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3章 流局

突進的魏延讓趙韙產生了一個雖然不完全算錯,但是也略有偏差的認知,整體而言還不算是問題太大的話,那麼對於劉璋和龐羲來說,基於戰局的認知則是已經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俗話說,耳聽爲虛眼見爲實,劉璋和龐羲是親眼見到了徵西將軍的兵卒殺到了廣漢,差一點就殺到了近前,自然是慌亂不定,匆忙留了龐羲在郪縣佈防阻擋徵西之後,劉璋便趕回了成都,召集衆臣商議此事。

最開始的時候,劉璋大體上還是可以麻痹一下自己,說徵西的事情還遠着呢,將來的事情將來再說,眼下有的享受便先享受爲上,在廣漢城下,劉璋才猛然意識到徵西兵馬的刀鋒距離自己這麼近!

如何抵禦,或者說是如何拖延徵西人馬的逼近,就成爲了劉璋迫不及待需要解決的問題了……

劉璋洗刷乾淨,換上了寬袍大袖,又戴好了通天頭冠,如果光看外表的話,還是蠻有威嚴的,然而在袖子裡面微微顫抖的雙手才真正體現出劉璋的內心世界。

徵西兵馬已經到了郪縣!

郪縣一過,就是川蜀腹地!

這不就是等於已經打倒了自家門口了麼!

劉璋的嘴角不由自主的抽搐了兩下,期盼着有人可以振聾發聵的提出什麼金玉良言,但是現在耳邊傳來的依舊是衆臣嗡嗡嗡的議論之聲……

要說川蜀人才,劉璋帳下確實也並不少,但是劉璋看着其座下的諸位衆臣,心中卻沒有一點點的安全感。

“若孝直仍在……”劉璋微微嘆息一聲。

法正很有能力,但是現在法正並不在成都。說起來,法正也有些是自貶川南的味道,一來是出身關中的法正在川蜀之中屬於外來派,和原本川蜀派也聊不到一處,二來法正個性也比較剛硬,看不慣龐羲和趙韙兩個人爭權奪利的模樣,又不好管,再加上川南受到雲南各蠻的侵蝕,時不時有各洞蠻人出山打打牙祭,改善生活,大行民族融和之事,故而也不堪其擾,便需要一員大將坐鎮川南,法正便毛遂自薦,算是避開成都這個讓其噁心的爭權奪利場所了。

外來派願意替自家看守門戶,川蜀派自然是樂見於此,於是對於法正的評價反而是更高,甚至超過了龐羲,言下之意自然也是非常的淺顯,就差直接和龐羲明說了。不過這樣的行爲對於龐羲來說,根本就是聽了也當作沒聽見。

龐羲現在於郪縣帶着吳懿、楊洪等人在做防禦的工作,於是現在於成都之處的,便只有成都太守董和,別駕張鬆,綿竹令費詩,督郵李恢,還有張翼、孟達、吳蘭等武將。

說人數多麼,也不算是多,但是也並不少了,至少比起大耳流竄慣犯來說,已經算是豪華型的陣容了。

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劉璋之父劉焉,本爲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曾因宗室身份拜爲中郎,歷任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官職。因此,劉璋自小便生活在一個宗親加上官宦的環境之中,一不爲衣食操心,二不爲生存擔憂,三不爲出路犯愁,猶如溫室中的花朵,一切皆有府中清客下人代爲操勞。

正所謂,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再加上劉璋連下棋都懶得動,所以,劉璋這朵溫室中成長起來的嬌嫩之花,又怎麼可能經受得起亂世風雲中的雨雪秋霜呢?

或者這也或許是川蜀派的人員,並不是十分看好劉璋的一個原因吧。

東川之人擁立劉璋之心,川蜀派也是心知肚明,因爲劉璋本身也具備川蜀派所需求的特質,因此在擁立劉璋這一件事情上,川蜀派和東川派分歧並不大,因爲其實在川蜀派和東川派人的心中,劉璋的作用麼……

也就比一尊雕像好上一些而已。

“諸位愛卿!”劉璋咳嗽了一聲,朗聲說道,“可有定計否?”

