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二章 返平陽

平陽城。

如今的平陽城已經似乎成爲了一個高舉在並北臨汾平原北面的火炬,不管是紅彤彤的平陽城牆,還是在夜間其燃起的火把燈籠,吸引着無數的商人,流民,寒門,甚至士族子弟,如同撲火的飛蛾一般,彙集到這裡。

隨着周邊灌溉尚好的舊有平陽渠道一一的被疏通,這一塊區域農耕上的潛力迅速的被挖掘開發出來,雖然說每一塊田地之上的產出依舊是要繳納稅收和佃租,不過因爲一方面有提供駑馬或是退役的戰馬等蓄力進行深耕,另外一個方面加上棗祗在這些時間內對於農耕技術上的不斷改進,畝產比起一般其他地方都來的要高出不少。

漢代的農業極其落後,落後的程度遠遠超出斐潛的想象。

大漢畝產,一般都是均畝三石上下,良田可達四石至六石,當然也有劣田,那些甚至連畝產一石都達不到。

漢畝,比後世的畝要小了不少。後世的畝是666平方米,而漢畝大概只有465平方米,面積還不到後世的畝的百分之七十。

看起來似乎是不錯,後世一些不求甚解的磚家叫獸甚至說漢代畝產能夠有兩三百斤了,雖然明明是看到了不少古代文獻上記載着糧食以斛,或鬥,或升來作爲單位的,但是依舊下意識的還用後世的重量單位去換算,因此就產生了什麼漢代畝產竟然和後世民國末期差不多的感念。

那麼一兩千年的農耕進化都到哪裡去了?

但是實際上呢?

漢石,有兩種用途。一個是用在重量上,分爲銖、兩、斤、鈞、石。二十四銖爲兩,十六兩爲斤,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漢斤大概只有後世市斤的一半不到,差不多是兩百四十多克的樣子。

另外一個則是用在容量上,龠、合、升、鬥、斛,一斛也就等於是一石。一合等於二龠,其餘都是十進制。

而用在糧食上的時候,多數時候是採用容量單位來進行計算。

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了後世,就連清朝民國時期,依舊還是用容量進行統計,說豐收年多收了三五斗,而不是說多收了三五斤……

因此,實際上漢代的生產力其實相當低下的。

一畝漢田,若一定要換算成爲後世的重量單位來進行計算的話,一般情況下是隻是畝產一百二十斤左右,像平陽附近的區域,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是一片良田美地,在史記中亦有所記載,“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陰下,引河溉汾陰、蒲阪下,度可得五千頃。五千頃故盡河需棄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萬石以上”,再加上棗祗的一直以來在農桑上的努力,現在平陽附近的農田,基本上來說可以一畝收到後世的一百八十斤左右。

就因爲如此,雖然對於後世的人來說,多個幾十斤的產量能算得了什麼,但是對於現在漢代的農戶來說,就意味着他們能多出十幾斤,甚至只是多出幾斤的糧食結餘,配上野菜糠麩,又可以多吃一兩個月……

所以棗祗在平陽的身份,尤其是在周邊農戶的心目當中,甚至比斐潛還更響亮和崇高一些。

不過,這個自然是棗祗應得的,尤其是當那些農夫拿着編制的草筐,捧着一些果子或者是些許粟黍等物,來到平陽府衙之外,就爲了將這些事物送給棗祗,表示一下對於棗祗的感激之情,就已經足以證明棗祗在平**備的聲望了。

在平陽,不僅是農業發達,也同樣的推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

伴隨着商貿交易越來越多,原本設在城內的用於交易的市坊已經不堪重負,便直接遷移到了城東和城西,在兩個城門外建立起龐大的東西二市。

平陽東市,由於面向河東方向,也是同樣臨近城中原本的市政、酒樓等區域,所以在平陽東市當中,一般經營的都是偏向於漢地的物品,比如種類繁多的布匹,漆器,陶器等等,另外也有一些奢侈品出售,就算是要青州的上等青鹽,揚州吳郡的極品茶磚,川中貴如黃金的錦緞,都可以見得到……

