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節 癱瘓作戰

戰略轟炸理論在唐帝國航空兵中誕生的初期,針對軍事目標的轟炸行動遭到了很多戰略轟炸理論家的唾棄,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

首先是戰略轟炸理論的基礎就是通過轟炸來摧毀敵人的戰爭潛力,最終達到擊敗敵人的目的。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摧毀敵人的工業基礎設施,大量殺傷敵有生人員,特別是非戰鬥人員。用唐帝國的戰略轟炸理論家的話來說,那就是“將敵人炸回石器時代”。這一理論不但在唐帝國航空兵中風靡一時,而且還得到了當時其他各國戰略轟炸理論家的普遍支持與肯定。

其次,軍事目標更難以摧毀,而且防禦能力更強。也就是說,針對軍事目標的轟炸行動風險性更大,損失也會更大。這一點,在戰爭中早就得到了證明。在唐帝國航空兵參加歐洲戰爭之前,德國空軍就在對付英國皇家空軍的機場上損失了大批的轟炸機與飛行員,而且最終證實通過轟炸很難擊敗英國皇家空軍。另外,軍事目標多數爲點狀目標,或者是小面積目標,轟炸難度更高,也就難以起到足夠的轟炸效果。

最後,唐帝國的戰略航空兵很少執行鍼對軍事目標的轟炸行動。在對日轟炸中,也是首先摧毀了日本的工業基礎,將日本大部分城市都變成了廢墟之後,這才擴大到襲擊日本的軍事目標,而且當時承擔這一任務的主力部隊是部署在日本附近島嶼上的戰術航空兵,而不是戰略航空兵。在歐洲作戰的時候,帝國遠征航空兵的主要任務仍然是轟炸英國的工業化城市,特別是考文垂,曼徹斯特,伯明翰等地,以及英國首都倫敦,而針對軍事目標的轟炸行動主要是由德國空軍承擔的。

羅雲衝本人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戰略轟炸理論家”,他也一直不支持針對軍事目標地戰略轟炸行動。認爲通過打擊敵人的基礎設施,殺傷敵人的非戰鬥人員,更能夠達到擊敗敵人的目的。換句話說,軍隊就如同一個人的手腳,而工業,城市,工人等就是一個人的軀體,要擊敗敵人。就應該打垮敵人的軀體,而不是去與敵人拼拳頭。可問題是,針對軍事目標地戰略轟炸本身並不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從客觀的角度講,日本被徹底擊敗,不僅僅是因爲所有的工廠都被炸成了廢墟,也不僅僅是因爲其大部分的城市變成了“火葬場”,而是因爲日本的軍隊也被戰略轟炸給擊敗了。而在歐洲,如果沒有德國空軍全力壓制英國皇家空軍的話,羅雲衝指揮的帝國遠征航空兵也不可能那麼順利的摧毀英國的大部分城市。也就是說,要擊敗敵人。特別是在這個敵人還比較強壯的時候。首先打斷敵人地手腳也是不錯的選擇。這就如同在海軍的炮戰中,戰列艦上地炮手總會首先瞄準敵艦的主炮炮塔一樣,先打掉敵人的抵抗與還手的能力。然後再擊敗敵人。

如果當時韓紹鋒能夠在巴哈馬羣島上建立起機場,而且不受到“騷擾”的話,羅雲衝肯定不會首先去對付美國本土東南部地區的軍事目標。也就是說,他是迫不得已才決定首先轟炸軍事目標,而其根本目的也是要韓紹鋒儘快建好機場,然後儘快部署護航戰鬥機,擴大戰略轟炸的範圍與規模。

對一名成熟的戰略轟炸指揮官來說,對付軍事目標並不是什麼棘手的事情,而且羅雲衝直接抓住了重點,即以打擊軍事人員爲主。打擊軍事基礎設施爲輔。嚴格地說,這屬於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短期內,人員是比較容易補充的,而軍事基礎設施卻不容易修復。可是羅雲衝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要爭取到短期內的制空權,只要大批戰術航空兵進駐巴哈馬羣島,那麼利用戰術航空兵就能壓制美國東南部地區的軍事目標,而不需要出動戰略航空兵。也就是說,轟炸行動本身就是要達到短期壓制的目的。

轟炸行動方案在二十八日策劃完畢。二十九日,轟炸機部隊開始準備。整個行動將在三十日到次月二日之間完成,三十日這天,將出動408架轟炸機,分成8個機羣,分別轟炸八個軍事目標。

