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風向轉變

雖然新聞媒體大肆炒作,但是萊斯利的共和國之行沒能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

在外界普遍關心的幾個問題上,中美兩國沒能達成任何共識。

“核裁軍”問題上,共和國提出的要求是,美國終止b-x戰略轟炸機、ssbn-x戰略核潛艇與m-x機動式戰略彈道導彈的研製計劃,銷燬b-2a與b-52h戰略轟炸機、將b-1b戰略轟炸機的數量削減到50架以下、最多保留250枚未經升級改造的“民兵”3型戰略彈道導彈、將14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削減一半;美國提出的要求是,共和國停止h-9戰略轟炸機、098級戰略核潛艇與df-43機動式戰略彈道導彈的研製計劃,銷燬所有df-42型戰略彈道導彈、最多保留100枚df-3系列戰略彈道導彈、將094級與096級戰略核潛艇削減到4艘以下。因爲雙方要價都非常高,讓對方無法接受,所以“核裁軍”談判沒能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

“貿易爭端”問題上,共和國提出雙方同時消除貿易壁壘,給予對方最惠國待遇;美國以“美國市場規模是共和國市場規模的2倍”爲由,要求共和國給予美國全面最惠國待遇的同時,只答應爲不包括複合蓄電池及其相關產品在內的部分共和國商品消除貿易壁壘。結果可想而知,共和國不會接受美國開出的條件。

“中美戰略經濟合作協定”問題上,共和國提出美國必須解除對共和國資本的所有限制,向共和國資本開放包括金融、製造、航空、航天、醫療等等領域,給予共和國資本平等的待遇與權利;美國提出共和國必須向美國資本全面開放國內市場,廢除所有保護性政策,降低政府幹預力度等要求。毫無疑問,這個問題也沒得談。

“亞太局勢”問題上,雙方的矛盾更加尖銳。共和國提出美國在未來5年之內,在現有基礎上將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力量削減三分之二,從韓國、菲律賓、泰國、蠻度尼西亞撤軍,承認共和國在東北亞、南海周邊與西太平洋地區的主導權;美國則提出共和國在未來5年之內,在現有的基礎上裁軍30%,從老撾、越南等國撤軍,停止對緬甸軍政府的一切援助,承諾不發動任何軍事擴張。談到最後,這個問題還是沒得談。

“全球化進程”本身就是虛無縹緲的問題,在各國均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情況下,全球化進程變得毫無意義,雙方沒在這個問題上浪費太多的時間。

萊斯利離開北京的時候,雙方只在兩個次要問題是達成了一致意見。

一是美國總統萊斯利在八月初訪華,龐興龍在明年初回訪美國;二是由美國出面邀請英國與法國,共和國出面邀請俄羅斯,在年底召開全球核裁軍談判準備會議。

相對來說,萊斯利肯訪問北京,比雙方達成的任何共識都要重要。

7月11日,萊斯利離開北京的第三天,美國總統弗雷德裡克向國會衆議院提交《解除對華軍事禁運》議案。

消息一經公佈,美國國內新聞媒體首先“炸膛”。

n代表的“激進派”認爲弗雷德裡克此舉嚴重損害了美國國家利益,爲美國的對外政策開啓了一個不好的先例,將嚴重削弱美國的國際威信與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對美國的外交政策產生非常深遠的負面影響。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代表的“現實派”則認爲弗雷德裡克此舉對緩和中美關係有着重大意義,對提高美國的國際地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以及美國的國際形象有着巨大幫助,開啓了美國外交的新時代,對美國有益無害。

與新聞界的反應一樣,美國國會衆議院也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

代表軍火利益集團的共和黨議員堅決支持總統提交的議案,認爲繼續實施對華軍事禁運已經沒有意義,儘快廢除相關法案,與華國進行更加深入的軍事合作與交流,不但能夠緩解美國的外交壓力,還能給美國帶來數十萬個就業崗位,爲美國的軍火工業、製造業、電子業等等產業提供發展動力。

民主黨議員的觀點則截然相反,認爲解除對華軍事禁運之後,美國的先進軍事技術將流入潛在敵對國的手中,不但對美國國家安全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使美國遭受到更加嚴重的威脅。還有部分民主黨議員提出,華國獲得了美國的武器裝備與軍事技術後,將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打壓美國軍火,使數十萬、乃至上百萬美國工人失業。

