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6章名號絕除,年終事結

『古聞人之亡也,蓋棺定論,功過評說,以諡其號。高祖立漢,再復廟堂,已定秩序,重新倫常。維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建功於牧之野,終將葬,乃制諡。遂敘諡法。諡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車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無一逆亂。』

『然今諡號漸衰,市井之徒,以可名稱,無禮義之教,無忠信之心,驕蹇凶逆之徒,亦宣揚名望,至於諡號喪亡。困生靈、虛府庫者,卻稱靖安,難於改,作於惡者,稱之公志,豈不荒謬也籲?』

『更有狂妄之輩,輕囂易動,或以財力,或挾士林,圖謀虛名,強積名望,大違諡號本意,更有顛倒宗社之疑。聞今陛下聰敏ꓹ 得察此弊,先於冀豫之內ꓹ 抑免僞諡,除去劣號,實乃固本正源之要也。故ꓹ 上則順天,下則應民ꓹ 絕諡號濫用之舉,則成次第之效ꓹ 諸郡應效而改之ꓹ 漸可施行。特布此令,廣而告之。』

驃騎將軍斐潛公佈出來的佈告,頓時在關中三輔地區掀起一陣軒然大波。

諡號這個東西,最開始的時候並非是只有皇帝專享,而是諸侯公卿都有,一開始的時候並不規範,周文王、周武王在世時便會自稱文武ꓹ 直到西周中期才定下死後加諡的規矩。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認爲諡號這玩意兒『子議父ꓹ 臣議君』ꓹ 太過於八卦ꓹ 當然同時也是因爲秦始皇太傲嬌ꓹ 覺得沒有人可以評價他自己,所以遂廢除。

劉邦建立漢朝後ꓹ 又重新恢復了廟號。不過ꓹ 由於廟號的使用已經中斷了一千年之久ꓹ 商朝又太過久遠,其廟號制度資料不存ꓹ 根本無從參考,所以漢朝使用廟號如同盲人摸象,只能自己摸索着再重搞一套。於是,漢朝自己又重新建立起一套廟號制度,但由於是這個制度是新建的,因此還處在初期階段,很多地方都不完善,大家也不知道到底該怎麼用怎麼叫,所以到這問題就來了。

шшш•Tтkan•c o

劉邦死後,根據漢朝建立的廟號制度,劉邦是白手起家,其江山是靠自己打下來的,所以,漢朝廷將劉邦的廟號定爲了『太祖』,諡號定爲了『高』,其實諡法裡也沒『高』這個字,是劉邦的大臣們爲了表示劉邦建立漢朝勞苦功高,故意爲劉邦量身定製的。

也就是說,劉邦的廟號應該叫『漢太祖』,諡號叫『漢高帝』,但是後來又習慣的稱之爲『漢高祖』,這個鍋,主要還是司馬家的……

司馬遷老人家寫《史記》的時候,爲了方便書寫,在《史記·高祖本紀》將劉邦廟號與諡號的全稱『太祖高皇帝』簡化成了『高祖』,等於是自己給劉邦創造了一個新稱號……

司馬家給人取外號的習慣,真是一脈相承啊。

於是,隨着《史記》影響力的與日俱增,後世就把『漢高祖』這個稱呼就這麼流傳了下來,劉邦的正確廟號『漢太祖』卻反而少人提及了。

雖然後世有時候諡廟稱呼並行,但大家還是稱諡居多,直至唐朝之後,改成叫廟號了,而後又該叫年號……

是因爲好多東西都被皇帝自己給玩壞了,就像是諡號一開始還挺正經的,隨後就水性楊花,誰都可以上了。而且有意思的是,某些皇帝還會有多個諡號,當然,這待遇一般只有亡國之君才值得擁有。

國破之際,山河多處於分裂,不同勢力出於各自的政治考量會爲亡國之君獻上不同的諡號。比如『隋煬帝』,是楊廣的表哥唐高祖李淵給他的諡。

好內遠禮曰煬。

不過呢,楊廣掛掉的時候,當時隋朝尚未滅亡,所以楊廣的孫子楊侗給爺爺的諡號是『隋明帝』。

獨見先識曰明。

如此南轅北轍的評價,也算是前無古人了。

英俊的楊廣一生好大喜功,狂愛折騰,但他確實都在折騰大事業。

很多人認爲唐代纔開科舉,實際上唐代不過是跟着隋朝砍出來的道路在走。並且從唐朝開始,皇帝的諡號發生了改變。開始還算正常,李世民死後諡『文』,不出意外的話,『唐文帝』就能像漢文帝、隋文帝那樣名垂千古。可他子孫偏要添亂,可能覺得一個文概括不了李世民的英明神武,於是他被加諡爲文武聖皇帝。

