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徐榮再拒敵,陣戰也艱險

趙雲看着似曾相識的兵陣,對旁邊兩人說道:“此陣變化頗多,你們多加註意。”不是趙雲不給他們仔細講講徐榮的兵陣特點,而是講了也沒用,這種情況只有身臨其境感受一邊纔能有足夠體會。

“子龍放心吧,不過是些普通兵卒,奈何不了我等。”嚴綱點頭說道。徐榮依舊站在陣中央,身旁有張繡、閻柔等帶着傷病出戰的將領,這次出戰並不是他們的任務,他們只需在陣內保住徐榮不讓他受到干擾乃至攻擊。看着趙雲對着另兩員將領耳語之後開始衝陣,徐榮舉起手中令旗,開始下達旗語。

十絕陣完全融會貫通的好處顯而易見,現在徐榮根本不需死板的從第一陣開始排列,而是直接祭出了四門斗底陣的陣基,等待着上鉤的大魚。

“殺!”趙雲不懂破陣,但直到一個道理那就是他不改變方向,筆直向前衝殺總會到徐榮身邊。抱着這個念頭,胯下白馬嘶鳴一聲撒腿衝入兵陣。其身後兵卒看見主將衝了自然不會落後,紛紛提起武器,叫囂着衝殺起來。

包攬兩側相助趙雲的嚴綱、單經相視一眼,大喝一聲帶着騎兵開始衝陣。進陣是十分容易的,但進去了想出來可就不輕鬆了。初次面對如此犀利的戰陣,二人根本沒有方向感可言,隨着陣型的轉變,二人被徐榮巧妙的帶離了中央戰場,但身在戰場的二將卻毫無知覺,他們只覺得周身兵卒實在太多。

古代陣戰是藝術的,徐榮作爲一代統兵大家,更是這些藝術家的佼佼者。半柱香時間都不到,幽州七千鐵騎就被他分割開來,己方只不過損失百人而已。接下來就要考慮如何逐個擊破這些兵卒。

“該死,那兩人被徐榮引開了。”唯一能在這樣的人海戰陣中保持方向的趙雲很快察覺到此次戰陣的衝擊頻率比數年前那次差了不少。略微一想就能明白我爲何兵陣威力減弱,肯定是牽制其餘兩隻騎兵隊了。

沒了嚴綱二人相助,趙雲不由得皺眉,僅憑三千兵卒如何衝破至少有五千兵卒的陣型中央?但短暫的時間不容他多想,徐榮已經開始變陣,由困陣轉型爲殺陣六丁六甲。六丁六甲陣以六丁位六甲位而排列,不但能夠有效的擊殺敵兵,還能把陣中兵卒分而化之,這點纔是徐榮最看重的。

城外總共就那麼點地盤,徐榮並不能也不會把五萬兵卒都帶出城外,所以列陣僅僅只有一萬兵卒而已,但面對七千鐵騎,一萬人中有六千步卒的幷州兵卒可不佔便宜。徐榮要的可不是慘勝,他追求的是完全掌控戰局的大勝。

趙雲經過一次戰陣失利,深知在此兵陣中個人戰力的渺小,或許自己能殺五人,十人,乃是數十兵卒,但他爲此肯定會付出代價,砍殺十人必定會捱上一刀。所以趙雲此時正刻意的放慢腳步,一面讓身後騎兵緊跟,一方面圈住周圍兵卒斬殺當場,試圖從局部破壞陣型的運轉。

體力充沛的趙雲應付起來這樣的場面自然能夠挺住,但嚴綱、單經也就沒這本事了。徐榮爲了解決戰事特意調派了兩翼的騎兵隊衝入戰陣,在東西兩側包圍着單經二將組成了小型的天地三才陣。

雖然沒有強力武將領頭,但爲數兩千的騎兵隊給二將造成的衝擊卻是不太簡單,每當他們覺得可以下刀子砍掉眼前的兵卒時,總會從身子後側方突出一把武器,對他們進行無休止的干擾。

“這樣下去不行,完全被牽制住了。”單經皺眉盯着不斷變化的兵陣,心中眉頭直皺。怪不得主公與趙雲對徐榮如此忌憚,一旦武將掌握瞭如此陣法,還有何人可當其敵手?