在平陽西門的市坊,則是胡人居多,自然是以胡地之物爲主,除了牛羊、毛皮等物之外,還有間雜一些衣、燭、餅、藥等日常生活品,也是平民百姓最常去採購置換物品的市坊。

隨着貿易的不斷髮展,白天的幾個時辰已經完全滿足不了越來越龐大的商貿體系,結果在平陽東西二市上,最早出現了兩班倒的貿易模式,白天是零散交易,也是商隊大宗貨物進行磋商,討價還價達成約定的時間,而到了晚上,則是裝卸貨物清點交割的時間,因爲是在城外,所以也並沒有多少擾民,倒是因此促進了一些照明設備的發展。

正是因爲商貿的原因,平陽這個城市總是甦醒得極早。似乎是昨天晚上的喧囂還未散去,還在耳邊縈繞的時候,新的一天又到來了,又開始了新的忙碌。

正常來說,漢代人的朝食時間是在上午的七點至九點,但因爲平陽縣城商貿發展的原因,早在卯時就已經有商隊準備出發了,因此在平陽就連第一縷的炊煙都比其他的地方城市要來的更早。

春天已經悄悄的走過,夏天接踵而至,在平陽街頭之上,也像是進入了不斷升溫的夏日一樣,一片欣欣向榮的模樣。

隨着清晨第一縷陽光照耀而下,街道之上的人流漸漸的多了起來,在主要的街坊路口,人頭攢動,衣袖繽紛。沿街的商鋪挑開了門簾,站着小二或是夥計在外殷勤的招呼着,招攬着生意;城外的農夫樵夫挑着自家的事物,也不懂得招呼,只是蹲着路邊,憨憨的笑着等着主顧前來;或胖或瘦的商人,卻都是一個相同的表情,笑嘻嘻相互拱着手作着揖,客氣、謹慎又敏銳的相互試探着話語……

對於士族而言,事情就更加的多了。眼看氣溫一天比一天高,冬衣該收起來的,原本收藏起來的綢緞絹衣什麼的,該拿出來吹吹風,熏熏香了;去年冬天窖藏的冰塊也應該挖一些出來了,省的臨時要用的時候還要費時等候;日頭漸漸延長了,所以夏日午後的各類消夏的宴會邀約也漸漸安排出來,同時也要盤算一下相互之間的關係遠近,根據朝野地方的變動,選擇捨棄或是結交一些朋友了……

城內的幾家酒樓之內,則是更加的熱鬧,一層基本上都是手頭上略顯得寬裕一些的,穿着葛衣的城中居民,圍着長案,坐着蒲席,喝一碗薄酒,吃兩塊醃製的菘菜,扯天扯地的亂說一氣,就圖個呵呵一樂,也是舒適。

那些朝堂政爭,那些刀槍劍影,似乎距離他們很遠很遠,他們想的,便是面前的一碗酒,還有腰帶內的幾張交子。這些城中居民多半都是最早遷移到平陽的那一批人,其中甚至還有一些是當年白波攜裹的百姓,對這些人來說,眼前的生活就宛如天界一般,美麗且夢幻。

不過在酒樓的二樓,則是清淨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客商們各自散落坐着,若是有人要賣貨物,便會攜帶些小件的樣品,往桌案上一放,感興趣的商人便自然會湊上前來,兩個人低聲嘰嘰咕咕的交涉,或成或不成,都是一臉和氣,極少會出現有人跳着腳發怒的景象。

而在酒樓的三層,相互談論的卻完全不同,在夏日氣溫漸漸升高的時候,一件事情終於傳遞了開來,原本在平陽的這個護匈中郎將斐潛,再次獲得了皇恩加封,現在已經是徵西將軍,食邑平陽!

雖然只是一個亭侯,但可是貨真價實的平陽功臣侯了!

