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8章 兵臨城下的小推測

晏平元年,初秋。

楊彪麾下毌丘興領兵,號十萬,出安邑,達臨汾,兵鋒直指平陽。

聲勢浩大,不過這一路並不怎麼順利,先是斥候被坑了一把,然後騎兵在追逐張烈的過程當中又被揍了一頓,導致毌丘興原本就不多的騎兵頓時捉襟見肘,每日除了派出大隊斥候查探周邊之外,便任張烈等人在兵陣前方遊蕩,全當成視而不見。

這兩日,同樣的戲碼一再上演。張烈帶着騎兵逛一圈,然後毌丘興剩餘的騎兵,也就只敢在自家的步卒掩護之下,將其驅逐開來,也不敢窮追。

張烈的騎兵對於毌丘興的相對嚴謹的大陣,也沒有找到什麼破綻,因此實際上也無法造成多少直接的傷害,只是將毌丘興這兩日行程給成功拖慢下來,一日甚至只走了不到二十里,最後到平陽的這點距離生生走了三天,纔算是抵達了平陽城南五里外紮營。

毌丘興按照先禮後兵的習慣,向平陽城中送出了勸降信。

然後荀諶大筆一揮,表示需要考慮考慮,三日後回覆……

毌丘興拿到回信之後冷冷一笑,雖然明白荀諶用意,但是自己也需要先立一個比較穩妥的營寨再說,因此也不在意,只是出兵先將城北郊外的那些工房給搗毀了,拆除出一些材料用於自家營寨的建設,也算是一些示威的意思在內。

不過那些工房,早就被荀諶安排人員般空了,毌丘興也就是拆些木材和紅磚出來而已,對於那些用土水泥砌起來的牆寨,拆又費勁,燒又燒不掉,折騰了一陣之後也就不管了。

因此這兩天,城上城下就詭異對峙起來,各自忙各自的。

平陽城因爲已經算是整個山西最大的貿易中心了,甚至在這個時間點上,長安雒陽已經衰敗,而許昌鄴城還未興起,因此可以說是大漢最爲富庶的地方,似乎也勉強說得過去。

地方富庶,自然就帶來了更多的人流,人流更多,也就越發促進了城市的建設,這個在後世華夏的那一首經典五環之歌當中就可以聽得出來,明明知道擠得要死,依舊捨生忘死往裡擠。

因此原先平陽城內的設施和地面,就漸漸的不夠用了,在荀諶統管平陽事務之後,也就開始建設平陽的二環,得益於平陽工房的鍊鋼副材料和那些鮮卑奴隸,修建第二道城牆的成本甚至比修葺原先的城牆還要小一些。

因爲二環的周長是一環的兩倍多,所以就可以算得出有了斐潛發明的那些較爲先進的材料和器械之後,對於當下生產建設的巨大影響了。

不過,二環城牆之上的角樓雲樓什麼的,受限於工匠和材料限制,畢竟還是要木樑什麼的,土水泥砌牆尚可,但是要像後世那樣鋼筋水泥的架構,強度還是不足,因此多半隻有個胚子,還沒有全數完工,而且城池牆面紅磚燒窯的產出並沒有提升多少的原因,平陽二環城牆上很多地方並沒有鋪設上較爲堅硬的紅磚,再加上城外的壕溝也還沒有開挖,因此二環城牆的整體防禦體系還是有些不足的,勉勉強強可以用,但若是毌丘興強攻,畢竟二環的城牆周長擺在那裡,也更容易被突破。

因此現在還留在平陽的人,稍微有些地位的,爲了安全起見,也都搬進了平陽一環內城當中去,畢竟安全一些,就算是沒來得及在一環內採購租賃房屋的,多少也有朋友親戚什麼的,非常時刻擠一擠就是了……

