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1章 千尺驚濤

長安城中,原本是有太學的,可惜在西漢之後,一方面因爲劉秀定都在了雒陽,另外一方面長安在兩漢交替的時候也慘遭戰火,導致很多宮殿都損毀了,太學自然也是無法獨善其身,而後一兩百年的時間之內,長安一直都沒有重新修復太學。

這一次修建青龍寺,也有將原本太學遺址進行了修繕,原本的大殿什麼的沒有餘力進行處理,只不過在原有太學遺址之上,將廣場重新收拾了一下,修建了一個高高的講臺。

在太學遺址廣場的西側,矗立着一些石碑,這些石碑是平陽石經的復刻版,因爲雕刻石頭這種工程,在漢代確實是一個非常繁瑣的事情,所以進展並不快,現在也僅僅是矗立起了三塊高九尺,寬四尺的石碑,在石碑的正反兩面,都用金文,篆文和隸文三種字體刻着經文。

這三塊,都是刻着《書》,也就是《尚書》。

如今驃騎將軍斐潛要開辦青龍寺宣論,聞訊彙集了不少的士族子弟,這些士族子弟之中,自然也有一些人對於這個石碑多有微詞,原因無他,因爲在石碑之上雕刻的《尚書》,不是伏生的那個版本,而是魯恭王的那一篇。(本章說注)

“咦,這不是陳兄麼,怎麼,今天又來臨摹石經了?昨天不是看你已經拓印了一份了麼?”

“啊啊,見過吳兄……吳兄有所不知,這拓印之書啊,似乎就少了那麼一點神韻,失其靈動……所以還是親眼臨摹,方刻得其韻啊……”

“這麼一說,好像也是哦……”

“今天說是水鏡先生授講?”

“正是,正是,早聞其名,今日不意得見,真乃幸事也……”

一羣人圍在石碑之處,有拓印的,有臨摹的,也有議論紛紛的,不一而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具文者,以文亂綱,具武者,以武亂禁。如果什麼都沒有的呢,就希望能天上掉下來一個什麼系統之類的東西,然後憑藉着系統,就可以讓別人守規矩,而自己可以不守規則……

這是人的天性,所以今文經才如此的盛行。

經書傳承,這對於大多數的士族世家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因爲掌握了經書,不僅是掌握了文字,而且還可以用這些經文來捍衛自己,打擊對方,就像是後世喜聞樂見的系統附身一樣,會成爲其個人的防身盔甲和近攻兵刃,但是現在,忽然有人說你這個系統不兼容了,需要更新一個大版本號,否則就不帶着一起玩了……

對於一般的初學者而言,什麼版本的系統當然都一樣,只要好使就行,等到學會了上身了之後就可以欺負那些沒有系統的,以此來獲取快感,但是對於已經有一套系統的,忽然發現不兼容了,而這麼多年下來,系統附身的快感已經是欲罷不能,斷然失去當然不願意接受,又不肯再走一遍當年的苦路子,所以自然而然的就反對版本號更新,意見紛紛起來,希望能通過這樣的行爲,給官方施加一些壓力。

或許不能修改版本號,但是多少要兼容麼!加個補丁大家都能接受,這樣一次大更新就要刪除舊系統,重新下載新系統,這麼大的數據量,誰受得了?

今文經學因爲是多是口授,既然是口授,自然也就南面有口誤,不過口誤之後麼,被人發現了怎麼辦?一些人就坦然承認修改了,而另外一些人則是打死不承認,而且從其他的經文之中開始往回圓……

所以今文經學之中,什麼微言大義啊就出現了。就像是後世商家必定要註明一個“活動解釋權”一樣,幾乎所有的今文經學的傳授過程之中,都出現過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在出現問題的時候,解決的往往不是問題本身,而是發現問題的人,所以後門極多的今文經學自然更受人喜歡。

自個兒可以想怎麼作弊就怎麼開掛,別人都只能老老實實的,多爽?因此也就不難以理解有些人公然宣稱“斑鳩”爲“雞”了……

詩經之中耳熟能詳的就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作爲士族子弟,又怎麼可能不知道斑鳩和雞的區別?