“騎兵集結,魚鱗陣!”此刻最好的選擇就是用兵陣與其對抗,而單經麾下兵卒所會的陣型也只有魚鱗陣才能保證騎兵的機動性不會衰減而且不會因爲失去方向感而亂闖。

亂戰的騎兵得到這一命令猶如黑暗中遇見明燈,汪洋中看見燈塔。公孫瓚手下騎兵也算是戰事頗多的老兵了,當即兵卒放棄盲目追擊遊走兵卒,一羣羣的兵士緩緩集結。這樣一來,雖然仍然被徐榮所包圍,但也不會再出現大傷亡,雙方僵持起來。

徐榮站在高臺雖然主要精力都盯着中央戰場,但兩翼的戰事同樣沒有忘卻,看着兩翼的幽州將領同時變陣,徐榮是憂喜參半。憂得自然是單經結魚鱗禦敵,喜得是嚴綱居然排成鋒矢,四處胡亂衝陣。

“先收拾左翼吧。”徐榮心中暗自想着,手中令旗再次變動,下達的命令卻是四門兜底鎖單經,五虎羣羊殲嚴綱。

“怎麼陣型又變了?”嚴綱氣得跳腳,好不容易找準了方向卻又因爲眼前的兵卒一再調動而迷失了路徑,之前的辛苦完全報廢不算,還爲此搭上數百兵卒性命。

“將軍,後方斷了!”鋒矢陣型遇上加強版的矢型陣,自然吃虧,兩千騎兵分成兩隊帶着步卒完全切割了嚴綱所成陣型,佔據着人數優勢與兵陣的默契配合,就連嚴綱也陷入進退兩難之間。

嚴綱沒有超人的武藝,他不能也不會在兵卒被動的情況一一己之力打破僵局,重領兵卒,所以等着他的只有悲劇的團滅,即使他麾下兩千騎兵如何善戰,也擋不住對方人數均等騎兵與千餘步卒的配合。

徐榮治兵是嚴謹的,這些騎兵古板的按部就班着演練時徐榮的吩咐穿插在幽州騎兵之間,就算身旁有將死的兵卒,不該出刀的時候也絕不上前補上一刀爲自己增加一份軍功。靠着如此嚴謹的隊伍,才能練出如此妙串相連的兵陣。

一刀,一槍,一箭。嚴綱身上不提的增加着一道道細小傷痕,沒有一人貪功,沒員兵卒都只完成自己的任務,多一分不多少一分不少。也幸的如此,嚴綱才能喘息苟活,不過就算不死,他也無法再阻礙場中戰局,他即將成爲此戰第一員被俘的高級將領。

兩翼戰事暫且放置一旁,中央的趙雲此刻卻是摸出了點門道。至少眼前極似四門兜底陣地不明陣法趙雲隱約找到了其中陣眼。

極似四門兜底的新陣就是北斗七星,此陣只不過是把六丁六甲的後半段排長再現一字長蛇狀,而蛇尾連接着的另一半六丁六甲則圍合再創四門合圍之勢,而這個蛇尾與四門的相切點就是此陣最關鍵的地方。

“終於讓我發現了。”趙雲雙手微微顫慄,這不是害怕,而是解脫這份無奈的興奮,“全力衝鋒,隨雲殺出去!”

“殺!”將是兵的膽這句話一點沒錯,趙雲信心的高漲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緊跟其後的兵卒也卯足勁衝殺,隨着帶動起來的是百人,千人,數千人。

趙雲認準了一個方向就開始急速衝擊,他有這個本事在短時間以一己之力對抗數十上百兵卒,只要他能把此陣心攪亂,並阻止接下來的變陣,那這場陣鬥就有希望王勝出,他就能直面徐榮了。

在這樣的人海大戰中趙雲突然發現自己所創的盤蛇槍法威力沒有想象中那麼大,殺傷面積比起百鳥朝鳳多有不如。心中略微感慨:看來自己還是自大了,居然妄圖在雙十之齡創出優於童師的槍術,自己的路還有很長啊!

