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任重道遠

第368章 任重道遠

‘潁川的官員太多了’。

劉辯說的平平淡淡,似隨口而出,可在荀彧聽來,猶如在耳邊炸響,令他心神震動。

“陛下!”

荀彧迅速鎮定心神,擡手,伏地,道:“臣等並無意結黨,請陛下明鑑!”

劉辯俯視着他,靜靜片刻,這才伸手拉他,笑着道:“朕隨口一說,卿家無需在意。”

荀彧沒有起身,伏在地上,道:“陛下,臣,請,修改尚書檯議事規定。”

“不用。”

劉辯收回手,笑容依舊,道:“朕也是爲卿家考慮,‘潁川黨’頻頻出現在奏本里也不是今天才有的,朕對諸位卿家,是信得過的。”

荀彧的頭磕地,老成的臉角前所未有的凝重,心跳如擂鼓。

他回洛陽有幾年了,擔任丞相也一年了,雖然面臨諸多質疑、壓力,可從未有過懼怕這種情緒。

今天,他怕了。

‘結黨’在現在來說,是一個十分敏感的事。

前面不遠,就是閹黨與外戚的大將軍何進,再前面,還有‘黨錮之禍’,這些都是當今朝野諱莫如深的話題,鮮少有人敢提。

而‘潁川黨’是好事者口口相傳,到現在,儼然是名副其實,難以辯解。

丞相,左右僕射皆是是潁川人,六曹尚書還有兩個,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員,佔據了朝堂一半。

更遑論是由吏曹遴選的地方上了!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形,與當初劉辯繼位,清理袁氏,遭遇士族抵制,進而入仕者極少,官位空缺多半有關。

那段時間,荀攸使盡渾身解數,說服了不知道多少人入仕,這些人,要麼是潁川人,要麼與潁川人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潁川黨’,是在不知不覺中出現的。

荀攸原本無意結黨,荀彧,鍾繇等人更是無心。

但是走到了今天,‘潁川黨’已然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不止是宮裡忌憚,朝野的反對聲也此起彼伏,從未斷過。

荀彧跪在地上,心裡想着對策,但一時間也沒有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心念飛轉之下,道:“臣請右僕射不再兼任吏曹尚書。”

劉辯喝了口茶,道:“朕剛纔不是說了,繼續兼任,暫且都不動。起來,與朕說說,你們對曹操的看法。”

荀彧從劉辯的話語聽出了一些味道,沒有再硬解釋,起身擡手又拜了拜,這才鎮定心神,緩緩的道:“陛下,曹操在征討董卓一事中,有諸多晦澀難明的舉動,尤其是劉繇,諸葛玄,劉備等各路兵馬爲董卓所伏,固然是袁紹算計,爲何他堪堪躲過?他與袁紹到底是什麼關係?而且,他的兵馬不止四萬,糧草也好像有來處,疑點重重,尚書檯、六曹等頗爲疑慮。”

劉辯神色不動,抱着茶杯,雙眼微眯,心裡同樣爲荀彧的話所擾。

曹操的舉動,劉辯也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而曹操的解釋不足以消除劉辯心中的困惑與懷疑。

‘曹操,真的養不熟嗎?’

劉辯擡頭,望着林子外,不知不覺,又開始下雪了。

曹操是朝野心中的一根刺,何嘗不是劉辯的。

對於曹操,劉辯的心態經常有反覆,隨着曹操各種反常舉動、立下大功,表現爲信任與不安。

而這一次,曹操是否與袁紹合謀,消滅了各路討董諸侯,劉辯與荀彧等人一樣,傾向於‘是’。

袁紹有侵佔豫、徐二州的野心,曹操應該也有。

就比如幾年前,他突然發兵,搶佔譙縣,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江東戰局,當時朝野就沸反盈天,認爲曹操居心叵測。

事後曹操的解釋,劉辯也是不置可否。

心裡輕輕嘆了口氣,劉辯也有些無奈。

每到王朝末年,總有忠肝義膽之事,也不乏奸邪之輩。

作爲皇帝,實在難以判斷,到底是忠是邪。

即便有後世的角度,劉辯對曹操,仍舊難以下判斷。

‘他纔是齊、晉啊……’

劉辯望着南方的豫州方向,心裡起伏不定。

袁紹大喊着要‘尊王攘夷’,實際與歷史上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本質上是一樣的,表面遵從漢室,無不是爲了自身利益。

曹操到底是一代奸雄,兒子篡漢自立。

“讓他回京吧。”

劉辯繁雜不定的心思,突然一掃而空,喝了口茶,淡淡說道。

荀彧猜不透劉辯的心思,擡頭問道:“陛下,爲何職?”

