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針對性

以前月的表現看,王元慶是共和國在.1世紀最重元首。|-

將大部分行政工作交給國務院總理與各部門部長處理之後,王元慶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國防軍事現代化建設上。別的不說,短短多月、不到1天,王元慶有.天在各軍區與各級部隊視察情況,參加總參謀部工作與會議的時間超過小時。按照一天工作1.小時計算,王元慶將一半的時間花在了軍隊與國防機構上。

王元慶高度重視國防建設的目的,項鋌輝比任何人都清楚。

彭茂邦離京前與項鋌輝談了一個晚上,趙潤東離任前也跟項鋌輝談了一個下午。兩位“老帥”格外叮囑項鋌輝,要盡全力協助新任元首,與王元慶一同率領共和國度過最艱難的時期,戰勝最嚴峻的挑戰。

接到李存勳的電話,項鋌輝在總參謀部門外等了半個多小時。

“確定了?”雖然問得很簡單,但是足夠表達項鋌輝的意思。

王元慶點了點頭,加快腳步。“軍情局已經收到消息,風聲驟緊,不然我也不會半夜讓總參謀部做工作進展報告。”

“已經準備好了,我們去會議中心。”

“先做軍力簡介,儘量說重點,簡短一些。”

項鋌輝點了點頭,讓跟在旁邊的秘書去給其他人打招呼,隨即趕到王元慶的前面。

準備就緒,會議隨即開始。

爲了表示會議的重要性,王元慶首先介紹軍情局獲取的情報,對未來局勢做了簡短分析,隨後讓項鋌輝介紹陸軍的發展情況。

“兩年多來,陸軍建設主要圍繞機動性展開。”

簡短的開場白之後,項鋌輝以半島戰爭爲起點,重點介紹陸軍主要部隊的建設情況。

毋庸置疑,半島戰爭是共和國陸軍在.1世紀打得最漂亮,也是最慘烈的一場戰爭。雖然陸軍在戰爭中的表現非常出色,向全世界展示了“頭號陸軍”的風采與實力,但是共和國陸軍在半島戰爭中暴露出的問題不但不容忽視,還值得所有人關注。就連美國五角大樓都在.年專門成立了“涉外戰術評估辦公室”,對共和國陸軍在半島戰爭中的作戰行動進行全面分析,尋找共和國陸軍的缺點與弊端。:

總體來說,共和國陸軍的主要問題是各兵種的發展嚴重失衡。

作爲主戰力量,裝甲兵與炮兵絕對是陸軍的驕傲,也是最強有力的戰鬥機器。杜奇威在.年出版了一本專門講述美軍在半島戰爭期間作戰經歷的書籍(該書當年賣出萬冊,成爲當年北美地區最暢銷書籍,出版商總共向杜奇威支付了1元的稿費),明確提到,如果美軍擁有能與敵人媲美的裝甲兵與炮兵,半島戰爭的結局很有可能改寫,至少不會在.個月內結束。書中,杜奇威以極不情願的口吻承認,如果在同等的情況下,沒有任何國家的地面部隊能在任何時間與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戰勝中國陸軍。

敵人的評價,往往最能說明問題。

半島戰爭中,裝甲兵與炮兵是克敵制勝的支柱力量,卻不是關鍵力量。

在戰後總結時,總參謀部不得不承認,陸軍的關鍵力量反而不是裝甲兵與炮兵,而是之前不受重視的兵種,即快速反應部隊、陸軍航空兵與空降兵。爲了證明這一點,項鋌輝讓裴承毅前往上海,利用國家計算中心的超級計算機模擬在沒有快速反應部隊、陸軍航空兵與空降兵的情況下,由裝甲兵與炮兵主導的半島戰爭。模擬結果表明,如果按照傳統方式打半島戰爭,至少需要半年才能贏得最後勝利。

按照半島戰爭期間的情況,別說打上半年,哪怕打上月,情況都會出現重大轉變。

事實上,這部隊在半島戰爭期間暴露出來的問題最爲突出。

快速反應部隊擁有無與倫比的戰略機動性與突擊能力,但是離開公路就寸步難行。

第三次戰役與第四次戰役中,軍數次因爲無法在公路上機動,導致作戰行動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名義上,快速反應部隊屬於“裝甲兵”,實際上快速反應部隊最多算得上是“準裝甲兵”,其裝甲實力非常有限。:快速突擊作戰中,快速反應部隊能夠依靠強大的機動能力克服裝甲薄弱帶來的問題;陣地進攻戰中,往往因爲缺乏裝甲實力不得不裹足不前。快速反應部隊缺乏足夠強大的火力,進攻持續性得不到保障,需要其他部隊予以支援與配合。總體而言,受到這些問題的限制,快速反應部隊獨立作戰能力非常糟糕,在大規模作戰行動中必須與其他部隊聯合行動。

