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殊途同歸

二次戰役的收尾工作順利得讓人無法相信。

韓軍第1集團軍投降前,共和國高層在“打過三八線”的問題上產生了嚴重分歧。得到彭茂邦支持的王元慶主張打過三八線,首先攻佔漢城,再與韓國進行停戰談判;以顧衛民爲首的國務院官員主張暫時不擴大戰爭規模,在第三次戰役準備期間與韓國進行接觸,儘量通過談判幫助朝鮮完成統一。

與以往一樣,趙潤東沒有表態,而是讓項鋌輝組織擴大軍事會議。

名義上,趙潤東想聽取前線指揮官的意見,深入瞭解戰爭情況,以便做出最強大的決策。實際上,趙潤東想借此機會緩和王元慶與顧衛民的矛盾,在邁出下一步之前,統一共和國高層的意見與觀點。

裴承毅還在飛回北京的途中,回到元首府的趙潤東把王元慶與顧衛民叫了過來。

王元慶與顧衛民明白趙潤東的意思,兩人都做了充足準備。

“還要過兩天才能拿到詳細的統計報告。”顧衛民將兩份文件遞給了趙潤東,“這是初步統計報告,紅色封面是經費支出與戰爭損耗、藍色封面是人員傷亡報告。”

趙潤東拿起文件,將藍色那份遞給了王元慶。

兩人非常仔細的看了起來,趙潤東非常信任顧衛民,王元慶也相信一向剛正不阿的顧衛民不會在關鍵問題上做“小動作”。

兩份報告不但詳細,而且類別非常清楚。

戰爭經費分爲兩種。一是採購武器彈藥地“正常開支”。二是裝備損失地“隱形開支”。

不到半個月地戰鬥中。“正常開支”高達12370。6500用來採購彈藥、燃油等消耗類物資。除了少部分可以拖欠一到三個月、或者交納一成到三成地訂金之外。大約5000要及時支付給各家軍火生產企業;另外5870來採購武器裝備。其中空軍佔了大頭。240J-14戰鬥機用掉1200、360J-15A戰鬥機用掉1500、8KJ——22用掉億元、KZ-199用掉25、24架DY-14用掉1C0。海航與陸軍瓜分了其餘3000多億元。

“隱形開支”也不少。即便除掉採購武器裝備地費用。無法及時補充地裝備總價值超過8500。空軍仍然佔了大頭。總計約海航1800陸軍2700

按照顧衛民地算法。因爲某些裝備屬於“淘汰品”。即便沒有戰損。也會在5到之內被淘汰。以非常低廉地價格出售、甚至免費贈送給“友好國家”。所以這些裝備地價值必須減半。如果採用常規計算方法。“隱形開支”將超過15000億元。

統計軍費時。顧衛民做得非常客觀公正。

前兩次戰役中。軍隊大量使用“庫存彈藥”。按照顧衛民在報告中提到地統計數據。陸軍消耗地150萬枚炮彈與火箭彈中。“庫存彈藥”佔70%以上。絕大部分都是儲存時間在1C年左右、即將被銷燬地普通炮彈與火箭彈;空軍消耗地5800枚巡航導彈中。“庫存彈藥”佔60%。絕大部分仍然是庫存時間在15年左右、即將被銷燬地舊型號;空軍與海航使用地炸彈中也有大約是庫存彈藥。

顧衛民不但沒把“庫存彈藥”算成消耗,還提出因此節約了不少保管與維護費用。

戰爭損耗並不“驚心動魄”。因爲戰爭在本土之外進行,從始至終,韓美聯軍沒將戰火燒到共和國本土,所以戰爭損耗主要是一些受損戰機返回基地時產生的“附帶損失”,加起來也不到1。

各自看完,趙潤東與王元慶交換了報告。

人員傷亡完全可以用“觸目驚心”來行動。

4天地戰鬥中,共和國海陸空三軍總共陣亡官兵11732人,其中空軍與海航的飛行員總計864人。陸軍傷亡官兵中,990C~餘人在與美軍的戰鬥中犧牲,與韓軍作戰犧牲的官兵不到1C00人。

顧衛民還以表單的方式註明了陣亡將士的軍銜級別。

陣亡的最高級別軍官是空降153旅的2中校營長,校級軍官總共陣亡173人,尉級軍官總共陣亡886人,士官陣亡2263人,士兵不到8000人。算上空軍與海航的飛行員,軍官與士官在陣亡將士中佔30%左右。

非常令人震驚地一組數字。

在打得非常慘烈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軍

與士官陣亡比例也不到20%!

