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節 重兵雲集

袁野是在一日傍晚時收到消息的,當時陸戰隊剛剛打下庫納巴拉布蘭,協助陸戰隊作戰的翁羽的騎兵部隊剛剛補充滿了燃料,準備返回部隊。得知古迅雷已經殲滅了第一股美軍,正在追擊另外一股美軍的時候,袁野與翁羽都有點不敢相信,不到十萬人,打垮了近三十萬美軍,這可能嗎?

半個小時後,艦隊送來的消息證明了這一點。這下,袁野與翁羽都沒有遲疑了。翁羽立即就帶着他的騎兵營與兩個摩步營出發,去追趕自己的第二騎兵師。而袁野也立即組織了兩個陸戰師在當天晚場出發。接着,在另外兩個陸戰師到達之後,也於第二天一早就上路了。可讓袁野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陸戰師的行軍速度甚至比不上古迅雷追擊敵人的速度!

一直到七月四日,袁野派出的陸戰師才追上了古迅雷他們,而此時,古迅雷的部隊已經攻佔了莫里,並且將戰線推進到了莫里北面大概50公里處,圍殲了最後一股成建制的美軍,陸戰隊趕到的時候,戰鬥纔剛剛結束!

四天的戰鬥中,古迅雷的部隊向北推進了300多公里,而且殲滅了至少10萬美軍,所有成建制的美軍都被消滅,只有那些單獨撤出戰鬥,從其他方向上逃跑的美軍才避開了古迅雷的追擊部隊。而在這四天的戰鬥中,古迅雷只在他的裝甲指揮車上休息了不到八個小時,而大部分的官兵甚至連沒有睡上四個小時。可以說,這是極爲瘋狂的四天,決定澳洲大陸戰場勝負的四天。

在陸戰隊接管了防線後,很多官兵直接就在陣地上睡着了,有的則是被陸戰隊員擡下來的。他們並沒有受傷,而是累得走不動了。這就好像是一場持續了四天的長跑一樣,到最後。雙方拼的已經不再是火力了,而是純粹的速度,就看誰跑得更快。美軍也被徹底的拖垮了。很多美軍官兵乾脆就在路邊等做着俘虜。而且,只要被追上,絕大部分美軍都會直接投降,根本就不做抵抗。這同樣也是意志力的比拼,對雙方的戰士來說,這就好像是一場比賽一樣。最後,帝國陸軍的官兵獲得了勝利。

這確實是一次重大的勝利,在登陸之後的半個月之內。古迅雷指揮的陸軍參戰部隊一共與美軍打了三次大規模戰役,第一次在阿米代爾南面殲滅了三個美軍正規師,第二次在納拉布賴殲滅了八個美軍正規師,第三次殲滅了這十二個美軍正規師。三次戰役下來。被殲滅的美軍超過了25萬,即使是逃跑的美軍也被打散了建制,要想恢復戰鬥力是很困難的。而當時,美軍部署在澳洲大陸的地面部隊也不過就50萬人而已。僅僅半個月的時間。就有一半的美軍被幹掉了!

相對而言,古迅雷付出的代價並不大。在這半個月的戰鬥中,他沒有一支部隊被成建制地消滅,甚至沒有一個營被美軍成建制的消滅掉。陣亡官兵3萬餘人,傷5萬餘人,其中3萬多官兵在一個月內都陸續返回了部隊。比起所獲得的戰果來講,這點損失並不大,如果考慮到當時古迅雷的部隊大部分都是新兵的話,這更算不了什麼了。最重要的是。此時,還在戰場上戰鬥的。以及那些能夠返回部隊繼續作戰的傷員都不再是新兵,而是擁有了作戰經驗的老兵!

當然,這半個月的戰鬥也證明了一點,那就是,陸戰隊不適合大規模地面戰爭,特別是在遠離艦隊炮火支援的內陸地區,陸戰隊從編制到戰術,都無法滿足地面作戰的要求。當時,在澳洲戰場上作戰的都是陸戰隊的精銳部隊,而古迅雷指揮的只是陸軍的“預備役”部隊。而雙方的實際戰果的差距是很明顯的,這也更加堅定了高層指揮官的決心,即儘量提高陸軍在澳洲戰場上的任務比例,並且逐步縮小陸戰隊的投入,讓陸軍承擔起地面戰鬥的主要任務。當然,這也讓古迅雷感到極爲驕傲,至少以前那些看不起他,看不起他這支陸軍“預備役”部隊的陸戰隊官兵都閉上了嘴。