然後被加諡爲文武大聖皇帝。

最後又被加諡爲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當然,這個原因麼,並非完全是他子孫的鍋,是因爲五胡亂華期間,建立了茫茫多的國家,然後這些小國皇帝要麼是給自己,要麼給自己的父親都宣稱這個『文』,那個『武』的,文武諡號簡直就是氾濫成災,李世民之後的子孫覺得自家長輩跟這些胡人政權一同都號稱『文武』,實在是太拉胯了,所以便有了這樣奇葩的舉動,然後帶歪了路子。

而現在,斐潛就表示,道路在這裡,別走歪了,同時斐潛還將曹操的舉動,故意理解爲劉協的意思,這就很好玩了……

原本河內司馬家偷偷摸摸給斐潛送來這封信件,也無非是覺得斐潛現在和曹操站在對立面上,正常來說曹操推行的,斐潛必然反對,斐潛在這裡大力灌輸的,曹操必然在那邊慨然拒絕,然而沒有想到的是,斐潛這一次居然和曹操站在了一處!

要扯什麼『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麼,似乎也聯繫不起來,畢竟斐潛和曹操反對的是這些人瞎幾把給旁人或是自己吹噓取名號,並沒有說嚴禁這些人蔘政議政,甚至斐潛這裡還有一個專門的部門『參律院』。

但是如果說就這麼忍了,無形當中士族士林之間的力量就會被削減了許多,畢竟有名望纔有一切,沒有粉絲的大V就是連屁都不如,不管是真粉絲還是殭屍粉,反正頂着個名頭就好辦事,這一點,誰都清楚。

因此,在斐潛發佈下達了這樣的詔令之後,參律院之中頓時也是沸沸揚揚,議論不休。當然,都是私底下議論,明面上麼……

作死的膽子,並非所有人都像是禰衡一般大。

正因爲如此,在新年節前的最後三天時間之中,參律院內,纔有了這麼一片詭異的氣氛。

韋端召諸官而來,一番如常揖讓進退之後,就提及了當前之事。參律院當下幾個事情之中,最爲重要的一則爲『貪律』,二者爲『大赦』,三麼,自然就是當下新出來的『名號』之事了。

韋端前一段時間受了無妄之災,心情悲痛,但是過了一些時日,也算是恢復了一些常態,而且對於『名號』而言,無疑像是韋端這樣位置相對來說比較高一些的士族子弟受傷最爲嚴重,旁支和寒門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因爲寒門也沒有錢財讓人去捧場揚名,所以韋端對於這個事情,其實是不贊同的,但是在說的時候,偏偏故意用語氣顯得並不如何急迫,彷彿還在掌控當中一般。

今日趕來的諸員,包括郭圖逢紀在內,在宦海沉浮也是老手了,不說個個都是人精,自然懂得其中要害,對於這些事項背後的那些東西,不必多說,也清楚得不能再清楚了,自然也是知道韋端的用意。

不過同時,這些人也希望韋端能多少強勢一些,至少不要被斐潛捏來捏去,實在是難受。畢竟三個事情似乎看起來並沒有什麼關聯,但是實際上都是一個字:『士』。

再這樣下去,似乎不妙啊……

然而衆人失望了。

韋端就像是上一次的制定貪腐之律一樣,肩膀是滑溜溜的,只想着佔便宜,不想擔責任,他希望衆人有人跳出來,然後他順水推舟,但是其實衆人心中都清楚,誰也不站出來。

韋端上繳貪律,對於貪腐之罪分成了三等,刑罰也是比原本的漢律加重了許多,這原本就是加在官吏身上的鐐銬了,同時又沒了大赦,如今又沒了聲名,這日子,真是王小二過年啊……

可問題是,關中士族並沒有什麼有力的手段可以拿得出來,畢竟都是多年修道的狐狸,對於局面的判斷力多少還是有一些的,如今斐潛推行政令,都是組合拳,上來就幹到老師傅,面對這樣的局面,有時候發現真的出了心中暗罵年輕人不講究伍德,耗子尾汁之外,還真的沒有什麼好辦法。

