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3章 二月

二月的京城,又到了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面對着萬物復甦的田野風光,很多年輕的男女紛紛出城踏青。不論天下如何動盪,不論各地的實情如何,京城這裡總是保持着盛世的氣象。

只是京城的官場卻總不得安寧,隨着京察訪單環節開始,各方勢力開始通過自己所控制的言官對敵方勢力進行了攻擊。

在上一次的丙辰京察中,兼任吏部尚書的閣臣李本主持了京察,可謂是將排除異己表現得淋漓盡致。那一次京察所剔除的官員,除了一些疲軟老疾外,全部都是不肯依附嚴黨的官員。

最讓人意外的是,歷來在京察中“陪跑”的言官,亦是遭到了李本的瘋狂清洗。兩京科道言官一共被處置三十八人,全部人員進行了降調。

亦無怪乎,很多言官會如此痛恨嚴家父子。他們雖然官職低下,但是地位超然,卻不想遭到了嚴黨的一場大清洗。

雖然京察早已經淪爲排除異己的工具,但如何明目張膽地採用,在大明朝堂還是比較罕見。

只是丙辰京察已經揭露了京察的本相,誰心裡都明白這個京察的本質,故而亦是紛紛進行了重新站隊,選擇能夠庇護他們的大佬。

現在徐階當政,吏部尚書郭樸隱隱有昔日李默般。只是跟着以往不同,兩位權臣並沒有相互碾壓,而是顯得是友好共處。

由於兩股最大的勢力沒有交戰的願意,那嚴黨自然是要重點打擊的對象。只是中低級官員歷來都是牆頭草一般,早已經向着這兩大勢力進行了靠攏,鮮有人還標謗着嚴黨等着被清算。

故而,徐階和郭樸兩股勢力的矛頭自然是指向了那些兩黨之外的人員,而嚴黨的頑固分子自然是首當其衝,而其他人員暫且不明。

京察跟外察相似,亦是先由吏部對兩京的官員進行評級,而後由內臣取決具體官員的去留。

值得一提的是,處於下等評級的官員通常用:老疾者、貪酷者、罷軟者、不謹者、浮躁者、才力不及者等表述,令到很多官員亦是很難自我申辨。

京察還沒有正式開始,有一些官員便已經選擇了投降,其中兵部左侍郎葛縉最引人關注。

兵部左侍郎葛縉選擇了上疏請辭,雖然他跟郭樸有些交情,但他能夠從一個三甲的進士爬到兵部左侍郎的位置上,自然不可能不走一下嚴黨的門路。

葛縉是山東昌邑王葛山下人,以三甲進士及第,仕途的初期關不起眼。只是跟着胡宗憲般是有軍事才能的官員,在出任宣太總督期間屢建奇功,還朝出任兵部左侍郎,加賜大紅織金羅飛魚衣一襲,升俸二級,奉特旨食正二品俸,進階資政大夫。

如果嚴黨一直在朝,他很可能將兵部尚書楊博取而代之。偏偏地,他錯誤到站到嚴黨的隊伍之中,卻是難免要受到一些涉及。

或許是因爲他看到了胡宗憲的遭遇,亦或許知曉他根本無法通過這次京察,便是選擇主動向朝廷主動遞交辭呈,以換得一個比較體面的下場。

被朝廷清退和主動請辭,後者無疑會讓到這個官員更加的體面地還鄉,這亦是京察來臨之致很多官員上疏請呈的原因。

辭呈上交,並沒有得到朝廷的挽留,內閣很快便同意了兵部左侍郎葛縉的請辭。

黨爭便是如此,跟着個人的能力無關,跟着個人的德行亦沒有關係,一旦站錯了隊伍,那便註定是要被踢出這個朝堂。

順天府衙,簽押房。

雖然林晧然在京城爲官,更是北京城的管理者,但他這位順天府尹卻沒有被劃爲京官的範疇。在這一次的京察之中,實質跟他並沒有半點關係。

卻不論朝堂如此的動盪不安,他這位順天府尹一直坐鎮於城北的順天府衙,盡着順天府尹的義務,兢兢業業地治理着這一座世界第一大城。

不論是雷州知府,還是廣州知府,這都證明林晧然是一個有頭腦且願意爲百姓做些實事的好官員。在出任順天府尹後,林晧然仍是沒有改變這一點。

從最初爲百姓主持冤案和解決治安問題,到向朝廷申請取消加派銀,再到舉辦能夠促進京城工商業發展的大燈會,這些都讓到京城面貌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北京城似乎是有意避開海面的威脅,亦或是並前往海邊的需要,除了一條朝位於東南的天津延伸的官道,東邊根本沒有任何一條官道。

林晧然在瞭解到東邊百姓困擾於交通之苦後,亦是開始將修路計劃提上了日程,打算改善一下北京城東邊的交通情況。

只是修路自然需要銀兩,雖然可以通過徵收徭役的方式找到免費的修路工人,但材料和伙食都需要用於銀子,這無疑是一個難題。

林晧然卻是想象辦法永遠比困難多,便是在《順天日報》刊登了修路計劃,然後面對整個北京城的富戶進行了募捐活動。

這並不算是什麼新鮮的舉措,起碼當年太祖便拉着沈萬三一起修南京城,只是這種募捐第一次是給面子,第二次往往就沒有搭理了。

林晧然是什麼人,自然清楚地知道這一點。只是當他將資助的名單刊登在《順天日報》上,當他將便該段路的命令權交給出資最高的那個人,一切便變得不同了。

在這個時代,什麼最值錢?

