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半小時

爭來得既突然,又迅猛。

雖然戰爭仍然以轟炸開始,但是比起上一場大規模地區戰爭,美軍的作戰方式與戰術思想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

各大電視臺做相關報道時,都用21世紀初的伊拉克戰爭做對比。

嚴格的說,伊拉克戰爭屬於“局部衝突”,不是“地區戰爭”。遭受0多年的禁運與制裁,薩達姆執政時期伊拉克軍隊的戰鬥力連20紀9年代初海灣戰爭爆發之前都比不上,對付國內的庫爾德工人武裝都顯乏力,根本不可能與美軍對抗。伊拉克戰爭打響後,美軍地面部隊長驅直入,不但摧枯拉朽的推翻了薩達姆政權,還活捉了薩達姆,以非常輕微的代價贏得了勝利。

實際上,不管是伊拉克之前的科索沃戰爭,還是之後的阿富汗戰爭,都是“衝突”。

三場戰爭中,美軍要麼沒在地面戰場上與對手交戰,要麼對付的是一羣烏合之衆,交戰雙方實力對比過於懸殊,相當於拿石頭砸雞蛋,不但沒有任何懸念可言,對美軍也沒有任何挑戰。

20177年爆發的美伊戰爭截然不同。

伊朗是海灣地區政治、經濟、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國土面積1645000平方千米(是伊拉克的3倍),人口6500萬(是伊拉克的2倍),海陸空三軍與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兵力127萬(是海灣戰爭前伊拉克的177倍)。這三項數據說明,伊朗不但是地區強國,還具有與美軍抗衡的實力。

真要對比,就應該拿20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來比。

海灣戰爭爆發前,國際社會一致譴責伊拉克出兵侵佔科威特,就連蘇聯(當時蘇聯還未宣佈解體)與中國都不支持伊拉克。美國利用國際輿論,迅速糾集數十個西方國家,出動數十萬軍隊幫助科威特“復國”。可以說,美國首先獲得了“道義”上的勝利,然後纔出兵攻打伊拉克。

此次。美國並不“佔理”。

雖然事後美國總統弗雷德裡克宣佈伊朗暗中支持“伊斯蘭聖戰者解放組織”襲擊美**隊。試圖推翻伊拉克合法政府。美國才“被迫”出兵清剿設在伊朗境內地“伊斯蘭聖戰者解放組織”訓練營地。但是美國是先開打再聲明。發生在巴士拉地襲擊事件是否與“伊斯蘭聖戰者解放組織”有關還需查證。

在沒有充分理由與充足證據地情況下。美軍悍然轟炸伊朗是**裸地“侵略”行徑。

戰爭打響。美國首先輸了“道義”。

從戰術上講。美軍地作戰行動不但“花樣百出”。還“無可挑剔”。

可以說。美軍不但投入大批第一次參加實戰地武器裝備。還廣泛檢驗了伊拉克戰爭之後誕生地新戰術。

首先“登場亮相”的就是美軍的“空天遠征部隊”。

“空天遠征部隊”的構想在小布什擔任總統期間誕生,核心力量是B身轟炸機與F22A隱身戰鬥機。按照當時美國國防部長提出的構想,“空天遠征部隊”地主要打擊力量由B2與12F22構成,由加油機、預警機、偵察機、軍事偵察衛星網絡、軍事通信衛星網絡與全球定位衛星系統提供輔助與支持;主要任務是在戰爭開始階段,以最快的速度摧毀敵方的軍事指揮中心與防空陣地,癱瘓敵人的軍事指揮能力,打垮敵人的國土防空能力,爲後繼的大規模空襲打下基礎。

實際使用中,“空天遠征部隊”由實際情況決定具體配製。

此次,美軍就出動了12B2與20F22。主要是第一批打擊目標均爲地下指揮中心,JDAM與“小直徑炸彈”無法達到摧毀的目的,必須使用MDB等重型鑽地武器。在此情況下,1架B能攜帶2枚炸彈,攻擊能力受到限制。

第一輪打擊的效果毋庸置疑。

僅僅用了2枚被稱爲“炸彈之母”的MBDD,伊朗國土防空司令部就被徹底摧毀了。另外1C個遭到打擊地重要軍事目標全部被炸燬,無一倖免。

執行轟炸任務的12B2與執行護航任務的20F22全部安全返回迪戈加西亞空軍基地。

直到這個時候,伊朗軍隊還沒有反應過來。

不是不知道戰爭已經爆發,而是指揮樞紐被摧毀之後,伊朗軍隊無法做出反應。

雖然大批伊朗空軍的戰鬥機緊急起飛,規避即將到來的第二輪轟炸,但是在美軍第二輪轟炸到來時,伊朗根本來不及組織抵抗。

4點17分,第一批美軍戰術攻擊機進入伊朗上空。

第二輪轟炸的先頭部隊是以F35爲主力的美國空軍攻擊機部隊與以F35C充當主力的美國海軍航空兵攻擊部隊。戰術轟炸重點是伊朗的地區防空指揮部、防空導彈陣地與前線機場。