基層指揮官大量陣亡,足以證明前兩次戰役打得極爲慘烈。

作爲前任國防部長,顧衛民非常重視分析原因。

按照顧衛民的在報告中提到的幾個問題,陣亡官兵以空降兵爲主,其中空降153旅陣亡官兵就佔了四分之一,空降163旅與空降173旅佔了20%。如果算上傷殘官兵,3個空降旅在總傷亡中佔了大概。導致空降兵傷亡慘重的主要原因是,空降兵是“純步兵”,在陣地防禦戰中缺乏與裝甲部隊對抗的基礎手段。如果不能有效解決空降兵在防禦與火力上的缺陷,今後肯定會出現同樣的情況。

相對而言,除了打頭陣的第54軍之外,裝甲部隊地傷亡率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趙潤東與王元慶看完兩份材料,都沒急着開口。

沉默好一陣,趙潤東才說道:“戰爭經驗與教訓要儘快總結,把這兩份文件送到總參謀部去,交給項鋌輝與裴承毅,讓他們好好看一下。報告中提到的問題,只能在戰後想辦法解決,現在得考慮該不該繼續打下去。”

“我覺得沒有必要考慮。”王元慶拿起茶几上用來招待客人地香菸,說道,“我們既要考慮我軍的傷亡,更要考慮實際情況。我軍地主要對手不是戰鬥力低下的韓軍,報告中明確提到,與韓軍作戰,我軍傷亡不到三千人,佔傷亡總數地百分之八。美軍的傷亡比我們多得多。據總參謀部提交地報告,第1裝甲師投降前,美軍陣亡官兵超過二萬五千人,傷殘官兵接近四萬人。雖然我軍的傷亡數字超過預期,但是考慮實際情況,仍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美國已經撤軍,日本也沒有出兵朝鮮半島的意圖,即便繼續打下去,我軍的傷亡也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

“除了傷亡,還應該考慮消耗。”趙潤東替顧衛民說了一句。

“我軍先頭部隊已經到達開城附近,韓軍第3集團軍屬於預備隊,雖然總兵力超過四十萬,甚至有可能在我們發動第三次戰役之前超過六十萬,但是戰鬥力非常低下,士氣也萎靡不振。”王元慶冷冷一笑,說道,“軍事上,我沒有多少發言權,但是我認爲,打下漢城並不困難。與柳宗純命令金澤效進軍平壤一樣,攻佔漢城不但有重要的軍事意義,也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除此之外,我們不得不考慮停戰談判帶來的負面影響。”

“什麼負面影響?”趙潤東替顧衛民問了一句。

“首先,柳宗純有誠意跟我們談判嗎?”王元慶抽了兩口煙,知道趙潤東在找機會讓他與顧衛民“溝通”,交換意見。“只要柳宗純還在執政,朝韓兩國就很難以和平方式完成統一。以我看,柳宗純通過泰國向我們提出停戰談判,目的不是結束戰爭,而是爲全國總動員爭取時間。看得更長遠一點,如果韓國在短期內完成動員,擺出與我們死戰到底的架勢,美國就會不遺餘力的爲韓國提供軍事援助。美國還是次要問題,畢竟再好的武器裝備,沒有合適的操作人員,與廢銅爛鐵沒有差別。我們不得不考慮美國鋌而走險,以出售戰略武器技術的方式讓日本參戰。村上貞正還沒有擺平軍隊裡的異己份子,誰也不能肯定日本會不會突然轉向。對我們來說,確保國家利益的最佳方法就是儘快擊敗韓國。”

趙潤東微微點了點頭,朝顧衛民看了過去。

“打下去的好處很明顯,可是我們必須考慮實際情況。”顧衛民的態度有所動搖,“雖然第二次戰役順利結束,最終戰果比我們預料得好一些,但是彈藥物資的消耗速度超過了補給速度。我找宗應仁談過,第三次戰役的準備工作至少需要十天。如果擴大第三次戰役的規模,至少需要十五天才能完成準備工作。”

王元慶剛想開口,見到趙潤東的神色,把說到嘴邊的話吞了回去。

“你們的觀點看上去差別很大,實際上出發點都一樣。”趙潤東淡淡一笑,說道,“爲了維護共和國的利益,我們不但要把目光放得長遠一點,也要充分考慮現實情況。打與不打是次要問題,怎麼打纔是關鍵問題。我讓項鋌輝把裴承毅叫了回來,等下去總參謀部,聽聽前線指揮官的意見,再做出決定。”

王元慶與顧衛民都暗暗一驚,趙潤東早就做好了安排!