陸軍航空兵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方面:一是作戰半徑較短,大範圍運動時需要充足後勤保障;二是火力缺乏壓制性與毀滅性,無法替代航空兵與炮兵;三是反應速度過慢,前線部隊往往向炮

空兵請求火力支援,而不是首先考慮陸軍航空兵。素的影響,陸軍航空兵能夠承擔的作戰任務非常有限,很難成爲陸軍真正的主要火力支援力量,更不可能取代航空兵與炮兵,成爲地面部隊的主要伴侶。這缺陷都與技術有關,只相關技術取得突破之前,陸軍航空兵的作戰能力難以得到實質性提高。

空降兵的問題最爲嚴重,一句話總結:高不成、低不就。

說空降兵是純步兵,卻擁有火力與機動能力不比步兵戰車差的空降戰車;說空降兵是裝甲兵,卻沒有足以與坦克抗衡的裝甲力量。說空降兵是擅長防禦的部隊,在陣地戰中的傷亡佔到了共和國陸軍總傷亡的;說空降兵是擅長進攻的部隊,即便面對敵人的步兵都不見得能夠打下來。

空降兵的特殊性質,決定了空降兵的尷尬地位。

縱觀世界各國陸軍就不難發現,除了共和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空降軍。美國只保留了空降師(兵力規模比空降1略小一些),俄羅斯只保留了空降旅,英法德意等國則早已撤消空降兵。

歸根結底,空降兵的問題仍然與技術有關。

沒有任何國家的陸軍否認空降兵的重要性,更沒人否認空降兵在某些特殊戰鬥中不可替代的位置。就以半島戰爭爲例,沒有空降1旅攻佔五老,共和國陸軍有可能殲滅.個美軍陸戰師嗎?杜奇威都承認,美軍陸戰隊迅速覆滅的主要原因就是五老失守、一直沒能打通撤退路線。

在以遠程打擊力量爲主的現代戰爭中,空降兵在戰爭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半島戰爭結束後不久,美國宣佈在第師的基礎上重新組建空降師。

深化改革的時候,陸軍將加強空降兵的作戰能力放到了首位。實際上,提高空降兵作戰能力的辦法只有一個:爲空降兵提供強大的裝甲力量。

不僅僅是改進空降戰車,還應該讓空降兵擁有足以與主戰坦克對抗的武器。

只要做到這一點,空降兵就將成爲長了翅膀的裝甲兵。一支有裝甲兵的戰鬥力、能夠跨越各種地形障礙、在數小時之內對上千千米外的敵人發動攻擊的部隊,恐怕是任何陸軍夢寐以求的作戰力量吧。

因爲特殊的目的,所以陸軍不得不高度重視空降兵。

不說別的,除了陸戰隊,只有空降兵能夠對大海另外一邊的敵人發動進攻。陸戰隊已經成爲獨立兵種,陸軍不想依靠別人的支援,只能加強空降兵的建設力度。

陸軍航空兵與快速反應部隊的重要性依次排在空降兵的後面。

要想提升作戰能力,都得解決技術上的難題。

從.年開始,陸軍將每年軍費預算的.1入科研項目(正常比例應該在到1之間)。短短間(包括.年),陸軍在高級別複合蓄電池、高強度合金材料的工業生產技術、先進電磁炮、大功率超導電動機、交替驅動系統、航空操作與控制系統、新式彈藥等數十個軍事科研項目上總計投入資金1億元。

鉅額投入,帶來了可喜回報。

從.底開始,各個軍事科研項目陸續結出果實,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與生產工藝成爲共和國陸軍鍛造世界一流進攻力量的動力源泉。

由這些技術可以看出,陸軍改革的目的性非常明確。

幾乎所有改革都與提高陸軍的遠程攻擊能力,特別是跨海攻擊能力有密切關係。毋庸置疑,目的性如此明確的軍事改革肯定有極強的針對性,而且與共和國近期內的主要威脅有直接關係。

介紹完陸軍的發展情況,項鋌輝做了總結性的發言。

“總體來說,陸軍正在按照計劃推進與深化改革,除了在今年年初換裝的空降1旅、空突1、快反1旅之外,其他各部隊將在年內完成換裝工作。因爲培訓與訓練從.年就已展開,各部隊的換裝情況非常理想,所以到今年年底就能完成第一階段、也是最重要的改革任務。”

因爲裴承毅準備了相關資料,所以項鋌輝沒有說得太詳細。

在聽取項鋌輝彙報陸軍情況的時候,王元慶一直在瀏覽裴承毅制訂的《陸軍三年發展規劃報告》。這不是總結性報告,而是階段性報告,每給1個月就會更新一次,以便領導人及時準確的掌握陸軍情況。

等項鋌輝說完,王元慶合上了手上的文件。“現在該誰了?”