按照美軍隨後公佈的消息,此輪轟炸收到了顯著成果。

空軍地F-35分成8個機羣,分別轟炸了胡齊斯坦:空指揮中心、遠程防空導彈陣地與2軍用機場,總共只投擲了96枚炸彈,命中率超過95,8目標均被摧毀。

美國海軍的3支航空聯隊總共出動36架F36C,轟炸了波斯灣北岸的處防空指揮中心、6處遠程防空導彈陣地、軍用機場與遠程岸艦導彈發射陣地,投擲1枚“小直徑炸彈”,命中率92,18個目標全部被摧毀。

實際情況沒有這麼理想。

按照軍情局蒐集到的消息,美國空軍地轟炸成功率只有80、海軍航空兵的轟炸成功率不到75,隨後美國空軍還出動12F35、海軍航空兵出動16架F35C,對沒有摧毀地目標進行了補充轟炸。

在此期間,伊朗海軍岸防部隊還向波斯灣內地“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羣發射了9枚反艦導彈,只是沒對美軍戰艦構成任何威脅。

第二輪轟炸拉開了戰術轟炸地序幕。

4點30,從美國本土起飛的8B52H型轟炸機在地中海上空發射了96枚AGM86G型空射巡航導彈。

這場戰爭是B52系列轟炸機與AGM86系列空射巡航導彈最後一次“登臺表演”,按照美軍地計劃,B52H型轟炸機將在20211年之前全部退役,AGM86系列空射巡航導彈也將在此時撤裝。大概美軍想在B52H退役之前,將庫存地AGM86G全部用光吧。

參加作戰行動的6支航母戰鬥羣內的護航戰艦也在此時投入戰鬥。

“尼米茲”號與“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羣內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與隸屬於“布什”號航母戰鬥羣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分別向伊朗境內的軍事目標發射了數枚AGMM11C9D型巡航導彈。“朱姆沃爾特”號首次用口徑爲155毫米的艦炮打擊了位於阿巴斯港東面地岸防導彈發射陣地。

這場僅僅持續了3鍾,消耗了27枚遠程炮彈的炮擊爲海軍開啓了一個新的時代。

到此時,美軍航空兵的第三輪轟炸已經拉開了序幕。

隸屬於空軍的F15E機羣、F166機羣,隸屬於海軍的F/A18E/F機羣先後投入戰鬥,使用“防區外彈藥”轟炸伊朗的軍事目標。

表面上看,美軍的轟炸行動與以往沒有多大區別。

出動最先進的戰機打掉敵人的指揮中心,第一輪戰術轟炸摧毀敵人地遠程防空力量,用巡航導彈進行補充轟炸,再出動性能相對較差的戰術飛機用“防區外彈藥”轟炸敵人的軍事目標。

實際上,美軍在短短半個小時內體現出來的作戰能力遠遠超過了外界預料。

首先是網絡化作戰能力得到全面體現。在20紀90年代的海灣戰爭中,美軍用了天的時間才摧毀了伊拉克的防空能力,爲地面進攻打下基礎。這次,美軍僅僅用半個小時就完成了80以上的作戰任務,使伊朗的防空力量形同虛設。在作戰行動中,美軍一直堅持“誰方便誰打,誰重要打誰”的原則,使空中打擊地效能達到最大化。

其次是大量使用無人作戰飛機,讓美軍擁有了更多的選擇。雖然美國沒有公佈無人作戰飛機在轟炸中發揮的作用,但是根據軍情局與俄羅斯情報部門蒐集到的情報,戰爭開始前數小時,美軍無人偵察機就深入伊朗領空,鎖定了大量軍事目標。戰爭打響後,無人機還擔負起了指引攻擊與轟炸效果判斷的任務,替代了地面特種部隊。

最後是大量使用地新式武器裝備。“朱姆沃爾特”號的巨炮首次讓世人相信,艦炮不但沒有過時,反而是最有效地打擊手段之一。“小直徑炸彈”的廣泛應用,讓衆人看到了精確制導時代彈藥小型化地前景。“防區外彈藥”讓美軍戰機不用進入中近程防空系統的打擊範圍,就能準確轟炸地面目標。F22A與F35現出地作戰效率,更是讓全世界都知道了第四代戰鬥機的實力。

