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中東攻略

;然在很多人看來。共和國的中東攻略以伊朗爲重。但邀丹生;解中東局勢的人都有理由相信,共和國絕對不應該把重點放在伊朗身上。

從某種意義上講。伊朗不屬於中東地區。

從紀佑國時代開始。共和國的基本中東政策就是由中東人來管理中東事務,而狹義上的“中東人”就是阿拉伯人。因爲伊朗是以波斯人爲主的國家,而在歷史上,波斯人與阿拉伯人一直不和,所以伊朗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中東國家。說直接點,如果伊朗不是伊斯蘭國家的話,恐怕早就被阿拉伯國家排擠在外了。在此情況下。共和國絕對不可能通過支持伊朗來控制中東地區。實質上,共和國真要這麼做的話,永遠也別想取代美國。對衆多阿拉伯國家來說,猶太人是敵人、波斯人也是敵人,與其冒險支持伊朗稱霸,還不如維持現狀。正是如此,數十年來,共和國與伊朗總是保持着一種若即若離、可有可無的關係。用半島電視臺的話來說,在共和國的同盟體系中,伊朗是最無關緊要的一環。事實上。力多年來,共和國一直非常重視與阿拉伯國家的

敘利亞不用多說了。沒有共和國的幫助,根本不可能有現在的建設成就。

對於埃及。共和國一直採取親善政策,即不管埃及的外交傾向,只要有要求,共和國就會盡量滿足。別的不說,在衆多阿拉伯國家中,埃及總能用最低廉的價格及時買到共和國的先進武器裝備。

用美國軍火商的話來說,爲了拉攏埃及,共和國以傾銷的方式爲埃及提供軍火,搞得西方軍火商根本沒有辦法與共和國的軍火商競爭。比如在歷年,埃及打算採購一種先進戰鬥機,取代在埃及空軍服役力多年的一舊系列輕型多用途戰鬥機,與在出出年採購的小舊系列戰鬥機搭配使用,進行全球招標;因爲拿下這個合同等於與埃及維持數十年的同盟關係,屬於政治任務,所以美國聯邦政府給予洛馬公司數十億美元的補助,讓洛馬公司以最爲低廉的價格向埃及出售系列輕型多用途戰鬥機;問題是。在正式競標的時候,洛馬公司還是敗給了中航集團;原因很簡單,受美國的法律限制,洛馬公司只能以整機出口的方式爲埃及提供戰鬥機,而中航集團可以出售小口的生產線與生產專利,並且答應幫助埃及飛機廠培喲技術工人。

除了出售軍火。其他方面,共和國也在積極加強與埃及的合作關係。別的不說,埃及是共和國公民的第四大境外旅遊目的地。而共和國則是埃及第一大遊客來源國,僅在力力年就有口00萬人次的共和國遊客前去觀賞埃及的金字塔與獅身人面像,爲埃及提供了近的側乙元的旅遊收入,以及四多萬個就業崗位。說得不客氣一點,埃及用來購買軍火的錢,基本上都是由共和國遊客提供的。

讓埃及當局在基本政策上偏向於共和國的主要原因還是共和國願意輸出更加先進的技術。比如在碰打手 屋說,小年,共和國的民營汽車公司就在埃及建立了中東地區的第一條電動汽車生產線,僅僅3年之後,埃及就由電動汽車進口國轉變爲出口國。在到力幻年,埃及已經是中東地區最大的電動汽車出口國。其生產的電動汽車銷往附近舊多個國家,並且順利返銷共和國(因爲電動汽車已經普及,所以在歷年左右,共和國除了保有3個大品牌與幾個高端品牌之外。不再生產一般的電動汽車,而是通過設計、開發新技術、出口關鍵設備的方式來發展電動汽車產業。事實上,導致共和國把電動汽車產業向國外轉移的根本原因還是勞動力嚴重不足,必須把部分附加值不高的產業段放在國外,把附加值最高、也就是對技術與技能要求最高的產業段放在國內)。根據埃及當局公佈的數據,僅電動汽餐產業就爲埃及創造了大約如萬個工作崗位,讓口萬個家庭的近舊四萬埃及人衣食無憂。

除了埃及之外。共和國也在努力改善與其他阿拉伯國家的關係。

凹年之前,也就是石油仍然具有重要價值的時候。共和國就通過幾場漂亮的局部戰爭爲自家生產的武器裝備打開了衆多石油國家的大門。比如在田年之前,沙特阿拉伯就從共和國購買了價值超過元的軍火,其中即有先進的戰鬥機、也有獨一無二的電動潛艇、還有大量主戰坦克。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講,沙特、科威特、阿聯酋與卡塔爾等富裕的阿拉伯國家從共和國採購軍火,不是想借此與共和國結盟,而是希望利用共和國的影響力平衡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霸權,從而維護本國利益。事實上,卡塔爾的半島電視臺一直在輿論上支持共和國,就是阿拉伯世界的一種態度。但是這種積極的軍火銷售,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增進了共和國與阿拉伯國家的

