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0章 表面文章,其實真真假假

人類的智慧究竟有沒有一個固定的數字來進行衡量?這恐怕是就算是後世也不見得能夠完全搞懂的事情,對於斐潛所處的漢代,這個事情就更加的難以度量了。

斐潛頗有些玩味的看着手下的這些人,對於他們看待詔令的這一件事情反映出來的各自不同的態度頗爲感興趣。

楊修的態度自然是明確的,而荀攸的意思麼,就有些模凌兩可了,似乎不想讓斐潛遵從詔令,又似乎想要說一些什麼別的東西,反正態度有些含糊。

這也可以理解,畢竟這說起來也算是荀氏的一個態度,而作爲荀氏的一份子,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下,感覺爲難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趙雲麼,依舊是一臉的平靜,似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但是斐潛覺得,這個倒是趙雲真實情緒的表現,不是裝出來的平靜。因爲在當下在座衆人當中,可以說趙雲是唯一一個出身較低,即沒有什麼可以稱道的祖宗,也沒有可以憑藉的家族,甚至連兄弟姐妹親戚朋友都很少,完完全全的就是一個土根階級,自然也談不上對於這個詔令有多麼深刻的認知,抑或是感覺到了其權威。

所以趙雲應該是對於詔令敏感度最低的。

張遼麼,似乎還沒有完全從之前的戰役影響當中擺脫出來,所以對於詔令的也沒有什麼太多的想法,可能還是需要調整一段的時間。張八百,嗯,其實後世有句俗話倒是貼切,若不是生活所迫,又有誰會把自己弄的一聲才華,先不管這句話到底是不是魯迅說的,單說張八百當年曆史上就是爲了耍帥才『八百』一回?

肯定不見得。如果不是情況急迫,張八百也不見得會想要搏命,換句話說,歷史上在張八百前面還要加四個字,『狗急跳牆』或是『兔子蹬鷹』。就像是桶狹間合戰,勝了是織田大魔王,敗了就是尾張大蠢材。所以成功了打贏了,就是理所當然的張八百大魔王,失敗了,就是強行被降了智商的大蠢材?

歷史上的張遼在曹操陣營當中,既是降將,也是外姓,而合肥在當時並不是一個城市,而是一個才新建不久的軍事堡壘,目的很明確就是爲了對抗孫權的北進。所以第二次合肥保衛戰的時候,也不僅僅只有張遼一個人,還有樂進,李典,薛悌三人同守,並且還有曹操留下的『錦囊妙計』,寫明瞭讓李典和張遼出戰,樂進和薛悌守城……

想到這裡,斐潛忽然想起另外的一件事情來,不由得瞄了一眼在末尾坐着的李典。歷史上的李典和張遼並不是多麼的和睦,不過現在麼,因爲呂布高順等人在兗州發動的時候,張遼已經不在呂布陣營當中了,所以麼自然也不會像是歷史上那麼的相看兩相厭。

所以歷史上曹操不可能不知道這個事情,但是又特意交代讓張李二人出戰,是覺得這兩個人相互監督共同競爭,還是想着另外的問題?畢竟當年陷陣營自從高順死後就沒了下文,然後張八百一戰之後,也是死傷衆多,出戰而歸的大概是十分之一,所以張遼當時出戰的八百人,有沒有可能就是高順留下來的那一撥,然後全數填在了合肥之戰當中,最終曹操纔對張遼徹底的放心下來?

斐潛瞎琢磨着,卻讓李典有些緊張,他如今和歷史上的張遼很相似,是降將,面對自己老東家的時候,要表態麼不是很妥,不表態更是不妥,瞄見斐潛目光在自己身上掃來掃去,後腦勺上面的汗不由得滾滾而落,咬了咬牙,沉聲說道:『此定爲荀文若欲陷驃騎於不義也……』

『哦?』斐潛頗有些意外的看着李典,示意讓李典說下去。

『啓稟驃騎……』李典開了頭,自然只好硬着頭皮講下去,『一則陛下困於宮中,印璽亦是掌印所管,二則尚書檯皆歸荀氏……』李典的意思很明確,雖然說印璽代表天子,但是問題是天子手中也沒有印,而是由掌印官保管的,而尚書檯又是在荀彧全權掌控之下,這想要做一份詔書還不是簡單得跟喝水似的?

