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八章 傳天下之書

漢代的時候只有雕版的雛形,也就是拓印。

之所以有了拓印,還離不開蔡邕。

因爲蔡邕當時的熹平石經轟動全國,許多人不遠千里敢來,就是爲了獲取熹平石經上的經過校正的經書,因此也就出現了摹拓之法,後來就變成了拓印書。

但是雕版這個玩意,一個是因爲漢末到五胡亂華,再到隋朝這段時間都比較亂,另外一個是因爲紙張未能夠大批量的普及,因此一直到了唐朝,纔算是正式的出現。

至於活字印刷,那就是更晚的宋朝的那些事了……

本來活字印刷的這個技術要經過木活字和泥活字,才進入金屬活字的行列,但是既然斐潛知道這個東西,就直接讓黃月英用銅鑄字了。

並且剛好現在的斐潛,具備了所有應該具有的條件。

泥活字和木活字,當然比不上金屬活字,但是金屬活字當中,又是以銅爲最佳也是最便利的材料,而不管是在之前還是之後,銅還是一種貨幣,而剛好這一段時間因爲市面上因爲通貨膨脹,銅錢形同廢物,大量的惡錢毫無去處,所以斐潛便直接拿了一部分融化做成了字模……

至於鑄造的工匠,這個就更加簡單了,漢隸本身就是具備很強的美感的字體,用來鑄造雕刻再合適不過了。

活字印刷說白了其實並沒有多少的高精尖的技術含量,因此黃月英沒過多久也就研究出來了,只不過因爲是實驗品,所以也沒有選字數多的,便只印了這個《連山殘章》出來。

書自然是蔡家的藏書,而蔡家的藏書其中有有很多都是蔡琰默寫出來的,因此雖然鑄模的時候略有走樣,但是書法筆跡卻依稀可辨,蔡邕自然是認得出來。

有了竹紙,便有了相對比較廉價,也比較優質的紙張,再加上有了活字印刷,書籍的大量生產才成爲了可能,這樣斐潛之前想的那些事情,纔有了實行的基礎。

雖然現在到學宮來的人都還是世家士族子弟居多,但是隨着這一批人的不斷擴展,也會將書籍這個東西不斷的輻射開,最終也會流向更多的人,更廣泛的層面……

斐潛朝着蔡邕討好的笑着,然後說道:“鼯鼠五技之章正在印刷之中,不日可得,當爲學宮初學之書……”

蔡邕慢慢從方纔斐潛的言語當中反應過來,旋即露出了一些笑容,雖然沒有說些什麼,但是顯得心情十分的愉快,讀書人最希望的就是著書立作,傳承千古,原來以爲除了雒陽城中的熹平石經之外,蔡邕以爲自己恐怕就沒有什麼機會可以像熹平石經一樣傳承後世了,沒想到到現在又有了新的機會。

更何況勸學篇完全是由蔡邕一人所著,和熹平石經那種集合衆人之言又自然是有很大的不同。

蔡邕又摸了摸在書卷扉頁上標明瞭是蔡氏藏書,雖然並沒有直接寫上是蔡琰抄撰的,但是有心人稍微瞭解一下恐怕也能得知,如此一來只要這一冊冊的書卷刊印天下,也就等於是斐潛替蔡邕和蔡琰父女兩人揚名了……

況且斐潛方纔言及蔡氏藏書傳於天下,還諸子之書的本源,對於求一書而不得的人來說,恩同再造也不是過分的話語。

“此事……謝過子淵了……”蔡邕略顯得蒼老的面容又煥發出了一種難言的光澤,看着斐潛,一時之間竟不知要說些什麼好。

斐潛做這個事情,完全可以不用蔡氏的名義,或者根本不用蔡琰寫下來的字體,那麼自然名聲什麼的會落到斐潛的頭上。

要知道縱然是孔子,當初也不過是收了千百人作爲弟子,而現在學宮一開,這些蔡氏的藏書一推廣,那麼受到蔡氏恩惠的人將何止千人?!

這樣一來,等於就是給蔡邕和蔡琰加上了一層無形的保護層,甚至只要不是陳留蔡氏家族的人自己作死,走到哪裡都會被人敬仰三分!