值得古迅雷高興的事情還有很多,通過這半個月的戰鬥,之前很多讓古迅雷頭痛的問題都迎刃而解。首先是軍官隊伍的問題,大批的優秀官兵在戰鬥中涌現了出來,而古迅雷在七月五日發回陸軍司令部的人事調動申請表中,就有800多名新晉升的軍官,以及300多名獲得提拔的軍官。部隊的素質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半個月的戰鬥,也許比半年的訓練都更有效果,戰場就是最好的訓練場,即使是再新的兵,只要在戰場上鍛鍊半個月,經歷了三次大規模戰役,而且還能活下來,那都稱得上是老兵!最後就是補給與裝備的問題,打了漂亮仗,古迅雷也可以理直氣壯的去要補給,要裝備了。而且,現在不管是陸軍,還是海軍,都需要漂亮的勝利,他的三次戰役確實打得很漂亮,不管是嚴定宇,還是聶人鳳,都有足夠的理由給他所需要的物資與裝備。聶人鳳甚至還給古迅雷頒發了一枚海軍的勳章,而古迅雷也是帝國曆史上,第三個獲得海軍勳章的陸軍將領,這不能不算是一大榮譽吧。嚴定宇更是直接表態,只要澳洲戰爭打贏了,他就會親自給古迅雷授予上將軍銜,恐怕到時候,古迅雷將成爲帝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將!

當然,古迅雷這次追擊戰的意義主要是體現在了當時的戰局上,美軍已經失去了增援悉尼的機會與能力。而駐紮在悉尼的美澳聯軍不過25萬,其中大部分都是澳洲軍團。七月三日,也就是在古迅雷的追擊行動還沒有結束的時候,第三批登陸部隊就到達了麥誇里港,這次送來的是六個陸軍步兵師,四個陸戰隊師,以及大量的作戰物資。

七月六日,顏國忠調整了作戰部署,讓古迅雷放棄了莫里。退回納拉布賴,並且在這裡留下至少一個師的兵力。陸戰隊則繼續控制庫納巴拉布蘭。除了鎮守各個交通要點的部隊之外,陸軍與陸戰隊的部隊全部向悉尼集中。爲進攻悉尼做準備。第四批地面部隊將在七月十一日到達,進攻悉尼地作戰行動最遲在七月十五日展開。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最多隻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就能打下悉尼,也許還用不了一個月,因爲攻打悉尼的時候,第三特混艦隊的那些重炮能夠爲地面部隊提供強有力的支援。另外,第一特混艦隊,第二特混艦隊。第四特混艦隊,以及戰區艦隊都將雲集悉尼外海,支援地面部隊作戰。更重要的是,到時候。海航肯定能夠在塔姆沃斯以及斯昆兩地部署大量的岸基航空兵。有這麼多火力支援部隊,而且還有強大的兵力優勢,攻打悉尼的行動肯定不會太困難。

當然,調整部隊的部署是需要時間的。另外,古迅雷還得考慮安排哪些部隊去鎮守外圍地交通要道,哪些部隊去參加攻打悉尼的作戰行動。而影響到古迅雷部署的主要因素不是各部隊在之前的戰鬥表現,而是這些部隊的官兵素質問題。

前兩批投入戰鬥的11個師中,除了第九步兵師沒有參加作戰行動,第八步兵師來得太晚之外,其他的9個師都積累了實戰經驗,而且大批官兵獲得了晉升。按理說,古迅雷肯定應該將這9個師派到前線去攻打悉尼。可實際上,他沒有這麼做。而是將第三批到達的六個步兵師,兵力相對完整地第八步兵師,第九步兵師,以及兩個騎兵師部署到了前線去,而其他的部隊都留了下來。導致古迅雷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很簡單。

打下悉尼只是澳洲大陸戰爭的開始的信號,是登陸階段戰役結束的信號,而在隨後的戰鬥中,肯定需要更多的部隊,也需要更優秀的部隊。雖然嚴定宇已經保證了,將在八月份的時候,爲古迅雷提供幾支主力軍團,但是站在古迅雷的角度來講,他之前建立起來的嫡系部隊已經被分散編入了別的前線司令官的部隊中去,而現在他手裡的這些部隊就是他的嫡系部隊。他要想保證自己在陸軍中的地位,那就得讓這些部隊獲得足夠多的經驗,而且獲得陸軍司令部的承認。顯然,古迅雷不怎麼希望用嚴定宇提供的那些主力軍團,他需要的是自己的軍團!

