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3章高臺之下

刑者,法也。

庶人者,黔首也。

大夫者,中上官吏也。

固有『刑不上大夫』之語。

太興六年,元月十五。

點天燈。

要點天燈,需要幾個步驟呢?

第一拿出燈來,第二點火,第三立起來點上,讓所有人都看到……

而現在,斐潛就在做着這個事情。

斐潛在青龍寺,舉辦了大漢首屆的『貪腐之吏』的公審大會。

『刑』現在到了『大夫』頭上……

一羣小朋友瑟瑟發抖。

其實在華夏當中,『刑不上大夫』這一句話,就像是『民可使由之』一樣,是存在一定誤解的。很多人說『刑不上大夫』是對於封建王朝的貪官污吏的庇護,是表示『大夫』犯罪也不受到懲罰和制裁,但是實際上這些人對於這句話的理解並不完整。

完整的這句話,應該是『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側』。

原文出於《禮記》,而《禮記》成於戰國中晚期,然後在秦漢之時,很多大儒對於『刑不上大夫』這句話,表示是對當時社會執法現狀的一種概括和總結。

但是實際上麼……

先說『刑』這個方面。

從春秋到戰國,一直到大漢當下,並不是大夫犯罪就免於責罰。

《周禮》中有這樣的規定:『士屍肆諸市,大夫屍肆諸朝。』

在古代王朝之中,行刑多在街市,讓民衆進行圍觀,行刑後曝屍三天,其本意在震懾犯罪,警示天下,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而大夫犯罪行刑則不在街市,而在朝廷內,這是一種區別對待,但仍極爲明確地表示出了『大夫』這一級的官員,依舊是有刑法處置的,而且規定了處罰的地點,絕不是後世之人所理解的『刑不上大夫』,免於制裁。

可以這樣說,在華夏封建社會一兩千年的歷程裡,從沒有哪個王朝是按着後世之人所誤讀『刑不上大夫』的觀點去治理國家的。

無論從古老的歷史文獻中,還是從幾千年中國古代社會進程中,都十分清晰地表達出了『刑不上大夫』絕不能誤解爲『大夫犯了罪不受刑罰制裁』,至於這句話爲什麼會產生出了『不受懲罰』的意思,那就只能說是有些人被忽悠瘸了。

刑不上大夫,並非象一些望文生義者講的那樣,說是官員可以不守法,或法不可治官,而是說官員是爲受過教育的人,本應知書識禮,而這個『禮』,便是『自我約束』,而『刑』是強制執行,故官員不能象庶民那樣,除了強制執行的『刑』之外,其餘的『禮』就不作爲了……

簡單來說,『刑』就是及格線,面對所有普通的黔首百姓,『禮』就是優秀線,是在『刑』的基礎上的拔高要求,如果僅僅是用『刑』來規範『大夫』,讓『大夫』只做『刑』的那一部分,那就真的太失『禮』了。

在古代社會之中,庶民因沒接受過正規教育而不知禮,故不能象要求官員那樣的要求他們自覺約束自己行爲。

庶民面對的是生存與發展,接觸的是具體的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因此,他們必須在法律的監督下,解決彼此之間的各種矛盾與衝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對者是之,錯者非之,絲毫不能含乎。

而『大夫』們面對的卻是整個社會、整個民族、整個國家的生存與發展,彼此之間的各種矛盾與衝突,就不能以其『個人』態度對待,因爲很多問題的看法,由於各自學養、經歷等因素而不可能完全相同,甚至常常完全相反,任何人都無法在一時之間判斷誰對誰錯。

這就要求有『禮』。

所以『大夫』就必須要懂得並遵守『求大同,存小異』的原則,在彼此尊重對方意見的基礎上,尊重管理層做出的各種決定,並全力執行。

對則共榮,錯則共辱。

『刑』,告訴的是『不該這樣做』,所以它是強制的手段,讓人與人之間保持彼此應有安全的距離;『禮』,告訴的是『應該這樣做』,因此它是自覺的行爲,讓人與人之間保持彼此相互合作的尊重。

這是斐潛想要告誡給當下高臺周邊的這些小朋友的第一層意思……

斐潛微微示意,衝着龐統點了點頭。

龐統沉着一張黑臉,嚴肅無比的頷首迴應,然後闊步向前,走上了高臺,用眼皮底下環視了一圈,等到周邊都是鴉雀無聲,只剩下旌旗在風中噼啪作響纔算是滿意的收回了目光。

『嗯咳!』

龐統從袖子裡面掏出了一卷詔令,緩緩的展開,然後再次環視一圈,纔將目光落在了詔令之上,開始抑揚頓挫的誦讀起來……

『世之萬物,皆有本源。木之所長,乃固其本,川流之遠,乃浚其源。黎民之安,乃足衣食,朝堂之靖,乃治清明。所謂本不固而求其木所長,源不清而望川之遠,治不明而思國之平,雖愚之輩,亦知不可,何況於明哲乎?』