劉辯目色堅定,道:“大司馬府也該改一改了,大司馬下設左右司馬,設四將軍,具體官職,卿家與大司馬商議一下,不過,曹操回來,要負責主推‘軍政分離’,豫、徐已經在手,北方各種基本穩定,不能再拖了。”

因爲諸多原因,在朝廷手裡的北方几個州,如冀州,青州,推行‘軍政分離’一直是暫緩或者小步慢走,並沒有全面推動。

荀彧這會兒也拋開了剛纔的驚悸,心中思索再三,道:“陛下,兵部尚書雖說是文官,到底也主管統兵,曹操可否爲兵曹尚書?”

在劉辯的改革中,兵曹負責統兵,大司馬府負責調兵。

荀彧話裡的意思很簡單,還是不想讓曹操接觸調兵之權。

劉辯搖頭,道:“當年,朕與曹操有過約定,就讓曹操回大司馬府。待等豫州穩定了,卿家找個時間與大司馬通氣,將他調回來。朝廷裡反對聲,卿家要找他們談一談,不要總是揪着不放,國事繁巨,還是要以做事爲主。”

荀彧明白了,道:“陛下,那劉備,是否也當調入朝廷?孫策屢次大敗呂布、董卓,比之其父還要兇猛,臣擔心劉備守不住徐州。”

這句話,倒是讓劉辯有些遲疑,繼而沉吟起來。

對於劉備的能力,劉辯還是信任的,但從目前的表現來看,劉辯還不具備後世的漢烈帝的能力,一直在吃敗仗,沒有驚豔表現。

歷史上,他好像就失過徐州吧?

劉辯心裡推敲一陣,道:“讓他也進大司馬府吧,調張遼入徐州吧,漢中那邊,讓大司馬府再遴選其他人。”

劉焉已死,劉璋回到益州,經過一番苦鬥,雖然勉強接管了益州,但他不是益州牧,名不正言不順,還處於一個頗爲艱難的境地。

在益州,有不少官員並不認可劉璋,打着‘心向朝廷’的旗號,屢屢與劉璋爲難。

是以,作爲扼守冀州與朝廷要道的漢中,便沒有那麼危險了。 “那徐州牧呢?”荀彧問道,對於調張遼入徐州,他沒有什麼異議。

劉辯瞥了他一眼,再次拿起茶杯,道:“調朱符暫爲徐州牧。”

荀彧神色微動,朱符?

朱符,朱儁之子,原本是交趾刺史,在面對異族以及袁術的進攻,兵敗後便不知所蹤,這是活着回到洛陽了?

荀彧無不可的點頭,繼而道:“陛下,豫、徐既定,是否考慮對涼州動手了?”

在整個北方,唯有涼州還不在朝廷手裡。

‘三羌’這幾年,一直希望‘歸附朝廷’,實則上是索要好處,全數被劉辯拒絕了。

眼見着朝廷不斷勢大,三羌再次上書縮減了‘籌碼’,話裡話外都是一種‘兩安無事’的意思。

劉辯感覺手裡的茶杯有些冷了,再次煮茶,眼神轉動着,道:“朕聽說,烏桓也蠢蠢欲動?”

這兩年天氣格外寒冷,塞外的遊牧民族日子很不好過,是以劉虞的安撫策略開始鬆動,又出現了擾邊的事情。

荀彧坐在劉辯對面,道:“是。鮮卑那邊好像有統一大漠的意思,對烏桓、匈奴等屢屢動兵,匈奴求援多次了。”

劉辯煮茶的手一頓,淡淡道:“騎兵訓練的怎麼樣了?”

荀彧問佢知雅意,道:“禁軍大營有一萬騎兵,加上其他各處,總數三萬左右。”

劉辯嗯了一聲,續了杯茶,抱在懷裡,與他對視,道:“卿家以爲,何時我大漢騎兵可再現大漠,掃滅夷患?”

荀彧心頭暗緊,躬身道:“陛下,以臣之見,至少十年。”

他沒有解釋,只是平淡的說了‘十年’這個數字。

想當初,衛霍之所以能打垮匈奴,是因爲有數代積累,家底厚實。

每一次作戰,動員後勤人數高達數十萬,不算錢糧,至少人均三匹馬,回來折損六成以上!