李典說出這樣的話來,其實也是表示自己豁出去了,也等同於是給斐潛提供了一個可以不遵守詔令的理由。如果說方纔的楊修只是站在斐潛這一邊表示了一種推測,那麼李典就等同於所謂的『知情人士』提供了背書。

在這樣的情況下,斐潛便有了比較充足的理由來否決這一次的詔令,而一旦因爲這樣的行爲產生了什麼問題,作爲『知情人士』的李典,顯然要比純粹推測的楊修要承擔更大更多的責任。

衆人的目光不由得再次集中在了斐潛身上,這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也只能斐潛來做這樣的最後決定,同時這樣的決定也會影響很多的方面……

斐潛輕輕的敲擊着桌案,思索着。

荀彧這樣的舉動,其實頗爲讓斐潛有些奇怪。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重點不是在『令』上,而是在『挾』上,就像是後世的核武器,重點不是在使用這個核武器來打擊敵方,而是擁有……

雖然說劉協肯定等同不了核武器,但是大體上算是這麼一個意思,所謂物以稀爲貴,詔令也是如此,要是天子劉協一天下個百八十道的詔令,跟蔓菁一個德行,那麼還能有什麼價值可言?

所以這一次,看起來表面上似乎荀彧在用詔令來脅迫一向高舉忠義大旗的斐潛,實際上這更像是荀彧在『試探』,以此來確定斐潛的最終目標。

一紙詔令,看起來輕飄飄的,但是實際上也不簡單。

沒錯,詔令確實是可以不遵守,也可以就當作是僞造的,可是這樣一來,除了斐潛之前的形象會產生一些裂痕之外,若是真的斐潛執意要進攻許縣,然後迎了天子劉協,會不會在劉協心中埋下一根刺?

第二個方面,斐潛現在的舉動,可是說是攪動了天下,幾乎所有士族子弟都將目光聚集到了這裡,如果說斐潛拒接了詔令,很自然的就會有人聯想到了當年同樣也是拒絕了調任的詔令的董卓……

第三個方面就更加隱晦一些了,或許荀彧用這樣的方式來告訴斐潛,『名義』這兩個字,只有在將其看重的人上纔有分量,然後在『問』斐潛,究竟是真正看重這個『名義』的,抑或是沽名釣譽的僞之輩?

這幾個方面都還算是比較淺顯直白一些,不過斐潛懷疑,在這其中,是不是還有其他的什麼意思呢?

……(i_i)……

就在斐潛接到了詔令的時候,荊州局勢也突然緊張了起來,原因很簡單,劉表身體終究是到了燈幹油枯的時候。

劉表以爲能還能熬,但是很不幸,老天爺並非是按照個人意願來安排事情的。

就像是有俗話說,嗯,也別管是不是魯迅說的,每個人吃的飯,賺的錢其實都是有定數的,數目到了,人也就差不多,雖然說這樣的話有些什麼『宿命論』,但是有時候看看許多人年輕的時候拿命換錢,年齡大的時候再拿錢延命,似乎也體現着這樣的一個道理……

劉表現在真心想要拿錢財去換更多的時間,換來他自己的性命,可是很遺憾的是,就像是後世的『弱勢羣體』的業務,換出的錢財一旦離開櫃檯,便概不負責。

老年人的病,非常的可怕。可怕的並不是單獨的一個病本身,而是因爲某一種病而導致出來的併發症,或許是前幾天還看着好好的,然後因爲一個小感冒,一個小傷口,又或是摔了一下,碰到了哪裡,然後瞬間就像是多米諾骨牌一樣,嘩啦啦全數倒了下去,連要扶都不知道要往哪裡去扶。

劉表患了背癰,已經是好些年的事情了,可是不知道這一次是因爲斐潛和曹操相鬥,還是蔡氏和黃氏相爭,抑或是什麼其他的原因,導致劉表這一段時間都沒有怎麼休息好,精力就差了許多,然後一次白天打盹的時候磕到了,正好碰到了背癰,傷口迸裂之後,病情就急轉直下……

斗室昏暗,雖然點着蠟燭和油燈,可是依舊讓人覺得陰森可怖。劉表就在這樣的一個斗室之中躺着,身邊的只有幾名婢女和僕人。

什麼?病人需要新鮮空氣,要通風良好?抱歉,這個是在漢代,打開窗戶通風換氣在許多人眼中是屬於危害很大的『泄漏之舉』,一定要像斗室這樣環境裡,才能『固本培元,匯聚中氣』……

同時,漢代也並沒有很好的區分所謂的傳染病和非傳染病,所以得病的人,一般都是作爲隔離處理,就連皇后生病了,也同樣是如此。曹操的卞夫人生病了,然後就封閉治療,結果好了之後有人給甄宓說,甄宓還不信,說之前卞夫人每次生病都要那麼久,這一次怎麼就好了?定然是騙人的……

所以劉表在斗室之中,蔡夫人也並沒有侍奉牀榻之前,而是在斗室外面,詢問醫師,然後隔着厚厚的錦緞紗幔,細聲細氣的向劉表請安,儼然一副柔順乖巧的樣子,和平日裡面的表現並沒有什麼區別。

俗話說得好,男人三大喜事是什麼升官發財死老婆,但是同樣的,女人的喜事也是如此,尤其是當妻子比丈夫的歲數要小很多很多,然後丈夫又有相當多的家產的時候……呃,那個誰,魯迅同志別跑啊……

當然也不是所有夫妻都是如此,像是梁祝一樣的悽美且令人讚歎的愛情也有不少,但問題是劉表和蔡氏的結合,是因爲雙方相愛麼?