前面半個小時的戰鬥,沒有任何懸念。

除了盲目發射大量防空導彈、消耗了不少高射炮炮彈之外,伊朗做出的唯一反擊就是向“尼米茲”號航母發射了9枚反艦導彈。

當隨軍記者發回第一條報道,宣稱美軍取得了“史無前例”的重大勝利時,戰場上的情況悄然發生變化。

在150之前,美軍僅僅損失了1架F/A18E型戰鬥機。

到15點C5分,美軍已經損失了包括1架F35在內的7架戰鬥機,而且7架戰鬥機均被伊朗的防空導彈擊落。

戰局陡變,美軍再也笑不出來了。

第19章 爽快的海軍司令第32章 穩住朝鮮第96章 風暴高潮第22章 最高決策第86章 空中夾擊第59章 星戰計劃第188章 摧枯拉朽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6章 關鍵決策第50章 未來戰士第156章 介入程度第39章 以小時計算的決戰第39章 殺雞儆猴第43章 藍天之主第61章 奪權第64章 別無選擇第126章 倒下的民族第9章 共和國模式第125章 艱難的開端第12章 順從第166章 以攻代守第63章 他山之石第58章 爭分奪秒第74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5章 實力與信心第11章 全面打擊第21章 雄獅之心第135章 最大一塊飛地第39章 以小時計算的決戰第130章 鋌而走險第2章 野心家第114章 最後叮囑第10章 秘密逮捕第39章 善後工作第49章 大蕭條第103章 衆口難調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151章 心領神會第40章 根本矛盾第43章 戰爭問題第14章 根本職責第36章 軍事儲備體制第41章 應對措施第12章 艱難抉擇第104章 三航母戰鬥羣第177章 爭分奪秒第27章 世界大戰第34章 艇長的選擇第85章 戰略封鎖第5章 軍情局長第90章 大方向第87章 拼盡全力第60章 關鍵點第40章 窗戶紙第19章 遷都問題第66章 最後的努力第45章 折翅第103章 有驚無險第38章 自主決策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7章 最強團隊第61章 圍城戰第60章 致命威脅第38章 理想惹的禍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第31章 時過境遷第112章 由守轉攻第73章 重南輕北第39章 空中航母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144章 技術革命第117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7章 致命的誤傷第32章 夢想與現實第4章 相互叫板第54章 解除威脅第12章 備戰第20章 唱高調第4章 冰凍三尺第149章 經典突擊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11章 落網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33章 戰爭降臨第55章 冷遇第50章 明爭暗鬥第51章 堅守第77章 皇家空軍的選擇第50章 試驗戰爭第28章 最後一層面紗第12章 誘惑第54章 被動選擇第59章 初次交手第62章 驚弓之鳥第92章 裝甲比拼第128章 上弦之箭第91章 契機第88章 地面戰鬥第77章 退守固本
第19章 爽快的海軍司令第32章 穩住朝鮮第96章 風暴高潮第22章 最高決策第86章 空中夾擊第59章 星戰計劃第188章 摧枯拉朽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6章 關鍵決策第50章 未來戰士第156章 介入程度第39章 以小時計算的決戰第39章 殺雞儆猴第43章 藍天之主第61章 奪權第64章 別無選擇第126章 倒下的民族第9章 共和國模式第125章 艱難的開端第12章 順從第166章 以攻代守第63章 他山之石第58章 爭分奪秒第74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5章 實力與信心第11章 全面打擊第21章 雄獅之心第135章 最大一塊飛地第39章 以小時計算的決戰第130章 鋌而走險第2章 野心家第114章 最後叮囑第10章 秘密逮捕第39章 善後工作第49章 大蕭條第103章 衆口難調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151章 心領神會第40章 根本矛盾第43章 戰爭問題第14章 根本職責第36章 軍事儲備體制第41章 應對措施第12章 艱難抉擇第104章 三航母戰鬥羣第177章 爭分奪秒第27章 世界大戰第34章 艇長的選擇第85章 戰略封鎖第5章 軍情局長第90章 大方向第87章 拼盡全力第60章 關鍵點第40章 窗戶紙第19章 遷都問題第66章 最後的努力第45章 折翅第103章 有驚無險第38章 自主決策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7章 最強團隊第61章 圍城戰第60章 致命威脅第38章 理想惹的禍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第31章 時過境遷第112章 由守轉攻第73章 重南輕北第39章 空中航母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144章 技術革命第117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7章 致命的誤傷第32章 夢想與現實第4章 相互叫板第54章 解除威脅第12章 備戰第20章 唱高調第4章 冰凍三尺第149章 經典突擊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11章 落網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33章 戰爭降臨第55章 冷遇第50章 明爭暗鬥第51章 堅守第77章 皇家空軍的選擇第50章 試驗戰爭第28章 最後一層面紗第12章 誘惑第54章 被動選擇第59章 初次交手第62章 驚弓之鳥第92章 裝甲比拼第128章 上弦之箭第91章 契機第88章 地面戰鬥第77章 退守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