『天下之士,享社稷之重,居田域之大,崇位高之峻,保子嗣之榮,然不念居安思危,不戒奢以儉,不德處其厚,不情勝其欲,則必尤木無本,如水無源,雖有善始,然無善終!』

『嚴刑振之威怒,懷仁以濟後人。怨不在多寡,可畏惟民,舟不在風浪,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刑不上大夫,乃大夫以禮爲矩也,豈可以無刑之論,上欺君王,下瞞百姓?大夫者,見可欲,當足以自戒,將有作,當止以安人,懼滿溢,當海以納川,憂懈怠,當始以敬終,絕讒邪,當身以黜惡,非言未得刑而自喜,當行尊禮而自省!』

『刑人不立朝,乃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如此方可爲百姓之長,社稷之輔,天下之禮也!』

『……』

龐統還在繼續。

斐潛則是已經將心思從詔令上抽離了出來,看向了在周邊的這些人。

距離,往往帶來的是『對立』,而尊重,則是可以帶來『凝聚』。

面對同樣一件事情,選擇『對立』還是選擇『凝聚』,往往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就比如當年大漢面對西羌叛亂的威脅,王朝的皇帝急得寢食不安,而朝堂之內的這些『士大夫』們,卻覺得這是一個逼迫皇帝讓步的好機會。

西羌叛亂啊,侵佔的不是大漢領土麼?受害的不是大漢百姓麼?皇帝難道不是大漢的皇帝,士族難道不是大漢的士族了?當國家整體受到了侵害,面臨着威脅的時候,難道不應該合力向外?

即便是下里巴人都清楚的道理,父子兄弟之間打架鬥毆了,甚至打得雞飛狗跳頭破血流,但是外敵來襲的時候,不應該先放下內部矛盾,去面對外部的威脅麼?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哦,只是『匹夫』的責任是吧?

『士大夫』就沒責任了?

當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中上的管理層,在國家面臨威脅,在民族危亡的關頭,內部竟還要鬧得生死對立,又究竟是對誰有利呢?還想着怎麼作秀,怎麼給自己撈點政治資本更上層樓?

臥冰求鯉的孝廉,相鼠有皮的官吏!

更可怕的是,這種事情,這樣的例子,竟然被記載下來了,當成了可以接受的政治手段,成爲了後世這些『士大夫』的優良傳統!

隨後『黨錮之禍』,爲了清名而清名,爲了對抗而對抗。皇帝做的一切都是錯的,士族放個屁都是香的,即便是現在不香,後味也會香起來!

這就是失去了『禮』所導致的『情緒化對抗』的行爲。

就像是後世的槓精,不管事實究竟真相怎麼樣,只是唯自我而論對錯,對方說對的,一定要說錯,對方說錯的,必定要找出對的來。

然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誰又是完美無缺的呢?這就是爲什麼說在民族危亡面前,任何人都無權以任何理由,將自己個人的,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不滿,上升爲情緒化的對抗,從而造成上下猜忌,社會離心,從而影響民族大計的原因。

世間人有的天生膽小,有的脾氣暴躁,有的愛慕好色,有的嫉妒心重,形形色色什麼都可能有,但是就是這樣不完美的人,構建出了整個的社會,支撐起了整個的國家,但是要讓這些不完美的人形成一個共同體,就必須要有最爲基礎的框架,也就是『刑』,而在『刑』之上,則是『禮』。

身爲一個『士大夫』,本來應該考慮比一般的民衆要更加的全面,不能像是普通百姓一樣,只考慮自身的利益,只發表自己的道理,而是要着眼於全局,代表着民衆!而不是拿着最低標準的『刑』來衡量自身,表示自己沒有觸犯『刑』,就是無罪的!

孔仲尼哀鳴禮樂崩壞,後來的士大夫也跟着哀鳴禮樂崩壞,就像是如此這般,就能顯得自己清高並且純潔一樣,但是實際上這些傢伙切割了原本孔仲尼的語句,不僅是歪曲了『刑不上大夫』,就連後面半句話也給吞下肚,一點都不提及了!

這種行爲對國家,對於百姓,百害而無一利!

