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大蕭條

用汽車倒閉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影響遠遠超過了花旗

作爲“2018年全球大蕭條”爆的標誌件,通用汽車公司破產倒閉被載入了史冊。\月211日當天,紐約三大股市集體跳水,道瓊斯指數到收盤時暴跌的3個交易日內,道瓊斯指數從20日開盤時的17432點下跌到了24日收盤時的1點,跌幅達到752%。

一夜之間,數以百萬計的美國家庭數十年的積蓄變成廢紙。

通用汽車公司破產倒閉,直接導致211萬名員工失業,使2萬多家相關企業的近200萬名工人失去了飯碗。

與直~響相比,間接影響更加恐怖。

福特汽車公司克萊斯勒汽車公司與通用汽車公司面臨同樣的問題,如果不能儘快出售給有“實力”的競爭對手,均將在年內宣佈破產。

與2009年時相比,幾乎沒人相美國政府會出手拯救已經宣佈破產的通用汽車。

在要要拯救通用汽車的問題上,弗雷德裡克也舉棋不定。

拯救通用車、乃至美國產業的關鍵不是政府砸多少錢進去,而是儘快解除對電動汽車與電動汽車零配件的貿易壁壘,使美國的汽車產業能夠獲得物美價廉的電動汽車零配件,以代工生產與承包銷售地方式,在美國市場推銷廣受歡迎的電動汽車。要想解除貿易壁壘,不但需要總統同意,還需要國會同意。在當時的情況下,美國國會能否迅速批准解除貿易制裁,幾乎沒人抱希望。

如果美國解除對電動車與電動汽車零配件的貿易制裁,等於向中國“投降”。

暫且不說面子問題。:着大量電動產品涌入美國市場。中國將成爲最大受益國。美國地其他產業將遭受致命打擊。不說別地。隨着全電動支線客機在2018年成功飛。如果放開市場。波音公司將成爲第二個受害。

如果波音公司閉。造成地影響將比通用汽車嚴重百倍!

最終。弗雷德裡克做出個“痛苦地選擇”。

放棄拯救通用汽車。全力扶持福特汽車與克萊斯勒汽車。

當時。弗雷德裡克只能將所有希望寄託在美國“國產”地複合蓄電池身上。如果能夠在2018年年底之前製造出複合蓄電池。美國就有能力在電池技術上趕超中國推行類似於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地國內產業升級計劃。拯救美國經濟。

從長遠看。弗雷德裡克地決策沒有錯。

在未來的競爭中,2家美國汽車公司的國際競爭力不會比3家美國公司差多少。美國政府能更加有效的利用科研經費,讓2家汽車公司儘快走出困境。

年底,在法院裁決通用汽車破產倒閉的時候,福特與克萊斯勒的研部門已經拿到了複合蓄電池地樣品,正在着手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電動汽車”。隨後美國政府也以“擔保貸款”的方式資助福特與克萊斯勒收購了通用汽車的營銷網與專利技術。

是,誰也沒有辦法阻止因爲通用汽車破產引全球性經濟危機。

到2018年底,美國總共有287411家企業宣佈破產,遭到清算的資產總量超萬億美元,美國爲此付出了30萬億的損失,相當於平均每個美國人爲此支付了1美元!

8月份,以法國雪鐵龍-標誌汽車公司宣佈破產爲標誌,歐洲經濟危機爆。

雖然在破產清算時,法國政府批准了雪鐵龍-標誌汽車公司與中國東風汽車公司達成的總價值75元的收購合同,東風汽車公司承諾在爲來0年之內,不但所有在歐洲地區銷售地雪鐵龍-標誌汽車將繼續在歐洲生產,還將把部分東風公司的電動汽車生產線轉移到歐洲,爲法國等歐盟國家創造至少25萬個就業崗位,但是雪鐵龍-標誌汽車公司遭遇破產清算仍然對整個歐盟產生了嚴重衝擊。

8月底,擁有上百年曆史的羅爾斯羅伊斯(勞斯萊司)汽車公司宣佈破產。

本來就不景氣的經濟使得豪華轎車的銷量持續下跌了1年,加上共和國的幾家汽車廠在2018年初陸續推出採用了複合蓄電池的豪華電動轎車,勞斯萊司公司陷入經營困境,最終在負債達211億歐元時不得不宣佈破產。

到2018年底,除了德國的大衆-奔馳公司(大衆公司與奔馳公司在2018年6月合併)、意大利的菲亞特公司之外,歐洲的其他汽車公司要麼宣佈破產、要麼被中國汽車公司收購、要麼與中國汽車公司達成合作聯營關係。