要知道士族子弟相互見面,正式的禮節之中,經常要附上一些應和對方身份的動物,斑鳩就是其中的一種,想當年孔子拜見老子的時候,便是懷中踹着斑鳩前去的,作爲一個士族子弟,又怎麼可能連這個都分不清楚?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性,是畫得太過於抽象,導致老虎象貓,不過將老虎畫成貓,往往都是一方受嘲笑,並不是一件值得大勢宣揚的事情,而指鳩爲雞這樣的笑話,迅速的流傳而開,甚至連一般的小吏都聽聞了……

龐統雖然知道這個事情,也推測到了背後的意味,但是龐統並不打算親自出面,一來他的年齡比較小一些,華夏之中又向來就有以年歲論高下的慣例,所以出面未必能服衆,二來麼,也有比他更好的人選,比如水鏡先生司馬徽。

當然,最好的自然是鄭玄,不過就像是王炸不需要一開始就往外甩一樣,留些牌面總是有點好處的,所以水鏡先生司馬徽自然就成爲了當下第一的選擇。

司馬徽被稱之爲水鏡先生,固然也有他自己自吹自擂的成分在,但是同樣他自己本身的學識也不差,這樣才能在一堆士族子弟之中獲得了承認,否則的話就不是隻有一個水鏡先生,而是會在歷史上留下什麼“八鏡”先生了,就像是什麼“八駿”、‘八廚”,“八大王”等等名號的士族子弟一樣……

“水鏡先生,講臺已經佈置好了……”維持秩序的小吏滿頭大汗的小跑過來,到了水鏡先生司馬徽面前恭敬的說道,“隨時可以登臺授講了……”

司馬徽擡起眼皮,眼眸之中似乎有些精光閃過。當然,也有可能只不過是湊巧的光線反射而已……

聽聞水鏡先生在太學遺址授講,自然吸引了不少的士族子弟,大約兩百多人圍坐在太學遺址的廣場之上,聽着司馬徽的講授。

司馬徽高坐於講堂之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講了一個多的時辰。

不得不說,司馬徽也是有兩三把的刷子的,而且本身嗓門又好,聲線委婉,富有磁性,悅耳動聽,把經書中的論點剖析的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讓講堂中的所有人都聽得津津有味,或若有所思,或恍然大悟。

當然,除了坐在司馬徽近處的人之外,遠處的人想要聽清楚司馬徽的聲音,還是多少有些困難的,不過這並不算是什麼多大的問題,因爲除了有大嗓門的小吏在司馬徽講述完一段之後重複誦讀,還有專門的人在一旁抄錄,以免出現什麼錯誤。

沒有人會傻到在司馬徽講述的時候進行挑刺,因爲那畢竟妥妥就是生死仇人了,但是在宣講完了之後,進入辯論時間的時候,戲碼就端了上來……

就經學的問題進行辯論,這是漢代士族子弟非常喜歡的一種消遣,一種時尚,甚至因爲“清議”太盛,導致了最終的黨錮之禍。

在最初的幾個不痛不癢的問題之後,終於是有人開腔,直指核心問題道:“先生方纔所述者,多依古經,然古經不立學宮……先生之意,莫非以古經治典,更利國之乎?”

這個問題是個坑。

不注意的人或許是以爲還是站在司馬徽的立場上來說的,若是簡簡單單就這麼應答一聲,便算是掉進坑裡去了。

因爲學宮經書這個事情,特別是當下今文經學的地位,並不是一兩個人的意見,也不是一兩代人的事情,而是前有漢武帝,後有光武帝,甚至在今古相爭激烈的時候,由漢章帝的白虎觀通會再次確認了今文經學,特別是圖讖的地位,才綿延至今。

然後你一個司馬徽,就表示今文經學不行了?還是古文經學好?你這是在反對今文經學呢,還是在反對漢武帝光武帝,覺得他們定下來的治理國家的章程不好?

司馬徽微笑着,習慣的說了一聲好好,然後才解釋道:“此言甚善也!當今之時也,境也,皆與世祖光武皇帝者迥異,自然當有變更,以應時境!世祖之時,經不過六,注不過十,解不過十餘,而如今,注者上百,解者上千!假借讖亂言者衆,鬼魅邪論者甚也!若古之經學大儒知此,當扼腕太息之!妄言曲解,心智始遏,如何允執厥中乎?大漢之衰,莫過於此哉!”

一語激起千層浪,司馬徽的言語頓時掀起了軒然大波,整個廣場之中頓時陷入了一片爭論之中。

廣場之中,李黃站起身來,大聲說道:“先生此言差矣!”

頓時之間,廣場之上的嗡嗡的議論聲減弱了下來,衆人都看着李黃,等待着他繼續往下說。李黃的家族其實也不差,當年光武帝開國,李黃的祖上李通,曾經作爲重要的開國大臣,雖然不在雲臺二十八將之列,但是也深得光武帝恩寵。歷任衛尉、大司農、前將軍、大司空等,封爲固始侯。

但是後來麼,或許是祖上將氣運禍禍光了,導致後來也就沒有了什麼像樣的人物,到了李黃這一代,祖輩上的榮光只剩下了一句話,“乃固始侯之後也”……

像當下如此的衆人矚目,也算是李黃的第一次,使得李黃微微有些顫抖了起來,帶着一點異常的亢奮說道:“本朝所立者,豈專爲學哉?”