羅雲衝全程遙控指揮了三十日地轟炸行動,當時要對付的八個目標都是美軍航空兵基地附近的城市,而且都已經證明,有大批美軍官兵居住在這些城市裡面,諜報人員提供了相關的所有情報,特別是美軍官兵聚居的主要城區的位置。這八做城市分別是:彭薩拉科,蒙哥馬利,塔拉哈西,哥倫布,薩凡納,傑克遜維爾,蓋恩斯維爾,以及奧蘭多。八個機羣裡的轟炸機數量從75架到30架不等,而且攜帶的全是燃燒彈。

爲了達到突然進入,讓美軍防空戰鬥機應付不過來的目的,八個機羣將按照先後順序出發,以確保同時到達目標上空,投彈的誤差時間儘量保證在半個小時之內。這樣就需要在設計航線的時候精確測算航線的總長度,同時讓各轟炸機羣按照嚴格的巡航速度飛行。另外,各機羣也要與基地保持密切的聯繫,以確保機羣到達目標上空的時間不會出現太大的誤差。這對指揮系統,以及轟炸策劃工作有着極爲嚴格的要求,羅雲衝親自負責,這大概也是他最能夠展示自己的轟炸指揮才能的時候了吧。

爲了吸引美軍的注意力,達到掩護轟炸機羣的目的,三十日傍晚,也就是在轟炸機羣出發前一個小時,部署在古巴東南部地區的戰術航空兵將集中力量對邁阿密,西棕櫚灘,以及坦帕三地的美軍目標進行大規模的襲擊。爲此,羅雲衝調集了400多架戰術飛機部署在了前線機場上,除了四個中隊的護航戰鬥機之外,其他的所有戰術戰機都將參加襲擊行動。整個戰術襲擊將從傍晚一直持續到凌晨,也就是戰略轟炸機投下炸彈之後。至於戰術轟炸的效果如何,羅雲衝並沒有考慮那麼多,他的目的就是要這些戰術戰機把美國人的戰鬥機全都吸引過去。

護航戰鬥機也做了調整,因爲這次進行的是夜間轟炸,所以沒有出動“遊隼”式護航戰鬥機。而是動用了四個中隊的重型夜間戰鬥機。這些戰鬥機都安裝了兩臺發動機,其機動能力遠不如普通地戰鬥機,只是航程更遠,而且速度也不慢。當時唐帝國的夜間戰鬥機一直不怎麼樣,同樣的,美軍實際上也沒有幾種優秀的夜間戰鬥機。準確地說,夜間戰鬥機應該叫夜間截擊機,其主要任務就是截擊轟炸機。而不是與敵人的戰鬥機格鬥。至於夜間戰鬥機能否截擊敵人的戰鬥機,這就是個問題了。

三十日下午,部署在尤卡坦半島上的轟炸機開始起飛。這次,轟炸機是帶着炸彈起飛地,而且將直接飛往古巴東南部的機場,不需要在加勒比海上空徘徊。機羣在下午五點左右到達了古巴機場,隨即就補充燃料。此時,戰術航空兵已經開始行動了。六點過,轟炸機羣陸續起飛,踏上了前往轟炸敵人的航程。

羅雲衝在他的指揮部裡一直等到了半夜。直到八支轟炸機羣都發來消息的時候。他這才安心的去睡覺了。轟炸機部隊發回的初步消息證明轟炸行動取得了成功,3個紅色報告,3個黃色報告。2個藍色報告。也就是說,8個目標都被摧毀。

等到羅雲衝醒來的時候,轟炸機羣已經返回了機場。白天,戰術轟炸機仍然在繼續行動,與美軍爭奪佛羅里達州上空的制空權。這次,轟炸機沒有返回尤卡坦半島,它們將在下午再次出動,執行十一月一日的轟炸行動。

第一輪轟炸行動地損失報告在一日上午就拿了出來,一共損失了11架轟炸機,戰損率不到3%。在羅雲衝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隨即他就批准了第二輪轟炸行動。而十一月一日的轟炸行動將集中對付美軍的基礎設施,而不是再去轟炸軍人地居住區。

在一日上半夜的轟炸行動中,382架轟炸機對付了6個軍事目標,損失轟炸機12架,戰損率超過了3%。羅雲衝仍然沒有放棄轟炸。十一月二日上午,354架轟炸機再次出動,轟炸了6座美軍基地,損失轟炸機10架。戰損率接近3%。三天下來,總共出動轟炸機1144架次,損失轟炸機33架,戰損率2.88%。而羅雲衝的規定是將戰損率控制在3%以下,從這個方面講,轟炸行動是比較成功的,當然,這仍然遠高於針對民用目標轟炸行動的損失率。