因爲歐洲採取了更加“開放”地貿易政策,所以歐洲經濟危機爆時的跡象並不明顯。

直到20199年1月,隨着越來越多的公司宣佈破產,歐洲經濟危機才進入“”。因爲歐盟地政治一體化進程緩慢,各國均有不同的

未能爲應對經濟危機採取有效政策,所以歐洲受到影響更加嚴重。

僅2018年底,法國的失業率就突破了1,德國達到了12%,英國爲17%。

經濟危機地直接後果是政治動盪。

20199年初,意大利總理先辭職、宣佈提前舉行大選。隨後法國、英國、德國、西班牙、荷蘭等國政府的執政黨要麼被迫提前辭職,要麼在舉行地大選中淪落爲在野黨。新上臺地幾乎都是右翼或中右翼政黨。

2018年1,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宣佈接納“三集團”注資,“三堅集團”出資255元收購該公司%的股票,加上之前持有的1C%的股票,成爲淡水河谷公司第一大獨立股東,成爲經濟危機向新型經濟體擴散的標誌件。

早在20117年底,“三堅團”就成了全球第三大資源類企業。

“三堅集團”與淡水河谷的購談判從20177年8月份開始,+彥博最初開出用180元收購淡水河谷57%:股份,成爲淡水河谷的控股股東。淡水河谷只答應以380元出售39%的股份給“三堅集團”。

談判行了1月,雖然進展不快,但是雙方的分歧一直在縮小。

通用汽車雪鐵龍-標誌汽車先後宣佈破產,對淡水河谷造成了極爲嚴重的影響。汽車產業是消耗資源的最大產業,也是鋼鐵與電機鋁的主要下游廠家。在汽車產業不景氣的情況下,以開採鐵礦石爲主的淡水河谷公司的前景自然不景氣。

在雙方達成協議之前,水河谷公司地負債資產率已經超過了120%的警戒線。

也就是說,如果談判裂,淡水河谷將在年底前申請破產保護。

完成併購後,“三集團”一躍成爲全球第一大資源類企業。

淡水河谷順利度過危機,不等於新型經濟體的其他企業能夠順利過關。

到2018年底,巴西、俄羅斯、印度等國總共有3萬餘家企業宣佈破產,個國家的失業率都超過了15%,其中印度高達27%。

作爲第四次印巴戰爭的“戰敗國”,印度的情況最爲糟糕。

經濟危機爆時,美國援建的大批項目要麼剛剛動工、要麼還未完工。美國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只能縮減對印援助。2018年下半年,不但桑托斯被迫辭職,新上任的印度總理還在3個月內3次調整印度地經濟展規劃。可見,印度的國內經濟問題有多麼嚴峻。

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不但導致各國消費市場迅速萎縮,還導致國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

在無法取得一致的情況下,幾乎每個國家都只能繼續擡高貿易門檻,儘量其他國家的商品,拼命把本國的商品銷往全世界。

球性經濟危機迅速演變爲全球性大蕭條。

除了在艱難中前進的共和國之外,幾個主要經濟體中,日表現可算是“獨樹一幟”。

東海戰爭後,軍人走上了日本政壇,成爲了日本的實際統治。隨即爆的全球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使日本軍人政府獲得了擴張軍備、刺激經濟展地機會。

2018年,日本的軍費開支達到235400元(以2018年12月日元匯率計算,約和1278元),比20177年度上漲43%(以美元計算只上漲了年12月通過的20199年度預算中(以往日本地財政年度是從每年的份開始,軍人執政後改爲從1月份開始),軍費預算達到了376500元(約和2038元),比2018度上漲595%,佔全年總財政預算地39%,佔2018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17%。該年度,日本地財政預算赤字率預計將到驚人的218%。

在高得嚇人地軍費預算的支持下,日本經濟表現得非常“堅挺”。

爲了配合鉅額軍費,日本政府不但在2018年底宣佈將自衛隊改爲“國防軍”,還公佈了“20199至2025年軍事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建立以航母爲核心的遠洋艦隊、打造亞太地區最強大的空軍、以及足以在周邊地區執行作戰任務的陸軍。

雖然日本沒有宣佈將製造核武器,以及建造核動力艦艇,但是全世界都知道,日本已經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遲早會再次項外擴張。

演變成全球大蕭條的經濟危機最終產生的肯定不僅是經濟災難。

不管是中美博弈,還是蠢蠢欲動的日本,或繼續找到出路的印度,以及正在全力打擊美軍的伊朗,都會在全球大蕭條的影響下,爲了確保自身利益,採取一些對世界和平與穩定具有嚴重負面影響的極端措施。

戰爭,缺乏的僅僅是時間!