當然,斐潛在面對這樣的一個事情的時候,也有心動,但是思前想後,還是覺得將蔡邕捧上去更好。

一個是因爲蔡邕是自己的師傅,也是北方公認的經學大師,而自己在經學學術這一塊土地上還沒有任何的建樹,就算不管三七二十一硬是冒充大瓣蒜,估計也沒有多少人會知道,也不會有多少公信力……

第二,雖然蔡邕說過要留於平陽守山學宮,但是如果說陳留蔡氏有了一些什麼變故,然後需要蔡邕的時候,蔡邕會選擇家族還是學宮?而這樣一來,基本上就等於是將蔡邕和學宮捆綁到了一起,也同樣將陳留蔡氏捆綁到了學宮的戰車之上,學宮的事情自然也就成爲了陳留蔡氏的事情……

第三,這些書當然不可能完全無償送出去,一些粗淺的認知認字的書籍,比如像蔡邕的識字篇是近乎於免費的,但是其他的書卷就可能會要達成什麼樣的標準,才能借閱,這樣一來也就可以不知不覺當中,利用一些條件,將這些學宮學子們拉上自己的戰車……

而斐潛手頭上是沒有多少書籍的,唯獨只有全大漢私人藏書可以媲美國家藏書的蔡邕才能做到,更何況現在雒陽的東觀遭到焚燬之後,雖然當時李儒派人送了一部分書籍過來當成是斐潛平定白波的獎勵,但是和蔡邕藏書數量上依舊不能相比較,所以不管怎樣,這個名頭讓給蔡邕也算是名至實歸。

再加上蔡家的人形圖書館,嗯嗯,這個……

飯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點點做,斐潛現在等於就是佈下了一個極大的局,就等着天下的學子們入坑了,當然,這些後面的事情,是不能讓蔡邕知道的。

見蔡邕沒有反對的意思,斐潛自然也就向蔡邕告辭。

蔡邕看着斐潛離去的背影,面帶笑意,滿意的微微點頭,感覺自己當初收斐潛當弟子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主意了,然後甩這袖子準備到學宮議事堂再去看看其他的人怎麼樣了,走了兩步,忽然停頓了一下,一個古怪的念頭冒了上來:“這個子淵……莫非於雒陽之時,極力勸阻吾離都,莫非當時就計算着這藏書?”

蔡邕左右晃了晃腦袋,皺眉想了想,隨後又啞然一笑,搖了搖頭,在內心當中排除了這個想法,畢竟這兩年世事變幻莫測,就連他都有些應接不暇,斐潛又怎麼可能會有如此長遠的謀劃……

