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御駕親征

三月份。

西北還是冷風嗖嗖,天寒地凍。

漢中的黃忠也沒閒着,既要防禦,也要四處用兵剿匪。

涼州的叛亂已成水火之勢,四處蔓延,甚至於危及三輔,攪動洛陽。

站在城頭上,黃忠面色如霜,沉聲道:“確定是羌人嗎?”

他身後的親衛道:“是。皇城府那邊的消息,聽說,二公子正在奉旨趕來的路上。”

黃忠的臉色又凝重了幾分,望向河西走廊,心裡不安,道:“夏侯淵還是脫不得身嗎?”

親衛悄悄揮手,屏退了其他侍衛,上前低聲道:“是。夏侯淵派人來的口信說,他已經平滅了二十多個氐、羌等叛亂部落,至少斬殺了十萬人,但叛亂始終無法徹底剿滅。他認爲,這樣糾纏下去不行,還得與叛軍決戰。”

黃忠神色不動,道:“怎麼決戰?涼州之地,荒茫漫長,曲折兩千多裡,叛軍要是不肯決戰,我們能怎麼辦?”

親衛不敢接話了。

西涼之地,不止胡漢雜居,地理複雜,還極其廣闊,要是叛軍使用拖字訣,官軍不可能像武帝時那樣,追出數千裡與叛軍決戰荒漠戈壁。

——國力支撐不住。

“報中郎將,皇城府二公子到了。”一個校尉急匆匆上來道。

黃忠猛的轉身,道:“快請。”

對於‘二公子’,軍旅之人有着默契的共識——二公子是富貴之人。

皇甫堅長身披大襖,穿着正式的官服,握着佩劍,急匆匆而來,顧不上行禮,客套了,道:“蜀中來的消息,劉璋派兵出蜀了。”

黃忠擡起的手,猛的縮了回去,沉聲道:“在哪裡?”

皇甫堅長搖頭,道:“很秘密,我找了很久都沒找到,消息說,可能有一萬人。”

黃忠轉頭看向西南方向,臉色凝重,道:“出蜀的話,只能從劍閣出,走陽平關,我一直盯着,如果有一萬人悄悄出來,我不可能沒有察覺纔對。”

皇甫堅長站在他邊上,道:“可能性有很多,但劉璋這種時候派兵出蜀,其意不言自明。陛下十分震怒,大司馬府制定了新的兵略。”

劉璋派兵出蜀,毫無疑問,就是要相助三羌,抵禦朝廷。

用曹操的話來說,就是垂死掙扎,苟延殘喘。

這是對大漢朝廷的巨大挑釁,不止皇帝陛下震怒,朝野同樣容忍不了。

黃忠收回目光,沉思一陣,道:“新的兵略?三羌在涼州經營多年,地勢複雜,綿延千里,官軍除非深入腹地,否則會被硬生生拖垮,朝廷不可能耗用無數錢糧來打消耗戰。”

三羌也不傻,不可能再次與朝廷正面決戰,一旦他們避而不戰,朝廷就要陷入兩難境地。

皇甫堅長道:“大司馬府經過多次商議,決定改變戰術,拋棄輜重,輕兵突進。”

黃忠也是熟讀兵書的人,聞言立即道:“大迂迴嗎?”

皇甫堅長道:“詳細的兵略,大司馬很可能會在不久後派人送到,或許大司馬或者右司馬親自前來。”

黃忠明白了,心裡壓力驟增。

武帝時,爲了征討匈奴,深入大漠戈壁,爲了防止匈奴避而不戰,往往採取大縱深,大迂迴包抄的戰術。

這種戰術,對後勤的要求奇高,單說戰馬,就要準備至少十萬匹,更別說其他的了!

十萬匹戰馬,朝廷咬着牙拿得出來,可用在征討三羌上,朝廷肯定不答應。

‘新政’初見成效,正是恢復民生的關鍵時刻,一旦強行徵召,必然大傷元氣,完全不值得!

