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8章選擇什麼就會帶來什麼(加更)

青龍寺之中,產生出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這種不和諧的聲音,有些偶然,但是也有其必然。

鄭玄出問題了

一個人,只要不是在神怪世界當中,沒有所謂的無雙之術,大概率是比不過一羣人的。

不管是動手,還是動口。

幾百年前,孔子就證明了這一點。

最開始的時候,孔子他一個人說,聲音太小了,沒有人聽他的,所以他冥思苦想,就開始招攬弟子,隨後有賢人七十二、弟子三千,所以之後遊歷諸國,諸國均以禮待之。

能不以禮待之麼?

孔子以師生之禮、師生之情,聚衆弟子。有信義無雙的子路、有富致千金的端木賜、有可持矛野戰改革稅制的冉求。

這些弟子都在孔子之下,孔子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呃,串臺了,但是大概是這個意思,而在春秋戰國之時,有的小諸侯國才一個城,城中可戰之兵不過數百,相比較之下,孔子的聲音也就漸漸的大了起來,至少有人願意聽他說一些什麼了,不是見了面就將孔子像是驅趕乞丐一樣的趕走。

百年後,孔子開創私學之後,諸子並起。

其中墨子以鬼神、大義、救濟天下爲念,聚集了一羣不下於仲尼當年的弟子,聲勢浩大得讓諸侯都心驚膽戰,不僅是要以禮相待,甚至連自家的慾念都不得不收斂起來,發出的軍隊出征的號令都要被迫撤回。

畢竟春秋戰國齊國初建之時,不過三四百士而已,便可征伐東夷終成一方強國,而當時墨子號稱一支穿雲箭天下來相見,這勢力相比,簡直讓每一個春秋戰國的貴族都膽寒。

文化上的認同會帶來強大的聚合力量。

這一點,孔子和墨子,無疑是做得最爲出色的兩個人。

後世之中也有很多人想要效仿。

就像是當下的青龍寺。

誰不會想要一呼百應,振臂一呼便是萬人景從?

可是這些人並不是完全清楚,其實孔子和墨子,兩種思維的運作方式,是截然不同。

雖然,孔子與墨子的思想主張都是在周之史官的基礎上而衍生的,但是其理論的根基,所涉及的是對於世界的認識,對於種族價值判斷的預期,然後產生出了分歧。

其實無論儒墨,都是可以治理一國的。

但是方向上,卻有不同。

選擇什麼,便是會帶來什麼。

孔子親親,墨子尚賢。

孔子差等,墨子兼愛。

孔子繁禮,墨子節用。

孔子生於春秋初期,貴族出身。時諸侯割據,禮樂崩壞,孔子有感於此,故倡導禮樂,遊諸國,訴仁政。希望回到周時禮樂昌盛之時,所以孔子的很多思想重禮樂。而墨子不同,墨子祖先爲貴族,但到墨子時,已經是平民。墨子當過農民,做過木工,因此,他的思想多以爲平民謀取好處,從平民的利益出發。

因此實際上,孔子推崇他的那一套沒有問題,而墨子推行墨家主義也同樣沒有問題,都是在某個階段之下的產物,是順應着其個人成長和生存環境而產生出來的不同理論。就像是石匠出身的,關心磨盤石槽;木匠出身的,關心耬車房樑;冶煉出身的,關心鑄鐵高爐;農人出身的,關心莊禾漚肥;商人出身的,關心盈利錙銖

沒能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就會出問題。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關注點,都有不同的三觀,平日裡面各自忙碌,沒有多少交集當然相安無事,可是當某些事情,不得不要開始相互摺疊在一起,各個利益的矛盾點並不能完全相容的時候,就自然而然的會產生出了衝突。

而當青龍寺彙集了不同環境的人,帶着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到了一起的時候,自然就有了衝突,鄭玄就遇到了這樣的衝突。

青龍寺大論之中,可以辯論的東西很多,不管是經義的邏輯也好,具體詞語的含義也罷,其實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問題在於張開嘴的人,說出的話未必都是本意,或者是真意。

宛如兩個造謠者相互攻擊,都指着對方大叫這是謠言,這是假的,但是又對事實的真相避而不談,具體情況輕描淡寫的帶過,覺得不管什麼時候都可以矇混過去。

鄭玄年齡大了,所以只是在一些重要的節點纔出面授講,而其他的時候,鄭玄即便是心中想要去做,體力和精力也不足。

於是,聲音在傳遞的過程當中,就失真了。

這是很致命的。

鄭玄,在某些程度上是代表了驃騎大將軍斐潛的意志,也算是這一次青龍寺大論的主要角色,而他卻出了簍子。

當然,對於鄭玄來說,他肯定不想要出這個簍子的。

簍子不是鄭玄身上冒出來的,但是也相差不多,因爲鄭玄太出名了。簡直就是當年的孔子一般,或者說,儒家大部分的子弟,都有一個孔子式的夢想,這是一件好事,但是被一些心懷叵測的人所利用,就出現了問題。

或者說,在這個方面上,這些飽讀經書的傢伙有者無師自通的聰明才智?