這樣的激烈的程度,不是現在衰弱的大漢朝廷能夠承受的。

荀彧不說,是因爲劉辯心知肚明。

劉辯喝了口茶,笑了笑,道:“衆卿家努努力,也許用不了那麼久。”

荀彧躬着身,沒有‘狡辯’。

之所以說‘十年’,還是安撫眼前的陛下,故意說少一點。

大漢朝廷內憂外患,朝廷年年入不敷出,‘新政’是澀阻難行,想要平定天下,十年都是虛數。

想要有所恢復元氣,二十年纔是起步。

“三羌的事不急,”

劉辯沒有繼續大漠的話題,道:“匈奴那邊,適當的派兵支援,糧草也給一些。烏桓那邊,要恩威並重,不要客氣。”

匈奴,烏桓現在基本上都是大漢的小弟,只不過在大漢朝衰弱之下,反骨漸生。

荀彧會意的應聲,道:“陛下,荊州的劉表,交趾的士燮,臣等認爲,還是可以爭取的,他們應當是心向朝廷的。”

劉表在經過劉辯的屢次敲打後,已然選擇對‘討董’作壁上觀,明顯是要坐看風雲變幻,以待時機。

而士家表現則不同,表面上對大漢朝廷十分尊崇,上貢是堅持不懈,奏本里言辭懇切,儼然是忠臣良將。可背地裡,將交趾死死抓在手裡,水潑不進。

劉辯喝了口茶,道:“心向朝廷就好,給他們發文,獎勵一下。孫策襲烏程侯,孫靜爲吳郡太守。這麼一來,南方或許要安靜一陣子了。”

荀彧深知眼前人不是‘安靜’的人,道:“陛下,改元之後,是否巡視冀、青二州?”

劉辯一怔,這是什麼意思?

想了想,劉辯沒有想通荀彧在暗示什麼,道:“巡視也當是巡視天下。”

荀彧見狀便明白了,道:“陛下,平滅董卓是爲中興之相,是否封禪泰山?”

劉辯眉頭一挑,原來是這個意思。

想了想,劉辯還是搖頭,道:“沒什麼意思。對了,那個九品中正制,卿家怎麼看?”

“朝廷裡頗有些非議,臣等還在商議。”荀彧接着話頭道。

九品中正制,表面上由陳羣提出來的,可從宮裡透出的消息,是眼前陛下指導之下的結果。

這個九品中正制,將官員分做了三六九等,最爲爭執的一個點,就是這個‘九品中正制’,改變了以往的‘察舉制度’,侵奪了官員,尤其是高官的舉薦權。

九品中正制冒出來好幾年了,朝廷裡爭執不斷,劉辯能理解。

“關於大考,力度還不夠。”

劉辯又轉了話題,道:“豫、徐二州即歸,朝廷需要的大小官員更多。明年開始,秋闈要提升規格,由禮曹尚書與太常寺卿聯合爲主考官,前五十年進崇德殿,朕要親自考校,當面嘉獎,任命。各地舉薦的官員,也要參加秋闈,不合格的不任用。”

荀彧感覺到了強大的壓力,深吸一口氣,道:“臣領旨。”

這麼一來,朝野爭執要更多了。

這將是對他這個丞相的巨大考驗。

“太學,鴻都門學推行的怎麼樣了?”不等荀彧反應過來,劉辯又道。

到了這一步,劉辯的目的已然是昭然若揭了。

荀彧臉角動了動,道:“在太常寺等的推動下,各州目前已建學超過七十,入學人數超過三萬,明年都要過百學生通過秋闈,入仕爲官。”

“數百?”

劉辯皺眉,旋即也微微點頭。

庶民想要入學很難,想要堅持到學業完成更難,再想到了洛陽通過秋闈,是難上加難。

這裡面,不止是士族壟斷了‘讀書’的機會,也有庶民無財力支撐到學業結束的原因。

在一個極度固化的社會中,哪怕劉辯撕開一個口子,給了機會,庶民也需要拼盡全力,還要有足夠的機緣巧合。

即便那入仕的幾百人,其中一多半,怕是也與世家大族脫不開關係。

劉辯心裡清楚,這些事情急不得,可還是有些按耐不住,很想給庶民一定的‘份額’。

但他知道,即便有了這種份額,也未必有幾個能真正落到庶民手中。

想要庶民成長起來,打破世家大族對權力的壟斷,任重道遠。

(本章完)