心中如此想着,再次使出朝鳳槍法的趙雲攻擊突然增強,往往一刺一掃之間就會有數名兵卒倒地,在戰場上倒地就意味着死亡,因爲隨之而來的就是連綿不斷的馬踏。

徐榮自然發現趙雲的動作,從他的舉動中徐榮知道此陣已經守不住了,只得連續變陣。所有兵陣中只有一字長蛇毫無陣心,且現在的場面轉換一字長蛇也顯得容易。手中令旗揮動,徐榮的傳令兵正死死的盯着不遠處的身影,一看變陣,立即下達徐榮最高指示。

可惜,命令的連續傳達總會耗費一些時間,短或十餘秒、長或一分鐘,不一而足。而靠着之間的時間差,趙雲已經成功來到陣心,圈住周圍兵卒,攔下他們腳步。

“擋我者,死!”趙雲暴喝,周身氣場隨之蔓延。長槍入長了眼睛一般連續劃開數人喉嚨,造成短暫的混亂。

幽州的騎兵沒有被趙雲落下多少,當趙雲挑飛十餘人後終於趕來相助,經歷數次陣中兵戰,騎兵也只剩兩千之數,人數雖然不多,但用來阻隔一個兵陣卻是恰好足夠。

徐榮吩咐的變陣依舊進行的,但此刻兵陣卻是出現了不和諧的地方,北斗陣被破,無奈轉型的一字長蛇也變成了兩條斷蛇(半條命?),首尾相連已經無法奏效,而演變三才的陣眼卻被趙雲把持並逐漸吞噬。

“徐榮,讓某家出戰吧。”一直冷眼看着戰場的張繡開口道:“這樣下去兵陣會逐漸讓趙雲瓦解,對我軍不利。”

“好,有你出戰趙雲,並帶起三才之人陣,這一戰的關鍵,還得靠你了。”徐榮可不會猶豫,就算張繡不提他也要說出這個方法的,把張繡等人帶在身邊就是爲了在這種時刻挽救場面。

徐榮可不認爲自己身邊有什麼威脅,若是自己真讓人近了身,那這場戰鬥也可以結束了,畢竟他作爲指揮陣斗的人,所處的地方就是大後方,是兵力最多的地方,不論是中央戰場還是兩翼戰局,都有尾部與其相連。