更何況,這句話還被歪曲了不止是一層的意思……

在龐統宣讀詔令之後,便是參律院的院正韋端出場。

韋端直着脖子,略微帶着一些僵硬的姿態,宣讀了最新出爐的《貪瀆律》……

《貪瀆律》整合了原本零散在漢律當中的關於公權力的相關約束,形成了較爲明確的針對於官吏的律法規定,並且還特別增加了對於官吏直系親屬的律法規定,明確官吏的直系親屬,也就是父母妻子所犯下的貪腐之罪,等同於官吏本身犯罪。

在臺下的士族子弟齊齊吸了一口涼氣。

第二條進行明確的是官吏之間,若有推薦關係的,因被推薦人犯罪,推薦人承擔連帶責任。這一條原本大漢律法當中也有,起初是爲了燈都察舉制度當中的漏洞,但是實際上執行的力度都不強,甚至根本就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呵斥幾聲,然後舉薦人痛哭流涕表示看錯了人,就完事了。

而現在,舉薦人至少要承擔被舉薦人一半的罪責,甚至有可能導致連坐。

然後這些士族子弟便是吸了第二口的涼氣……

第三條,凡是因爲《貪瀆律》而被罷職,服刑的官吏,不僅是其自身不能再次爲官,連同其子,其孫,三代之內,皆不可爲官吏!

這便是所謂的『刑人不在君側』!

現場又是一片第三口的涼氣的聲音,還有不少人因爲正月空氣寒冷乾燥,短時間大量吸入引發了咳嗽……

這些規定,顯然有些不公平,但是實際上也是公平的。斐潛甚至還算是比較『仁慈』了,在後世當中,政審不合格可不僅僅是貪腐瀆職的罪行,而是所有的罪責都不能通過!

無庸諱言,這三條附加規則,的確有些不是很公平,但是這個世間本身就不是萬事萬物都公平的,也不可能找到一個絕對公平的理論制度來以服天下,更何況當一個社會,一個國家都不知『禮』爲何物的時侯,人與人之間就自然沒有任何誠信可言。在這個時候,也就是說,當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不能以『禮』來規範行爲的時侯,也就只能以『刑』來執理了。

『不知禮,無以立也!』

斐潛站了出來,緩緩的看着臺下的衆人。

『君子者立人,小人者立事。某不如在座各位君子飽讀詩書,通曉五經,便只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立人者克己知禮,立事者縱己謬理。某以軍旅出身,深知兵事乃國之重也。身爲軍將,當知進退,明戰陣,列旗鼓,戰黃沙,若有一失,便喪千百性命,甚至家國蒙辱,社稷淪喪,四海無人煙,八荒皆白骨!』

『故而戰事一起,爲卒者奮力而鬥,唯恐失其列,害其陣,爲校者明達旗鼓,唯恐疏於令,礙於進,爲將者兢兢履冰,唯恐謀有誤,國亡刃!卒若害其陣者,斬!校若礙於進者,斬!將若國亡刃者,斬!』

『那麼……軍法無情,國法……請問各位,便當有情乎?』

臺下衆人原本紛紛哄哄的聲音,漸漸的沉寂了下來。

高臺之上,旌旗招展。

陽光從天空中灑落下來,照耀在斐潛身上。

那經過精心打磨,每一片都閃亮的明光鎧,在這一刻,斐潛就像是全身都會發光一般,閃耀四方。

斐潛說出了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也讓人無法駁斥的理由。

華夏民族從上古時代一直至今,無時不面臨着危機,面臨着威脅,而做爲華夏之民的一分子,要是不懂得團結,不知道有序,只是口頭上的君子,行動中的小人,那麼就很難保證華夏的傳承。

也正是因爲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完美,都有這樣或是那樣的缺點與毛病,所以才必須要強調必須嚴格遵守的『刑』,並且強調要追求的『禮』,要看到每個人的良性一面,也更應看到每個人不良的一面,不應文過飾非,諱疾忌醫,從而才能勇於面對自己的不完美,面對社會和國家的不完美,並且一步步的改進,直至每一天都能更加進步,更加完美。

『故而鄉鎮之吏,便如卒,當維其列,護其陣,郡縣之吏,便如校,當通於令,達於進,朝堂之吏,便如將,當謀劃千里,衛國護疆!若是兵卒慵懶,將校懈怠,當之如何?某與韋院正制此律令之時,已是心懷仁厚,酬情減免,若真以軍法而論……』

斐潛只是站個場,並沒有想要和這些臺下的士族子弟進行辯論的意思,稍微講了幾句,表示了一下立場,闡述了一些緣由,便是示意司馬懿上來宣讀第一批已經是確定了的貪污瀆職的『罪犯名單』。