皇甫堅長沒有再說,摸着下巴,望着劍閣方向。

蜀道難,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很多地方,完全說得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要是沒有內應,單憑強攻,簡直沒有可能。

二公子在考慮,是不是走一趟。

不過,那是黃門北寺獄的地盤,他插手可以,親自過去,可能會有些麻煩。

黃門北寺獄與皇城府的職責是有明確劃分的,但很多地方又重疊在一起,難以清晰計較。

這麼多年,二公子與那位左貴人,一直有着默契,彼此不會輕易涉足彼此的‘地盤’。

“報!”

突然間,下面一個士兵飛奔而來,無比急切,衝到黃忠跟前,單膝跪地都按:“冀城急報,冀城失守,冀城太守違抗誓死不降,戰死殉國。”

黃忠臉色驟變,呼吸急促了幾分。

皇甫堅長似乎想到了洛陽城裡那位陛下,雙眼眯起,輕聲道:“黃中郎將,準備點兵吧。”

黃忠深吸一口氣,定住心神,道:“不等大司馬府的命令嗎?”

皇甫堅長冷哼一聲,道:“等是要等的,我就是不知道,等的是大司馬府的命令,還是陛下御駕親征。”

黃忠臉色變了又變,道:“二公子,陛下,要御駕親征?”

皇甫堅長遙望着冀城,臉角如鐵,道:“韓遂扣下了鍾僕射已經激怒了陛下,現在攻破冀城,殺害太守,陛下必定勃然大怒!”

朝野不希望皇帝陛下御駕親征,作爲將領的黃忠,同樣不希望。

但希望與不希望,都由不得他。

“好。我這就點兵,”

黃忠想了一陣,道:“我再去信給夏侯淵等人,命他們加緊進兵,儘快脫身,準備集結。”

皇甫堅長瞥了眼黃忠,又道:“再告訴你一個消息,各地太倉的錢糧,都在往漢中運送。”

黃忠瞬間就明白了,重重的點頭,道:“多謝二公子提點。”

皇甫堅長沒有再多說,只是頭疼的道:“我用了不少辦法,就是救不出鍾僕射,希望不要出事。”

鍾繇是尚書檯的左僕射,是實實在在的僅次於丞相的朝廷大臣,對大漢朝來說,十分重要,不容有失!

洛陽城。

三月的司隸,又下了一場小雪,落地就化,可寒意卻刺骨,比寒冬更令人難以忍受。

劉辯哈着雙手,從大司馬府出來,穿過嘉德殿,走向尚書檯。

尚書檯的小會議廳內,荀彧,荀攸,王朗,陳宮,皇甫堅壽等人已經坐齊了。

劉辯進來,脫下披風,擺了擺手,道:“虛禮就免了,說說吧。”

荀彧等人直到劉辯坐下,這纔對視一眼,王朗開口,道:“陛下,不過是區區三羌,完全不用陛下御駕親征……”

劉辯直接打斷了他的話,道:“御駕親征,太子監國,大司馬,右司馬隨駕,這是已經定下的事,無需再做討論。”

王朗嘴脣蠕動,沒敢硬頂,餘光悄悄看向荀彧。

荀彧沉色思索,片刻,道:“陛下,臣以爲,還是着急了一些。”

劉辯接過潘隱遞過的茶杯,道:“急是急了點,畢其功於一役,省得以後麻煩。”

王朗,陳宮等人聽到這句話,心下疑惑。

倒是皇甫堅壽,心如明鏡,卻不言不語。

劉辯喝了口茶,看着王朗等人的表情,道:“襄陽太倉已經打開,錢糧全數運送去給關羽了。”

在場的沒有蠢貨,王朗瞬間驚醒,失聲道:“陛下,要一舉克復益州?”