因此,古迅雷很重視各部隊的平衡。比如,損失最慘重的第一步兵師,第二步兵師,以及第三步兵師就被他全部安排在了後方,等待第四批部隊到達的時候獲得兵力補充。第四步兵師被安排在了納拉布賴,第五步兵師被安排在了塔姆沃斯,第六步兵師被派往了阿米代爾,而第七步兵師則負責在這三個師的物資補給工作。除了兩個騎兵師之外,其他用來進攻悉尼的部隊全都是沒有作戰經驗,或者是沒有獲得多少作戰經驗的步兵部隊。

在兩個騎兵師的問題上,古迅雷也動了一番腦筋。在七月六日的時候,他就向陸軍司令部申請,把這兩個騎兵師編爲第一騎兵軍。這個申請沒有立即被批准下來,主要是很多相關的問題沒有解決。而古迅雷的這個申請的直接目的就是,他需要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而兩個騎兵師顯然不夠。另外,嚴定宇已經答應給他提供更多的裝甲戰車,因此古迅雷有足夠的資本來組織一支騎兵軍了。

按照帝國陸軍的編制,“軍”這個戰鬥單位並不是正式的,而是臨時性的。一般的編制情況是,由數個師組成臨時的軍級單位,而由數個,甚至十數個軍級單位組成集團軍,更大的編制就是集團軍羣,以及方面軍。因此,集團軍纔是正式的編制單位,可集團軍不再是單一兵種的編制單位,而是多兵種的合作作戰單位。因此,如同“騎兵”,“步兵”,“炮兵”之類的單一兵種編制的最大單位就是“師”。而“騎兵軍”顯然不是一個規範的稱呼。

而按照最低要求,一個騎兵軍也至少得有一個騎兵師,一個摩步師。一般的情況下,一個騎兵軍裡,至少有兩個騎兵師,兩個摩步師,一個獨立炮兵師,以及數個其他獨立的團營級單位。而古迅雷申請獲得騎兵軍編制的目的也很明顯,他已經有了兩個騎兵師,卻沒有摩步師,如果陸軍司令部批准了他的申請的話,他就可以組建新的摩步師,甚至是炮兵師了。而這個新的作戰單位,就將成爲古迅雷的嫡系部隊。

顯然,古迅雷並不笨。他被調到太平洋戰場上來,多少都有點“發配邊關”的味道在裡面,最初的時候,古迅雷是相當不滿的。與海軍裡的情況一樣,陸軍的年輕將領之間的競爭也相當激烈,而且古迅雷在陸軍的地位比不上談仁皓在海軍的地位,怎麼說,他是師出施鼐興,而不是嚴定宇。因此,古迅雷當初就意識到,他好不容易在陸軍建立起來的地位將受到嚴重打擊。因此,從一開始,古迅雷就在着手培養自己新的嫡系部隊。

軍人之間也有鬥爭,這是不爭的事實。而古迅雷可不想成爲鬥爭的失敗者與犧牲品,而他的安排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當然,從戰爭本身的角度來看,古迅雷的兵力調動也無可厚非,要想獲得澳洲大陸戰爭的勝利,那麼古迅雷就得擁有足夠多的精銳部隊。

相關的部隊調動工作一直持續到了七月中旬,部隊的調動還相對容易,而最主要的是作戰物資的運送。在奪取悉尼港之前,一直都存在在物資運送困難的問題。而這也正是攻打悉尼的重要性,只要奪取了這座深水良港,那麼後勤保障的問題就不會存在了!