在青龍寺當中,在鄭玄正式宣講三禮之後,就莫名其妙的多出了不少鄭玄的真傳、正傳、親傳、正宗等等的子弟,然後打着鄭玄的名頭,言辭鑿鑿的表示自己纔是真的,旁人都是假的,然後在某些經義和註解上出現了極大的偏差。

甚至出現了真傳和正傳所說的完全相反的情況,然後親傳表示上面兩個都是假的,他纔是真的,旋即又有正宗的出來闢謠,說其他都是假的,要相信唯一的正宗所言纔是真的

一時間青龍寺打着鄭玄旗號的聲音太多了,就像是後世某縣大酒店,人人都說自己最正宗和純正。

鄭玄有收徒,也有在多個地方傳授過經義。

鄭玄當年遊學之後,十餘年乃歸鄉里。家貧,客耕東萊,學徒相隨已數百千人。等到他六十歲多時,招收的弟子自遠方至者數千。由此可見,鄭玄當時私門講學,極一時之盛,其弟子衆多,幾遍全國各地。

這就導致了鄭玄弟子之中,絕對不可能是同一水準的,自然是良莠不齊。

在這些子弟當中,有潛心於學問的,當然也有存粹爲了掛個名頭的,而鄭玄肯定沒有辦法說一一的去篩選,有時候便是大體上看兩眼,問一句,就已經是非常難得了,還有的時候根本連這樣的看和問都做不了,只是收了聽課費便算是聽過課的弟子了。

說這些不是鄭玄的弟子麼,這些人都能舉出他們在什麼時間聽過鄭玄的講課,什麼時候將拜師禮或是聽課費給與了某某人,還和鄭玄合過影嗯,這個到沒有,反正就是都有人證物證說明這些人確實是經過了認證的,有相關資質的鄭玄弟子。

反過來若是承認這些人是弟子麼,這些人又在將鄭玄原本正在向前走的路子扯得七扭八歪

鄭玄這幾天焦頭爛額,他年齡大了,原本精力就無法和年輕人相比較,感覺就像是按下葫蘆浮起瓢一樣,前腳剛說某個論調不對,不是這樣解釋的,然後後腳又有一個新的說法冒出來,使得鄭玄和其弟子國淵忙於應對,甚至都有一些應接不暇,手忙腳亂。

隨後,就亂套了。

因爲鄭玄自己都搞不清楚,普通的民衆就更加不清楚了。

一會兒是這個說法,另外一會兒又是另外一個說法,然後都宣稱自己是真的,旁人是假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最終導致連最原本鄭玄說的是什麼,民衆也想不起來了

鄭公之前說了是這個?

好像是吧

別好像啊,到底是不是?

應該是吧

一時間,青龍寺的整個活動,就就像是涌進了無數亂流一樣,頓時聲音嘈雜起來,失去了原本的流暢和秩序。

當斐潛接到了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是忙乎了一陣,然後才發現這件事情,說簡單,其實也簡單。只不過很可惜,鄭玄並沒有意識到當下青龍寺的問題,這個看起來像是謠言的問題,又像是弟子的問題,但是實際上都不是,是鄭玄自己選擇的問題。

鄭玄自己沒有抓住重點。

看起來忙得不可開交,卻沒有將力道用在點上。

累了個半死,但是效果沒有多少。

鄭公,請坐斐潛放下了手中的筆,微微笑道,打了一個招呼,來人!上茶!

鄭玄坐下了。

清茶的香氣,似乎減少了一些鄭玄心中的煩悶。

鄭玄不太明白事情爲什麼會變成這樣

鄭公,某偶寫得幾字,還請鄭公指正。斐潛擺擺手,示意侍從將桌案上他才寫字的紙張遞給鄭玄。

鄭玄目光微微一凝。這幾天青龍寺的事情,他既有些無奈,也有些羞愧,甚至有些懷疑,有一點的憤怒,這一次前來驃騎府,鄭玄也做好了說辭,準備和斐潛好好說道說道,所以一上來拿到了斐潛遞送而來的紙張的時候,鄭玄以爲是斐潛寫的什麼秘籍之類的東西,結果一看,卻是零星的十幾個不怎麼搭邊的漢字。

有些怪模怪樣,卻依舊有漢字的骨頭

鄭玄皺眉說道:此字是何處之字?