至於毌丘興破城之後,會不會有人身危險的問題,在這些士族子弟眼中,大多數都認爲不會有太多的問題,原因很簡單,這不是胡人攻城,而是楊彪的麾下軍隊。

倒不是楊彪個人名聲多好,而是因爲在這個時間點上,除了胡蠻會幹些屠城的事情之外,其他的各地諸侯多少還是要些仁義來遮擋顏面的,所以曹操幹出了屠城的事情之後,才被人拿來念叨了不知道多久,就算是成爲權傾天下的曹丞相,依舊有人喋喋不休,連編纂魏史的官員都在這個事情上都用了一句“所過之處多殘戮”……

若是徵西斐潛等人能夠守得住,自己在征戰的時候沒有離棄躲避,自然將來多少可以拿出來炫耀一下,以便更加親近一些,若是楊彪麾下攻陷了城池,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屠城,屆時只需要緊閉門戶,等稍微安穩一些去拜見毌丘興,表示一下願意低頭附庸的意思也就可以了,兩方面都不耽誤……

再者對於大士族大家庭來說,現在位於平陽的,就算是本家的士族子弟,也多半是其他地盤上派過來的個別人員而已,本身在平陽是沒有原生的世家的,因此更談不上什麼家族安危了,就算是萬一不幸在戰亂當中身亡了,對於這些士族來說,也不過是損失了一名或是幾名的家族成員罷了,就像是大樹上斷了一兩根的樹枝,雖然會痛,但不至於致命。

但是對於一人就是一家的趙商來說,自然心中不能如此的淡然,也不能穩坐等待着最後的結果降臨……

在趙商心中,徵西將軍斐潛這個人,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在行爲上,卻有些不對,最爲關鍵的一點就是竟然沒有留下漢帝在並北!

徵西將軍斐潛這是想要做什麼?

趙商認爲,本朝最爲嚴重的問題就是軍權過重,之前董卓如此,李郭也是如此,好不容易看見斐潛迎了漢帝到平陽,原本以爲斐潛也是個忠心漢室的臣子,卻沒有想到竟然也是捨不得手中的軍權,讓大好晉身朝堂的機會就這樣白白的在其手中溜走……

董卓有好下場麼?

李傕郭汜有好下場麼?

在趙商看來,斐潛最好的路線便是走外戚方向,別管漢帝劉協現在幾歲,反正找個人,藉着漢帝在平陽之際,嫁給漢帝就完事,然後領兵和漢帝進雒陽,如此便可將內廷、尚書檯握於手中,斐氏從此飛黃騰達,他趙商也就自然是水漲船高……

結果斐潛竟然短視到如此境地,白白放走了漢帝劉協,什麼都沒有做,也就等於是失去了最佳的機會,如何讓趙商不痛惜!

本朝官制雖然遵從三公九卿制,但這個三公九卿是指外朝官,也就是外廷,因爲三公九卿的府衙都是設在在皇宮外面的。

三公九卿雖然位高,也是天下士族追逐的夢想,不過麼,在明眼人心中,三公之位並不是那麼的風光。

董仲舒的天人感應體系之下,皇帝有罪責,上天有意見,降下了災禍,自然要有人來背黑鍋,因此三公就是最佳背黑鍋的人選。在這樣的背景下,若是災禍年年,三公自然也就像是走馬燈一樣,輪來輪去按照禮儀規範走一圈就是,反正大家都心知肚明是怎麼一回事。

唯獨內廷官職不常換,一旦更換就意味着政治上的血雨腥風。

漢初,丞相加上三公九卿,權利過大,導致很多時候皇帝束手束腳的,因此在漢武帝上臺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幹掉丞相,接下來自然是接着幹掉三公九卿,讓三公九卿漸漸的淪爲榮譽職位。

武帝雄才大略,需要詔令決策迅速上傳下達,但由於公卿權力過大,武帝受到了很大掣肘,皇權無法如臂指使,於是他開始重用內廷中朝官。三公漸漸的被剝奪實權,尚書成爲出納王命的顯要官職,在尚書檯設立有尚書令、尚書僕射和六曹尚書,時稱“八座”,地位非常尊崇。

三公九卿之中,有沒有加上一個領尚書事的官職,就成爲了重要的分水嶺,沒有的,便是呵呵笑的木雕像,需要的時候擺放上去,出事的時候撤下來頂雷,有這個尚書事的,就算是撤了三公之位,依舊是朝中重臣。