劉表似乎說了幾句什麼,但是隔着厚厚的紗幔,加上病中氣息不足,所以聲音也都是悶悶的,就像是一股濃痰在喉嚨處沒有吐乾淨一樣,蔡氏根本就聽不清。

『夫人,主上似乎說要見什麼人……』在劉表牀榻一旁的奴婢低聲說道。

蔡氏目光當中閃動了一下,冷聲吩咐道:『爾等好生照顧!』然後就起身走了。至於見什麼人?這個時候還能讓劉表見什麼人麼?

笑話!

倒不完全是蔡氏心狠,而是蔡氏也有害怕的事情。劉表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差,斗室之中似乎是充滿了死亡的氣息,蔡氏判斷劉表估計是挺不過去了。所以,蔡氏也同樣需要爲自己將來好好考慮一下。

畢竟在漢代,殉葬還是一件美談。

要是劉表真見了什麼人,然後說了一些什麼,然後那個人表示劉表說捨不得蔡氏,決定要和蔡氏生生世世做夫妻,所謂生同屋,死同室,又這麼符合漢代人的價值觀,那麼蔡氏是要聽,還是不聽?

然後再加上一羣吃瓜不嫌棄瓜大的,就算是劉表根本就沒說過那樣的話,多半也會將手指頭戳到蔡氏的面前,連聲逼迫着蔡氏『心甘情願』的跳到坑裡去,並且趾高氣揚的表示,如果蔡氏不這麼做,他們就會抵制蔡氏所有的一切,從此再見便爲路人……

若是真的要殉葬,蔡氏可不願意自己還有大把年華的時候就去死,別人麼倒是可以,比如現在那幾個在劉表牀榻之前服侍的女婢和僕從……、

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在劉表死後,怎麼樣才能保持住蔡氏在荊州的頭號交椅!要知道在漢代,爵位是可以繼承的,但是官職不可以,荊州牧是劉表,但是不表示下一個荊州牧就是劉琮!漢代官職體系很混亂,分爲朝廷封的,地方大員保舉的,還有自行推選的三種,在這三種之中,自然是朝廷正式分封的最爲得到大衆的認可。

對於蔡氏來說,自然是想讓比較好控制一些的劉琮,來繼承這個荊州牧的職位,可是就算是蔡氏推選劉琮坐上那個位置,也不過是屬於最下等的一種官職授予,最保險的當然是讓朝廷下文冊封。

可問題是劉表不僅僅只有一個兒子,還有一個兒子在長安,在驃騎將軍的手中!所以如果說驃騎將軍藉着這個機會,然後和黃氏一同聯手,搶奪荊州的權柄呢?當然,如果說黃氏願意聯手,願意配合蔡氏一同把持荊州,倒也不失一個極好的結果,但問題是,黃氏會願意麼?其他的人會甘心麼?如果說蔡氏露出了一點點的軟弱姿態,那些平日裡面被蔡氏壓在身下的其他士族大姓,會沒有半點其他的什麼想法?