這也意味着還有第二批,第三批,正在審理,或是正在督查的名單。

這就是原本計劃之中的事情,也是將這些有些激憤起來的士族子弟壓倒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謂的『大型公審』,當然不可能現場在民衆之前一來一回的辨罪,而是很簡單的宣讀罪行,用最爲簡單的,直白的語言,讓所有在場的民衆,包括士族子弟和普通百姓都能清楚就可以了。

就像是在青龍寺當下,又剛好是在正月之中,還沒有到春耕繁忙的時候,這些四里八鄉的百姓,在看熱鬧的心理之下,將青龍寺的廣場高臺周邊都擠得滿滿的。一開始的時候,不管是龐統還是韋端,在宣講的時候多少有些文縐縐的,即便是到了斐潛出面解釋的時候,也不能說是非常的直白,但是到了司馬懿這裡,就換成了百姓能聽得懂的最粗淺的語言……

再加上有心要搞得大一些,在司馬懿宣讀包括蓮戶田氏,臨涇趙氏,南鄭張氏,廣漢李氏等人的罪名的時候,雖然沒有後世的擴音器,但是專門配備的大嗓門的兵卒進行同聲傳播,也足以當週邊的百姓清楚明晰的聽到這些人所犯下的每一條的罪責。

當提及這些人各種混賬的行爲,包括但是不限於收受賄賂,殘害百姓,貪贓枉法,謀逆破壞等,尤其是提請受害者佐證的環節,並且這些受害者又是普通的百姓,當這些證人淚流滿面厲聲控訴的時候,很容易就激發出了普通百姓同仇敵愾的心理。

百姓將自身可能受到傷害的恐懼轉化爲的無窮仇恨,在受害者淒厲的哭喊和質問聲中,再加上潛藏在人羣裡面的有意引導,周邊百姓被激發起來的仇恨情緒宛如火山噴發一樣的爆發出來,咒罵和口號聲,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

原本還想要說一些什麼,或是辯駁一番的士族子弟,如今面如土色的環顧四周,他們甚至開始有些恐懼起來,周邊的百姓揮動着手臂,咬牙切齒,似乎只要臺上的斐潛將手一招,這些百姓就會蜂擁而上,將他們撕扯成爲碎末!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士族子弟最終低下了頭,夾緊了尾巴,儘可能的縮小着身形,唯恐一個不小心被殃及,當然也就更加不可能有什麼膽量站出來給這些『罪犯』說什麼話了……