第49章 管寧三人談,遼東最終戰第1章 轉瞬兩年過,商行遭清洗第28章 牛叉親衛,四面楚歌第2章 抓週,出遊第80章 劉氓府內議事,中原戰火燎燃第10章 張繡破白馬,勝券已在握第152章 三江易手,張麴過招第90章 攻城戰事不順,徐晃思慮奇謀第7章 張角隕,破廣宗第3章 法正巡視南陽,鄧艾義陽放牛第56章 院中交談,二人切磋第64章 惹衆怨,戰欲起第21章 領兵赴太行,公孫再撤兵第81章 張燕兵圍魯地,夏侯蹤影不現第107章 南中戰事結,孟獲入洛陽第30章 沮公與戰敗,陽曲關事了第58章 孝直以兵祭陣,諸葛無奈棄城第14章 戲志纔出兵,無終城易手第20章 鮮于渡水遼東,進兵首復汶縣第7章 兵進子午,槍王張繡第62章 漢中談,閒散事第41章 董貴人遭算計,掉包計劃進行第31章 白馬義從驍勇,黃敘攻謀候城第102章 公孫心思,衆人定謀第56章 天然居商談,劉備入呂府第101章 周瑜計如神,劉備入汝南第54章 元宵詩會,成都張任第89章 太行山腳,兩軍相逢第130章 兗州有變,細作暗鬥第52章 劉氓見童淵,拜師習武藝第39章 始反擊,小交鋒第58章 孝直以兵祭陣,諸葛無奈棄城第131章 王粲求官,又得奇才第5章 齊聚汜水,華雄逞威第55章 陳登暗通青州,郭淮胃口不小第122章 淯水旁鏖戰,子義顯風采第85章 眳山背面包圍,兩夏侯皆被俘第12章 開會,朝議第27章 齊入蜀,遇二董第13章 輕取咸陽,孤立長安第84章 聯軍攻入城,袁術想外逃第84章 老農細說地勢,徐晃將計就計第45章 郭嘉謀劃分兵,濮陽戰事泥濘第40章 羌族動,徐晃出第65章 劉鵬宇欲東征,劉翔孟獲參軍第64章 信鴿妙用,貂嬋心思第88章 匈奴俘虜,袁紹公孫第58章 蔡琰有喜,機靈碧兒第13章 輕取咸陽,孤立長安第139章 輕易取平原,僞裝賺臨菑第29章 民族仇,龐德計第93章 弓兵被壓制,演武出結果第16章 大戰血染襄江,徐盛貶職學藝第142章 曹操思策,藏霸離城第54章 包夾曹仁被俘,荀攸進言退兵第33章 劉氓策劃反攻,烏桓族內離心第35章 甕城拉鋸,張徐交鋒第28章 牛叉親衛,四面楚歌第107章 上庸戰了,匈奴王庭第93章 岷江水攻破敵,祝融戲耍龐統第72章 子龍拿捏女王,廳內殺雞儆猴第62章 黑山張燕,劉氓暗棋第15章 齊家樂,進益州第129章 劉備赴長沙,關公營前戰第10章 汜水鏖戰,偷渡孟津第28章 闖陣進出自如,兵進饒樂水域第107章 南中戰事結,孟獲入洛陽第109章 大漢再會戰,各諸侯皆出第73章 九州島征伐起,客場戰無地利第55章 詩會開始,猜謎作詩第136章 沙盤兵演,諸侯亂戰第30章 左大降敵,郭汜上當第115章 張遼劫糧草,袁紹氣跳腳第148章 許攸欲報復,青州終安定第90章 又見特技,會心一擊第13章 宛城街頭喋血,炸藥摧毀地道第16章 山頂建營寨第129章 引線問題,彈簧有效第138章 青州袁紹逝,兩子齊地爭第61章 除董大計,孫曹勢成第40章 再議出兵,奪取幷州第76章 終成眷屬,防患未然第39章 孟獲赤手發威,劉氓府內夜商第71章 大漢再添一郡,趙雲見卑彌呼第140章 陽夏易主,替人頂缸第127章 尷尬往事,火藥之威第28章 圍兵山海關,劉氓再部署第104章 騎兵出擊,太行戰結第140章 陽夏易主,替人頂缸第19章 各路軍團出動,昌黎徒河戰起第63章 貂蟬秀兒,劉氓回憶第135章 袁紹要贖子,暗語示許攸第47章 郭嘉評論,法衍其人第25章 勸蔡邕,琰彈琴第121章 張鬆出山,宴會風波第34章 武藝進,終入城第144章 高覽再奪糧,青州終戰起第135章 二匪來投,新建水軍第55章 詩會開始,猜謎作詩第32章 奔隴西,城危矣