劉辯抱着茶杯,笑着道:“氣氛都到這裡了。”

王朗下意識的要反對,轉瞬就想到了近來太倉的調動,仔細想想,那麼一大筆錢糧,確實不止是爲了平涼州,賑撫涼州所用。

很顯然,眼前這位陛下與荀彧、荀彧曹操已經做了決定,下了決心。

到嘴邊的話,王朗硬生生改了話頭,道:“陛下,太子監國,是否有些不妥?畢竟,太子尚幼。”

“十三歲了,”

劉辯抱着茶杯,保持着微笑,道:“再說了,不是有丞相與諸位卿家嗎?無需過於擔心了。”

王朗欲言又止,最後還是沒有說出口。

很顯然,國政大事,基本上由陛下與丞相、大司馬所左右,哪怕他們這些尚書,也難以左右,甚至能否參與其中都是有選擇的。

荀彧,荀攸,皇甫堅壽等人也沒有多說什麼——已經決定的事了。

劉辯將一衆人表情盡收眼底,慢悠悠的又喝了口茶,道:“離京之前,朕還有三件事要說。”

荀彧,荀攸等人躬身,作聆聽聖訓狀。

“第一件事,”

劉辯收斂了笑容,道:“揚州,交州的歸化,要進一步推進,對於謀逆、附逆的官員、士族,要嚴加查處,罪責重的,抄家滅族;罪責輕的,一律全族充邊,不得寬宥!朕知道,士族之間,數百年聯姻,同氣連枝,關係複雜。朕希望在這種時候,朝野的卿家,能夠明辨是非,奸邪兩立。”

“臣等領旨。”荀彧,荀攸,王朗等人面色發緊,擡手躬身的應道。

大漢士族,少說二三百年,多則甚至能追溯到秦、春秋戰國之時,數百年下來,開枝散葉,結親聯姻,關係密切,錯綜複雜。

不是沒有人找他們求情,更不是一個兩個。

“第二件事,”

劉辯聲音越發平淡,道:“近來,有些人對‘新政’有了很多不同的聲音,尤其是涉及田畝以及‘軍政分離’,地方上一些士族,郡守、縣令,有些陰奉陽違,走回他們老路了。”

荀彧,荀攸等人低着頭,神情發緊,並不言語。

近幾年,朝廷投入了大量的錢糧,墾田安民,恢復民生,各級官吏的權力大增,不止貪腐橫生,對於‘新政’下的種種限制,日趨不滿,希望恢復‘舊制’的聲音此起彼伏。

劉辯淺嘗輒止,沒有在這個話題上深入,繼續道:“第三,就是朝廷規制的進一步改革,尚書檯要拿出新的章程出來,官制,土地,賦稅,人丁等等,要明其優,革其弊,大而全,周而密。”