第61章 未來軍事力量第41章 一鍋端第16章 迎難而上第33章 劇變第1章 關鍵事件第39章 主權宣言第72章 一個民族的存亡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第107章 潛在危險第31章 干擾第131章 風捲殘雲第43章 軍事政變第181章 戰略博弈第67章 緊急調整第88章 地面戰鬥第128章 借題發揮第21章 倒計時的信號第21章 一劍封喉第9章 政治參謀第150章 利害關係第13章 政治風暴第123章 覆滅第73章 高耗費戰爭第27章 實戰考驗第135章 最大一塊飛地第97章 窮途末路第30章 取捨第51章 待價而沽第25章 輸掉的戰爭第107章 風暴中心第145章 智勇雙全第12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48章 玩火者第64章 穩重見長第8章 外交歸外交第21章 一劍封喉第6章 會錯意第30章 英雄第62章 絕對優勢第45章 鬥氣第5章 線索第49章 精小強悍第51章 輪迴第94章 死亡競賽序十東方醒獅第79章 利益同盟第89章 禍不單行第36章 天助我也第52章 虛驚一場第18章 責任第30章 影子戰士第33章 超級潛艇第47章 準氣象武器第37章 變策第116章 微妙變化第33章 親自作餌第68章 動員第73章 從政治家到政客第52章 大敵將至第134章 無條件投降第24章 金融風波第37章 靜觀其變第52章 趁火打劫第5章 獨一無二第29章 心態第61章 不服輸第4章 拉幫結派第60章 戰爭的導火索第16章 朝天子一朝臣第34章 團隊第72章 金融戰第68章 設法脫身第86章 奔赴戰場第17章 民族之翼第99章 兩難第62章 攻防抉擇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83章 戰爭動員第19章 請求援助第125章 艱難的開端第104章 鐵骨仁心第75章 國家意志第69章 命不該絕第19章 政治鬥爭第9章 以退爲進第15章 表態第21章 重大遺漏第29章 心態第88章 公開較量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14章 苗頭第19章 分家大會第38章 自主決策第54章 獨一無二第6章 試驗部隊第53章 當務之急第72章 鐵腕總理第55章 冷遇第42章 兩難處境第7章 觀念轉變
第61章 未來軍事力量第41章 一鍋端第16章 迎難而上第33章 劇變第1章 關鍵事件第39章 主權宣言第72章 一個民族的存亡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第107章 潛在危險第31章 干擾第131章 風捲殘雲第43章 軍事政變第181章 戰略博弈第67章 緊急調整第88章 地面戰鬥第128章 借題發揮第21章 倒計時的信號第21章 一劍封喉第9章 政治參謀第150章 利害關係第13章 政治風暴第123章 覆滅第73章 高耗費戰爭第27章 實戰考驗第135章 最大一塊飛地第97章 窮途末路第30章 取捨第51章 待價而沽第25章 輸掉的戰爭第107章 風暴中心第145章 智勇雙全第12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48章 玩火者第64章 穩重見長第8章 外交歸外交第21章 一劍封喉第6章 會錯意第30章 英雄第62章 絕對優勢第45章 鬥氣第5章 線索第49章 精小強悍第51章 輪迴第94章 死亡競賽序十東方醒獅第79章 利益同盟第89章 禍不單行第36章 天助我也第52章 虛驚一場第18章 責任第30章 影子戰士第33章 超級潛艇第47章 準氣象武器第37章 變策第116章 微妙變化第33章 親自作餌第68章 動員第73章 從政治家到政客第52章 大敵將至第134章 無條件投降第24章 金融風波第37章 靜觀其變第52章 趁火打劫第5章 獨一無二第29章 心態第61章 不服輸第4章 拉幫結派第60章 戰爭的導火索第16章 朝天子一朝臣第34章 團隊第72章 金融戰第68章 設法脫身第86章 奔赴戰場第17章 民族之翼第99章 兩難第62章 攻防抉擇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83章 戰爭動員第19章 請求援助第125章 艱難的開端第104章 鐵骨仁心第75章 國家意志第69章 命不該絕第19章 政治鬥爭第9章 以退爲進第15章 表態第21章 重大遺漏第29章 心態第88章 公開較量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14章 苗頭第19章 分家大會第38章 自主決策第54章 獨一無二第6章 試驗部隊第53章 當務之急第72章 鐵腕總理第55章 冷遇第42章 兩難處境第7章 觀念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