堂下原本亂紛紛的議論之聲徒然而靜,然後陷入了一片難言的寂靜當中。幾乎所有人都化身爲木雕,眼觀鼻鼻觀口,默然不言不動。

劉璋額頭上有了些細細的汗珠,然後在鬢角處彙集起來,順着髮絲往下流淌,最終滴在錦袍之上,將錦袍暈染出一個個深色的圓形。

還是一旁的成都太守董和有些看不下去,打破了沉寂,開口說道:“請問主公,欲戰,或是欲和?”

劉璋瞪圓了眼,有些茫然,也有些憤怒的看着董和,怎麼反倒是問起我來了,不是應該你們來出主意的麼?要不然叫你們過來是幹什麼?然後你們一句話不說,反倒是問我應該怎麼做?

董和無奈的看了一眼劉璋,欲言又止,最終微微嘆息了一聲。

劉璋又轉頭看向了其他的人。

別駕張鬆微微笑了笑,說道:“使君莫急……不若由某前往廣漢,與徵西會晤……徵西進川,無非假借使君之兄爲名也,恐爲使君之兄所惑,故興兵南下,此乃不正之師也!某若得見徵西,當斥責言之不正,義之不存,或可憑某不爛之舌,令徵西幡然悔悟,兩家和善也……”

劉璋大喜,連忙說道:“如此甚善!如此甚善!就拜託子喬幸苦一趟了……”

張鬆微微挑了挑眉毛,露出一些意味深長的微笑,低頭行禮說道:“爲使君奔勞,當不得幸苦……”

似乎得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劉璋也就失去了繼續探究的興趣,匆匆結束了這個讓他覺得很不舒服的會議,便往後堂而去。

才癱倒下來不久,劉璋就聽到由侍從說,成都太守董和前來……

劉璋不得不又爬了起來,換了一身衣服,到了偏廳見董和,問道:“董愛卿,尋某何事?”

董和也是年齡大了,脾氣多少緩和一些,聞言不由得嘆息了一聲,說道:“使君,莫非果真求和不成?”

劉璋愣了一下,說道:“董愛卿,此言……何意?”

董和低聲說道:“若是等閒之事,主公令吾等主意也無有不妥,然此乃兵家之事,事關生死……豈可,豈可……如此豈不是……唉,主公還是三思爲上……”

劉璋疑惑的說道:“董愛卿之意……張別駕……莫非在誆騙於某?”

董和搖了搖頭說道:“誆騙倒是未必,只是……主公還是三思爲上,是戰,是和,總有定論,方可行之也……老夫言盡於此,還望主公三思,三思……”

說完,董和也不多停留,便拱拱手離開了,留下劉璋茫然的瞪着眼。

這是幾個意思?

劉璋看着董和遠去,幾次想要叫喚其回來,但是想了想,還是最終放棄了,皺着眉頭,揹着手在廳堂之處轉悠起來。

廳堂之上,懸掛着一塊題寫着“聽濤”的牌匾,是原來劉璋老爹劉焉所題,因爲此廳之側便種有一片斑竹,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竹葉相互摩挲,便如清濤一般。當然,劉焉寫這一塊牌匾的時候正值董卓入京,其中蘊含的深意也未必像是劉焉表面上所說的這個簡單的理由,只不過劉璋並不能理解罷了。

就像是現在,劉璋煩躁着轉着圈,依舊不太明白董和究竟是什麼意思。

難道是說一定要開戰?

還是說張鬆這個人不可靠,不能相信?