最後一個“哉”字,不知道是因爲興奮,還是因爲緊張,抑或是兩種都有,甚至聽起來像是“渣”……

不過顯然李黃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繼續大聲的說道:“大漢立邦,非固於經,乃重於用也!是故,六經之重,非字字句句皆同於古也!如通《禹貢》者,可治河川,知《洪範》者,可觀天變,曉《春秋》者,可斷決獄!今文雖繁,乃吾等先祖之遺慧也,字字句句,皆有其由,豈可以僵詭論之?先生方纔之言,當有失於偏頗也!”

李黃這幾句話,顯然是早就有所準備,講起來不管是流暢度還是氣勢上,都是很強,自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認可,讚歎附和之聲此起彼伏。

李黃洋洋得意,仰着腦袋看着臺上的司馬徽。

“孝武皇帝不明乎?光武皇帝不慧乎?爲何不以古經爲尊?”李黃更進一步的繼續大聲說道,“今古之爭,乃早有定論!白虎觀之辯,尤無古經儒者乎?奈何不如今文也!故而學宮之中,以今授業之!如今先生改弦易轍,豈非倒置本末?莫非欲舍先儒之功,以求個人之名乎?”

這就是直接重點打擊了,畢竟如果說司馬徽應對不好,那麼久落下了一個口實,那麼自然就沒有人再去聽司馬徽的話語了。

司馬徽等李黃不再說了,笑容依舊,說道:“汝既言《禹貢》,可曾通讀乎?”

“嗯?”李黃愣了一下,你個水鏡,是幾個意思?原想着說表示自己不成通讀《禹貢》,來一個否定三連逃避之後必然來襲的手段,但是轉念一想,如果自己表示連通讀都沒有,然後被人蓋上一個不求甚解就大放厥詞的帽子,豈不是連辯都沒得辯了?

於是乎,李黃也只能略有些遲疑的點了點頭,說道:“略讀過……”

“既然讀過,那麼可知《禹貢》爲何人何時所書?”司馬徽追問道。

“禹錫玄圭,告厥成功。”李黃說道,“自然是上古大禹之時,史官錄其功而成書,傳於至今也!”

“好好!”司馬徽微微笑了笑,然後說道,“既如此,《禹貢》之中,有言‘導沇水,東流爲濟,入於河,溢爲滎;東出於陶丘北,又東至於菏,又東北,會於汶,又北,東入於海’一句……汝可明其意乎?”

李黃覺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但是那裡錯誤又說不上來,支吾了一下只能說道:“此乃上古山川之事也,先生欲以此言論,述時境之遷乎?”

司馬徽大笑,然後搖頭感嘆道:“非也!《禹貢》之書,定河川,分九州,讀之可明山川,曉地理,知物產,自然是善莫大焉!然,《禹貢》之書,並非上古所做!乃後人假大禹之名,以求通傳於世!”

若說之前的話語,是水潭之中投入了巨石,如今司馬徽此言一出,就宛如海上風暴一般,頓時掀起了千尺驚濤!