第34節 發泄第6節 秘密任務第2節 小發明第34節 彈雨第90節 勝利?失敗?第25節 敵人的挑戰(下)第56節 絕對主力第20節 擦亮的炮管第16節 接受考驗(上)第51節 除惡務盡第21節 定策第33節 暢通無阻第19節 最後的考驗第30節 巨炮時代第52節 震撼性打擊第40節 無關痛癢第84節 危急時的抉擇第33節 重兵雲集第26節 不公平的結果第34節 沸騰的鋼鐵之都第24節 絕地反擊第23節 戰爭發動機第37節 地面鏖戰第16節 誰是第一?第25節 抓鬮第6節 鎖定勝局第35節 強弩之末第33節 海軍之威第20節 叫戰第71節 主攻方向第33節 戀愛(上)第65節 絕不逃避第1節 中斷的行程(上)第34節 敵人並未放棄第15節 破格晉升(下)第49節 最後的攻擊第3節 軍人的傷第15節 東進與南下第48節 撲朔迷離第25節 抓鬮第24節 死亡名單第24節 衝鋒的號角第36節 最後的輝煌第31節 強勢第24節 非議第30節 舉棋不定第32節 司令官大會第22節 趕盡殺絕第23節 慶良間海戰第23節 一波三折第16節 新參謀長第7節 競爭對手第42節 致命缺陷第45節 全力防禦第45節 主動邀戰第11節 陰轉晴第30節 巨炮時代第8節 斷氣的北極熊第50節 近距離遭遇第42節 挑戰第20節 奇遇(上)第60節 五百公斤重錘第6節 海洋帝國的挑戰第14節 好友相遇(下)第30節 春季軍演(下)第30節 行蹤暴露第24節 炮轟海港第32節 航的驕傲第7節 競爭對手第2節 特混艦隊(上)第29節 決戰第35節 民族主義(下)第35節 狡兔三窟第28節 膽小的日本人第29節 利益同盟第13節 烽火再起第26節 鋼鐵巨獸第36節 斯普魯恩斯的意第6節 獨力艦隊第32節 燃燒在繼續第25節 對等突擊第49節 兩頭爲難第21節 大局已定第19節 暗藏殺機第25節 對等突擊第20節 前進第14節 消防隊員第8節 臨時政權第3節 進駐維拉港第20節 叫戰第58節 舍遠取近第27節 堅強盾牌第25節 選位第16節 接受考驗(上)第40節 毀滅最後的希望第24節 兄弟聚會第2節 利好消息第65節 戰略空運第7節 壯士斷臂(下)第21節 預備隊
第34節 發泄第6節 秘密任務第2節 小發明第34節 彈雨第90節 勝利?失敗?第25節 敵人的挑戰(下)第56節 絕對主力第20節 擦亮的炮管第16節 接受考驗(上)第51節 除惡務盡第21節 定策第33節 暢通無阻第19節 最後的考驗第30節 巨炮時代第52節 震撼性打擊第40節 無關痛癢第84節 危急時的抉擇第33節 重兵雲集第26節 不公平的結果第34節 沸騰的鋼鐵之都第24節 絕地反擊第23節 戰爭發動機第37節 地面鏖戰第16節 誰是第一?第25節 抓鬮第6節 鎖定勝局第35節 強弩之末第33節 海軍之威第20節 叫戰第71節 主攻方向第33節 戀愛(上)第65節 絕不逃避第1節 中斷的行程(上)第34節 敵人並未放棄第15節 破格晉升(下)第49節 最後的攻擊第3節 軍人的傷第15節 東進與南下第48節 撲朔迷離第25節 抓鬮第24節 死亡名單第24節 衝鋒的號角第36節 最後的輝煌第31節 強勢第24節 非議第30節 舉棋不定第32節 司令官大會第22節 趕盡殺絕第23節 慶良間海戰第23節 一波三折第16節 新參謀長第7節 競爭對手第42節 致命缺陷第45節 全力防禦第45節 主動邀戰第11節 陰轉晴第30節 巨炮時代第8節 斷氣的北極熊第50節 近距離遭遇第42節 挑戰第20節 奇遇(上)第60節 五百公斤重錘第6節 海洋帝國的挑戰第14節 好友相遇(下)第30節 春季軍演(下)第30節 行蹤暴露第24節 炮轟海港第32節 航的驕傲第7節 競爭對手第2節 特混艦隊(上)第29節 決戰第35節 民族主義(下)第35節 狡兔三窟第28節 膽小的日本人第29節 利益同盟第13節 烽火再起第26節 鋼鐵巨獸第36節 斯普魯恩斯的意第6節 獨力艦隊第32節 燃燒在繼續第25節 對等突擊第49節 兩頭爲難第21節 大局已定第19節 暗藏殺機第25節 對等突擊第20節 前進第14節 消防隊員第8節 臨時政權第3節 進駐維拉港第20節 叫戰第58節 舍遠取近第27節 堅強盾牌第25節 選位第16節 接受考驗(上)第40節 毀滅最後的希望第24節 兄弟聚會第2節 利好消息第65節 戰略空運第7節 壯士斷臂(下)第21節 預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