最早的平陽侯是曹參,是繼承了蕭何的相位的侯爺,也是漢初有名的幾位功臣侯之一。

漢代侯爺,大體上分爲功臣侯,王子侯,外戚恩澤侯,宗室侯四類。其中王子侯和宗室侯是同姓分封,也就是劉家的血脈,只不過宗室侯一般是因爲什麼原因犯錯,從王降級爲侯而來,所以位於最低等的侯爺系列。

功臣侯和外戚恩澤侯,都是異姓,但是功臣侯的地位比起外戚恩澤侯來的更高,甚至比王子侯都要更加的顯得尊貴。

這種尊貴不僅體現在當世受封之人,甚至可以綿延子嗣,就像是曹參,平陽侯這個稱號甚至都已經絕嗣了,依舊要找一個相鄰血脈的人來繼承,隨後再次絕嗣之後,才最終罷了,由此可見功臣侯的特殊之處。

因此當斐潛受封徵西,平陽亭侯的消息逐漸擴散之後,這些從河東,西河,上黨、太原,甚至是關中的一些士族子弟,鄉間豪右們,就坐不住了,相互湊在一起議論紛紛,如今斐潛的大軍,已然從關中班師而回,即將抵達平陽,那麼當下作爲和朝堂之上相對關係比較密切的士族子弟,現在應該如何面對新鮮上任,火熱出爐的平陽亭侯,就成爲了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這個問題,對於王晨而言,也是困擾無比……

太原王氏自從中流砥柱王允身隕之後,就一落千丈,在太原把持着整個王氏家族的王老太爺憂憤悲痛之下,終究是扛不住衰老的侵襲,臥牀不起。

而王允的兩個兒子,大兒子跟着王允,一同葬身在長安之中。次子王景,原本身體就不是很好,突然經此大變,也是一病不起……

太原王氏,這麼一個在並北經營了百餘年的龐大家族,當然不會沒有準備繼承人,只不過這個繼承人就是現在於學宮求學的王黑,王允的長孫。王黑目前年幼,所以就讓王允的侄子王晨前來陪伴,但是家中王氏直系的樑柱一而再,再而三的倒下,也就給與了王晨一個絕佳的機會。

現在,就是證明自己的時候。

王晨看着桌案之上的那個拇指大小的土陶瓶子,目光有些漂移不定,之前的所作所爲就算是被人發現,多少自己也可以迴轉得回來,但是眼前的這一步踏將出去,便是再也無法回頭了!

王晨默默的伸出手,將這個拇指大小的陶瓶捏在手掌之中,他也知道,自己將要進行的所作所爲未必有多麼光彩,但是既然有機會,總歸不能輕易的就這樣放棄!

正當王晨下定決心的時候,忽然庭院之外傳來了一陣陣的喧譁之聲,只聽到似乎有人在大聲喊叫着:“回來了!回來了!”

王晨嚇得一哆嗦,手一鬆,手掌當中的陶土瓶子落到桌面上,咕嚕嚕的就往邊緣滾。王晨連忙一撲,纔將陶土瓶子抓到了手中,差一點落到地面之上。

“什麼回來了?”後院當中傳出了一個興奮的聲音,王黑蹬蹬蹬的跑了出來,手舞足蹈的喊道,“是不是徵西將軍回來了?”

在外的下人正好前來稟報,的確是徵西將軍斐潛即將到達了,連城北的校場當中的兵卒都已經一列列,一隊隊的開撥出來,在城中和城外開始列隊維持秩序了……

“叔父!”王黑如今血氣方剛的年紀,對於斐潛這樣征戰沙場的英雄正是最爲崇拜的時間,聽聞斐潛班師回來了,頓時就轉頭看着王晨,想要外出看看的神情溢於言表。

王晨裝作若無其事的將小陶瓶藏到了懷中,扯出幾分笑容,說道:“好……好,看看,看看也好……”

王黑頓時歡呼雀躍起來,大步小步的便往外跑,幾個王家的僕人護衛慌不迭的趕忙跟在其後。

等到王黑趕到城門的時候,已經是人滿爲患了,不過士族子弟畢竟還是有一些特權,在城門之外圈出一塊區域,由士族子弟所帶着的護衛在進行圍護。圈子當中幾名學宮的學子認得王黑,連忙招手示意,並在圈中讓出了一塊地方,讓王黑不必和泥腿子擠在一處。

還沒等王黑道謝,就聽見周邊又是一陣喧然!