第66章 最後的努力第58章 聲東擊西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第2章 新老組合第55章 新焦點第68章 搶先攻擊第30章 取捨第27章 高端競爭第151章 地區化第109章 持續消耗戰第6章 顛倒是非第53章 新式戰爭第12章 實力第34章 別有用意第39章 潛藏的目的第27章 高端競爭第32章 超級間諜第1章 打打停停第69章 轉移重點第60章 絕不拋棄第34章 偷襲得手第32章 超級間諜第26章 民主共和日第77章 戰略預備隊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124章 火速增兵第2章 情報安全事件第4章 殺人於無形第39章 地面戰鬥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14章 懸疑故事第31章 干擾第35章 意外收穫第56章 由海向陸第84章 戰略截擊部隊第55章 鞭長可及第18章 責任第93章 政治進程第85章 正規戰術第25章 權力交接第137章 高瞻遠矚第19章 高層會晤第43章 戰爭問題第72章 代理人第147章 老樹新芽第84章 戰火重燃第62章 攻防抉擇第19章 爽快的海軍司令第133章 文明時代的戰爭第167章 壓力就是動力第74章 情報網絡第34章 偷襲得手第65章 開創性戰役第29章 幕後推手第14章 真實身份第18章 風起浪涌第49章 核戰爭陰雲第145章 較勁第66章 戰爭決議第11章 統一進程第97章 窮途末路第73章 重南輕北第144章 技術革命第130章 綜合素質第63章 總理的決斷第59章 左右開弓第25章 分寸與輕重第58章 大國心態第69章 轉移重點第11章 先下手爲強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68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29章 因果關係第87章 拼盡全力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第132章 停戰接觸第122章 一發不可收拾第33章 各懷鬼胎第56章 遲到的命令第18章 民間力量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142章 特種炸彈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13章 麻煩纏身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12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86章 奔赴戰場第40章 天降奇兵第9章 針對性第52章 一挑三第1章 無核新時代第84章 戰略截擊部隊第182章 美國企業的滑鐵盧第7章 惡魔第46章 信號第107章 風暴中心序十六縱橫捭闔第90章 自掘墳墓第146章 王牌對王牌第48章 圓滿結果
第66章 最後的努力第58章 聲東擊西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第2章 新老組合第55章 新焦點第68章 搶先攻擊第30章 取捨第27章 高端競爭第151章 地區化第109章 持續消耗戰第6章 顛倒是非第53章 新式戰爭第12章 實力第34章 別有用意第39章 潛藏的目的第27章 高端競爭第32章 超級間諜第1章 打打停停第69章 轉移重點第60章 絕不拋棄第34章 偷襲得手第32章 超級間諜第26章 民主共和日第77章 戰略預備隊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124章 火速增兵第2章 情報安全事件第4章 殺人於無形第39章 地面戰鬥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14章 懸疑故事第31章 干擾第35章 意外收穫第56章 由海向陸第84章 戰略截擊部隊第55章 鞭長可及第18章 責任第93章 政治進程第85章 正規戰術第25章 權力交接第137章 高瞻遠矚第19章 高層會晤第43章 戰爭問題第72章 代理人第147章 老樹新芽第84章 戰火重燃第62章 攻防抉擇第19章 爽快的海軍司令第133章 文明時代的戰爭第167章 壓力就是動力第74章 情報網絡第34章 偷襲得手第65章 開創性戰役第29章 幕後推手第14章 真實身份第18章 風起浪涌第49章 核戰爭陰雲第145章 較勁第66章 戰爭決議第11章 統一進程第97章 窮途末路第73章 重南輕北第144章 技術革命第130章 綜合素質第63章 總理的決斷第59章 左右開弓第25章 分寸與輕重第58章 大國心態第69章 轉移重點第11章 先下手爲強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68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29章 因果關係第87章 拼盡全力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第132章 停戰接觸第122章 一發不可收拾第33章 各懷鬼胎第56章 遲到的命令第18章 民間力量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142章 特種炸彈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13章 麻煩纏身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12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86章 奔赴戰場第40章 天降奇兵第9章 針對性第52章 一挑三第1章 無核新時代第84章 戰略截擊部隊第182章 美國企業的滑鐵盧第7章 惡魔第46章 信號第107章 風暴中心序十六縱橫捭闔第90章 自掘墳墓第146章 王牌對王牌第48章 圓滿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