最早的時候,士族地方大姓用賦稅作爲要挾,逼迫地方政權和中央朝堂低頭,因爲不依靠地方鄉紳,很多時候錢糧收不上來,然後沒錢發軍餉,軍心都難以維持。就像是後世光頭強,都不得不時不時搞一些嘉獎令什麼的,對於完成錢糧任務的地方官吏進行表彰,至於那些錢糧怎麼來的,有時候即便是知道,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然而,在斐潛這裡,行不通。之前鬧過一回,斐潛直接派遣了收糧隊下鄉,粗通文墨的巡檢小吏加上大量牛馬的牲畜隊列,遠的地方可能還不好說,關中三輔河東北地一帶,收賦稅也不過是多跑一點路而已,而且要是和斐潛這麼對着幹,地方鄉紳大型大戶的原本的利益也自絕了,還有被抽籤抽中了直接抄家滅族的風險,所以後來乖乖低頭,不敢再在賦稅錢糧上鬧什麼妖。

士族另外一個原本進行鉗制的策略是人,很多事物是要由士族子弟來處理的,田間地頭雞毛蒜皮若是都由驃騎將軍斐潛來處理,怕是直接就可以將斐潛累死。而一旦斐潛放權,就等同於向這些士族子弟投降,就像是劉備進川之後一直都沒有處理好當地士族的關係,導致了後來諸葛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方面是諸葛不願意放權,一方面也是不能放權,畢竟放出去,收回來就難了。

只不過這一次,斐潛藉着上計之名,同時又逢新春民生事務暫時較少的時候,一舉撤職了三成官吏,以瀆職、貪墨等等罪名查辦,然後用農學士工學士和巡檢共同支撐起縣鄉政局架構,似乎也沒有出現什麼大簍子……

關中士族頓時發現人員鉗制這一招,好像也不那麼管用了。

農學士本身就對於本地農桑很熟悉,甚至在田間地頭比當地的戶曹還管用,畢竟農學士來了,那是給自家田地增產,而戶曹來了,多半都是收糧,因此更願意聽誰的話,那還用多說麼?

工學士也是如此,精修水利,挖掘溝渠,修建城池房屋等等,即便是沒有了工曹,一樣也是井井有條。

巡檢又大多是斐潛麾下的老兵退役,管理地方防務巡查安靖什麼的也不是什麼問題……

所以實際上,並不是關中三輔地區的士族好欺負,畢竟都是一樣的地頭蛇,耳目衆多,如何能不知道斐潛的政策舉措厲害之處?而是原本最爲強硬的手段被斐潛吃得死死的,因此都是一籌莫展,什麼有力的應對手段都未拿不出來,只能是表面上裝糊塗,自家秘密私下往來,商議對策,然後商議來商議去,還沒等商議出一個結果來,斐潛的下一波組合拳又來了,然後又是咣噹一聲,被撂倒在地。

當然,若是好好的做事做官,不說將地方治理的多麼出彩,只需要政通人和,也不會有什麼岔子,但是問題是,習慣了逍遙自在,哪裡會多麼心甘情願給自己裝上鐐銬,而且還是手腳齊全再加上一個綁脖子的?

有心大吼一聲,這個關中之官,不做也罷!又或是甩袖而去,表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然而問題是若是斐潛勢頭小,比如只有北地上郡一地,那麼自然沒有什麼問題,當時天下豪傑當屬二袁,也沒有人會認爲斐潛會有多少局面,所以投二袁,甚至是投曹操,都是一個不錯的方向,但是現在麼……

二袁垮臺了,曹操麼,被斐潛左抽一棍子,右打一巴掌,根本沒有還手之力,這個時候再說什麼『不留爺』,那可真的就成爲『爺不留』了。

於是乎,大家便只能是笑着,忍着,沒看當年冠族楊氏都是流着眼淚,拜倒在驃騎之下,說自己當年很傻很單純麼?

