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節 左右爲難

戰爭中,軍隊在戰場上採取的任何行動都有一個最高目的,那就是最終戰勝敵人。因爲這個最高目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戰爭往往會分成不同的階段進行,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次要的目的,比如說奪取某個重要的戰場上的勝利。也同樣因爲這種次要目的也往往難以一次性的達到,因此每個戰場上的戰鬥會分成很多次戰役進行,每一次戰役都有一個戰役目的。

只有當軍隊朝着這些目的前進的時候,才能夠獲得戰爭的勝利。因此,在戰鬥中,戰術上的目的往往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戰略目的,爲達到戰略目的而適當的犧牲戰術利益是可取的。其次就是戰役目的,可以說,任何戰術行動都是在爲戰役目的而努力,只有通過不斷的實現戰役目的,才能夠積小勝爲大勝,最終取得戰略上的勝利。

這是最爲簡單的軍事原則,也是各國軍事家通過對人類數千年曆史中成千上萬的戰爭總結出來的一條戰爭原則。大戰期間,任何一名軍事家,優秀的將領,參謀都很清楚這條原則指導着戰爭的發展,任何違背了該原則的行動都是有害而無益的,而只有服從這一原則,並且遵從這一原則來指揮軍隊,才能夠獲得最後的勝利。斯普魯恩斯也不例外,從始至終,他都在遵循着這一原則,並且以此指導軍隊的作戰行動。

在收到了珍珠港遭到轟炸的消息之後,斯普魯恩斯首先考慮到的不是珍珠港的損失有多大,第五艦隊能否返回珍珠港,也不是該怎麼去反擊唐帝國海軍的主力艦隊,力挽狂瀾。他首先考慮到的正是唐帝國的主力艦隊爲什麼要突然轟炸珍珠港,偷襲瓦胡島。

尼米茲所沒有考慮到的問題,斯普魯恩斯第一個就考慮到了,而且他的考慮是由上至下地,即先考慮轟炸珍珠港的戰略意義。其次是戰役意圖,最終纔是戰術上的勝利有何意義。

從戰略上講,如果唐帝國海軍在美國參戰初期就偷襲珍珠港的話,那就有着極爲重大的戰略價值。當時美軍的太平洋艦隊幾乎都集中在珍珠港,就算偷襲無法一舉摧毀整個太平洋艦隊,也能夠使美軍陷入被動局面,並且一直處於戰略防守態勢。這樣一來,唐帝國海軍至少能夠使戰爭進程加快一年以上。從而不用在馬里亞納羣島,以及西南太平洋上與美軍血戰兩年多了。相反,打到這個時候,偷襲珍珠港的戰略意義已經不明顯了。相反,如果此時唐帝國海軍的主力艦隊偷襲了舊金山等美國西海岸地主要城市的話,其戰略意義還遠大於偷襲珍珠港。

戰役方面,只要唐帝國海軍一直掌握着制海權方面的優勢,打下考愛島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只要打下了考愛島就沒有任何必要讓艦隊去冒險偷襲珍珠港。因此,珍珠港被摧毀實際上也只是一個時間上的問題。在第五艦隊還沒有被殲滅。且美軍的抵抗意志沒有被打垮。瓦胡島上的航空兵沒有被摧毀的情況下,艦隊主動偷襲瓦胡島,襲擊珍珠港的風險是很巨大的。雖然唐帝國艦隊的偷襲獲得了成功。但是在此之前,誰能夠預料冒險會獲得成功呢?因此,唐帝國海軍主力艦隊偷襲珍珠港地戰役意圖顯然不是要摧毀珍珠港,也不是要藉此奪取制海權!

既然偷襲珍珠港在戰役與戰略方面都講不通,那麼就一定有戰術上的意圖了。珍珠港作爲美國本土之外最大的港口,美軍太平洋艦隊的母港,第五艦隊活動的大後方,其軍事價值是非常明顯的。另外,美軍要守住夏威夷羣島就離不開後方提供的物資支援,運輸船隊都要先將物資運送到珍珠港。然後再送到前方去。因此,珍珠港在後勤保障方面的價值也是非常巨大的。可問題是,這些都無法從根本上消滅掉第五艦隊,也無法從根本上讓唐帝國海軍獲得絕對的制海權。

唐帝國海軍短期的戰術目的就是要獲得絕對的制海權,然後利用制海權來獲得戰役地勝利,最終攻佔夏威夷羣島。從根本上講,只有殲滅第五艦隊才能夠實現這一目的。這一點,實際上也體現在了唐帝國海軍主力艦隊之前的行動上,在第五艦隊進入戰場之後。唐帝國海軍的主力艦隊就離開了考愛島附近海域,停止向陸戰隊提供航空支援,轉爲搜尋第五艦隊。那麼,這次偷襲珍珠港,唐帝國海軍艦隊指揮官的目的會不會是迫使第五艦隊與其決戰呢?