同時,爲了避免內廷尚書詩中等人聯合三公九卿,出現將皇帝架空的情況出現,武帝便往尚書檯當中摻沙子,一般都會任命外戚擔任大將軍或是大司馬,兼錄尚書事,避免外廷官對於尚書檯的完全掌控,畢竟外戚和皇帝多少算是一家人。

皇帝一般與尚書、加官的朝臣商議大計,而公卿大臣卻不能參予,所以從武帝開始,中朝官對朝政有更大的決策權,很多政事都是中朝官議定後由皇帝下詔執行。

而因此導致了中朝內廷官職權重過大,同樣對皇權形成威脅的時候,武帝后期又啓用了禁中官,也就是宦官介入政務來平衡政治。

禁中是指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內朝官也多是宦官。武帝晚期時,考慮到尚書只能在宮中殿閣奏事,不能到禁中傳達政務,於是任命宦官爲中書謁者令,負責傳遞詔令奏章,從此中書令開始牽制尚書令。

到了光武帝時,宮禁區別更爲嚴格,士人不能隨便出入禁中。禁中宣佈政令,接呈奏章等事皆由設在禁中的侍中寺、東寺和西寺負責,原本還算是三方制約,結果在孝章皇帝的時候,侍中郭舉與後宮私通,拔刀驚嚇了皇帝,導致侍中寺被外遷,禁中徹底的成了宦官勢力的天下。

當年武帝爲了爭奪相權,牽制外廷,大力重用中朝官。等到了光武皇帝之後,爲了防止中朝勢大,重用內朝官掣肘,於是乎皇權越發的膨脹和擴大,導致到了當代,宦官爲禍,其實就是因爲代表皇權的禁中官太強,導致權利缺少有效制衡,社稷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敗亡。

何進身亡,雒陽宮禁之中的那一場大火,實際上就是外廷官和中朝官聯手,將尾大不掉的禁中宦官殺滅了,一直到了現在,朝堂當中便斷絕了禁中宦官的身影。

如今漢帝年幼,外廷官和各地郡守勢力龐大,正是急切需要外戚來進行平衡的時機,因此如果徵西將軍斐潛借這個機會貼近漢帝,成爲下一個大司馬統領中朝內廷,權柄天下,也是指日可待啊!

奈何錯失此機,足令人扼腕長嘆!

不僅如此,徵西將軍還將大將軍一職給了袁紹!

雖然說這其中多少也有挑撥山東士族之意,但是用一個大將軍尊位來行此計策,未免也有些太過可惜了,看看現在袁紹只領銜卻不做事,就可以知道這個計策已經無用了……

如此的徵西將軍,還有繼續投資的必要麼?

每每想起這些事情,趙商不免都會長嘆幾聲。

趙商不認爲大漢會亡,在他的心中,只不過是大漢還沒有遇到中興之主,也沒啓用中興之臣而已,之前他認爲徵西斐潛多少算是一箇中興臣子,而現在看來……

當然,趙商認爲自己多少也是一個可以擔負重任的中興臣子,因此當下被徵西將軍硬生生的從太原扯到了什麼領教化之事,心中自然是憤憤不平。

“趙兄近日可好?”一名年輕文士,身着寬袍大袖,峨冠博帶,相貌俊朗,顯然是趙商宅內的熟客,在趙商僕從的帶領之下,施施然的走了進來,“近日楊公大軍,陳列於外,小弟也不免有些驚亂,卻見趙兄安穩泰然,令小弟佩服之至……”

“奉先說笑了……”趙商示意讓年輕文士就坐,一邊吩咐僕從上些茶點什麼的,一邊緩緩的說道,“楊公所求,不過人、財二字,若是逼得玉石俱焚,又有何益?故而攻城爲下,圍城爲上也,吾等之輩,又無錢財,無需過慮。”

兩人相視一笑,然後看着僕從端上了茶點,忙碌了一陣之後,退下之後,趙商先是請茶,等年輕文士端起茶碗喝了幾口才問道:“奉先此行,可有所獲?”

