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死亡競賽

潛艇悄悄逼近日本艦隊的時候,海軍航空兵的遠經起飛。

第二次軍事改革期間,海軍航空兵的遠程轟炸機部隊差點被空軍“搶走”。當時海軍陸戰隊“吞併”了陸軍的兩棲部隊、成爲擁有預算權的獨立兵種,海軍大批採購大型戰艦、打造“一流艦隊”,使得預算變得非常緊張,海軍內部也出現了是否需要“遠程空中打擊力量”的質疑。趁此機會,空軍提出應該將海航的遠程戰略航空兵劃給空軍,統一共和國的戰略空中打擊力量,節約經費,承諾在作戰行動中爲海軍提供遠程空中支援。如果不是林嘯雷的“艦隊擴建計劃”遭遇挫折,新型航的建造申請遲遲沒有得到批准,艦隊無法獨立承擔遠洋作戰任務,恐怕海軍航空兵將遭遇有史以來最大的“損失”。

海軍航空兵的遠程轟炸機被保留了下來,只是規模大大縮小。

鼎盛時期,海軍航空兵擁有數百架轟炸機,即便在半島戰爭之後,也擁有20多架H-66系列轟炸機與20多架H-9系列轟炸機。按照第二次軍事改革的方案進行調整後,海軍航空兵只剩下了一個聯隊的24H-9B型轟炸機。

與空軍的H-9B型轟炸機相比,H-9BHH型秉承海軍傳統,格外重視對海打擊能力。

雖然H-9B也能攜帶程反艦巡航導彈,但是海軍出資研製的C-609重型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只能由H-9BH攜帶,無法由H-9B使用。滿載情況下,H-9BHH能夠在彈艙與機翼下各攜帶6枚重達3~:的C-609。在得到加油機的支持下,H-9BH的最大打擊半徑超過6000千米(5000千米的作戰半徑加000千米的導彈攻擊距離)共和國東部沿海機場起飛,攻擊中途島以西海域內的目標。即便按照標準載彈模式起飛,只在彈艙內攜帶反艦導彈H-9BH也能在一次攻擊中投射1枚反艦導彈,對擁有3艘航母的大型航母戰鬥羣構成致命威脅。

由此可見軍遠程轟炸機攻擊能力非常強大。

因爲此擊半徑只有2500千米,即便全程低空飛行,也只需要在返航的時候進行一次空中加油,所以24H-9BH全部按照最大載彈量配製彈藥,總共攜帶288枚C-609高超音速反艦導彈。

H-9BHH的強大對海攻擊能力多半來自C-609反導彈。

這種只能由重型轟炸攜帶的反艦導彈全重3025千克,彈長642米(H-99BH的彈艙長度爲65米,比H-9B米)、彈徑654毫米(從第三級混合動力攻擊潛艇開始,共和國的潛艇才配備了660毫米魚雷發射管),最大飛行速度8馬赫/25000米、赫/150,最大射程1C0C千米採用慣性/指令中程制導加末端主/~被動雷達與紅外/紫外複合制導技術,飛行員能夠爲導彈設定攻擊路線與多達12的攻擊模式。

與其他衆多反艦導彈相比。C-609地最大色還是其獨特地戰鬥部配製。

C-609總共有5戰鬥部可以選擇。一常規地半穿甲戰鬥部。二是用來對付電子設備地電磁干擾戰鬥部是用來對付雷達地反輻射戰鬥部。四是用來對付戰艦上層建築地預製破片戰鬥部。五是水下戰鬥部。

其中最具特色地就是“水下戰鬥部”。

所謂地“水下戰鬥部”是1條全重550千克、航速高達75節、射程0千米、裝藥250千克地魚雷。

因爲各國戰艦都配備了性能先進、射程在5千米以內地末段攔截系統。常規反艦導彈在突破艦隊外圍防空圈之後需要對付末段攔截系統。隨着各種能量武器與電磁速射炮逐步取代以往地導彈與機關炮。末段攔截系統地作戰能力愈發強大。以美國海軍地“海激光”MK111攔截系統爲例:在15內攔截從同一方向上(水平射角120度。垂直射角85度)來襲地5個目標。攔截率高達99%。共和國海軍地“戰術激光反導攔截器”地交戰能力與“海激光”MK111相當。如果1艘戰艦配備2套攔截系統(航母等大型戰艦往往配備3~套、甚至更多地攔截系統)。至少需要11枚導彈才能將其摧毀。1支艦隊有1C~餘艘戰艦。總共需要地導彈數量將非常驚人。

與強大地末段攔截系統相比。戰艦對付魚雷地手段卻非常單一。

雖然美國海軍在2020年試驗了一種專門用來攔截魚雷的“小型反魚雷魚雷”,但是試驗結果並不理想,主要是精度不夠高,很難達到直接摧毀的效果。各國戰艦在遭到魚雷攻擊時,仍然以干擾爲主要防禦手段。