今日會商,衆人也清楚韋端爲什麼調子定得這麼輕描淡寫,衆人雖說肚子之中冷笑不已,卻也端然聽着,似乎當做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一樣。

韋端雲山霧罩的講了一堆,見衆人都是默不作聲,最後也是暗自咬牙,點名問道:『裴子原!大赦之議,究竟如何了?』

斐潛對於『大赦』問題的態度麼,一開始麼衆人有可能還不是很清楚,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家自然也就漸漸明白了,畢竟如果真的要遵照許縣下發的大赦,直接就赦免了不就完事了?還用得着議論麼?而且一議論就是那麼長時間,斐潛也不着急,更沒有派人敦促,就像是要議論到地老天荒也無所謂一樣……

所以裴垣自然也是清楚自己手中的不是噴香的肉包子,而是神劇當中的包子地雷,小心翼翼的捧着,不敢亂動。

見韋端動問,裴垣知道躲也躲不過,乾脆心一橫,說道:『啓稟參律,今雖有大赦之詔,然西京有所不同,故……不可一概而論之,還需再行商議……』

韋端頓時氣不打一處來,鬍子都有些發抖,真想跳腳指着裴垣說一聲慫貨,但是最終還是忍了下來。『哦?某不是聽聞,子原原本贊同遵照大赦,免除罪責麼?並多有宣言,當罰首惡,免其無辜,莫非亦是戲言不成?』

裴垣假笑着,拱手說道:『在下……在下之前考慮不周,略有厥詞,貽笑大方……』

『汝……』韋端氣結,一時無言。

人都是會變的,而且還是善變的。

起初韋端反對大赦,是因爲如果大赦,就要赦免那些傷害了自家孩子的『罪人』,讓韋端不爽,所以韋端反對。但是現在韋端卻變了,因爲他兒子的傷勢已經形成,不可逆轉,即便是讓這些人持續服勞役,也不可能挽回,恢復當初模樣,但是如果說斷絕了『取名累望』之道,將來不能『沽名釣譽』,那麼像他們這些站在士族頂端的人,又怎麼能獲取比普通寒門旁支更多的優勢?

所以韋端又變成了支持大赦,因爲他知道斐潛反對大赦。而且支持大赦的理由也很正當,斐潛不是剛發了說要遵從劉協的想法,和曹操同步麼?總不能說在去除名號上同步,其他的就不同步罷?

並且如果說真的在名號這個事情上不可挽回了,那麼大赦之事,也就幾乎等同於在這個階段之中最後一次收割名望的機會了,否則將來都不談名號了,普通人還知道關中韋氏誰是誰?

裴垣也是同樣。

裴垣一開始是覺得斐潛是礙於面子,拉不下臉來去大赦,那麼自己主動跳出來表示表示,豈不是兩頭都撈到了好處?結果沒想到斐潛是真不想要大赦,就變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得腳,上了臺卻下不來,因此明知道是坑,又怎麼會心甘情願往下跳?

所以裴垣現在就變得不再支持大赦了,雖然每日都去青龍寺,似乎自己非常忙的樣子,但是實際上配合着一拖再拖……

韋端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沉聲說道:『年終,事亦結!今議之事,皆是如此,當結而定之!諸位且歸家,各陳己見,明日點卯之時上交!若是有意拖延,亦或是含糊矇混者……呵呵,且好自爲之!』