裴俊,字奉先,聞喜裴氏裴茂的從子,也和趙商一樣,很早一批就來到平陽的士族子弟,論家世什麼的,或許比起趙商來說好上那麼一點,但是也是有限,畢竟聞喜裴氏當下聞名的也就是裴曄和裴茂而已,並且還是過去式了。

裴曄出任過幷州刺史,裴茂在漢靈帝時期當任過尚書令,但是在靈帝死後,不管是大將軍何進還是太傅袁隗,立刻都看裴茂不順眼起來,裴茂也算是聰敏,領會了精神,上書辭官回鄉,也算是躲過一劫。

徵西將軍斐潛在並北崛起,自然就引起了聞喜裴氏的注意力,畢竟若是真的祖輩上說起來,不管是裴、還是斐、亦或是棐,其實都是從同一個祖先那邊分別傳下來的,就跟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的感覺差不多……

通常家族的興起之路很漫長,漫長到了不是一代人就能夠完成的,因此裴茂退下之後,自然就需要考慮下一代人的道路,但是徵西將軍斐潛能不能成事,值不值得投資,依舊是裴茂覺得需要考察衡量的,因此作爲家族當中的從子,裴俊自然責無旁貸,親自到平陽近距離觀察。

“某以聯姻之名,求見荀東曹……”裴俊將茶碗放下,也一併垂下了眼眉,說道,“荀東曹欣然焉,願爲某代爲傳達……”

“欣然?”趙商皺起眉頭。

裴俊點點頭。

趙商沉吟了片刻之後,說道:“……虛則實之?”

裴俊搖搖頭,說道:“不知。小弟於荀東曹之處,又無法直言相詢……”

“難道說……”趙商站了起來,在堂中轉了幾圈,然後站定了,看着堂外的方向,低聲說道,“難道是……徵西將軍有遺腹子了?”

