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4章 京城輿論

京城便是如此,底下總是暗流涌動。

在普通人的眼裡,這只是兩份可喜可賀的捷報,但在官場卻是牽扯甚多。哪怕本該論功行賞之事,但在政治的各方博弈中,往往會產生另一種結果。

不論是昔日取得大捷反被斬頭的浙直總督張經,還是因守土不力而被推上斷頭臺的薊遼總督楊選,他們的生死其實跟戰事的結果並沒有必然的關係,更多還是政治鬥爭的結果。

現在戚繼光和俞大猷取得如此大捷,按理應該是要論功行賞,但事情已經牽扯到了胡宗憲的起復一事上,楊博恐怕是要效仿嚴嵩的做法了。

事情果然不出靳先生所料,“起復胡宗憲”的聲音如同星火燎原般,迅速在士子羣體中壯大,形成了一股頗有影響力的請願浪潮。

在第三天的清晨,一大幫士子在東江米巷和西長安街紛紛攔住前往衙門點卯的官轎子,紛紛遞上了“起復胡宗憲”的請願書。

現在東南倭寇已經平定,這幫士子並沒有提出要胡宗憲官復浙直總督的訴求,而是以韃子屢次入關搶掠爲由,請求朝廷起復胡宗憲出任北邊總督。

北邊最重要的三位總督分明是:宣大總督、薊遼總督和三邊總督。不過薊遼總督劉燾和宣大總督江東都是有名的帥才,唯有這三邊總督郭乾靠的是資歷和楊博的提攜。

他們似乎深諳“欺軟怕硬”的道理,已經是瞄上了實力最弱的郭乾,故而提出具體的方案:起復胡宗憲出任三邊總督。

對此,很多官員隱隱猜到事情背後有人在推波助瀾,這個事件中存在着政治博弈,卻是令到很多人只能是裝聾作啞。

胡宗憲有同鄉、同年和舊部在京城,這些人自然不會放過這一次絕佳的時分,紛紛在背後進行鼓動,試圖讓胡宗憲成功起復。

不過事情鬧到這一步,已然是有着更厲害的人物在主導着這一切。

“果然是董份這個老匹夫!”楊博在暗地裡進行了調查,很快便得知吏部左侍郎董份在背後煽風點火,顯得憤恨地咬牙切齒地道。

雖然嚴黨早已經是樹倒猢猻散,更是被徐階清洗了兩遍,但工部尚書雷禮和吏部左侍郎董份至今都有着很深的嚴黨烙印。

特別吏部左侍郎董份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這些年收攏了不少的嚴黨的殘餘分子,完全有理由在這個時候拉胡宗憲一把,爲將來爭得首輔的寶座尋求助力。

楊博主動到吏部衙門找上董份,直接開門見山地道:“董侍郎,我希望你不要推動起復胡宗憲,算我楊某人欠你一份人情!”

雖然知道董份在背後煽風點火,但他卻不打算跟董份直接撕破臉。畢竟這位吏部左侍郎借職位之便收擾了一批官員,且深得皇上的器重,去年差一點就成爲了吏部尚書,是未來首輔寶座的有力競爭者。

董份沒想到楊博這麼快找上門來,微微意外地望了楊博一眼,經過一番權衡得失後,當即便是直接答應下來道:“好”。

楊博搞定了董份之後,直接前往隔壁的正堂簽押房拜訪了吏部尚書吳山。

吳山正在忙碌着手頭的事務,頭亦不擡地迴應道:“吳汝貞貪墨之事已然查實,雖然皇上免其罪責,但其不符合老夫的用人標準。”

楊博對這位高風亮節的吏部尚書施予一禮,便是馬不停蹄地找上工部尚書雷禮,雷禮則是乾脆地道:“老夫不會再參與這些爭鬥中去,請回吧!”

在連番搞定這些大佬之後,楊博又前往禮部衙門找上李春芳,李春芳自然不可能會幫吳宗憲,而楊博卻是抱着其他目的而來。

不論是哪個時代,輿論戰都顯得極爲重要。

哪怕朱棣明明是要造反,卻是扯上了“靖難”的口號,進入南京城更是假惺惺地先跑去太廟,從而令到自己的造反行爲變得合法化。

又是一日,在在士子“復起胡宗憲出任三邊總督”的聲音稍微減弱之時,風向卻是突然驟然轉變,起因是最新一期的《談古論今》發行了。

在這一期的《談古論今》上,時政版塊毅然是:《東南倭事不足誇,功臣名將實乃一幫平庸之徒》。

這一篇時政文章之中,卻是列舉了東南剿倭的種種開支,竟然高達了三百萬兩,作者在文中發出感慨道:“東南能除去倭患,非督帥之功,亦非軍士用命,乃大明億萬百姓稅糧之功也!”

不僅是在剿倭的花費上,文章還指出了東南各地兵員的調配,卻是給出了動用六十七萬軍士的數據,作者又是進行嘲諷地道:“動員幾十萬軍士除去數萬倭人,二十倍於倭人,何功之有?”

《談古論今》已經成爲當下京城最有影響力的讀物,隨着這個文章橫空出世,加上所列舉的觸目驚心的數據,當即令到風向徹底轉變了。

“三百萬兩軍費,這哪是打仗,分明是吃銀子!”

“呵呵……東南動用了幾十萬大軍,結果才殺了這麼點倭人!”

“戚繼光之流不過如是,不懲罰已經算好了,朝廷爲何還要賞賜他們?”