嚴格說來,力刃年之後。衆多海灣富裕國家與共和國的關係纔算進入了蜜月期。

隨着可控聚變核電站正式全面商用,石油的價值一落千丈,國際油價在一年之內就下跌了慨。可以說,在共和國宣佈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輸出可控聚變核電站之後。石油就變得不值錢了。在此情況下,衆多海灣富裕國家的日子就難過了。

像巴林、科威特與卡塔爾這樣小國還好辦,不管怎麼說,這些國家的公民也就只有幾個萬,最多不到幼萬(科威特的正式公民只有打手 屋說,小四多萬,巴林與卡塔爾的人口都只有的來萬),依靠積攢下來的財富,只要小心打理主權投資基金,這些國家的公民在未來幾個年之內都能過上以食無憂的生活。比如科威特的主權投資基金在超過5萬億美元,當年盈利皖,扣除鰓的全球平均通貨膨脹率,實現應田億純收入,平均下來,每個科威特人能夠分到打手,屋說,小打手,屋說,小萬美元,而當年全球平均收入還不到5萬美元,力個最發達工業國的平均收入也只有出萬美元。

問題是,像沙特、阿聯酋這樣的“大國”就不可能完全依靠主權投資基金了。

到秘0年,沙特的正式公民超過了烈萬。雖然由沙特政府與王室(實際上沙特政府與王室只是稱呼上不同而已)控制的幾個主權投資基金的總規模接近力萬億美元。且年收益在院左右,相當於每年純收入度四億美元,但是平均下來。每個沙特人還不到3萬美元。毫無疑問,按照引世紀的年代的物價標準。3萬美元的人均收入只能算得上是發展中國家,而且是比較貧困的發展中國家。雖然這個收入能夠保證大部分沙特人生活無憂,但是對於沙特王室來說,這是肯定不夠的。按照某家國際機構的估計,如果沙特王室不能想辦法提高國民收入,不出刃年。沙特就會發生劇是

正是在這一情況下,沙特迎來了有史以來最有作爲的王儲,也就是“化肥王子”。

沙特能夠走上工業化道路,並且取得比較大的成就(力力年,沙特的人均收入超過舊萬美元。仍然屬於發達國家,其中至少有8萬美元是由化工工業貢獻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就是沙特在經濟上選擇了與共和國合作,而不是與美國合作。說簡單點,沙特王儲能夠大力發展以化肥生產爲主的化工工業。就是因爲共和國需要大量進口化肥。按照沙特當局在刀力年初公佈的數據,四隻,沙特生產的化肥中糊輸往共和國(實際還上其中三分之二轉手賣給了印度)。雖然在化肥價格上,沙特與共和國鬧了不少的矛盾,比如共和國這幾年全力幫助伊拉克建立化工產業鏈,就是爲了讓沙特交出化肥的定價權,但是總的說來,雙方的關係仍然非常密切。

事實上,共和國政府一直在政策上鼓勵與沙特等阿拉伯國家全面

比如在力%年初,顧衛民在執政的第二年就提出了一個被民間稱爲“青山綠水”的國家戰略發展計刑。按照該計戈”在田年之前,也就是人口減少到8億的時候,將實現佔國土面積8鰓以上的自然覆蓋率(包括森林、草原、河流、湖泊、山地、荒漠等等,換句話說,就是人爲佔用與使用的土地將控制在國土面積的打手 屋說,小豌以下)。爲了達到這個目標,首先就得大量縮減耕地與牧場面積。雖然按照國務院提出的解決方案,主要依靠“工業化農業生產”來解決糧食問題,但是通過在印度的實踐證明,“工業化農業生產”還存在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而在這些問題得到解決之前,農業生產依然離不開土地。也就是說,必須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雖然到2兇)年,在只有8億人的情況下,加上農業單位產量的提高,共和國的耕地面積可以減少到8億畝以內,但是作爲生活的第一資源,要想繼續改善民衆的生活水平,農業總產量肯定不能降低。事實上,到的時候,共和國的人年均糧食消耗量已經超過了打手,屋說,小奶千克,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卻比美國(打手,屋說,小幼千克)、歐洲(打手,屋說,小曬千克)、俄羅斯(打手,屋說,小沏千克)、乃至巴西(打手,屋說,小幼千克)低得多。