只見遠方騰起了層層煙塵,眼見斐潛的部隊就將抵達了!

衆人轉眼之間忽然都安靜下來,各個肅然敬立的等待着,等待着……

當一杆三色旗幟在遠方騰起的煙塵當中升起的時候,當三色旗下出現了斐潛的身影的時候,平陽城外,道路兩側,前來等候歡迎的百姓終於是爆發出了一陣陣高亢無比的歡呼聲,這個聲音就像是一層層海浪一樣,洶涌着,澎湃着,衝過平陽,衝過了並北,沿着廣袤無垠的天空和大地,向四方擴散,宛如就將會這樣一直綿延下去,直到天地的盡頭!

漢代產量這一塊的歷史存留下來的文獻相當久遠,且相對複雜較少,再加上古代文人喜歡用概數,因此計算實際上十分不方便,本文當中的數據,參考楊際平先生的《再談漢代的畝制、畝產——與吳慧先生商榷》,楊際平此文發表在《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0年第二期上,有興趣的可自行查閱。

第2381章四句遺言第1999章騎兵進化,血海泛舟第五九二章 鮮卑的小心思第1204章 戰場之上的選擇第3169章 以爲有得選其實沒得選第1801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第1577章 萬水千山總是錢第1333章 局變第1174章 兩道題第六七四章 該準備準備了第八九四章 反客爲主(九)第1501章 誰劫誰的道第1082章 光溜的劉協下巴第2436章民間的使節第1535章 你中計了第2968章大家一起耍刀槍第2243章真實與虛幻,看書和讀書第3316章 聞喜城外的大潰退第四四二章 汾水兩岸逐白波第1056章 初步改良飲食結構第3069章 獻玉的可憐人,砍了右腳砍左腳第1990章醫者醫人,患者患心第2785章 古今經義行圓滿,大道則是小處顯第1602章 蠢人勿鼓第2811章擴張上限有制約,開疆擴土有瓶頸第3317章 聞喜城下的小發現第2802章 英雄好漢要吃飯,錢餉終究成禍端第七十九章 初講(爲cs09書友加更)第九零二章 任重而道遠(二)第2362章誰聽誰的聲音第3003章一個全新的條約第1085章 陰山祭祀風雲動第1719章 建言奇策第二六三章 準備第五九九章 不同的將領技能第1021章 並未中計第2611章子弟,良莠有別第一八七章 曹操的轉變第2382章泰山之高第1217章 睡前別喝太多水第2877章角度,全新的機會第五五九章 殺一千自傷八百第2698章大小矛盾仁義禮第3200章 懷舊空吟聞笛賦第3318章 街上有人高聲喊第1683章 失算(加更還賬……)第3026章天時地利均在我手第2832章有路無路都是路第六三九章 胖子沒人權第3350章 抉擇當年第2666章生死考驗第1358章 凋零第2439章矛盾的轉化第2534章有的死亡是結束有的死亡是開始第3025章意圍牛羊和亦爲牛羊第八八二章 不速之客(七)第2415章不到時候第1080章 大漢的新舊規則第3359章 小選擇的大問題第1722章 求真求正第十六章 歷史的玩笑第1044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3135章 耕戰比率第2502章變一步第1280章 東西南北湊齊了第1661章 隱忍者第3094章 白眼狼第1266章 唯有一戰第2800章 車師前後走天山,金子河上金子城第1237章 戰場之上的小黑點第1728章 現在不一樣第2962章只在此山中,酒水透骨寒第2055章另有他人,等待時機第七十三章 夜話第2237章遠離鍵盤俠,幸福你我他第2275章大漠之中的獵人和獵物第八七七章 不速之客(二)第六四一章 另闢蹊徑第五五五章 意料之中的崩壞第3424章 攻和守第2812章交通運輸多思量,戰馬駑馬分培育第3461章 假象第3218章 逃逝竟何爲第八五五章 叩長安(二)第1944章人之所至,便是漢土第八八八章 反客爲主(三)第1714章 和地鬥第1922章鄉老祝願,恩試開考第七五二章 時隔多年的老友第二五四章 前途未卜第1551章 疑兵之計第三五七章 昕水河畔一槍東來第一三八章 世家和庶民第1675章 士農工商第2765章 要是如此第2585章人情之常第一四二章 袁術的佈局第3099章相增減第2784章 涇渭難分清與濁,古今皆爲正經解第三九四章 真的不一樣