紛亂的思緒,就像是一團團的亂麻,堵塞在劉璋的腦袋裡面,讓劉璋無法清晰的進行思考,不過,劉璋的痛苦並沒有持續太久,因爲龐羲在郪縣佈置了防禦之後,便連夜趕回了成都,匆匆洗漱之後便趕來見劉璋……

因爲龐羲也是清楚,家裡的這條二哈,若是不看好,隨時可能就會撕家。

劉璋見了龐羲,如釋重任,連忙將這兩天的他和衆人商議的相關事情說了一邊,不過劉璋多少還留了寫心思,並沒有將董和勸說他的那些話語說出來。

龐羲一聽,便不由得嘆息一聲。二哈撕家,果然是不能片刻或離,才離開了才這麼幾天,局面就已經開始向不利的方向轉變了……

“主公……”龐羲拱拱手說道,“張別駕可是動身了?爲何未曾遇見?”

劉璋點點頭說道:“應該是動身了……昨日就聽聞已經走了……”

龐羲已經是無力吐槽,不過反過來想,當初選擇劉璋,也不正是因爲劉璋的這一點麼?因此龐羲也沒有說些什麼,估計是張鬆也擔心走郪縣的道路回碰見龐羲,所以故意繞道出去了。

龐羲看着劉璋,耐着性子解釋道:“主公,張別駕乃川蜀之人也,家業均於此地,自然不願遭遇戰火殃及,故而必然勸說主公以和爲上……故而張別駕欲與徵西言和,皆爲其自身所慮,並非爲主公所想也……”

劉璋這才恍然,不由得大怒道:“某待其不薄,爲何如此待某!”

這還是待誰不薄的問題麼?

龐羲也不想在這個方面多說一些什麼,畢竟眼下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張鬆是川蜀人,所以選擇必然是偏向於川蜀的方向,準備和徵西和談也並不奇怪,因爲在張鬆等人觀念裡面,劉璋同樣也是外來的統治者,和徵西並沒有什麼多少差別,正義不正義的,往往都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而龐羲則是不同,作爲東川派系,則必須依附在劉璋身上,因爲畢竟握在手裡的纔是真實可靠的,如果說換了一個統治者,東川派的利益肯定會遭受到損失,至少也不會像是當下佔據這麼大的優勢。

所以,龐羲是真的想要保全劉璋。

當然前提是,劉璋可以保得住,若是保不住……

龐羲沉默了片刻說道:“主公,如今徵西勢大,坐擁三州,貫通南北,不可小覷,吾等僅僅一州之力,若是拒之,恐不可久……”

劉璋一口氣差點沒有順過來,咳嗽了兩聲纔算是緩和了下來,問道:“龐……龐愛卿……爲何又有此言,方纔,方纔不是說……”

龐羲正容道:“某與張別駕不同,張別駕求和,乃爲其族也,某欲和,乃爲主公也!”

劉璋眨眨眼,這兩個和,對我來說,有什麼不同麼,莫非“和”字也有三四種寫法?

龐羲說道:“若徵西入川,定然扶持主公兄長,主公則是需仰人鼻息……若依某之計,便可巧借他人之力,北拒徵西,主公可穩坐川中,不虞有失也!”

劉璋頓時來了興趣,連聲催促,讓龐羲速速說來。

龐羲也沒有太拿架子,用手虛指了一下,說道:“主公,令兄求援於徵西,爲何吾等不可求援於外?若有強援至川,吾等又必懼怕徵西兵馬?”

Www⊙ тTk ān⊙ C〇

“求援?”劉璋疑惑的問道,“何處求援?”

龐羲似乎胸有成竹的說道:“劉荊州就於巴東!多聞劉荊州賢明仁德,早有八駿之名,現控荊襄富庶之地,帶甲十萬,且又和主公同爲宗室之後,血脈同宗,當爲援也……”

“劉荊州?”劉璋撓了撓頭,說道,“若是劉荊州……若是……”

龐羲笑着說道:“劉荊州所處,乃富庶之地也,與徵西截然不同,故而……若得其援,主公大可放心,不必憂慮……”龐羲的意思就是劉荊州自家的土地那麼好,又怎麼會惦記劉璋這些小家當呢?