第207章 狗急跳牆第238章 準備第103章 雁門失守第231章 丁原的鴻門宴第403章 躊躇滿志第130章 面沉如水第81章 忍無可忍496.第496章 各有謀算第113章 回京第336章 關羽戰呂布第287章 ‘潁川黨’的內耗491.第491章 平定烏桓第72章 朋黨論第585章 強勢第276章 出乎意料510.第510章 諸事得宜第148章 皇家第45章 眼睛與耳朵416.第416章 子曰第85章 圍起來第95章 王佐之才457.第457章 人心搖曳475.第475章 誅心474.第474章 醒悟第321章 單槍匹馬第86章 抗拒第80章 錯綜複雜第122章 九品中正制第186章 劉辯與荀彧的默契第289章 劉備 徐州刺史第195章 皇甫二公子第323章 一統第540章 關鍵一刻第536章 真真假假第106章 發兵第567章 萬事一個錢第594章 在即第28章 開始殺人了第407章 此消彼長第374章 真相444.第444章 黑夜中的殺機444.第444章 黑夜中的殺機第327章 分裂的聯軍第231章 丁原的鴻門宴第252章 庇護曹操而引來的不滿第603章 番外二 老生常談第387章 千奇百怪第317章 末世人心第220章 你們,對朕也很失望吧?第560章 目光412.第412章 城外府內418.第418章 手段第252章 庇護曹操而引來的不滿第39章 圖窮414.第414章 回馬槍第377章 不問東西第95章 王佐之才第357章 分兵第371章 納女入宮第44章 不變應萬變460.第460章 誘惑479.第479章 歸去來第290章 戰前拉扯第545章 萬軍從中第157章 清剿叛亂 大軍十萬第173章 天降橫財第142章 蔡侯紙第349章 闖袁營第6章 旨意第147章 七進七出第250章 鏖戰第333章 主角與配角第110章 黨團第182章 黃巾招降曹操第190章 大婚與轉折第592章 經營419.第419章 新婚之夜第11章 君臣嫌隙第123章 邀名第516章 刀光劍影第576章 人言第260章 輕描淡寫第221章 夷三族第50章 家國478.第478章 曹操會嗎412.第412章 城外府內487.第487章 突然遭遇第365章 破城第124章 大事件小手段第174章 崢嶸之人第55章 內政外兵第581章 兄弟第154章 意外之外,洛陽危急第101章 匈奴入塞第14章 籌碼第573章 同時第571章 定計三羌第162章 衣冠楚楚 禽獸居中480.第480章 國本第303章 頂級謀士的對決
第207章 狗急跳牆第238章 準備第103章 雁門失守第231章 丁原的鴻門宴第403章 躊躇滿志第130章 面沉如水第81章 忍無可忍496.第496章 各有謀算第113章 回京第336章 關羽戰呂布第287章 ‘潁川黨’的內耗491.第491章 平定烏桓第72章 朋黨論第585章 強勢第276章 出乎意料510.第510章 諸事得宜第148章 皇家第45章 眼睛與耳朵416.第416章 子曰第85章 圍起來第95章 王佐之才457.第457章 人心搖曳475.第475章 誅心474.第474章 醒悟第321章 單槍匹馬第86章 抗拒第80章 錯綜複雜第122章 九品中正制第186章 劉辯與荀彧的默契第289章 劉備 徐州刺史第195章 皇甫二公子第323章 一統第540章 關鍵一刻第536章 真真假假第106章 發兵第567章 萬事一個錢第594章 在即第28章 開始殺人了第407章 此消彼長第374章 真相444.第444章 黑夜中的殺機444.第444章 黑夜中的殺機第327章 分裂的聯軍第231章 丁原的鴻門宴第252章 庇護曹操而引來的不滿第603章 番外二 老生常談第387章 千奇百怪第317章 末世人心第220章 你們,對朕也很失望吧?第560章 目光412.第412章 城外府內418.第418章 手段第252章 庇護曹操而引來的不滿第39章 圖窮414.第414章 回馬槍第377章 不問東西第95章 王佐之才第357章 分兵第371章 納女入宮第44章 不變應萬變460.第460章 誘惑479.第479章 歸去來第290章 戰前拉扯第545章 萬軍從中第157章 清剿叛亂 大軍十萬第173章 天降橫財第142章 蔡侯紙第349章 闖袁營第6章 旨意第147章 七進七出第250章 鏖戰第333章 主角與配角第110章 黨團第182章 黃巾招降曹操第190章 大婚與轉折第592章 經營419.第419章 新婚之夜第11章 君臣嫌隙第123章 邀名第516章 刀光劍影第576章 人言第260章 輕描淡寫第221章 夷三族第50章 家國478.第478章 曹操會嗎412.第412章 城外府內487.第487章 突然遭遇第365章 破城第124章 大事件小手段第174章 崢嶸之人第55章 內政外兵第581章 兄弟第154章 意外之外,洛陽危急第101章 匈奴入塞第14章 籌碼第573章 同時第571章 定計三羌第162章 衣冠楚楚 禽獸居中480.第480章 國本第303章 頂級謀士的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