第7章 大長秋第243章 夜襲第250章 鏖戰504.第504章 一聲殿下第226章 不隸臺閣第187章 劉表的野望第87章 終究是錯了第295章 二分天下第235章 大哥二哥三弟(爲盟主書友20230722第252章 庇護曹操而引來的不滿第185章 將軍在外,算賬在內第272章 劉虞回洛陽第311章 打起來了第229章 接連的第1章 異世交換第248章 大事情第272章 劉虞回洛陽第602章 番外一 曹操篇第23章 沆瀣一氣第265章 新舊丞相451.第451章 風暴第340章 曹操的高明手段第379章 詐446.第446章 大雨之下第128章 荀彧第540章 關鍵一刻第217章 王允與穎川黨第113章 回京第227章 爭風吃醋427.第427章 見世面第386章 重複的歷史480.第480章 國本458.第458章 殺紅眼第73章 大漢風骨第162章 衣冠楚楚 禽獸居中第157章 清剿叛亂 大軍十萬第121章 九卿之首第224章 大忌414.第414章 回馬槍第386章 重複的歷史第332章 張良計與過牆梯第270章 不是鍾繇第260章 輕描淡寫第216章 從上到下八百個心眼第339章 毒計第385章 爭鬥第304章 董卓的圖謀 曹操遇伏第92章 蔡文姬(求訂閱)第174章 崢嶸之人第87章 終究是錯了第511章 各有謀算第252章 庇護曹操而引來的不滿466.第466章 舊事第554章 瑜亮第19章 治病第186章 劉辯與荀彧的默契第166章 仿效漢武 設置內朝第521章 思變第118章 反轉第253章 荀攸的禁忌之言第396章 大事在即第176章 不可做曹賊第198章 龍鳳胎第90章 自投羅網第368章 任重道遠433.第433章 江東第374章 真相第106章 發兵第84章 代君行事第313章 危機四伏的洛陽城第155章 常山趙子龍,一戰成名第35章 人來人往第117章 宣戰第79章 董卓的特殊性第65章 世家有別第302章 不好的預感第392章 透心涼第314章 劉焉病危第220章 你們,對朕也很失望吧?第537章 上洛第87章 終究是錯了第145章 與朝臣的隔閡482.第482章 國有儲副第51章 潛伏第579章 祖宗規矩第225章 曹操回京第116章 硝煙第108章 大統已定第80章 錯綜複雜第326章 歃血爲盟第139章 義父437.第437章 多面下注第33章 細思極恐第552章 新勢新人第292章 另有圖謀第29章 爛攤子503.第503章 陰謀464.第464章 克紹箕裘第590章 指日可待第75章 太學 李儒
第7章 大長秋第243章 夜襲第250章 鏖戰504.第504章 一聲殿下第226章 不隸臺閣第187章 劉表的野望第87章 終究是錯了第295章 二分天下第235章 大哥二哥三弟(爲盟主書友20230722第252章 庇護曹操而引來的不滿第185章 將軍在外,算賬在內第272章 劉虞回洛陽第311章 打起來了第229章 接連的第1章 異世交換第248章 大事情第272章 劉虞回洛陽第602章 番外一 曹操篇第23章 沆瀣一氣第265章 新舊丞相451.第451章 風暴第340章 曹操的高明手段第379章 詐446.第446章 大雨之下第128章 荀彧第540章 關鍵一刻第217章 王允與穎川黨第113章 回京第227章 爭風吃醋427.第427章 見世面第386章 重複的歷史480.第480章 國本458.第458章 殺紅眼第73章 大漢風骨第162章 衣冠楚楚 禽獸居中第157章 清剿叛亂 大軍十萬第121章 九卿之首第224章 大忌414.第414章 回馬槍第386章 重複的歷史第332章 張良計與過牆梯第270章 不是鍾繇第260章 輕描淡寫第216章 從上到下八百個心眼第339章 毒計第385章 爭鬥第304章 董卓的圖謀 曹操遇伏第92章 蔡文姬(求訂閱)第174章 崢嶸之人第87章 終究是錯了第511章 各有謀算第252章 庇護曹操而引來的不滿466.第466章 舊事第554章 瑜亮第19章 治病第186章 劉辯與荀彧的默契第166章 仿效漢武 設置內朝第521章 思變第118章 反轉第253章 荀攸的禁忌之言第396章 大事在即第176章 不可做曹賊第198章 龍鳳胎第90章 自投羅網第368章 任重道遠433.第433章 江東第374章 真相第106章 發兵第84章 代君行事第313章 危機四伏的洛陽城第155章 常山趙子龍,一戰成名第35章 人來人往第117章 宣戰第79章 董卓的特殊性第65章 世家有別第302章 不好的預感第392章 透心涼第314章 劉焉病危第220章 你們,對朕也很失望吧?第537章 上洛第87章 終究是錯了第145章 與朝臣的隔閡482.第482章 國有儲副第51章 潛伏第579章 祖宗規矩第225章 曹操回京第116章 硝煙第108章 大統已定第80章 錯綜複雜第326章 歃血爲盟第139章 義父437.第437章 多面下注第33章 細思極恐第552章 新勢新人第292章 另有圖謀第29章 爛攤子503.第503章 陰謀464.第464章 克紹箕裘第590章 指日可待第75章 太學 李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