蔡氏將頭高高的揚起,就像是奔赴戰場一樣向前而行。

這一戰,蔡氏不能輸。

也輸不起……

第3301章 最後的一聲幽幽長嘆第一六六章 看一看第1895章悄立百醫,驪尋淳于第2259章幾百年的罪名是否還能用第3029章說聖母誰纔是聖母第2445章盜版和抄襲第1475章 曹孟德的決意第1787章 言論,輿論第九四六章 是團隊還是團伙第七七四章 節杖的巧合第2456章免費的利益第3046章新變化的老調子第3157章 當危機遇到良機第二六零章 太原之人第1261章 兗州初定心惶惶第2104章總有人忍不住誘惑第1762章 下沉第九五八章 戰場上的變化第三十七章 新的煩惱第2446章技術和累積第2862章兩面性第2969章壺關亂第3014章補課上課缺點課第三四六章 以勢之殺第1669章 牛四夏的汗第八五二章 風雅頌(五)第1515章 兩方面第1172章 試驗田第3294章 變化當中的不變項目弟2837章可真沒想到第3189章 可堪執手送行人第一八三章 承製第1705章 計劃和猜想第1183章 年號和策略第2601章取經,缺乏真經第十章 士族的法則第2665章忠孝之本第1001章 鮮卑進兵第六三六章 封單于第1697章 轉變第3084章 英第1522章 那魂牽夢繞的身影第1124章 餓第2431章屬於未來的謀劃第2984章合則勝第1351章 鬥將第1886章小習慣,老問題第2563章新年將至小變化第2624章走私,究竟是什麼私第3354章 綜合的考慮第八四零章 活着不容易(八)第1384章 開花第九九九章 截殺糧道第四六八章 聲東擊西第1676章 誰於案上第2164章漢儒之法第3174章 自我知我那就真我明我第1307章 戰場之神第八一五章 將對帥(四)第2566章逆水行舟小問題(加更)第四二二章 來,兄弟,喝了這杯酒第七五零章 小狗引發的血案第1406章 兩爲難第1417章 落石計第2962章只在此山中,酒水透骨寒第六二五章 各人的話語第八一二章 將對帥(一)第3463章 前後第六九九章 談個毛線啊第九五七章 戰場上的直覺第七三二章 寒門崛起路第八七二章 大漢的崩塌(二)第八一七章 兵卒眼中的熱切第1485章 楊德祖的嘆息第1962章活人規矩,規矩活人第六九四章 善莫大焉第一七四章 酸棗和洛陽的距離第3340章 以爲意爲第2193章未雨綢繆第2341章一張網可以打幾次魚第四六三章 學一學第2957章意欲捕鳴蟬,忽見蟬後螳第六九零章 意外之獲第五六五章 工藝當中的瓶頸第九七六章 有人忍辱有人笑第九八八章 錦馬超第三六三章 丟失的貨物第1919章災糧發放,厚土藍天第1789章 小菜,大菜第1942章閒薅狐狸,太白犯位第1392章 白雀第二二二章 同烹第七三九章 窮山惡水出胡人第2065章疲憊戰術,三岔路口第八十七章 救人第1160章 試煉場第2705章有進無退官場人第2411章是個人物第一一六章 龐統的辦法第3345章 人物當中的人物是誰的人物
第3301章 最後的一聲幽幽長嘆第一六六章 看一看第1895章悄立百醫,驪尋淳于第2259章幾百年的罪名是否還能用第3029章說聖母誰纔是聖母第2445章盜版和抄襲第1475章 曹孟德的決意第1787章 言論,輿論第九四六章 是團隊還是團伙第七七四章 節杖的巧合第2456章免費的利益第3046章新變化的老調子第3157章 當危機遇到良機第二六零章 太原之人第1261章 兗州初定心惶惶第2104章總有人忍不住誘惑第1762章 下沉第九五八章 戰場上的變化第三十七章 新的煩惱第2446章技術和累積第2862章兩面性第2969章壺關亂第3014章補課上課缺點課第三四六章 以勢之殺第1669章 牛四夏的汗第八五二章 風雅頌(五)第1515章 兩方面第1172章 試驗田第3294章 變化當中的不變項目弟2837章可真沒想到第3189章 可堪執手送行人第一八三章 承製第1705章 計劃和猜想第1183章 年號和策略第2601章取經,缺乏真經第十章 士族的法則第2665章忠孝之本第1001章 鮮卑進兵第六三六章 封單于第1697章 轉變第3084章 英第1522章 那魂牽夢繞的身影第1124章 餓第2431章屬於未來的謀劃第2984章合則勝第1351章 鬥將第1886章小習慣,老問題第2563章新年將至小變化第2624章走私,究竟是什麼私第3354章 綜合的考慮第八四零章 活着不容易(八)第1384章 開花第九九九章 截殺糧道第四六八章 聲東擊西第1676章 誰於案上第2164章漢儒之法第3174章 自我知我那就真我明我第1307章 戰場之神第八一五章 將對帥(四)第2566章逆水行舟小問題(加更)第四二二章 來,兄弟,喝了這杯酒第七五零章 小狗引發的血案第1406章 兩爲難第1417章 落石計第2962章只在此山中,酒水透骨寒第六二五章 各人的話語第八一二章 將對帥(一)第3463章 前後第六九九章 談個毛線啊第九五七章 戰場上的直覺第七三二章 寒門崛起路第八七二章 大漢的崩塌(二)第八一七章 兵卒眼中的熱切第1485章 楊德祖的嘆息第1962章活人規矩,規矩活人第六九四章 善莫大焉第一七四章 酸棗和洛陽的距離第3340章 以爲意爲第2193章未雨綢繆第2341章一張網可以打幾次魚第四六三章 學一學第2957章意欲捕鳴蟬,忽見蟬後螳第六九零章 意外之獲第五六五章 工藝當中的瓶頸第九七六章 有人忍辱有人笑第九八八章 錦馬超第三六三章 丟失的貨物第1919章災糧發放,厚土藍天第1789章 小菜,大菜第1942章閒薅狐狸,太白犯位第1392章 白雀第二二二章 同烹第七三九章 窮山惡水出胡人第2065章疲憊戰術,三岔路口第八十七章 救人第1160章 試煉場第2705章有進無退官場人第2411章是個人物第一一六章 龐統的辦法第3345章 人物當中的人物是誰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