也就是說,共和國對糧食的需求仍然非常巨大。在此情況下,共和國對化肥的需求肯定是有增無減。問題是,在“青山綠水”計戈中明確提到,會對環境產生破壞,而且難以治理的工業項目必須全面清理,哪怕是高附加值產業也得轉移到國外。再加上在力口年,由紀佑國提出的“科技興國戰略。”共和國沒有任何理由建立大型化工企業。事實上,在顧衛民上臺前,除了與國防有密切關係的炸藥生產企業之外。其他的化工企業都已轉移到國外,比如專門爲航天發射提供液氫與液癢的化工廠就設在越南刀不菇寨。由此可見,“青山綠水”計出小在讓共和國公民鼓乍處的同時也讓衆多中東國家獲益匪淺。

用部分西方新聞媒體的話來說,針對海灣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共和國採取的是“經濟綁架”策略。不管是沙特、還是阿聯酋、乃至正在大興國家基礎建設的伊拉克,只要在經濟上全面依靠共和國,就不可能成爲共和國的敵人。

事實上,一般的西方人根本看不出共和國這一系列舉措的根本目的。

母庸置疑,西方再家的政治家肯定看得出來。

換個角度就能發現,不管是針對伊朗的政策、還是針對埃及的政策、或者針對沙特等國的政策,共和國當局的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推動阿拉伯世界走向統一。

從某種意義上講,共和國支持伊朗。不是爲了對付以色列,畢竟伊朗與以色列根本就不搭邊,中間隔着伊拉克與敘利亞呢,而是爲了給阿拉伯世界製造第二個壓力,讓衆多阿拉伯國家相信,哪怕以色列完蛋了。伊朗也會成爲他們的下一個敵人。這麼做的直接好處就是讓中東地區在引世紀的前墜多年保持穩定,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讓衆多的阿拉伯國家在考慮與美國合作的時候,必須考慮共和國的感受。從而爲共和國參與中東事務打開了大門。

問題是,共和國沒有理由扶持第二個阿拉伯帝國。

從長遠來看,阿拉伯世界完成統一之後,共和國也會成爲受害者,畢竟一個強大的阿拉伯國家絕對不會容忍其他國家插手中東事務,如同俄羅斯不會允許其他國家染指烏克蘭與高加索地區、歐洲不會讓其他國家打北非地區的主意一樣。但是把目光收近一點,在可冉預見的未來,一個統一的阿拉伯世界,準確的說是在共和國的幫助下完成大統一的阿拉伯國家絕對是共和國的盟友,而不是共和國的敵人。不管怎麼說,在應付西方世界威脅的時候,阿拉伯世界不會把遠在亞洲另外一端的共和國當成敵人。

當然,阿拉伯世界要想統一,難度非常大。

別的不說,衆多阿拉伯國家在發展水平上並不一致,就算是兄弟國家。在富裕程度不一樣的情況下,也不可能完成統一。說直接一點,歐洲國家的安展水平差距並不大,爲了走向統一,已經努力數十年了。

爲此,共和國在這力多年間,一直在推動阿拉伯國家的經濟建設。

問題是,不管共和國當局是否承認,在幫助阿拉伯國家建立一個和平繁榮的中東地區的同時,共和國的領導人必須考慮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如果無法通過和平手段讓阿拉伯世界統一到一個政府的名平。有沒有必要採用其他手段呢?

也就是說,要不要通過戰爭幫助阿拉伯國家完成統一。

考慮在這個問題的時候,共和國的領導人就愕想得更深入一點了。即一場史詩般的阿拉伯統一戰爭能不能給共和國帶來好處,以及能夠帶來多大的好處?

母庸置疑,想深入一些,問題就複雜了。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如果共和國當局認爲一場阿拉伯世界的統一戰爭是對共和國有利的,那麼在採取行動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爲阿拉伯世界樹立一箇中心,一個具有足夠吸引力的中心。從這個角度看就能發現,共和國在敘利亞精心“耕耘”數十年,就是希望讓敘利亞成爲這樣的中心。問題是,敘利亞在阿拉伯世界中的號召力並不強。所以共和國需要與埃及保持密切關係。

不管怎麼說,埃及一直是阿拉伯世界中的強國。問題是,埃及早就失去了統一阿拉伯世界的野心與鬥志。而且埃及當局樂於在共和國與美國之間周旋,壓根不可能積極配合。爲此,共和國需要利用海灣地區的富裕國家,也就需要通過經濟手段來控制這些國家。只是,在從蘇伊士運河到霍爾木茲海峽的這條阿拉伯鏈條上,還有兩個關鍵環節沒有補上。一是伊拉克、二是約旦。

因爲約旦是阿拉伯世界中的小國。所以關鍵在伊拉克身上。

母庸置疑,一個由伊朗控制的伊拉克。永遠也不可能成爲阿拉伯世界的中心,更不可能舉起統一大旗。事實上,自從什葉派掌權之後,伊拉克就脫離了阿拉伯世界,更像一個由波斯人控制的愧儡國家。

由此可見,共和國必須在伊拉克有所作爲。本站折地址已更改爲: 除咕,洲敬請登陸閱讀!