毫無問,魚雷對戰艦的威脅更大。

早在2C紀7C年代,前蘇聯就做過同樣的努力,用魚雷充當導彈的戰鬥部,攻擊時由導彈將魚雷送到戰艦附近,再由魚雷完成最後的

受技術條件的限制,前蘇聯的“雷彈”並不成功,雷質量太大,導彈也必須做得很大,降低了導彈的機動性能,削弱了導彈的突防能力。

高性能電動魚雷的出現,爲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技術條件。

C-609的水下戰鬥部與常規戰鬥部質量相當,只是作戰過程有所差別。突防時,仍然首先拋掉衝壓發動機,啓動末端火箭發動機,提高導彈的機動性能;距離目標大約5千米的時候,戰鬥部與火箭發動機脫離,減速火箭發動機啓動,將速度降低到音速以下,再由阻力傘減速最終入水。接下來的攻擊戰術,與自導魚雷的攻擊戰術相仿。

爲反艦導彈配備各種各樣的戰鬥部,是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

實戰中備5戰鬥部的C-609~往往混合使用。首先由攜帶電磁干擾戰鬥部的導彈打擊敵電子系統,隨後由攜帶反輻射戰鬥部的導彈攻擊敵艦雷達由攜帶預製破片戰鬥部的導彈攻擊敵艦上層建築,最後才輪到攜帶半穿甲戰鬥部與水下戰鬥部的導彈對敵艦發動致命打擊。

因爲突防速度常高,所以C-609的突防能力非常強大。

定型試驗中,C-609曾經輕而易舉突破了共和國航母戰鬥羣的外圍防空網,迫使共和國海軍不得不下大力氣研製更先進的遠程防空/反導導彈付速度超過8赫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

C-609在2026年研成功之後,美國也加快了新式艦隊防空系統的研製進度。

誰都知道,任何戰艦都承受不起這超重型導彈的攻擊。

按照C-609的設計時訂下的傷標準,1枚就能擊沉1艘萬噸級驅逐艦或者癱瘓1艘大型巡洋艦,2枚就能擊沉1艘大型巡洋艦或者癱瘓1艘中小型航母,3枚就能擊沉1艘中小型航母或者癱瘓1艘大型航母枚就能擊沉1艘大型航母,5枚就能擊沉1艘1C萬噸級的超級航母。

以飽和攻擊的方式打擊艦隊,只需80枚C-609能幹掉1支航母戰鬥羣!

面對這樣的海戰“利器”,哪個國的艦隊都會畏懼三分。

也正是C-609的出色打擊能力,海軍纔將H-9BHH的採購數量壓縮到了2架原本計劃採購另外24架的經費訂購了更多的C-609。

當然,對轟炸機飛行員來說,使用什麼導彈都沒有關係。

轟炸機不是戰鬥機會輕易逼近敵艦隊,只需要在距離敵艦隊數百千米、乃至上千千米處發射攜帶的反艦導彈能轉向返航了。

一般情況下,艦隊的外圍防空圈不會超過550千米擊距離也在000千米左右。

爲了確保轟炸機羣的安全,海軍航空兵還出動了1個大隊的24J——4D戰鬥機。

24戰鬥機都按照“空優標準”攜帶彈藥,還額外攜帶了超大型副油箱。即便如此,所有戰鬥機仍然得在完成護航任務,返航途中與加油機會合,至少爲油箱補充三分之一的航空燃料,才能返回宜蘭基地。

爲了配合作戰行動,海航還得出動1架KJ-22C預警機、1架KY-15B指揮協調機、2DY-14C電子干擾機與18JY-15B空中加油機。算上爲這些支援飛機提供掩護的24J-14D戰鬥機,海航需要出動作戰飛機72、支援飛機22。如果算上負責後勤支援保障的運輸機,總共需要調動各類飛機15C架!

由此可見,空中打擊是高度重視配合的作戰行動。

除了24擔任攻擊任務的轟炸機之外,其餘1多架飛機都擔負支援與掩護任務。平均下來,1架擔負攻擊任務的戰機需要5到6架其他飛機提供支援。

從古至今,戰爭就是高度系統化的“死亡競賽”。

技術進步,即增強了戰爭的破壞性與毀滅性,也使戰爭變得更加複雜。

轟炸機羣到達臺灣島東部海域上空之後,與從宜蘭起飛的戰鬥機羣會合。

因爲H-9BH在攜帶了外部彈藥之後,只能以亞音速飛行,所以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的J-14D戰鬥機分成了兩批,8擔任隨行護航任務、16架擔任前進護航任務。

機羣沿着預定航向朝日本艦隊飛去的時候,支援機羣也趕了過來。

在預警機與指揮協調機的引導下,20多架支援飛機分成3個編隊,跟在轟炸機羣的屁股後面,亦步亦趨的深入西太平洋。

利用艦隊與遠程海上巡邏機提供的戰術信息,攻擊機羣分毫不差的殺向目標。

27日凌晨0點1C,H-9BH機羣在距離日本艦隊大約800千米處降低飛行高度,準備發射導彈。

C-609一枚接一枚的脫離轟炸機,吹響了進攻的號角!