當然,這只是龐羲的說法,至於是不是真的劉表就那麼大度的充滿了英雄因特納的精神,就見仁見智了。

劉璋也沒有太多的主意,聽龐羲所言,覺得似乎也有些道理,但是想了想,又說道:“聽聞徵西將軍早年求學於荊襄,又與沔南黃氏聯姻,這荊襄之人,未必妥當吧?”

龐羲大笑,撫掌而道:“主公果然聰慧過人!此正爲其中機妙也!”

劉璋雖然不明就裡,但是也附和着笑了笑,彷彿自己確實是看穿了世間一切。

“當年劉荊州亦是單騎入襄陽,與先主何其同也……”龐羲也沒有爲難劉璋,旋即解釋道,“聽聞沔南黃氏假徵西威名,吞佔宛城,劉荊州如何不怨?荊襄之下,多有與徵西往來者,劉荊州又如何不憂?荊襄士族,時時事事皆比類徵西,大有分庭之勢,劉荊州又如何不怒?故而,若主公求援於劉荊州,劉荊州必然傾力來援!如此,主公有強援於側,可戰可和,當不受制於人也!”

劉璋聽了,頓時覺得很有道理,便當即同意,由龐羲全權代表,立刻向荊州劉表求援……

第2717章一切都剛好第1181章 相關和無關第二五八章 鄭揂的絕意第1892章王家後人,安樂亭侯第1769章 路途第六六四章 待價而沽第3323章 死戰死戰第四四五章 桃枝第三十七章 新的煩惱第1882章宗廟祭祀,思維跳躍第二十八章 筵無好筵第2220章兩處皆難第2836章可利天下者第1223章 臨晉城下的豐碑第七七四章 節杖的巧合第一四八章 困頓的武人第1412章 亡於癔第2408章定點打擊第2830章西域西海西東戰,難辦難做難爲人第一六五章 孔伷的信心第六五八章 蘿蔔章的名號第三六七章 抹不去的痕跡第五九三章 漢代的交通旗幟第2545章 兩志彈出千般音第七五四章 最難掌控屬人心第1648章 維鵲巢第3457章 雪球滾落第1707章 情報和策劃第七九五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3393章 曇第1198章 祁山之戰的開端第2099章不就是開個玩笑麼第一六八章 北上之前第2466章臣子的謀略第2786章 羌煮圍爐話東西,南北謀略風波起第八章 大將軍的決斷第1823章 計劃永遠都只是一個計劃第五三九章 逐漸消亡的弩第八一六章 將對帥(完)第五八零章 那一顆風乾的淚滴(月票6/26)第3045章新邸報的老議題第1377章 宴迎第八二八章 草原上的風(四)第九九四章 有舍纔有得第2622章移山,究竟是什麼山第1748章 誰說誰信誰真假第1030章 鮮卑的大計劃第3306章 漸行漸遠漸無聲第七七一章 賈衢和衢門第3189章 可堪執手送行人第2762章 重點備胎第1210 笑也容易笑出事情第1520章 雙爭先第六四一章 另闢蹊徑第3123章 相信與否第1106章 瓦罐第2689章齊心分心別有心第七六六章 不請自來的客人第二六一章 九原的小草第九八五章 夜正涼第1024章 吃相第四七二章 紛至沓來第1337章 城下第2667章先行一步第1988章打磨甲片,蒙面之人第2581章人心莫測第1569章 玄旒旃第2800章 車師前後走天山,金子河上金子城第1245章 平陽城下三通鼓第2825章西海城中亂紛紛,節堂階前一片紅第九八五章 夜正涼第1976章青龍一遊,百幣主講第五八四章 白石羌的觀望第八四零章 活着不容易(八)第1571章 擊鼓第2743章 聲東西第1595章 一個頭骨碗第1880章全知全能,西域都護第三一五章 辭行第1947章商會馴化,拙劣計謀第七七三章 得意的單于第2126章稱兄與道弟第七章 大將軍門前是非多第2601章取經,缺乏真經第1246章 平陽城外一羣兵第2363章誰拉誰的名單第三五六章 開市第1502章 誰咳誰的丹第六八七章 借雞下蛋第六六五章 名人的第一步第2542章找個敵人唄第2288章百年遊子,今日歸家第五五六章 逃跑的江東猛虎第四五三章 改革開放的意義第2824章是狼是羊是走狗,有悲有疑有憤怒第3256章 做什麼第七九八章 步度根的判斷第1357章 陣戰第2664章誰輸誰贏第2839章可以詩賦者