想到這裡,斯普魯恩斯意識到了危險。當他換位思考後立即就認識到,迫使第五艦隊出戰,或者說是迫使第五艦隊掉入已經設置好的陷阱之中,這纔是談仁皓,或者是黃曉天的最終目的。偷襲珍珠港只是一個幌子,一個頂在第五艦隊後背上地尖錐而已,這把尖錐還無法傷害到第五艦隊,卻能夠迫使第五艦隊向前航行,直到進入已經設置好了的圈套。顯然,此時危險的不是瓦胡島,而是第五艦隊!

考慮到這點後,斯普魯恩斯立即就讓艦隊轉向了,特納與米切爾馬上就發來了詢問電報,他們也知道了珍珠港遭到偷襲的事情,卻不明白斯普魯恩斯爲什麼要讓艦隊轉向東北,而不是直接返回珍珠港。斯普魯恩斯沒有立即回覆兩人,他不想讓其他人的想法影響到,此時斯普魯恩斯考慮的絕不是珍珠港的安危,而是第五艦隊的命運!

綜合分析了之前收到的情報之後,斯普魯恩斯很快就意識到,對手給他設置的這個圈套太危險了,只要第五艦隊進入了伏擊圈,就將死無葬身之地。更讓斯普魯恩斯感到驚心的是,對手,不管是談仁皓,還是黃曉天,竟然想出了一個如此大膽的策略來對付他。當然,最讓斯普魯恩斯感到疑惑的還是其中幾個讓他搞不明白的問題。

從考愛島上的偵察機提供的消息來看,此時在考愛島附近活動的應該是唐帝國海軍的第一艦隊,而該艦隊的司令官是談仁皓上將。這一點,在之前的情報中就已經得到了證實。而且唐帝國海軍兩支主力艦隊之前的活動也證明了這一點。第一艦隊的司令官是談仁皓,第三艦隊的司令官是黃曉天。而第一艦隊包括了第一,第二,第三,這三支特混艦隊。第三特混艦隊在十五日就返回了考愛島附近海域。岸基偵察機已經正式了出現在考愛島附近海域的兩支特混艦隊裡的戰艦名稱,而這些戰艦都是第一特混艦隊與第二特混艦隊的戰艦。這些都證明了在考愛島附近活動地應該是第一艦隊。

如果這些情報都是正確的,那麼偷襲珍珠港的就是第三艦隊。這也與珍珠港那邊提供的唐帝國艦載轟炸機羣的規模數據是相當的,襲擊珍珠港的肯定有三支特混艦隊。可問題是。第三艦隊裡有兩支特混艦隊是新組建的,就算其骨幹都是優秀的官兵,可是這仍然不可能讓這兩支新組建的特混艦隊擁有之前那幾支特混艦隊的強悍戰鬥力。其實,這從之前斯普魯恩斯收到地一些情報中也能夠得到證實。在轟炸考愛島的行動中,打頭陣的都是第一特混艦隊,第二特混艦隊,或者是第四特混艦隊的轟炸機羣,第七特混艦隊與第八特混艦隊的轟炸機羣往往用來擴大戰果。

這讓斯普魯恩斯產生了一點疑惑,轟炸瓦胡島的唐帝國轟炸機飛行員的表現完全可以用優秀來形容。只有最優秀的航空兵隊伍才能夠執行如此高難度的轟炸任務,特別是在第一輪轟炸時。天色還沒有亮。轟炸機羣的夜間投彈率高得嚇人,這絕不是兩支新組建的特混艦隊的航空兵所能夠達到的水準。

也正是通過這些細節,斯普魯恩斯看出了問題。如果不考慮兩支主力艦隊的固定編制的話。斯普魯恩斯更願意相信,偷襲瓦胡島的是三支最強大的特混艦隊,而留在考愛島附近的是兩支新組建的特混艦隊。可問題是,偵察機已經辨認出了那兩支艦隊戰艦的上的名字,而且唐帝國海軍在組建主力艦隊的時候就採用了新地編制。難道只是更換了戰艦上官兵?這顯然不可能,一艘航母上有近3000名官兵,而且不是每一艘航母都是一模一樣的,更換人員也不可能使艦隊的戰鬥力迅速颶升。另外,談仁皓與黃曉天會打破唐帝國海軍司令部的編制嗎?斯普魯恩斯不懷疑這一點,就他所知。談仁皓與黃曉天都絕不是那種墨守成規的指揮官,爲了勝利,這兩人可以做出很多別人想不到的事情來。