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第1章 時過境遷第3章 情報第81章 全面撤退第1章 激活第35章 絕境第34章 艇長的選擇第16章 朝天子一朝臣第86章 增援部隊第4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25章 差距第32章 軍事政變第117章 南方決戰第48章 中東攻略第102章 宏偉藍第152章 國家的權力第22章 元老第17章 苦口婆心第41章 大鬧龍宮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28章 促談第20章 風聲鶴唳第79章 表演時間第56章 盛極而衰第80章 戰爭計劃第27章 機會第66章 來龍去脈第24章 接頭第5章 變革時代第41章 毀天滅地第11章 先下手爲強第15章 羣策羣力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第52章 虛驚一場第161章 換個角度看第67章 意外收穫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24章 金融風波第49章 因循守舊第143章 直搗黃龍第44章 第一槍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53章 強強對話第63章 王牌的實力第17章 敏感話題第56章 最後的機會第107章 潛在危險第12章 地面戰鬥第61章 總體戰略序十一秘密轉運第40章 窗戶紙第63章 大胃口第5章 軍火貿易第61章 由冷轉熱第131章 戰爭加速第10章 衝突升級第34章 全面爆發第35章 祖國第86章 海軍在行動第20章 做文章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53章 強強對話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66章 戰爭決議第55章 心照不宣第56章 連唬帶嚇第145章 較勁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1章 時過境遷第112章 戰略大迂迴第35章 絕境第45章 驚天陰謀第154章 另外一個角度第58章 爭分奪秒第64章 戰略反擊的疑慮第93章 時機成熟第65章 歷史的轉折點第111章 最後的槍聲第109章 擴大進攻第53章 快速調整第146章 剛猛打法第85章 決戰跡象第149章 左衝右突第11章 先下手爲強第20章 謀面第173章 走向尾聲的信號第136章 割裂第55章 多用途第89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89章 狗急跳牆第58章 空中走廊第116章 微妙變化第28章 準備計劃第79章 硝煙再起第114章 最後叮囑第108章 和平斡旋第44章 臨時決策第93章 鐵腕首相第2章 情報安全事件第143章 五加九會議
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第1章 時過境遷第3章 情報第81章 全面撤退第1章 激活第35章 絕境第34章 艇長的選擇第16章 朝天子一朝臣第86章 增援部隊第4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25章 差距第32章 軍事政變第117章 南方決戰第48章 中東攻略第102章 宏偉藍第152章 國家的權力第22章 元老第17章 苦口婆心第41章 大鬧龍宮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28章 促談第20章 風聲鶴唳第79章 表演時間第56章 盛極而衰第80章 戰爭計劃第27章 機會第66章 來龍去脈第24章 接頭第5章 變革時代第41章 毀天滅地第11章 先下手爲強第15章 羣策羣力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第52章 虛驚一場第161章 換個角度看第67章 意外收穫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24章 金融風波第49章 因循守舊第143章 直搗黃龍第44章 第一槍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53章 強強對話第63章 王牌的實力第17章 敏感話題第56章 最後的機會第107章 潛在危險第12章 地面戰鬥第61章 總體戰略序十一秘密轉運第40章 窗戶紙第63章 大胃口第5章 軍火貿易第61章 由冷轉熱第131章 戰爭加速第10章 衝突升級第34章 全面爆發第35章 祖國第86章 海軍在行動第20章 做文章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53章 強強對話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66章 戰爭決議第55章 心照不宣第56章 連唬帶嚇第145章 較勁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1章 時過境遷第112章 戰略大迂迴第35章 絕境第45章 驚天陰謀第154章 另外一個角度第58章 爭分奪秒第64章 戰略反擊的疑慮第93章 時機成熟第65章 歷史的轉折點第111章 最後的槍聲第109章 擴大進攻第53章 快速調整第146章 剛猛打法第85章 決戰跡象第149章 左衝右突第11章 先下手爲強第20章 謀面第173章 走向尾聲的信號第136章 割裂第55章 多用途第89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89章 狗急跳牆第58章 空中走廊第116章 微妙變化第28章 準備計劃第79章 硝煙再起第114章 最後叮囑第108章 和平斡旋第44章 臨時決策第93章 鐵腕首相第2章 情報安全事件第143章 五加九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