按照美國的法律,衆議院議員都可以對法案發表觀點,進行辯論。

如果議員存在嚴重分歧,一部法案的辯論時間將長達數個月,甚至數年。

即便法案在衆議院獲得通過,還要提交參議院審議,必須在參議院獲得至少60張贊成票,法案才能正式生效。

如果在辯論中,衆議院與參議院對法案細節做了修改,還需要總統重新批准。

如果總統在重新批准法案的時候,對法案內容做了修改,還得再次提交國會兩院進行審議。

一套過場走下來,不花上幾個月纔是怪事。

美國開始行動,歐洲國家坐不住了。

7月13日,法國總統借歐盟政治一體化高層首腦會議的機會,在倫敦與英國首相進行了非正式會晤,要求英國爲歐盟各國的利益考慮,儘快在解除對華軍事禁運上做出實質性讓步。隨後,德國、意大利、捷克、比利時、西班牙、荷蘭、奧地利等國政府首腦或國家元首先後與英國首相進行非正式會晤或者通熱線電話,向英國施壓。

按照新聞界的推測,隨着絕大部分歐盟成員國支持解除對華軍事禁運,美國也邁出了具有實質意義的第一步,英國只能妥協。

2周後,法德意捷4國再次在歐盟理事會上提出解除對華軍事禁運。

8月3日,經過長達一週的辯論,歐盟理事會進行投票表決。如同外界猜測的一樣,英國沒有在表決中投出反對票。

次日,歐盟輪值主席愛爾蘭總理埃爾芬多在《對華軍事合作協議》上簽字。

到此,歐盟正式解除對華軍事禁運,但不是解除了所有限制。

在歐盟理事會審議新法案的時候,英國明確提出了“最低底線”,包括禁止向華國出售進攻性、以及可以用於進攻的武器裝備與軍事技術,禁止向華國出售戰略性、以及對戰略性武器裝備有輔助作用的軍事技術等。爲此,歐盟理事會專門成立了包括英國在內的7個成員國組成的“對華軍事合作委員會”,賦予該委員會審議一切對華軍事合作協議的權力,任何成員都有一票否決權。

對歐盟的行動,共和國的態度並不積極。

“說白了,歐盟只想從我們這裡獲得軍事技術。”作爲共和國軍事技術“大總管”,潘雲生非常清楚歐盟的意圖。“這些年來,法國與德國一直在與我們接觸,希望能夠從我們這裡獲得複合蓄電池的生產技術,在歐洲建立複合蓄電池生產基地。除了民用之外,法德對複合蓄電池在軍事領域的用途也垂涎三尺。不說別的,今年上半年,我們就抓捕與驅逐了二十多名涉嫌竊取複合蓄電池技術的法德情報人員。現在,歐盟在軍事禁運上開了一條口子,卻不想拿出自己的箱底貨,只想讓我們出手,擺明了想佔我們的便宜。”

趙潤東呵呵一笑,說道:“這麼說來,我們不能上當了?”

“當然不能上當。”潘雲生愣了一下,朝坐在旁邊的李存勳遞了個眼神。

“法國與德國一直在努力研製複合蓄電池,只是長期沒能取得實質性進展。根據我們掌握的情報,法德的研製進度甚至比俄羅斯還要慢得多。”李存勳的語氣很平和,沒帶任何感情色彩。“法國總統與英國首相會晤時明確提到,解除軍事禁運,只是爲了通過軍事合作獲取我們的技術。法國總統甚至做出承諾,只要英國支持解除軍事禁運,法國將與英國分享在複合蓄電池技術上取得的所有成果。雖然歐盟各國還沒有正式向我國提出軍事合作的具體方案,但是可以預計,歐盟肯定會在複合蓄電池的技術上做文章。”

“我覺得,這件事不能一刀切。”趙潤東沉思一陣,說道,“年初的時候,實驗中心針對民營企業大規模參與複合蓄電池的生產工作,拿出了幾套新的生產工藝,主要目的就是控制高級複合蓄電池的產量。如果有一種生產工藝只能生產我們已經向全球推銷的6級以下的複合蓄電池,就能以此作爲談判砝碼,要求歐洲國家提供我們所需要的軍事技術。”

“關鍵得看有沒有這樣的生產工藝。”

“這得看實驗中心的成果。我們先做假設,如果有,該怎麼與歐洲國家談。”

潘雲生思索了一陣,說道:“即便如此,我們的要價也不能太低。”

“那是當然,必須讓歐洲國家拿出真材實料。”趙潤東呵呵一笑,說道,“你去準備一下,將我們急需的軍事技術總結一下。另外,跟龐興龍商議,看看我們在其他方面有沒有需求。反正漫天開價、落地還錢,談不談得成,還得看歐盟的態度。”

潘雲生沒再說什麼,因爲6級以下的複合蓄電池很快就會“過時”。

如果共和國不以此與歐盟做交易,就會便宜了美國!