對很多人而言,不再是什麼金銀之物,而是那種令人敬仰的好名聲。

像一些女人爲了得到貞節牌坊,選擇長年不改嫁或自殺殉葬,對那一些在青樓經常一擲千金的土財主又算得什麼呢?

“大善鄉賢!”

在幾個人的圍觀中,身穿三品官服的林晧然捻着袖子,手持着一支加大版的狼毫筆,沾了研好的墨法,便是在宣紙上龍飛鳳舞地寫下這四個大字。

字成之時,周圍的人當即發出一聲驚歎。其中一個土財主裝扮的中年胖子看着這四個字之時,更是兩眼放光地緊緊盯着,嘴角更是溢出了口水。

第891章 安排第927章 高府第839章 長林驚變第510章 視察吳川第974章 金庸其人(月票加更)第233章 難!第759章 虎妞病了第1338章 喜與憂第1477章 危情第1482章 嚴峻第1514章 謀算第582章 多事的虎妞第783章 非常規操作第399章 又生新案第202章 謹慎第687章 露絲的驚訝第1331章 酒令與不安第629章 冤家路窄第897章 離奇的離開第1242章 吾往矣第1646章 奏對第1426章 擒龍第564章 抓賊第1606章 三座大山第943章 林算子第758章 緊張第325章 大逆轉第42章 再起風波第1750章 嘉靖所屬人選第1639章 來使第1204章 失意人第651章 黑石頭第842章 宿霧島第1112章 嘉靖的反應第19章 有朋來訪第533章 富貴險中求第147章 覆滅第1221章 人在朝堂(求訂閱)第1369章 官場陋習第365章 不如歸去第1326章 硬骨頭第612章 宴會中的意外第740章 興師問罪?第1098章 風雨欲來第1411章 自取其辱第1045章 官鬥第846章 仇人相見第779章 神仙打架第967章 憂慮第1433章 雨季第733章 市井第1324章 東窗事發?第201章 似水流年(月票加更)第211章 考覈第301章 結果第1517章 風雲動第677章 徐楫的未路第303章 審時度勢(月票加更)第984章 王弘海的犟第1780章 小聚第718章 羊城第471章 錢善的小九九第391章 氣暈?第1400章 營救第979章 巧借東風第118章 叉燒第273章 新視角(月票加更)第917章 扶乩第972章 慧眼識才第872章 石家軍第154章 鹿鳴宴第1526章 大局觀第139章 獨此一份第645章 辦法第654章 匠人院第82章 出門轉左第381章 棘手第1783章 漣漪第349章 辦事效率第902章 小聚第476章 雞飛狗跳第1602章 不妥?第1005章 以次充好?第467章 困擾第687章 露絲的驚訝第1179章 徐黨之劫第907章 年夜2第391章 氣暈?第1622章 未來可期第1548章 破綻?第525章 追擊第529章 煙霧彈?第119章 有朋遠來第460章 叉燒包第705章 虎窩第1205章 解憂第1344章 謙謙君子第231章 玄機第1674章 黃大富的執念第705章 羊與狼
第891章 安排第927章 高府第839章 長林驚變第510章 視察吳川第974章 金庸其人(月票加更)第233章 難!第759章 虎妞病了第1338章 喜與憂第1477章 危情第1482章 嚴峻第1514章 謀算第582章 多事的虎妞第783章 非常規操作第399章 又生新案第202章 謹慎第687章 露絲的驚訝第1331章 酒令與不安第629章 冤家路窄第897章 離奇的離開第1242章 吾往矣第1646章 奏對第1426章 擒龍第564章 抓賊第1606章 三座大山第943章 林算子第758章 緊張第325章 大逆轉第42章 再起風波第1750章 嘉靖所屬人選第1639章 來使第1204章 失意人第651章 黑石頭第842章 宿霧島第1112章 嘉靖的反應第19章 有朋來訪第533章 富貴險中求第147章 覆滅第1221章 人在朝堂(求訂閱)第1369章 官場陋習第365章 不如歸去第1326章 硬骨頭第612章 宴會中的意外第740章 興師問罪?第1098章 風雨欲來第1411章 自取其辱第1045章 官鬥第846章 仇人相見第779章 神仙打架第967章 憂慮第1433章 雨季第733章 市井第1324章 東窗事發?第201章 似水流年(月票加更)第211章 考覈第301章 結果第1517章 風雲動第677章 徐楫的未路第303章 審時度勢(月票加更)第984章 王弘海的犟第1780章 小聚第718章 羊城第471章 錢善的小九九第391章 氣暈?第1400章 營救第979章 巧借東風第118章 叉燒第273章 新視角(月票加更)第917章 扶乩第972章 慧眼識才第872章 石家軍第154章 鹿鳴宴第1526章 大局觀第139章 獨此一份第645章 辦法第654章 匠人院第82章 出門轉左第381章 棘手第1783章 漣漪第349章 辦事效率第902章 小聚第476章 雞飛狗跳第1602章 不妥?第1005章 以次充好?第467章 困擾第687章 露絲的驚訝第1179章 徐黨之劫第907章 年夜2第391章 氣暈?第1622章 未來可期第1548章 破綻?第525章 追擊第529章 煙霧彈?第119章 有朋遠來第460章 叉燒包第705章 虎窩第1205章 解憂第1344章 謙謙君子第231章 玄機第1674章 黃大富的執念第705章 羊與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