斐潛笑着說道:此等之字,鄭公認得幾個?其實就是簡體字而已,長久沒有寫,斐潛甚至有些手生了,寫出來的多少有些怪異。

似是而非,老夫不敢說認得,卻能猜到幾個鄭玄沉吟了一會兒,說道,莫非是胡蠻仿效之字?

呃斐潛哈哈笑了笑,掩飾了一下尷尬,然後說道,此字比劃不全,架構有失,然亦可多少分辨其形,猜得其義昔日倉頡作字,鬼神皆驚,八荒震動,如今若是有人新創一字哈哈,爲何就八風不動,毫無響動了?

鄭玄也是大笑起來,上古聖賢,好書者衆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其類如奚仲作車,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均爲福澤後世之舉是也!

鄭公所言甚是斐潛點了點頭,然後說道,比如一村,無有聯繫,村寨之中無人識字,某先寫了一光字,便言其爲明,亦以明之意,日久之,待得全村寨皆知此光謂明,再有外來之人,假是倉頡親至,言光、明之別,村寨之中,可即辨光明否?

鄭玄沉默了許久,不能立辨。

淮南子曰,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斐潛緩緩的說道,何爲天雨粟,乃天下苦無字者,粟酬倉頡,如雨而來,何爲鬼夜哭,乃天下巫蠱之輩,知其權崩,如鬼嚎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樹下可有整日言此處桃李甚佳者乎?

鄭玄不能答。

凡事利人,可謂之巧,凡事誤人,可謂之拙,喜巧厭拙,乃人之本性也。怎能棄巧而行拙乎?這一點,斐潛則是深有體會。

就拿文字來說,最開始的時候是甲骨文金文,還脫離不了巫蠱之手,後來漸漸的變成了大篆,然後小篆,字形字體漸漸的有了規範,最後演變成爲當下的隸書,然後在後來變成了楷書行書最後白話文簡體字。

如今識字之百姓,百中一二,若是將來,有千人識明字,亦有百人識光字,那麼到底是千人所識之字方爲正,還是百人所識之字可爲真?

上古銘於金,奉於天地也,習之稱之爲金文。

後有引書者,箸於竹帛也,謂史籒所作曰篆。

然有漢隸斐潛緩緩的說道,隸者,吏也,附也,奴也,然如今天下,何有貴文富字乎?若天下漢人,皆習隸書,則無賤亦無貴是也,故,便爲漢字。

何字爲真,何字爲正,斐潛看着鄭玄說道,非你我二人而定,在於天下是也。既有此村不知光明之別,便由其就是,乃申光明之百村千寨,待回頭再看,何爲光明乎?鄭公以爲然否?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忙着闢謠而忘記自己應該幹些什麼了,若不是看鄭玄這一把年齡了,真就應該好好拎起來讓他清醒清醒。

跟謠言較勁,旁人說一句假話,要解釋十句真話都未必有人相信。也就只有習慣動嘴皮子的鄭玄,纔會試圖用嘴皮子去解決問題。

可是現在,是真話假話的問題麼?

是字的問題麼?

都不是。

是利益。

刨開所有的表象,低下全部是利益!

所以說,簡單吧?

但是有時候表面的東西會讓人迷惑。

斐潛也無法說全部都能豁免

這件事情,說起來其實是鄭玄砸了許多人的飯碗!

要知道,若是沒有鄭玄,這些人還是可以高高興興,一輩子,甚至父子老小,家族傳承都在一個地方混飯吃的!

就如同斐潛舉例的那個小村寨,說光就是明,指鹿就爲馬!