第2381章四句遺言第1999章騎兵進化,血海泛舟第五九二章 鮮卑的小心思第1204章 戰場之上的選擇第3169章 以爲有得選其實沒得選第1801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第1577章 萬水千山總是錢第1333章 局變第1174章 兩道題第六七四章 該準備準備了第八九四章 反客爲主(九)第1501章 誰劫誰的道第1082章 光溜的劉協下巴第2436章民間的使節第1535章 你中計了第2968章大家一起耍刀槍第2243章真實與虛幻,看書和讀書第3316章 聞喜城外的大潰退第四四二章 汾水兩岸逐白波第1056章 初步改良飲食結構第3069章 獻玉的可憐人,砍了右腳砍左腳第1990章醫者醫人,患者患心第2785章 古今經義行圓滿,大道則是小處顯第1602章 蠢人勿鼓第2811章擴張上限有制約,開疆擴土有瓶頸第3317章 聞喜城下的小發現第2802章 英雄好漢要吃飯,錢餉終究成禍端第七十九章 初講(爲cs09書友加更)第九零二章 任重而道遠(二)第2362章誰聽誰的聲音第3003章一個全新的條約第1085章 陰山祭祀風雲動第1719章 建言奇策第二六三章 準備第五九九章 不同的將領技能第1021章 並未中計第2611章子弟,良莠有別第一八七章 曹操的轉變第2382章泰山之高第1217章 睡前別喝太多水第2877章角度,全新的機會第五五九章 殺一千自傷八百第2698章大小矛盾仁義禮第3200章 懷舊空吟聞笛賦第3318章 街上有人高聲喊第1683章 失算(加更還賬……)第3026章天時地利均在我手第2832章有路無路都是路第六三九章 胖子沒人權第3350章 抉擇當年第2666章生死考驗第1358章 凋零第2439章矛盾的轉化第2534章有的死亡是結束有的死亡是開始第3025章意圍牛羊和亦爲牛羊第八八二章 不速之客(七)第2415章不到時候第1080章 大漢的新舊規則第3359章 小選擇的大問題第1722章 求真求正第十六章 歷史的玩笑第1044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3135章 耕戰比率第2502章變一步第1280章 東西南北湊齊了第1661章 隱忍者第3094章 白眼狼第1266章 唯有一戰第2800章 車師前後走天山,金子河上金子城第1237章 戰場之上的小黑點第1728章 現在不一樣第2962章只在此山中,酒水透骨寒第2055章另有他人,等待時機第七十三章 夜話第2237章遠離鍵盤俠,幸福你我他第2275章大漠之中的獵人和獵物第八七七章 不速之客(二)第六四一章 另闢蹊徑第五五五章 意料之中的崩壞第3424章 攻和守第2812章交通運輸多思量,戰馬駑馬分培育第3461章 假象第3218章 逃逝竟何爲第八五五章 叩長安(二)第1944章人之所至,便是漢土第八八八章 反客爲主(三)第1714章 和地鬥第1922章鄉老祝願,恩試開考第七五二章 時隔多年的老友第二五四章 前途未卜第1551章 疑兵之計第三五七章 昕水河畔一槍東來第一三八章 世家和庶民第1675章 士農工商第2765章 要是如此第2585章人情之常第一四二章 袁術的佈局第3099章相增減第2784章 涇渭難分清與濁,古今皆爲正經解第三九四章 真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