第49章 管寧三人談,遼東最終戰第1章 轉瞬兩年過,商行遭清洗第28章 牛叉親衛,四面楚歌第2章 抓週,出遊第80章 劉氓府內議事,中原戰火燎燃第10章 張繡破白馬,勝券已在握第152章 三江易手,張麴過招第90章 攻城戰事不順,徐晃思慮奇謀第7章 張角隕,破廣宗第3章 法正巡視南陽,鄧艾義陽放牛第56章 院中交談,二人切磋第64章 惹衆怨,戰欲起第21章 領兵赴太行,公孫再撤兵第81章 張燕兵圍魯地,夏侯蹤影不現第107章 南中戰事結,孟獲入洛陽第30章 沮公與戰敗,陽曲關事了第58章 孝直以兵祭陣,諸葛無奈棄城第14章 戲志纔出兵,無終城易手第20章 鮮于渡水遼東,進兵首復汶縣第7章 兵進子午,槍王張繡第62章 漢中談,閒散事第41章 董貴人遭算計,掉包計劃進行第31章 白馬義從驍勇,黃敘攻謀候城第102章 公孫心思,衆人定謀第56章 天然居商談,劉備入呂府第101章 周瑜計如神,劉備入汝南第54章 元宵詩會,成都張任第89章 太行山腳,兩軍相逢第130章 兗州有變,細作暗鬥第52章 劉氓見童淵,拜師習武藝第39章 始反擊,小交鋒第58章 孝直以兵祭陣,諸葛無奈棄城第131章 王粲求官,又得奇才第5章 齊聚汜水,華雄逞威第55章 陳登暗通青州,郭淮胃口不小第122章 淯水旁鏖戰,子義顯風采第85章 眳山背面包圍,兩夏侯皆被俘第12章 開會,朝議第27章 齊入蜀,遇二董第13章 輕取咸陽,孤立長安第84章 聯軍攻入城,袁術想外逃第84章 老農細說地勢,徐晃將計就計第45章 郭嘉謀劃分兵,濮陽戰事泥濘第40章 羌族動,徐晃出第65章 劉鵬宇欲東征,劉翔孟獲參軍第64章 信鴿妙用,貂嬋心思第88章 匈奴俘虜,袁紹公孫第58章 蔡琰有喜,機靈碧兒第13章 輕取咸陽,孤立長安第139章 輕易取平原,僞裝賺臨菑第29章 民族仇,龐德計第93章 弓兵被壓制,演武出結果第16章 大戰血染襄江,徐盛貶職學藝第142章 曹操思策,藏霸離城第54章 包夾曹仁被俘,荀攸進言退兵第33章 劉氓策劃反攻,烏桓族內離心第35章 甕城拉鋸,張徐交鋒第28章 牛叉親衛,四面楚歌第107章 上庸戰了,匈奴王庭第93章 岷江水攻破敵,祝融戲耍龐統第72章 子龍拿捏女王,廳內殺雞儆猴第62章 黑山張燕,劉氓暗棋第15章 齊家樂,進益州第129章 劉備赴長沙,關公營前戰第10章 汜水鏖戰,偷渡孟津第28章 闖陣進出自如,兵進饒樂水域第107章 南中戰事結,孟獲入洛陽第109章 大漢再會戰,各諸侯皆出第73章 九州島征伐起,客場戰無地利第55章 詩會開始,猜謎作詩第136章 沙盤兵演,諸侯亂戰第30章 左大降敵,郭汜上當第115章 張遼劫糧草,袁紹氣跳腳第148章 許攸欲報復,青州終安定第90章 又見特技,會心一擊第13章 宛城街頭喋血,炸藥摧毀地道第16章 山頂建營寨第129章 引線問題,彈簧有效第138章 青州袁紹逝,兩子齊地爭第61章 除董大計,孫曹勢成第40章 再議出兵,奪取幷州第76章 終成眷屬,防患未然第39章 孟獲赤手發威,劉氓府內夜商第71章 大漢再添一郡,趙雲見卑彌呼第140章 陽夏易主,替人頂缸第127章 尷尬往事,火藥之威第28章 圍兵山海關,劉氓再部署第104章 騎兵出擊,太行戰結第140章 陽夏易主,替人頂缸第19章 各路軍團出動,昌黎徒河戰起第63章 貂蟬秀兒,劉氓回憶第135章 袁紹要贖子,暗語示許攸第47章 郭嘉評論,法衍其人第25章 勸蔡邕,琰彈琴第121章 張鬆出山,宴會風波第34章 武藝進,終入城第144章 高覽再奪糧,青州終戰起第135章 二匪來投,新建水軍第55章 詩會開始,猜謎作詩第32章 奔隴西,城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