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斐潛也被搞混了,主要是斐潛沒有想到會這麼早就爆發出來。斐潛對於青龍寺的預估,應該是在更晚一些,畢竟鄭玄這纔剛上臺不久,而真正矛盾的爆發正常來說應該是在完全不能調和的時候,也就是到了差不多接近末了的時候纔會激烈起來

現在,似乎早了些。

因爲斐潛纔跟曹操有過明裡暗裡的交手,以至於他一度以爲是曹操派遣而來的奸細又在作亂了,旋即派遣了有聞司緊急進行了一遍篩查,抓是抓到了一些造謠的人,但是並不能讓整個事態平息,甚至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這讓斐潛很不能理解,懷疑是不是有聞司出問題了,後來將抓來的人親自審問了一番才明白,其實問題不是曹操,或是孫權這兩個方面的奸細間諜,而是這些在青龍寺之中的自己人。

或者說,半個自己人。

沒錯,頂多只能算是半個,不能再多了。

對於斐潛而言,鄭玄的正經正解當然是極好的,但是對於這些半個自己人來說,即便鄭玄說得再正確,再好,都是錯誤的,都是壞的。

斷人財路,便是如同殺人父母啊,這些原本在自家村寨之中,各個縣城之內,憑着手頭上的半本經書幾張殘頁,便是可以裝成體面人,唬得那些啥都不懂的鄉下人一愣一愣的,現在忽然來了個鄭玄,說之前你們那些說辭都錯了

這尼瑪還能不能讓人好好的了?

或許一開始的時候,這些半個人還沒想着要搞事情,可是青龍寺大論,各種話題,各種議論太多了啊,並沒有一個有效的渠道,也沒能出臺相應的規範,只有一個大體上的議程,一個整體的框架而已,因此這些半個人就覺得有機可乘了。

曲解,誤解,各種見解,不求甚解,跑馬賣解,分化瓦解等等也就不足爲奇了。

鄭玄越是在士族子弟之間解釋,企圖獲得這些半個人的支持,無論是怎樣的強調,怎樣的解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無用的,反倒會越做越亂,越說漏洞便越多,然後焦頭爛額,顧了這一頭,便是顧不上那一邊。

敵人很明顯,但是自己人,尤其像是這樣的半個自己人,就很難對付了。鄭玄又不像是斐潛一樣有着正清吏治的經驗,又沒有多少在朝堂之中摸爬滾打的經歷,自然是被耍得團團轉,還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地方錯了。

因爲這些和鄭玄利益衝突的士族子弟,爲了自身的利益,表面上唯唯諾諾,但是一轉身便是說一套做一套,甚至寧可鄭玄搞不成這個正解,然後他們便是可以繼續使用那半部殘經幾張破紙,堂而皇之的懸掛在自家村寨當中,就像是他們奉行了聖賢之道,代表了天地傳授真意一樣。

鄭玄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自然無法解決因此產生的各種混亂,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找到正確的方法。

鄭玄沉吟了片刻,不由得長長喟嘆出聲,老夫如今方知其中關竅所在!這連日之功,竟是徒勞!

斐潛笑了笑。其實也不能算是完全徒勞,至少鄭玄已經讓一些人或是主動,或是被迫的暴露了出來,不是麼?