也正是如此,最近幾年,共和國投在伊拉克的資本比投在伊朗的多的多。而且共和國當局還不計成本的改造伊拉克國家權力體系,首先就對伊拉克的國防力量,也就是整個國家最有力的強制機構動了大手術。

按照裴承毅的理解,共和國在伊拉克的所作所爲這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把伊拉克變成阿拉伯世界的範本!(未完待續

第108章 江河日下第75章 全面化第25章 分寸與輕重第133章 高地第87章 海軍的表演第16章 基礎第81章 積極外交第15章 新興時代第64章 有條不紊第21章 理想化第20章 做文章第145章 智勇雙全第52章 死灰復燃第37章 時過境遷第22章 風向轉變第33章 雄辯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5章 盟友第64章 一錘子買賣第12章 搭臺唱戲第95章 搶先攻擊第113章 西面開打第29章 法定程序第38章 戰鬥單位第150章 利害關係第13章 深入探討第47章 戰況膠着第42章 人盡其能第63章 想當將軍第125章 艱難的開端第50章 掌握主動權第65章 軍備競賽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24章 撲朔迷離第58章 空中走廊第94章 主次有序第1章 鬼話連篇第41章 應對措施第4章 你情我願第167章 壓力就是動力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12章 軍事聯盟第137章 矛與盾第97章 爭取主動權第59章 戰場求生第123章 覆滅第144章 技術革命第27章 擋箭牌第9章 空降兵第68章 搶先攻擊第32章 穩住朝鮮第132章 無法完成的工作第19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146章 剛猛打法第127章 關鍵問題第2章 大換裝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148章 創造歷史第124章 將帥之別第15章 鬼把戲第5章 不安因素第116章 事發突然第17章 大戰在即第33章 壟斷經營第58章 利益交換第12章 軍事聯盟第64章 別無選擇第48章 小內閣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47章 難以置信的順利第72章 高調亮相第34章 艇長的選擇第1章 無核新時代第26章 戰爭威脅第110章 戰略牌第133章 高地第89章 快速突擊第173章 走向尾聲的信號第32章 信號第81章 壁壘第28章 準備計劃第49章 勝利與問題並存第10章 不可靠第106章 海上平臺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181章 戰略博弈第116章 危險重重第3章 利益集團的陰影第161章 狼煙四起第45章 雷霆一擊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31章 合縱連橫第64章 戰略反擊的疑慮第69章 人質第45章 國家安全戰略第68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95章 陡增變數第94章 主次有序
第108章 江河日下第75章 全面化第25章 分寸與輕重第133章 高地第87章 海軍的表演第16章 基礎第81章 積極外交第15章 新興時代第64章 有條不紊第21章 理想化第20章 做文章第145章 智勇雙全第52章 死灰復燃第37章 時過境遷第22章 風向轉變第33章 雄辯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5章 盟友第64章 一錘子買賣第12章 搭臺唱戲第95章 搶先攻擊第113章 西面開打第29章 法定程序第38章 戰鬥單位第150章 利害關係第13章 深入探討第47章 戰況膠着第42章 人盡其能第63章 想當將軍第125章 艱難的開端第50章 掌握主動權第65章 軍備競賽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24章 撲朔迷離第58章 空中走廊第94章 主次有序第1章 鬼話連篇第41章 應對措施第4章 你情我願第167章 壓力就是動力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12章 軍事聯盟第137章 矛與盾第97章 爭取主動權第59章 戰場求生第123章 覆滅第144章 技術革命第27章 擋箭牌第9章 空降兵第68章 搶先攻擊第32章 穩住朝鮮第132章 無法完成的工作第19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146章 剛猛打法第127章 關鍵問題第2章 大換裝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148章 創造歷史第124章 將帥之別第15章 鬼把戲第5章 不安因素第116章 事發突然第17章 大戰在即第33章 壟斷經營第58章 利益交換第12章 軍事聯盟第64章 別無選擇第48章 小內閣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47章 難以置信的順利第72章 高調亮相第34章 艇長的選擇第1章 無核新時代第26章 戰爭威脅第110章 戰略牌第133章 高地第89章 快速突擊第173章 走向尾聲的信號第32章 信號第81章 壁壘第28章 準備計劃第49章 勝利與問題並存第10章 不可靠第106章 海上平臺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181章 戰略博弈第116章 危險重重第3章 利益集團的陰影第161章 狼煙四起第45章 雷霆一擊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31章 合縱連橫第64章 戰略反擊的疑慮第69章 人質第45章 國家安全戰略第68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95章 陡增變數第94章 主次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