想到這一點,斯普魯恩斯不再懷疑,談仁皓與黃曉天肯定打破了規定,把三支最強大的特混艦隊集中在了一起。這個判斷沒有任何基礎,而且當時所有的情報都與此判斷相違背,可斯普魯恩斯寧願相信自己的判斷,也不願意相信那些“狗屁”情報。

做出了這個判斷後。斯普魯恩斯重新考慮了整個戰局,也在此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兩支航母特混艦隊,以及第三特混艦隊集中在了第五艦隊的東南方。實際上,這三支艦隊就堵住了第五艦隊南下的途徑,甚至讓第五艦隊不敢貿然靠近夏威夷羣島。斯普魯恩斯大概衡量了一下,就算他有把握擊敗兩支航母特混艦隊,甚至幹掉第三特混艦隊,可這需要時間,更需要運氣,還得付出不小的代價。也許,對手需要的就是他去攻擊這支艦隊,然後包抄過來,堵死第五艦隊的逃跑路線,最終來一招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舉消滅掉第五艦隊!那麼,第五艦隊就絕不能輕易的上當。這更加堅定了斯普魯恩斯暫時避戰的想法。

重點是偷襲了瓦胡島的那支艦隊現在在哪?從對手急匆匆的撤出戰鬥的行動來看,談仁皓,或者是黃曉天肯定沒有把打擊瓦胡島放在首要位置上,不然的話,他們完全可以多組織幾次大規模的轟炸,摧毀美軍囤積在瓦胡島上的大量作戰物資,最終導致美軍彈盡糧絕,從而失去防禦夏威夷羣島的能力。可對手沒有這麼做,那麼,現在那支艦隊肯定在搶佔有利的攻擊位置,並且準備截擊或者是伏擊第五艦隊。

截擊第五艦隊的理想海域在瓦胡島東北500到650海里範圍之內。這正好在唐帝國海軍的潛艇警戒線的附近,也許在其潛艇警戒線的北面。如果第五艦隊按照之前返回珍珠港的話,那就肯定會走這條航線,一頭撞上對方的槍口。這也正是斯普魯恩斯憑直覺判斷,讓第五艦隊轉向的原因了。要避開打擊的話,那就得避開這一海域,艦隊的航線還得向北移動。可同樣的,斯普魯恩斯也能反戈一擊,伏擊唐帝國的主力艦隊。

在考慮反擊的時候,斯普魯恩斯首先想到的就是艦隊的實力,這讓他感到很沮喪。雖然轟炸中途島的行動很成功,但是也讓第五艦隊損失不小。現在三支特混艦隊航空兵的缺損率都接近一成,而且艦隊所剩的彈藥,燃料都不是太多了,要在這種情況下與唐帝國海軍最強悍的三支特混艦隊決戰,這顯然是強人所難。

經過謹慎考慮後,斯普魯恩斯選擇了退卻。他沒有實力挑戰談仁皓,更不可能妄想偷襲嚴陣以待的三支特混艦隊,獲勝的希望接近零,而冒險的最終代價很有可能是第五艦隊的整個家底。斯普魯恩斯也想到了唐帝國的一條諺語,那就是三十六計,走爲上。打不過自然要設法逃跑,只有最愚蠢的人才會在明知道不是敵人的對手的情況下與敵人決戰,更不會拿身價性命去做最後的賭博!可問題是,撤退有那麼容易嗎?敵人已經撒下了天羅地網,要想安全的撤出去,絕不是一個想法,或者是說幾句話那麼簡單的事情!