第2004章我知你知,榮耀華光第1040章 酒席間也不簡單第1625章 戰局的轉變第3077章 商第2975章當年一段情第1696章 儀式第1698章 談判第二六四章 鼓動第3099章相增減第2118章棋局之補第四三四章 沒有主線第二八三章 防第1885章小妥協,大妥協第3355章 改變的陣法第1028章 是機會還是陷阱第二九零章 請君入甕第2115章這是一個好日子第2513章殺什麼才說什麼第2063章雙方計較,疏忽之處第3014章補課上課缺點課第四二七章 撤離第2855章一把火第1885章小妥協,大妥協第三一六章 忽悠着找北第3361章 小旗幟的大作用第八五三章 風雅頌(六)第六四一章 另闢蹊徑第1423章 持顱過延津第1783章 組織,組合第九零九章 亂長安(四)第1970章傾動三國,獨衆胖胖第3463章 前後第1286章 無味的酒第3058章這是卑劣的弊病第2085章早有準備,驟然而起第2977章當下一些人第3334章 原以爲第五九三章 漢代的交通旗幟第2389章真香又要來一輪第3216章 異林花共色第2766章 揚長避短第2662章文章明面第2355章驚喜和驚嚇第1542章 嬸不可忍第九三一章 潼關的攻伐第3022章關中之要和關鍵之要第1160章 試煉場第2310章搏殺的意義,黑暗的時刻第3043章新疑問的老辦法第2575章人傑地靈第2412章各食其道(加更)第3344章 戾氣當中的戾氣是誰的戾氣第3060章這是難纏的對手第八三五章 活着不容易(三)第四六四章 殺一殺第2623章舉刀,究竟是什麼刀第3352章 面臨的轉機第1647章 陌上桑第2063章雙方計較,疏忽之處第九五二章 想少的和想多的第2781章 楊氏無奈立牆頭,黃忠一箭破軍障第1393章 身份第1058章 難得糊塗的箴言第五九七章 黑夜裡的少女心第3232章 吏第2507章堡一座第2174章光與影第三三零章 規矩第2552章但願終生都得飽第五四六章 物理之上的推動第一二二章 工匠的傳承第1175章 或人或鬼第2072章同化融合,絕無二話第3165章 天意不過就是多個藉口(加更)第2836章可利天下者第一九六章 隱鯤第2509章爲什麼到底爲什麼第1113章 轉折第三六五章 馬踏聲聲碎山谷第三九八章 攻城第3384章 兵第1656章 新打手第一七二章 酸棗之茶第2811章擴張上限有制約,開疆擴土有瓶頸第六五六章 一日爲賊終身爲賊第2971章心之殤第四十一章 坑爹的曹操第2835章可論西域過第四零八章 人在漢代飄第一八六章 推來推去的盟誓之人第七八三章 陰山的鮮卑軍第1535章 你中計了第1641章 人心之間第三六六章 回來了第3113章 風車騎士第2773章 過猶不及第2712章有進有退有門檻第2917章舍彼有罪,既伏其辜第2934章相看兩不厭,唯有金銀山
第2004章我知你知,榮耀華光第1040章 酒席間也不簡單第1625章 戰局的轉變第3077章 商第2975章當年一段情第1696章 儀式第1698章 談判第二六四章 鼓動第3099章相增減第2118章棋局之補第四三四章 沒有主線第二八三章 防第1885章小妥協,大妥協第3355章 改變的陣法第1028章 是機會還是陷阱第二九零章 請君入甕第2115章這是一個好日子第2513章殺什麼才說什麼第2063章雙方計較,疏忽之處第3014章補課上課缺點課第四二七章 撤離第2855章一把火第1885章小妥協,大妥協第三一六章 忽悠着找北第3361章 小旗幟的大作用第八五三章 風雅頌(六)第六四一章 另闢蹊徑第1423章 持顱過延津第1783章 組織,組合第九零九章 亂長安(四)第1970章傾動三國,獨衆胖胖第3463章 前後第1286章 無味的酒第3058章這是卑劣的弊病第2085章早有準備,驟然而起第2977章當下一些人第3334章 原以爲第五九三章 漢代的交通旗幟第2389章真香又要來一輪第3216章 異林花共色第2766章 揚長避短第2662章文章明面第2355章驚喜和驚嚇第1542章 嬸不可忍第九三一章 潼關的攻伐第3022章關中之要和關鍵之要第1160章 試煉場第2310章搏殺的意義,黑暗的時刻第3043章新疑問的老辦法第2575章人傑地靈第2412章各食其道(加更)第3344章 戾氣當中的戾氣是誰的戾氣第3060章這是難纏的對手第八三五章 活着不容易(三)第四六四章 殺一殺第2623章舉刀,究竟是什麼刀第3352章 面臨的轉機第1647章 陌上桑第2063章雙方計較,疏忽之處第九五二章 想少的和想多的第2781章 楊氏無奈立牆頭,黃忠一箭破軍障第1393章 身份第1058章 難得糊塗的箴言第五九七章 黑夜裡的少女心第3232章 吏第2507章堡一座第2174章光與影第三三零章 規矩第2552章但願終生都得飽第五四六章 物理之上的推動第一二二章 工匠的傳承第1175章 或人或鬼第2072章同化融合,絕無二話第3165章 天意不過就是多個藉口(加更)第2836章可利天下者第一九六章 隱鯤第2509章爲什麼到底爲什麼第1113章 轉折第三六五章 馬踏聲聲碎山谷第三九八章 攻城第3384章 兵第1656章 新打手第一七二章 酸棗之茶第2811章擴張上限有制約,開疆擴土有瓶頸第六五六章 一日爲賊終身爲賊第2971章心之殤第四十一章 坑爹的曹操第2835章可論西域過第四零八章 人在漢代飄第一八六章 推來推去的盟誓之人第七八三章 陰山的鮮卑軍第1535章 你中計了第1641章 人心之間第三六六章 回來了第3113章 風車騎士第2773章 過猶不及第2712章有進有退有門檻第2917章舍彼有罪,既伏其辜第2934章相看兩不厭,唯有金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