第2717章一切都剛好第1181章 相關和無關第二五八章 鄭揂的絕意第1892章王家後人,安樂亭侯第1769章 路途第六六四章 待價而沽第3323章 死戰死戰第四四五章 桃枝第三十七章 新的煩惱第1882章宗廟祭祀,思維跳躍第二十八章 筵無好筵第2220章兩處皆難第2836章可利天下者第1223章 臨晉城下的豐碑第七七四章 節杖的巧合第一四八章 困頓的武人第1412章 亡於癔第2408章定點打擊第2830章西域西海西東戰,難辦難做難爲人第一六五章 孔伷的信心第六五八章 蘿蔔章的名號第三六七章 抹不去的痕跡第五九三章 漢代的交通旗幟第2545章 兩志彈出千般音第七五四章 最難掌控屬人心第1648章 維鵲巢第3457章 雪球滾落第1707章 情報和策劃第七九五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3393章 曇第1198章 祁山之戰的開端第2099章不就是開個玩笑麼第一六八章 北上之前第2466章臣子的謀略第2786章 羌煮圍爐話東西,南北謀略風波起第八章 大將軍的決斷第1823章 計劃永遠都只是一個計劃第五三九章 逐漸消亡的弩第八一六章 將對帥(完)第五八零章 那一顆風乾的淚滴(月票6/26)第3045章新邸報的老議題第1377章 宴迎第八二八章 草原上的風(四)第九九四章 有舍纔有得第2622章移山,究竟是什麼山第1748章 誰說誰信誰真假第1030章 鮮卑的大計劃第3306章 漸行漸遠漸無聲第七七一章 賈衢和衢門第3189章 可堪執手送行人第2762章 重點備胎第1210 笑也容易笑出事情第1520章 雙爭先第六四一章 另闢蹊徑第3123章 相信與否第1106章 瓦罐第2689章齊心分心別有心第七六六章 不請自來的客人第二六一章 九原的小草第九八五章 夜正涼第1024章 吃相第四七二章 紛至沓來第1337章 城下第2667章先行一步第1988章打磨甲片,蒙面之人第2581章人心莫測第1569章 玄旒旃第2800章 車師前後走天山,金子河上金子城第1245章 平陽城下三通鼓第2825章西海城中亂紛紛,節堂階前一片紅第九八五章 夜正涼第1976章青龍一遊,百幣主講第五八四章 白石羌的觀望第八四零章 活着不容易(八)第1571章 擊鼓第2743章 聲東西第1595章 一個頭骨碗第1880章全知全能,西域都護第三一五章 辭行第1947章商會馴化,拙劣計謀第七七三章 得意的單于第2126章稱兄與道弟第七章 大將軍門前是非多第2601章取經,缺乏真經第1246章 平陽城外一羣兵第2363章誰拉誰的名單第三五六章 開市第1502章 誰咳誰的丹第六八七章 借雞下蛋第六六五章 名人的第一步第2542章找個敵人唄第2288章百年遊子,今日歸家第五五六章 逃跑的江東猛虎第四五三章 改革開放的意義第2824章是狼是羊是走狗,有悲有疑有憤怒第3256章 做什麼第七九八章 步度根的判斷第1357章 陣戰第2664章誰輸誰贏第2839章可以詩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