這個時候,一部分的士族子弟才猛然間發現,原來這些百姓,竟然也是會哭,會喊,會叫,會憤怒……

會……這麼的恐怖。

第1898章大禹治水,大漢商會第五零二章 頭湯第3368章 你你你我我我第3146章 當思路遇到歧路第九九七章 後人新途徑第1056章 初步改良飲食結構第七二三章 有人做交易第六八二章 小物件第2483章落日圓第2028章求真之後,當爲務實第1139章 趕場第3280章 當思危第1952章大赦風波,油脂替代第1485章 楊德祖的嘆息第2046章無本買賣,大局爲重第2805章 各說各話江東兵,各走各路武陵蠻第六五零章 張揚的末日第1977章狡猾斐蓁,老實魯肅第2026章破鏡難圓,陰陽曆法第2870章某人沒有錢了第1506章 被征服的第2151章效仿第3108章 新年禮第2602章取經,唯一真經第三九三章 分配第3392章 瞿第3241章 兵魂銷盡國魂空第六十一章 四大富豪第1130章 大膽的想法第九零一章 任重而道遠(一)第2835章可論西域過第3336章 解釦藉口第一零二章 斐潛悟道第1352章 戲子第五九六章 黑夜裡的小兵卒第3128章 見招拆招第五五四章 最初一波的攻擊第3087章 芃狐第六五三章 壺關很重要第1301章 夜幕之下第二八八章 血戰第1407章 風雲動第二九一章 鄭揂的殘念第六七一章 西廂房的私藏第2968章大家一起耍刀槍第1138章 選擇權第1398章 新變化第1175章 別無選擇第2858章一種戰術第2032章蔡氏計劃,劉氏後手第二零八章 會診(感謝北宮君平書友)第七一九章 有人不能留第2095章或真或假的騎兵第2632章上帝,究竟是什麼帝第一二零章 跑腿的龐統第3214章 錯料一生事第2064章上天眷顧,大漢奇蹟第3258章 要什麼第3221章 你生活的我生活的他生活第3394章 心第3151章 當權柄遇到權謀第二五八章 鄭揂的絕意第2069章來日方長,子承父業第3034章莫須有之中的莫須有第七七五章 歡喜和煩惱第3092章 等待第三一三章 所能做的第2486章酒與舞第1097章 陝津第1616章 一粒餌的事情第1686章 進步第三二九章 是哪一類的君子第1507章 被驅使的第三一六章 忽悠着找北第1986章斐潛破綻,漁陽躊躇第1918章紅了票子,黑了心肝第2213章各有論斷第八一六章 將對帥(完)第2050章重創水師,飛熊二哈第四零八章 人在漢代飄第1040章 酒席間也不簡單第七八一章 釣魚的魚餌第三二零章 窮底子第1645章 有傷天和(加更還帳)第一一八章 超級消耗品第3035章老一套之中的新一套第八二七章 草原上的風(三)第一九八章 夜思第3092章 等待第2010章小勝大敗,小船大船第七十八章 立志農桑的棗祗第三一一章 欲往何處第1595章 一個頭骨碗第2790章 上下左右夠不着,前後周邊挨不上第六九一章 樹上開花第1655章 舊策略第3177章 埋雷隱雷終有爆發之刻第2592章人優則新第3070章 狼千里爲口肉,郎行萬里爲什麼第1175章 別無選擇
第1898章大禹治水,大漢商會第五零二章 頭湯第3368章 你你你我我我第3146章 當思路遇到歧路第九九七章 後人新途徑第1056章 初步改良飲食結構第七二三章 有人做交易第六八二章 小物件第2483章落日圓第2028章求真之後,當爲務實第1139章 趕場第3280章 當思危第1952章大赦風波,油脂替代第1485章 楊德祖的嘆息第2046章無本買賣,大局爲重第2805章 各說各話江東兵,各走各路武陵蠻第六五零章 張揚的末日第1977章狡猾斐蓁,老實魯肅第2026章破鏡難圓,陰陽曆法第2870章某人沒有錢了第1506章 被征服的第2151章效仿第3108章 新年禮第2602章取經,唯一真經第三九三章 分配第3392章 瞿第3241章 兵魂銷盡國魂空第六十一章 四大富豪第1130章 大膽的想法第九零一章 任重而道遠(一)第2835章可論西域過第3336章 解釦藉口第一零二章 斐潛悟道第1352章 戲子第五九六章 黑夜裡的小兵卒第3128章 見招拆招第五五四章 最初一波的攻擊第3087章 芃狐第六五三章 壺關很重要第1301章 夜幕之下第二八八章 血戰第1407章 風雲動第二九一章 鄭揂的殘念第六七一章 西廂房的私藏第2968章大家一起耍刀槍第1138章 選擇權第1398章 新變化第1175章 別無選擇第2858章一種戰術第2032章蔡氏計劃,劉氏後手第二零八章 會診(感謝北宮君平書友)第七一九章 有人不能留第2095章或真或假的騎兵第2632章上帝,究竟是什麼帝第一二零章 跑腿的龐統第3214章 錯料一生事第2064章上天眷顧,大漢奇蹟第3258章 要什麼第3221章 你生活的我生活的他生活第3394章 心第3151章 當權柄遇到權謀第二五八章 鄭揂的絕意第2069章來日方長,子承父業第3034章莫須有之中的莫須有第七七五章 歡喜和煩惱第3092章 等待第三一三章 所能做的第2486章酒與舞第1097章 陝津第1616章 一粒餌的事情第1686章 進步第三二九章 是哪一類的君子第1507章 被驅使的第三一六章 忽悠着找北第1986章斐潛破綻,漁陽躊躇第1918章紅了票子,黑了心肝第2213章各有論斷第八一六章 將對帥(完)第2050章重創水師,飛熊二哈第四零八章 人在漢代飄第1040章 酒席間也不簡單第七八一章 釣魚的魚餌第三二零章 窮底子第1645章 有傷天和(加更還帳)第一一八章 超級消耗品第3035章老一套之中的新一套第八二七章 草原上的風(三)第一九八章 夜思第3092章 等待第2010章小勝大敗,小船大船第七十八章 立志農桑的棗祗第三一一章 欲往何處第1595章 一個頭骨碗第2790章 上下左右夠不着,前後周邊挨不上第六九一章 樹上開花第1655章 舊策略第3177章 埋雷隱雷終有爆發之刻第2592章人優則新第3070章 狼千里爲口肉,郎行萬里爲什麼第1175章 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