其實,在這三天的戰鬥中,表現最突出的並不是羅雲衝的戰略轟炸機部隊,而是那些行動積極的戰術航空兵。三天內,一共出動了3184架次的戰術戰機,摧毀地面目標834個,擊落美軍飛機184架,自身損失118架,戰損率3.7%,敵我交換比1.56。而在空戰中,敵我戰鬥機的交換比超過了6。

表面上,戰術航空兵的戰損率要高一點,可戰術航空兵襲擊的多半都是防禦嚴密的軍事目標,特別是高射炮陣地,機場,美軍的車隊等等,而且在空戰中的損失也不小。3.7%的戰損率已經算是相當的低了。更重要的是,戰術航空兵在這三天地行動證實了一點,那就是在對付美國的軍事目標的時候,戰術航空兵,特別是那些掛着炸彈,執行轟炸任務的戰鬥機能夠發揮出更好的作用。

羅雲衝也很快就發現了這一點,二日晚上,他命令戰術航空兵繼續加強轟炸行動,同時還從後方抽調了十個“遊隼”式戰鬥機中隊,以及八個陸航的戰鬥機中隊替換下了部署在古巴的戰略轟炸機部隊,加強了戰術轟炸的力度。隨後,他還命令一批已經完成了改裝的“遊隼”式戰鬥機掛上炸彈,去對付更遠處的美軍軍事目標,擴大戰術轟炸的範圍,利用戰術航空兵來摧毀美國東南部地區的軍事目標。

可以說,到此時,帝國航空兵的作戰行動才走上了正軌。到十一月十日的時候,陸戰隊建好了四座新的大型野戰機場,部署到古巴地區的戰術航空兵規模迅速超過了2000架,而當時美國部署在佛羅里達,以及相鄰地區的戰機總數也不到2000架,帝國航空兵首次在作戰飛機的數量上超過了對手。也正是因爲戰術航空兵的全力出動,韓紹鋒的陸戰隊工程兵才能夠加快在巴哈馬羣島上的施工速度,而隨着戰術航空兵進駐巴哈馬羣島,其打擊範圍進一步擴大,優勢也進一步的轉向了帝國航空兵。

同期,羅雲衝手裡的戰略航空兵的實力也得到了擴充,十一月五日,羅雲衝最需要的東西到達了巴拿馬。一支擁有50艘運輸船的船隊爲他送來了足足1200架“狼鳩”式轟炸機,這些轟炸機都是被拆成了幾部分之後裝船運過來的,因此首先要在巴拿馬的機場完成組裝,然後再部署到前線去。

兩日後,另外一支船隊到達了巴拿馬,這支船隊迅速通過運河,其目的地是聖地亞哥,在45艘運輸船上全部裝載着轟炸機所需要的彈藥。另外還有5艘運輸船裝載着一條用來生產燃燒彈的生產線,也就是說,帝國將在聖地亞哥建立一條燃燒彈生產線,這樣就極大的減輕了後勤保障的壓力。

十一月十日,運載着用來改裝護航戰鬥機的設備的船隊到達了巴拿馬,同期送到的還有一批工人。最重要的是,哈飛完成了改裝設計,而按照新方式改裝的“遊隼”式戰鬥機的作戰半徑達到了850海里,可以伴隨“狼鳩”進行全程護航,如果從巴哈馬羣島出發的話,還可以伴隨“鵬”式轟炸機作戰。

海軍的承諾兌現了,十一月份,連接着帝國本土與美洲地區的海運能力增加了五成以上,而且到年底的時候,海運能力還要增加五成以上。到時候,羅雲衝就不需要爲彈藥物資不夠而發愁,可以盡情的轟炸美國!