吃麪要不要加點茶葉……其實加一點下去同煮味道也還不錯的……就是不要加太多,也不建議晚上吃,要不然吃了睡不着………………輾轉反側的作者菌留……

第二三四章 應對第2591章人有我優第六三四章 新刺史第3003章一個全新的條約第3259章 找什麼第2538章有人歡喜有人憂愁第3401章 逼第六三二章 恩師至第3294章 變化當中的不變項目第七六零章 飄揚的趙字旗幟第五九九章 不同的將領技能第1022章 正奇之間第3413章 似曾相識第1924章法不責衆,魑魅魍魎第2326章主動或是被動的形勢第六五九章 富家人第3013章有記有計也有機第3127章 緊急求援第2488章血和鐵第2802章 英雄好漢要吃飯,錢餉終究成禍端第五九九章 不同的將領技能第2175章說和做第2376章傳承有序第九二二章 戰長安(七)第六二九章 做勢第2162章人心四散第3349章 騾驢當年第1074章 復仇能獲得什麼第一五零章 再上征程第六七七章 最簡單但是最嚴重第1228章 從何裡來與到那裡去第3076章 雍涼之中說悲歡第2326章主動或是被動的形勢第2731章 最壞的變故第2696章有爲無爲有聞司第3297章 什麼纔是大漢名士第2021章烹煮之前,試水推車第2818章楊威公心高氣傲,張子布投石問路第八一零章 重裝騎兵的衝擊力第1904章觸類旁通,苛政論斷第1621章 陣前和陣後第七六四章 繞道而來的軍隊第1797章 後營,後腰第九一零章 亂長安(五)第八七四章 大漢的崩塌(四)第2845章掙扎第1974章風月無邊,長安無眠第2607章犧牲,需不需要第2259章幾百年的罪名是否還能用第2636章軍演之中真僞第八八二章 不速之客(七)第3047章此爲所圖不外有三第 1409章 貪狼殺第三四五章 到底是誰的鍋第3188章 大都錯路生迷惑第1075章 漢家的文武之道第2744章 意南北第1270章 將領中的賣油翁第1870章 固有觀念,自己以爲第2950章卿卿何計算,遭此兩重陽第八六零章 叩長安(七)第1498章 誰佔誰的便宜第2126章稱兄與道弟第八六二章 叩長安(九)第1179章 戰爭的迷霧第1579章 細微之處見思量第3198章 寒素清白濁如泥第2905章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3236章 文第2011章福禍相依,治理良機第2751章 想要不要重要決斷第2424章王座第3434章 意料內外第一九九章 夜訪第2924章夜來風雨聲,人頭落多少第2091章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二七章 徵調第九七四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1468章 千百年未變化的主題第三一零章 莫名的躁動第2722章一切皆同行第1662章 防禦者第2631章策謀,究竟是什麼謀第二五二章 遇襲第1485章 楊德祖的嘆息第3017章盡孝忠孝不孝子第2063章雙方計較,疏忽之處第3020章大敵當前的大敵當前第2679章借來人頭用一用第九七七章 欲求中興的中興劍第八三七章 活着不容易(五)第2751章 想要不要重要決斷第1279章 漸行漸遠漸無書第九九六章 前人老套路第1315章 手段第1729章 不理喻的曹操第八二三章 人心見人心(五)第1240章 行軍途中的小變化第八一七章 兵卒眼中的熱切第四五一章 坐而相商
第二三四章 應對第2591章人有我優第六三四章 新刺史第3003章一個全新的條約第3259章 找什麼第2538章有人歡喜有人憂愁第3401章 逼第六三二章 恩師至第3294章 變化當中的不變項目第七六零章 飄揚的趙字旗幟第五九九章 不同的將領技能第1022章 正奇之間第3413章 似曾相識第1924章法不責衆,魑魅魍魎第2326章主動或是被動的形勢第六五九章 富家人第3013章有記有計也有機第3127章 緊急求援第2488章血和鐵第2802章 英雄好漢要吃飯,錢餉終究成禍端第五九九章 不同的將領技能第2175章說和做第2376章傳承有序第九二二章 戰長安(七)第六二九章 做勢第2162章人心四散第3349章 騾驢當年第1074章 復仇能獲得什麼第一五零章 再上征程第六七七章 最簡單但是最嚴重第1228章 從何裡來與到那裡去第3076章 雍涼之中說悲歡第2326章主動或是被動的形勢第2731章 最壞的變故第2696章有爲無爲有聞司第3297章 什麼纔是大漢名士第2021章烹煮之前,試水推車第2818章楊威公心高氣傲,張子布投石問路第八一零章 重裝騎兵的衝擊力第1904章觸類旁通,苛政論斷第1621章 陣前和陣後第七六四章 繞道而來的軍隊第1797章 後營,後腰第九一零章 亂長安(五)第八七四章 大漢的崩塌(四)第2845章掙扎第1974章風月無邊,長安無眠第2607章犧牲,需不需要第2259章幾百年的罪名是否還能用第2636章軍演之中真僞第八八二章 不速之客(七)第3047章此爲所圖不外有三第 1409章 貪狼殺第三四五章 到底是誰的鍋第3188章 大都錯路生迷惑第1075章 漢家的文武之道第2744章 意南北第1270章 將領中的賣油翁第1870章 固有觀念,自己以爲第2950章卿卿何計算,遭此兩重陽第八六零章 叩長安(七)第1498章 誰佔誰的便宜第2126章稱兄與道弟第八六二章 叩長安(九)第1179章 戰爭的迷霧第1579章 細微之處見思量第3198章 寒素清白濁如泥第2905章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3236章 文第2011章福禍相依,治理良機第2751章 想要不要重要決斷第2424章王座第3434章 意料內外第一九九章 夜訪第2924章夜來風雨聲,人頭落多少第2091章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二七章 徵調第九七四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1468章 千百年未變化的主題第三一零章 莫名的躁動第2722章一切皆同行第1662章 防禦者第2631章策謀,究竟是什麼謀第二五二章 遇襲第1485章 楊德祖的嘆息第3017章盡孝忠孝不孝子第2063章雙方計較,疏忽之處第3020章大敵當前的大敵當前第2679章借來人頭用一用第九七七章 欲求中興的中興劍第八三七章 活着不容易(五)第2751章 想要不要重要決斷第1279章 漸行漸遠漸無書第九九六章 前人老套路第1315章 手段第1729章 不理喻的曹操第八二三章 人心見人心(五)第1240章 行軍途中的小變化第八一七章 兵卒眼中的熱切第四五一章 坐而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