第18節 再添麻煩第11節 不歸之途第19節 渾水第15節 可惡的老天爺第21節 圍追第17節 返港第24節 關鍵情報第2節 海軍需要奇蹟第25節 再接再厲第48節 內亂第14節 轟炸天皇皇宮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下)第42節 錯過的情報第22節 戰場風雲第43節 緊急軍情第4節 大舅子來訪第60節 擴大搜索第30節 勝利的鑰匙第9節 將領會盟第27節 白晝艦隊第34節 敵人並未放棄第13節 襲擊艦隊第69節 新指揮官第30節 春季軍演(下)第46節 關門打狗第46節 兩敗俱傷第57節 老狐狸現身第25節 脫胎換骨第58節 飛行員的抗爭第18節 成本問題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上)第23節 挑戰第50節 砧板上的肉第43節 緊急軍情第8節 可行性第9節 陸戰之王第31節 強勢第14節 機械交響曲第12節 美軍的荒唐行動第9節 迎戰(下)第33節 暢通無阻第16節 黃昏出擊第74節 老天爺幫忙第26節 空中司令部第19節 墜落的“海雕”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下)第29節 獵人與獵人第9節 敵人的選擇第1節 十萬噸第24節 衝鋒的號角第29節 與時間的競賽第32節 航的驕傲第36節 戴罪立功第3節 主動出擊第30節 輪番上陣第53節 鞭長莫及第46節 錯位第5節 戰略部隊第5節 海峽風雲第2節 機動艦隊第71節 主攻方向第21節 知己知彼第25節 據理力爭第25節 對等突擊第23節 裂日第32節 敵人的內因第7節 艦隊迴歸第11節 倒下的巨人(下)第60節 殺敵務盡第20節 擦亮的炮管第1節 海軍的希望(下)第41節 點名轟炸第34節 發泄第27節 再起變數第25節 選位第17節 信心與責任第70節 選擇目標第6節 尊嚴與尊敬第7節 明修棧道第14節 消防隊員第1節 前進通道第15節 遠方來客第15節 認清對手第36節 整軍再戰第5節 公與私第27節 倒行逆施(下)第10節 澳洲捷報第20節 攜手作戰第38節 關鍵因素第37節 上尉的報告(下)第18節 選擇目標第21節 中途之島第32節 燃燒在繼續第11節 幸運潛艇第41節 風紀問題第15節 風口第33節 海軍之威第11節 中將的權力第69節 小勝與大勝第23節 高效率轟炸
第18節 再添麻煩第11節 不歸之途第19節 渾水第15節 可惡的老天爺第21節 圍追第17節 返港第24節 關鍵情報第2節 海軍需要奇蹟第25節 再接再厲第48節 內亂第14節 轟炸天皇皇宮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下)第42節 錯過的情報第22節 戰場風雲第43節 緊急軍情第4節 大舅子來訪第60節 擴大搜索第30節 勝利的鑰匙第9節 將領會盟第27節 白晝艦隊第34節 敵人並未放棄第13節 襲擊艦隊第69節 新指揮官第30節 春季軍演(下)第46節 關門打狗第46節 兩敗俱傷第57節 老狐狸現身第25節 脫胎換骨第58節 飛行員的抗爭第18節 成本問題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上)第23節 挑戰第50節 砧板上的肉第43節 緊急軍情第8節 可行性第9節 陸戰之王第31節 強勢第14節 機械交響曲第12節 美軍的荒唐行動第9節 迎戰(下)第33節 暢通無阻第16節 黃昏出擊第74節 老天爺幫忙第26節 空中司令部第19節 墜落的“海雕”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下)第29節 獵人與獵人第9節 敵人的選擇第1節 十萬噸第24節 衝鋒的號角第29節 與時間的競賽第32節 航的驕傲第36節 戴罪立功第3節 主動出擊第30節 輪番上陣第53節 鞭長莫及第46節 錯位第5節 戰略部隊第5節 海峽風雲第2節 機動艦隊第71節 主攻方向第21節 知己知彼第25節 據理力爭第25節 對等突擊第23節 裂日第32節 敵人的內因第7節 艦隊迴歸第11節 倒下的巨人(下)第60節 殺敵務盡第20節 擦亮的炮管第1節 海軍的希望(下)第41節 點名轟炸第34節 發泄第27節 再起變數第25節 選位第17節 信心與責任第70節 選擇目標第6節 尊嚴與尊敬第7節 明修棧道第14節 消防隊員第1節 前進通道第15節 遠方來客第15節 認清對手第36節 整軍再戰第5節 公與私第27節 倒行逆施(下)第10節 澳洲捷報第20節 攜手作戰第38節 關鍵因素第37節 上尉的報告(下)第18節 選擇目標第21節 中途之島第32節 燃燒在繼續第11節 幸運潛艇第41節 風紀問題第15節 風口第33節 海軍之威第11節 中將的權力第69節 小勝與大勝第23節 高效率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