……

士子在知道這些數據後,顯得太爲失望。很多人以爲胡宗憲沒有什麼功績,甚至俞大猷和戚繼光等人都算不上名將,畢竟他們是動用幾十萬軍士才清剿數萬倭寇。

起復胡宗憲的事情很快就不再是京城輿論的焦點,大家紛紛將注意力轉到了此次東南剿倭的投入上來了,進而討論起剿倭的成功並不足稱頌。

人都是如此,總是好了傷痕忘了痛。

且不說這些數據有故意混淆視聽的嫌疑,他們似乎早已經忘記了,昔日十幾名倭寇便殺至南京城下,而很多城池面對倭寇只敢是據城而守,甚至是花費重金請人離去。

正是如此,如此的重大的戰功,卻是給這一張張嘴輕鬆地抹掉。

兵部給內閣的意見很快出爐:戚繼光和俞大猷不宜進行封賞,保留原職繼續聽命。

第792章 藩馴季第1045章 官鬥第1311章 京城風雲第570章 新年第1249章 各有謀算第1241章 吳山的難題第222章 再相遇(月票加更)第1746章 林晧然的對策第1313章 考語第231章 玄機第118章 叉燒請假!第451章 細作?第1459章 花魁大賽第123章 海航第1702章 刑部暗涌第1051章 林家有妹初成長第930章 不和諧的點卯第915章 不安第1436章 不翻案第1752章 重磅消息第681章 聰明的抉擇第739章 視察香山第1354章 賀壽第407章 花兒有刺第521章 守株待兔第1505章 平靜無波第1203章 落幕第969章 虎妞的善念第324章 打砸的玄機第1163章 意外之客第899章 永定門第159章 何意?第1410章 認捐第705章 虎窩第1498章 崇明島第909章 乞丐第1706章 無如我富第1050章 難題第1786章 涼意第1291章 香山第1371章 魚死網破第1426章 擒龍第935章 陳情奏疏第94章 肉香起第469章 又見簸箕炊第409章 觀音姐姐第1294章 形勢第337章 提名第410章 衝我來第72章 後知後覺第171章 馮三的感動第959章 憂懼(月票加更)第1695章 清官之殤第433章 震驚第1712章 黴店之名第402章 亮劍第987章 軟柿子第714章 春節第529章 煙霧彈?第1475章 提價?第363章 利益之外第221章 門生帖第300章 改觀第729章 民心第82章 出門轉左第111章 天大的喜訊第302章 謀利第743章 給臉第464章 手段第614章 有眼無珠第1574章 上任第605章 最慘一屆第1090章 升遷利器第429章 收糧第563章 虎妞的生辰宴第149章 喜報第33章 跟屁蟲第859章 一千萬的目標第803章 瞎操心的人們第1607章 林晧然的目標第733章 市井第1560章 潰逃第216章 意外(月票加更)第1177章 長生夢第1085章 徐階的應對第502章 經濟價值第158章 喜事第353章 論開海第1147章 吳山的新官職第219章 會元(月票加更)第1629章 傳代之物第1140章 處置第1721章 傳承第1173章 心悅誠服第501章 神奇火鍋第1201章 意外之舉第110章 自由?第713章 別了,我的城第745章 友誼萬歲
第792章 藩馴季第1045章 官鬥第1311章 京城風雲第570章 新年第1249章 各有謀算第1241章 吳山的難題第222章 再相遇(月票加更)第1746章 林晧然的對策第1313章 考語第231章 玄機第118章 叉燒請假!第451章 細作?第1459章 花魁大賽第123章 海航第1702章 刑部暗涌第1051章 林家有妹初成長第930章 不和諧的點卯第915章 不安第1436章 不翻案第1752章 重磅消息第681章 聰明的抉擇第739章 視察香山第1354章 賀壽第407章 花兒有刺第521章 守株待兔第1505章 平靜無波第1203章 落幕第969章 虎妞的善念第324章 打砸的玄機第1163章 意外之客第899章 永定門第159章 何意?第1410章 認捐第705章 虎窩第1498章 崇明島第909章 乞丐第1706章 無如我富第1050章 難題第1786章 涼意第1291章 香山第1371章 魚死網破第1426章 擒龍第935章 陳情奏疏第94章 肉香起第469章 又見簸箕炊第409章 觀音姐姐第1294章 形勢第337章 提名第410章 衝我來第72章 後知後覺第171章 馮三的感動第959章 憂懼(月票加更)第1695章 清官之殤第433章 震驚第1712章 黴店之名第402章 亮劍第987章 軟柿子第714章 春節第529章 煙霧彈?第1475章 提價?第363章 利益之外第221章 門生帖第300章 改觀第729章 民心第82章 出門轉左第111章 天大的喜訊第302章 謀利第743章 給臉第464章 手段第614章 有眼無珠第1574章 上任第605章 最慘一屆第1090章 升遷利器第429章 收糧第563章 虎妞的生辰宴第149章 喜報第33章 跟屁蟲第859章 一千萬的目標第803章 瞎操心的人們第1607章 林晧然的目標第733章 市井第1560章 潰逃第216章 意外(月票加更)第1177章 長生夢第1085章 徐階的應對第502章 經濟價值第158章 喜事第353章 論開海第1147章 吳山的新官職第219章 會元(月票加更)第1629章 傳代之物第1140章 處置第1721章 傳承第1173章 心悅誠服第501章 神奇火鍋第1201章 意外之舉第110章 自由?第713章 別了,我的城第745章 友誼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