第1472章 千百年武勇者的傳說第1272章 正是天涼好個秋第1481章 劉玄德的機遇第2886章情緒,各自的不同第3256章 做什麼第2649章殘薄餘光第2657章出身高低第2561章無爲而治小目標第3145章 當謀求遇到謀劃第1060章 風雲再起的關中第3115章 新的憂慮第2330章莫須有的正義第1062章 種劭的一線生機第2806章 堅壁清野多屠戮,意欲何爲少思量第2515章做什麼纔是什麼第1860章 表面文章,其實真真假假第1796章 前進,前攻第2644章事件之中虛幻第2229章有意思,沒意思第1593章 一罈新釀酒第一二九章 蔡家的示好第1412章 亡於癔第1277章 錢財自然最是動人心魄第1388章 夢想第2686章領令遵令天子令第1013章 鮮卑突襲第1062章 種劭的一線生機第2628章成名,究竟是什麼名第3050章江東大計,小處着手第1199章 誰是誰的口中肉第1672章 劉和的言辭第3307章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第五零二章 頭湯第八一九章 人心見人心(一)第七三八章 顛覆觀念的地圖第2265章合作是很重要的第三四五章 到底是誰的鍋第三八七章 谷藏十萬兵第2257章我看的你看的他看的第1113章 轉折第五一八章 都是軟柿子第九一零章 亂長安(五)第2721章一切皆無等第三十五章 後會有期第七三九章 窮山惡水出胡人第六九三章 盛宴背後第2662章文章明面第3183章 下有血水起波瀾第三八一章 出征前第3395章 悸第1891章搭建框架,追封王氏第九四六章 是團隊還是團伙第2997章一個政策的延續第1608章 未來和富貴第1625章 戰局的轉變第1512章 兩面性第3396章 真第四七七章 起點第1074章 復仇能獲得什麼第八八六章 反客爲主(一)第2515章做什麼纔是什麼第3239章 耕鑿居人有遠心第一九二章 分道揚鑣第二七八章 燚焱炎火第1365章 殺機第2714章天道人道世間道第五四九章 各種各樣的麻煩第1983章隴右前因,賈詡遠慮第1711章 一個大計劃第3275章 覺得都沒錯第九七四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七二八章 傳天下之書第1403章 破軍刀第1191章 送到面前要不要第1600章 四方烽火人第1822章 成功和失敗其實就一轉眼第三二零章 窮底子第二四七章 連鎖反應第3405章 最遠處第3269章 小禮物第3199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九六五章 在臆想中的局勢第四二三章 或人或獸第2524章番文的私貨第1272章 正是天涼好個秋第3310章 明智保身,慨然送死第2525章石頭木頭人頭第1250章 靈堂之前第2420章計中第1720章 衆口難調第三六一章 越打越窮是個問題第2656章真假緣由第五二四章 深夜之談第2070章胡漢規劃,北域都護第2984章合則勝第八五二章 風雅頌(五)第2794章 白黑占人有區別,遠近策略有遺憾第二三七章 再會李儒(爲憤怒的六一盟主加更2/3)第2532章有人歡欣愉悅有人惶恐莫名第1551章 疑兵之計
第1472章 千百年武勇者的傳說第1272章 正是天涼好個秋第1481章 劉玄德的機遇第2886章情緒,各自的不同第3256章 做什麼第2649章殘薄餘光第2657章出身高低第2561章無爲而治小目標第3145章 當謀求遇到謀劃第1060章 風雲再起的關中第3115章 新的憂慮第2330章莫須有的正義第1062章 種劭的一線生機第2806章 堅壁清野多屠戮,意欲何爲少思量第2515章做什麼纔是什麼第1860章 表面文章,其實真真假假第1796章 前進,前攻第2644章事件之中虛幻第2229章有意思,沒意思第1593章 一罈新釀酒第一二九章 蔡家的示好第1412章 亡於癔第1277章 錢財自然最是動人心魄第1388章 夢想第2686章領令遵令天子令第1013章 鮮卑突襲第1062章 種劭的一線生機第2628章成名,究竟是什麼名第3050章江東大計,小處着手第1199章 誰是誰的口中肉第1672章 劉和的言辭第3307章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第五零二章 頭湯第八一九章 人心見人心(一)第七三八章 顛覆觀念的地圖第2265章合作是很重要的第三四五章 到底是誰的鍋第三八七章 谷藏十萬兵第2257章我看的你看的他看的第1113章 轉折第五一八章 都是軟柿子第九一零章 亂長安(五)第2721章一切皆無等第三十五章 後會有期第七三九章 窮山惡水出胡人第六九三章 盛宴背後第2662章文章明面第3183章 下有血水起波瀾第三八一章 出征前第3395章 悸第1891章搭建框架,追封王氏第九四六章 是團隊還是團伙第2997章一個政策的延續第1608章 未來和富貴第1625章 戰局的轉變第1512章 兩面性第3396章 真第四七七章 起點第1074章 復仇能獲得什麼第八八六章 反客爲主(一)第2515章做什麼纔是什麼第3239章 耕鑿居人有遠心第一九二章 分道揚鑣第二七八章 燚焱炎火第1365章 殺機第2714章天道人道世間道第五四九章 各種各樣的麻煩第1983章隴右前因,賈詡遠慮第1711章 一個大計劃第3275章 覺得都沒錯第九七四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七二八章 傳天下之書第1403章 破軍刀第1191章 送到面前要不要第1600章 四方烽火人第1822章 成功和失敗其實就一轉眼第三二零章 窮底子第二四七章 連鎖反應第3405章 最遠處第3269章 小禮物第3199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九六五章 在臆想中的局勢第四二三章 或人或獸第2524章番文的私貨第1272章 正是天涼好個秋第3310章 明智保身,慨然送死第2525章石頭木頭人頭第1250章 靈堂之前第2420章計中第1720章 衆口難調第三六一章 越打越窮是個問題第2656章真假緣由第五二四章 深夜之談第2070章胡漢規劃,北域都護第2984章合則勝第八五二章 風雅頌(五)第2794章 白黑占人有區別,遠近策略有遺憾第二三七章 再會李儒(爲憤怒的六一盟主加更2/3)第2532章有人歡欣愉悅有人惶恐莫名第1551章 疑兵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