項鋌輝乾咳兩聲,朝正在走神的林嘯雷看了一眼。坐在林嘯雷旁邊的張韋昌踢了下海軍司令,讓林嘯雷回過神來。

林嘯雷的膽子也太大了,竟然在元首主持的會議上走神!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

第116章 危險重重第52章 死灰復燃第16章 金錢操作第7章 啞巴虧第21章 易筋伐髓序十六縱橫捭闔第122章 特種炸彈第138章 絕對火力優勢第44章 臨時決策第64章 有條不紊第85章 正規戰術第15章 戰略威脅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24章 別無選擇第42章 幫倒忙第6章 顛倒是非第48章 緊鑼密鼓第24章 接頭第40章 戰果最大化第53章 快速調整第77章 皇家空軍的選擇第56章 遲到的命令第36章 先進理念序十七偃旗息鼓第54章 被動選擇第59章 新興名人第5章 軍火貿易第50章 防禦部隊第123章 進軍古巴第39章 笑傲長空第90章 爆炸效應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146章 攻堅戰第102章 戰爭規模擴大第59章 新興名人第40章 難題第47章 多方因素第76章 變味第16章 實地考察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64章 戰略反擊的疑慮第16章 基礎第63章 一錘定音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26章 搭臺唱戲第110章 克敵之長第84章 渺茫的希望第11章 先下手爲強第38章 透甲長矛第57章 胸懷大志第85章 正規戰術第12章 實力第3章 日印結盟第135章 加快步伐第2章 大換裝第93章 鐵腕首相第46章 家門不幸第3章 日印結盟第111章 進攻的空降兵第13章 煙霧彈第43章 大家當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41章 毀天滅地第54章 反省第51章 積極備戰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20章 風聲鶴唳第69章 命不該絕第142章 地面決戰第72章 一個民族的存亡第162章 連環套第45章 雷霆一擊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26章 領袖第7章 動員機制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51章 步步逼近第42章 回心轉意第36章 黃金搭檔第176章 棘手問題第19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34章 超級航母第137章 矛與盾第44章 最後手段第4章 你情我願第19章 處處被動第8章 人才第8章 再起波瀾第36章 捨身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93章 鐵腕首相第16章 政治家第11章 識時務第47章 戰況膠着第81章 壁壘第52章 傳話筒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116章 條線上的螞蚱第128章 知錯就改
第116章 危險重重第52章 死灰復燃第16章 金錢操作第7章 啞巴虧第21章 易筋伐髓序十六縱橫捭闔第122章 特種炸彈第138章 絕對火力優勢第44章 臨時決策第64章 有條不紊第85章 正規戰術第15章 戰略威脅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24章 別無選擇第42章 幫倒忙第6章 顛倒是非第48章 緊鑼密鼓第24章 接頭第40章 戰果最大化第53章 快速調整第77章 皇家空軍的選擇第56章 遲到的命令第36章 先進理念序十七偃旗息鼓第54章 被動選擇第59章 新興名人第5章 軍火貿易第50章 防禦部隊第123章 進軍古巴第39章 笑傲長空第90章 爆炸效應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146章 攻堅戰第102章 戰爭規模擴大第59章 新興名人第40章 難題第47章 多方因素第76章 變味第16章 實地考察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64章 戰略反擊的疑慮第16章 基礎第63章 一錘定音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26章 搭臺唱戲第110章 克敵之長第84章 渺茫的希望第11章 先下手爲強第38章 透甲長矛第57章 胸懷大志第85章 正規戰術第12章 實力第3章 日印結盟第135章 加快步伐第2章 大換裝第93章 鐵腕首相第46章 家門不幸第3章 日印結盟第111章 進攻的空降兵第13章 煙霧彈第43章 大家當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41章 毀天滅地第54章 反省第51章 積極備戰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20章 風聲鶴唳第69章 命不該絕第142章 地面決戰第72章 一個民族的存亡第162章 連環套第45章 雷霆一擊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26章 領袖第7章 動員機制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51章 步步逼近第42章 回心轉意第36章 黃金搭檔第176章 棘手問題第19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34章 超級航母第137章 矛與盾第44章 最後手段第4章 你情我願第19章 處處被動第8章 人才第8章 再起波瀾第36章 捨身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93章 鐵腕首相第16章 政治家第11章 識時務第47章 戰況膠着第81章 壁壘第52章 傳話筒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116章 條線上的螞蚱第128章 知錯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