第90章 大方向第64章 不謀而合第41章 應對措施第130章 搶先攻擊第5章 權衡利弊第34章 別有用意第33章 各有所需第46章 信號第6章 一路走好第63章 大胃口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146章 王牌對王牌第62章 溝通第92章 裝甲比拼第13章 最高級別第48章 誰綁架誰序八生死角逐第116章 微妙變化第13章 深入探討第64章 不謀而合第62章 摩拳擦掌第136章 割裂第62章 心狠手辣的角色第5章 實力與信心第4章 停戰談判第78章 當面保證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107章 風暴中心第32章 病急亂投醫序十八神秘物質第92章 只缺運氣第19章 導彈突擊第102章 第二戰線第16章 新聞戰第48章 冒險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141章 理想戰術第47章 準氣象武器第52章 死灰復燃第53章 高起點第36章 牽制力量第1章 鬼話連篇第10章 轉折點第117章 南方決戰第69章 轉移重點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29節 虎口奪食第21章 屋漏偏逢連雨天第52章 大敵將至第105章 最佳戰果第110章 決戰部署第6章 顛倒是非第6章 管中窺豹第86章 戰前動員第18章 挖牆腳第33章 各懷鬼胎第55章 以戰促和第22章 移民潮第122章 一發不可收拾第1章 關鍵事件第23章 找準目標第17章 養虎爲患第2章 各盡其職第4章 倫敦條約第29章 海軍在行動第16章 基礎第65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110章 戰略牌第15章 新興時代第92章 私下媾和第3章 暗流第11章 拉人入夥第6章 錢的問題第157章 再起硝煙第44章 善後第108章 速戰速決第16章 海軍革命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78章 招決勝負第13章 深入探討第67章 黑色十五分鐘第45章 驚天陰謀第39章 地面戰鬥第16章 救人第67章 關鍵時刻第150章 利害關係第21章 一劍封喉第117章 全線吃緊第22章 空中爭雄第13章 深入探討第9章 以退爲進第53章 高起點第5章 獨一無二第32章 地面主戰平臺第64章 不謀而合第123章 遊戲規則制定者第89章 狗急跳牆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
第90章 大方向第64章 不謀而合第41章 應對措施第130章 搶先攻擊第5章 權衡利弊第34章 別有用意第33章 各有所需第46章 信號第6章 一路走好第63章 大胃口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146章 王牌對王牌第62章 溝通第92章 裝甲比拼第13章 最高級別第48章 誰綁架誰序八生死角逐第116章 微妙變化第13章 深入探討第64章 不謀而合第62章 摩拳擦掌第136章 割裂第62章 心狠手辣的角色第5章 實力與信心第4章 停戰談判第78章 當面保證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107章 風暴中心第32章 病急亂投醫序十八神秘物質第92章 只缺運氣第19章 導彈突擊第102章 第二戰線第16章 新聞戰第48章 冒險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141章 理想戰術第47章 準氣象武器第52章 死灰復燃第53章 高起點第36章 牽制力量第1章 鬼話連篇第10章 轉折點第117章 南方決戰第69章 轉移重點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29節 虎口奪食第21章 屋漏偏逢連雨天第52章 大敵將至第105章 最佳戰果第110章 決戰部署第6章 顛倒是非第6章 管中窺豹第86章 戰前動員第18章 挖牆腳第33章 各懷鬼胎第55章 以戰促和第22章 移民潮第122章 一發不可收拾第1章 關鍵事件第23章 找準目標第17章 養虎爲患第2章 各盡其職第4章 倫敦條約第29章 海軍在行動第16章 基礎第65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110章 戰略牌第15章 新興時代第92章 私下媾和第3章 暗流第11章 拉人入夥第6章 錢的問題第157章 再起硝煙第44章 善後第108章 速戰速決第16章 海軍革命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78章 招決勝負第13章 深入探討第67章 黑色十五分鐘第45章 驚天陰謀第39章 地面戰鬥第16章 救人第67章 關鍵時刻第150章 利害關係第21章 一劍封喉第117章 全線吃緊第22章 空中爭雄第13章 深入探討第9章 以退爲進第53章 高起點第5章 獨一無二第32章 地面主戰平臺第64章 不謀而合第123章 遊戲規則制定者第89章 狗急跳牆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