第2165章名人高士第2470章女人也瘋狂第九三三章 頭疼的問題第2153章佈告第2701章竹籃打水夢一場第3175章 循規蹈矩也有千變萬化第一五九章 見袁術第2483章落日圓第1105章 前行第1391章 三約第1348章 經驗第2200章一個目標第三四一章 交易第二三九章 私貨第1372章 跗骨第2696章有爲無爲有聞司第二八零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一零四章 劉表訪龐公第3192章 勝敗兵家事不期第七一三章 進攻的節奏第九六五章 在臆想中的局勢第2458章萌發的叛逆第1167章 黑白第2922章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第2758章 去則離矣父子去離第2884章大漠,跑到哪裡去第十章 士族的法則第四十章 袁術的計劃第3247章 公審第1257章 山川地理找人量第六二三章 不是擺設的英雄祠第1189章 當長槍對上長斧第2051章悔不當初,重在當用第六四零章 心照不宣第八九一章 反客爲主(六)第1964章枕間營業,體外風聲第2943章舉頭望明月,低頭思陷阱第九四六章 是團隊還是團伙第2910章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第六七九章 風中凌亂第三三五章 第二次高層會議第1552章 聲北擊南第3194章 百戰沙場碎鐵衣第六八二章 小物件第1075章 漢家的文武之道第九三二章 漢代的秘聞第3025章意圍牛羊和亦爲牛羊第七六八章 烈火中戰鬥第3166章 人多不過就是多個飯桶第七九二章 意料外的對陣第2292章時間長了難免健忘第三七八章 永安不安第2262章我覺得這個地方不錯第八三二章 草原上的風(完)第3375章 一點小想法第七五六章 孝義傳芳的延續第1219章 憧憬人人都會有第四五四章 林宗不姓林第2371章光明在上第七三三章 走馬起征程第2958章不解藏蹤跡,五獲對五得第3029章說聖母誰纔是聖母第3192章 勝敗兵家事不期第2894章山林,穿插的失敗第四零七章 飛將第2880章自願,利益的轉變第1535章 你中計了第1820章 故技重施的破綻之處第2570章人有三急第2412章各食其道(加更)第七五五章 參謀本部重要性第1585章 且聽某說來第2016章痛呵之詞,幾於裂眥第三四七章 天下攘攘第七零六章 西涼老戰法第1488章 捨不得丟不下第2910章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第2898章演化之中,變化之法第2373章慾望之下第3072章 舊日涼州有三明第2658章齊齊整整第1782章 風聲,心聲第2900章騎虎難下,迎難而上第2843章鬧鬼第五十二章 長亭送別第2035章平和喜樂,措手不及第六零四章 無法阻止的鮮卑行爲第2570章人有三急第3083章 貧第1547章 劉備的無奈之舉第1711章 一個大計劃第八三四章 活着不容易(二)第2658章齊齊整整第3194章 百戰沙場碎鐵衣第3265章 花繽紛第3391章 仗第3433章 要走流程第1160章 試煉場第1898章大禹治水,大漢商會第2349章戰法的傳遞
第2165章名人高士第2470章女人也瘋狂第九三三章 頭疼的問題第2153章佈告第2701章竹籃打水夢一場第3175章 循規蹈矩也有千變萬化第一五九章 見袁術第2483章落日圓第1105章 前行第1391章 三約第1348章 經驗第2200章一個目標第三四一章 交易第二三九章 私貨第1372章 跗骨第2696章有爲無爲有聞司第二八零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一零四章 劉表訪龐公第3192章 勝敗兵家事不期第七一三章 進攻的節奏第九六五章 在臆想中的局勢第2458章萌發的叛逆第1167章 黑白第2922章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第2758章 去則離矣父子去離第2884章大漠,跑到哪裡去第十章 士族的法則第四十章 袁術的計劃第3247章 公審第1257章 山川地理找人量第六二三章 不是擺設的英雄祠第1189章 當長槍對上長斧第2051章悔不當初,重在當用第六四零章 心照不宣第八九一章 反客爲主(六)第1964章枕間營業,體外風聲第2943章舉頭望明月,低頭思陷阱第九四六章 是團隊還是團伙第2910章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第六七九章 風中凌亂第三三五章 第二次高層會議第1552章 聲北擊南第3194章 百戰沙場碎鐵衣第六八二章 小物件第1075章 漢家的文武之道第九三二章 漢代的秘聞第3025章意圍牛羊和亦爲牛羊第七六八章 烈火中戰鬥第3166章 人多不過就是多個飯桶第七九二章 意料外的對陣第2292章時間長了難免健忘第三七八章 永安不安第2262章我覺得這個地方不錯第八三二章 草原上的風(完)第3375章 一點小想法第七五六章 孝義傳芳的延續第1219章 憧憬人人都會有第四五四章 林宗不姓林第2371章光明在上第七三三章 走馬起征程第2958章不解藏蹤跡,五獲對五得第3029章說聖母誰纔是聖母第3192章 勝敗兵家事不期第2894章山林,穿插的失敗第四零七章 飛將第2880章自願,利益的轉變第1535章 你中計了第1820章 故技重施的破綻之處第2570章人有三急第2412章各食其道(加更)第七五五章 參謀本部重要性第1585章 且聽某說來第2016章痛呵之詞,幾於裂眥第三四七章 天下攘攘第七零六章 西涼老戰法第1488章 捨不得丟不下第2910章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第2898章演化之中,變化之法第2373章慾望之下第3072章 舊日涼州有三明第2658章齊齊整整第1782章 風聲,心聲第2900章騎虎難下,迎難而上第2843章鬧鬼第五十二章 長亭送別第2035章平和喜樂,措手不及第六零四章 無法阻止的鮮卑行爲第2570章人有三急第3083章 貧第1547章 劉備的無奈之舉第1711章 一個大計劃第八三四章 活着不容易(二)第2658章齊齊整整第3194章 百戰沙場碎鐵衣第3265章 花繽紛第3391章 仗第3433章 要走流程第1160章 試煉場第1898章大禹治水,大漢商會第2349章戰法的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