非木石第2086章攻!第2323章無奈之下的應對策略第三十一章 丁原之殤第3469章 那是什麼第1080章 大漢的新舊規則第2535章這個我懂真的懂全都懂
第1447章 君位之側第五四四章 尷尬的斐潛心願第1992章舊時舊路,新年新途第2916章彼醉丕臧,不醉反恥第3319章 城中有人一聲嚎第3299章 計較當中的計算第2353章宿將唱老歌第2803章 客觀因素有人異,主觀能動因人同第2289章上善若水,下流也若水。第3153章 當惱羞遇到惱怒第七八五章 於夫羅的誓言第2974章當年一壺酒第2403章大風將起第2598章觀念,教化改良第3241章 兵魂銷盡國魂空第2240章求之求不得,舍之舍不去第3132章 水到渠成第2497章青州球第三一一章 欲往何處第1971章天子恩賜,妙談樂章第2771章 好戲連臺第二五三章 多吐兩次就習慣了第一六一章 墨家傳承第3023章 遭遇之戰和遭遇知戰第九六九章 嘆息第3125章 陽錯陰差第1477章 孫伯符的策略第2139章黃氏遷徙第1466章 千百年傳承下的生意第2388章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979章當先一顆石第1991章華佗治病,公孫行獵第二四四章 古經今經第1781章 假道,假報第2735章 歪想正着第1329章 吃瓜第2813章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隻花第九十六章 三雅之宴第2699章錨定效用陳年怨第五一零章 真正的祥瑞第八八三章 不速之客(八)第六四零章 心照不宣第1083章 究竟應該怎麼選第二十一章 酒宴內外第3164章 當絲綢遇到絲滑第1516章 小飛掛角第2937章古人非傲吏,兄弟不爲情第1436章 各家之經第3243章 政入萬山圍子裡第1206章 四百年前的戰旗是否還能飄揚第七九七章 暴雨下的殘骸第一六五章 孔伷的信心第1766章 陷落第2051章悔不當初,重在當用第2871章忠誠,是有限度的第2355章驚喜和驚嚇第3009章價格可以再談談第2737章 人多事衆第1280章 東西南北湊齊了第1253章 咎由自取第九十八章 雞肋別駕(感謝龍蠖不關情書友支持)第五五一章 聯姻之下的聯盟(月票欠賬3/21)第3202章 圓機珠活走盤中第2090章夏侯淵和黃忠的第一次第2753章 能行不行有錢就行第2798章 昔日功過難評說,今朝得失讚美詩第1549章 斐潛的作戰佈置第2146章儲備第1904章觸類旁通,苛政論斷第1821章 簡單和複雜其實並不矛盾第2571章人來人往第2304章隴羌和藏羌,西平和西海第2999章與魔鬼談交易第1772章 人物第1452章 殺局第2688章正常通常不尋常第1667章 薛蘭的吼聲第1722章 求真求正第2543章找個方向唄第2853章一夜第2977章當下一些人第七三七章 在一退一進之間第3356章 跌宕的人心第八一九章 人心見人心(一)第1889章 制詔拜將,分陝而治第2473章正經和正解第3006章表面文章誰都會第一三二章 黃家的傳承第1737章 信還是不信第1832章 誰都會吃虧第一零九章 黃氏大考第2304章隴羌和藏羌,西平和西海第五二六章 臨危受命第2580章人非木石第2086章攻!第2323章無奈之下的應對策略第三十一章 丁原之殤第3469章 那是什麼第1080章 大漢的新舊規則第2535章這個我懂真的懂全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