第3節 新制度第36節 奔赴沙場第6節 前進第27節 分兵而行第21節 圍追第74節 癱瘓作戰第44節 重點清除第20節 聊表安慰第45節 戰場馳援第18節 選擇目標第7節 港口外的鯊魚第21節 魂飛魄散第43節 明修棧道第1節 破敵利器第7節 嶄新的艦隊第24節 軍事報復第16節 接受考驗(上)第67節 現實難題第62節 果斷出擊第21節 後悔已晚第11節 荒漠基地第31節 突然打擊第11節 不歸之途第66節 再起波瀾第74節 老天爺幫忙第53節 真正的偷襲第56節 絕途第37節 協議第59節 無情的轟炸第29節 翻天倒海第36節 主角登場第51節 巨炮的怒吼第33節 回防第21節 新位置(下)第45節 驅逐艦艦長第42節 俾爾根海戰第29節 希望破滅(上)第6節 雙重任務第41節 天時地利第16節 鷹的決鬥第4節 再回海軍司令部第70節 選擇目標第32節 失職的角色第47節 危機四伏第50節 打草驚蛇第11節 彈雨中的艦隊(上)第12節 高手博弈第17節 臨時任務第15節 大意的代價(下)第56節 海上攔截第13節 終極目的第21節 衝動與理智第29節 將軍的葬禮第24節 附帶問題第9節 全面開花第25節 瘋狂的“神風第29節 希望破滅(下)第15節 理性思考第51節 大戰轉折點第26節 追擊與截擊第12節 圍追堵截第13節 舞動的序曲第20節 騎兵精神第56節 絕途第1節 載譽而歸第42節 夜間炮戰第18節 天使與惡魔第56節 “華盛頓快車”第13節 海陸合作第66節 狂轟亂炸第18節 政治動機第1節 兩月第12節 意外的決定因素第2節 小發明第37節 立足之地第1節 力擔重任第17節 圍殲強敵第25節 揀來的主力第68節 奪路而逃第19節 貧微將軍第54節 完美配合第21節 圍追第22節 校長的栽培第15節 遠方來客第47節 矛盾總爆發第50節 分工合作第39節 勝利的希望第25節 揀來的主力第46節 誘餌與獵人第4節 第五艦隊(上)第17節 危險遊戲第32節 最高目的第31節 目標第61節 棄卒保帥第1節 通往勝利第34節 火力打擊第22節 夜間轟炸第16節 錯過的機會第3節 三大問題第32節 大海軍
第3節 新制度第36節 奔赴沙場第6節 前進第27節 分兵而行第21節 圍追第74節 癱瘓作戰第44節 重點清除第20節 聊表安慰第45節 戰場馳援第18節 選擇目標第7節 港口外的鯊魚第21節 魂飛魄散第43節 明修棧道第1節 破敵利器第7節 嶄新的艦隊第24節 軍事報復第16節 接受考驗(上)第67節 現實難題第62節 果斷出擊第21節 後悔已晚第11節 荒漠基地第31節 突然打擊第11節 不歸之途第66節 再起波瀾第74節 老天爺幫忙第53節 真正的偷襲第56節 絕途第37節 協議第59節 無情的轟炸第29節 翻天倒海第36節 主角登場第51節 巨炮的怒吼第33節 回防第21節 新位置(下)第45節 驅逐艦艦長第42節 俾爾根海戰第29節 希望破滅(上)第6節 雙重任務第41節 天時地利第16節 鷹的決鬥第4節 再回海軍司令部第70節 選擇目標第32節 失職的角色第47節 危機四伏第50節 打草驚蛇第11節 彈雨中的艦隊(上)第12節 高手博弈第17節 臨時任務第15節 大意的代價(下)第56節 海上攔截第13節 終極目的第21節 衝動與理智第29節 將軍的葬禮第24節 附帶問題第9節 全面開花第25節 瘋狂的“神風第29節 希望破滅(下)第15節 理性思考第51節 大戰轉折點第26節 追擊與截擊第12節 圍追堵截第13節 舞動的序曲第20節 騎兵精神第56節 絕途第1節 載譽而歸第42節 夜間炮戰第18節 天使與惡魔第56節 “華盛頓快車”第13節 海陸合作第66節 狂轟亂炸第18節 政治動機第1節 兩月第12節 意外的決定因素第2節 小發明第37節 立足之地第1節 力擔重任第17節 圍殲強敵第25節 揀來的主力第68節 奪路而逃第19節 貧微將軍第54節 完美配合第21節 圍追第22節 校長的栽培第15節 遠方來客第47節 矛盾總爆發第50節 分工合作第39節 勝利的希望第25節 揀來的主力第46節 誘餌與獵人第4節 第五艦隊(上)第17節 危險遊戲第32節 最高目的第31節 目標第61節 棄卒保帥第1節 通往勝利第34節 火力打擊第22節 夜間轟炸第16節 錯過的機會第3節 三大問題第32節 大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