現在,找到了問題的根結之所,自然就是下手處理了

第六三五章 舊事件第2615章理由,都是有理第3270章 大驚喜第2567章合作共贏小團隊第3084章 英第1375章 光暗第1415章 亂軍計第1222章 黎明前總是最暗第1489章 假人頭真首級第3101章 劌而戰第3457章 雪球滾落第六六八章 武裝遊行第2876章轉換,全新的戰場第1856章 誰的牌更多第2501章大誰何(加更)第九零二章 任重而道遠(二)第六三零章 扯蛋第2196章無處可去第3421章 水和火第2593章關羽的海戰第1503章 被揣測的第1373章 吞天第1346章 看法 (加更)第1510章 三碗酒第1645章 有傷天和(加更還帳)第1413章 聚於荒第一二六章 新人原是舊識第2894章山林,穿插的失敗第1131章 長生天之咒第2677章順藤摸瓜清亂麻第三一六章 忽悠着找北第2892章將令,軍在外不受第2953章隨風潛入夜,月亮變月殼第1711章 一個大計劃第1914章雙方平手,力大爲尊第1934章士民同勞,衍生變化第3430章 生死存亡第3052章 火油,火藥第2374章事在陽謀第3400章 衰第五八七章 裝醉和裝傻第2055章另有他人,等待時機第2308章留着和叛徒,喝酒和喝茶第2807章 自家肚腸小計較,江東興師大謀劃第九九零章 搶或者被搶第1661章 隱忍者第八六七章 叩長安(十四)第2307章光明的講武堂的背後第2321章腳底下的黑暗第1155章 近戰力量和遠程力量第2878章水火,老套的策略第2807章 自家肚腸小計較,江東興師大謀劃第2930章百尺高杆頭,或人或爲猱第1897章含笑半步,似癲非癲第1950章內外道路,典故內外第六六四章 待價而沽第1493章 誰是誰的獵物第2408章定點打擊第3190章 矮人看戲何曾見第2878章水火,老套的策略第2634章周氏價值第三四三章 到底是誰的坑第七九九章 戰場的時間差第四九四章 漢代的通貨膨脹第1512章 兩面性第3069章 獻玉的可憐人,砍了右腳砍左腳第九章 棋手還是棋子第3231章 耕第二六零章 太原之人弟2177章雞與猴第1471章 千百年進取者的驪歌第3257章 是什麼第3277章 原來是如此第六二九章 做勢第3354章 綜合的考慮第1605章 愚人勿辯(億千貝盟主加更)第3215章 衣冠仁義少第2391章相似?相似!第1024章 吃相第九七六章 有人忍辱有人笑第三十六章 劉洪的顯擺第3202章 圓機珠活走盤中第三三八章 血泡第2354章老酒裝新瓶第2887章碰撞,是誰先動手第四五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2288章百年遊子,今日歸家第三四四章 到底是誰的火第1412章 亡於癔第2010章小勝大敗,小船大船第3065章不能急不能亂,不能出事情第2770章 主角配角第3028章不得已之中不得已(加更)第2269章好手段好方法好朋友好戰友第九二零章 戰長安(五)第3410章 迎來送往第2706章諸侯世家一脈承第1859章 憋屈鬱悶,總是沒完沒了第1446章 父子之問第一六一章 墨家傳承
第六三五章 舊事件第2615章理由,都是有理第3270章 大驚喜第2567章合作共贏小團隊第3084章 英第1375章 光暗第1415章 亂軍計第1222章 黎明前總是最暗第1489章 假人頭真首級第3101章 劌而戰第3457章 雪球滾落第六六八章 武裝遊行第2876章轉換,全新的戰場第1856章 誰的牌更多第2501章大誰何(加更)第九零二章 任重而道遠(二)第六三零章 扯蛋第2196章無處可去第3421章 水和火第2593章關羽的海戰第1503章 被揣測的第1373章 吞天第1346章 看法 (加更)第1510章 三碗酒第1645章 有傷天和(加更還帳)第1413章 聚於荒第一二六章 新人原是舊識第2894章山林,穿插的失敗第1131章 長生天之咒第2677章順藤摸瓜清亂麻第三一六章 忽悠着找北第2892章將令,軍在外不受第2953章隨風潛入夜,月亮變月殼第1711章 一個大計劃第1914章雙方平手,力大爲尊第1934章士民同勞,衍生變化第3430章 生死存亡第3052章 火油,火藥第2374章事在陽謀第3400章 衰第五八七章 裝醉和裝傻第2055章另有他人,等待時機第2308章留着和叛徒,喝酒和喝茶第2807章 自家肚腸小計較,江東興師大謀劃第九九零章 搶或者被搶第1661章 隱忍者第八六七章 叩長安(十四)第2307章光明的講武堂的背後第2321章腳底下的黑暗第1155章 近戰力量和遠程力量第2878章水火,老套的策略第2807章 自家肚腸小計較,江東興師大謀劃第2930章百尺高杆頭,或人或爲猱第1897章含笑半步,似癲非癲第1950章內外道路,典故內外第六六四章 待價而沽第1493章 誰是誰的獵物第2408章定點打擊第3190章 矮人看戲何曾見第2878章水火,老套的策略第2634章周氏價值第三四三章 到底是誰的坑第七九九章 戰場的時間差第四九四章 漢代的通貨膨脹第1512章 兩面性第3069章 獻玉的可憐人,砍了右腳砍左腳第九章 棋手還是棋子第3231章 耕第二六零章 太原之人弟2177章雞與猴第1471章 千百年進取者的驪歌第3257章 是什麼第3277章 原來是如此第六二九章 做勢第3354章 綜合的考慮第1605章 愚人勿辯(億千貝盟主加更)第3215章 衣冠仁義少第2391章相似?相似!第1024章 吃相第九七六章 有人忍辱有人笑第三十六章 劉洪的顯擺第3202章 圓機珠活走盤中第三三八章 血泡第2354章老酒裝新瓶第2887章碰撞,是誰先動手第四五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2288章百年遊子,今日歸家第三四四章 到底是誰的火第1412章 亡於癔第2010章小勝大敗,小船大船第3065章不能急不能亂,不能出事情第2770章 主角配角第3028章不得已之中不得已(加更)第2269章好手段好方法好朋友好戰友第九二零章 戰長安(五)第3410章 迎來送往第2706章諸侯世家一脈承第1859章 憋屈鬱悶,總是沒完沒了第1446章 父子之問第一六一章 墨家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