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

又是一番暢談,稍後,伏泉與衆人言語,將伏完因公務未來一事告知後,隨即便離開,去小樓裡尋一處坐席休息,和臧旻等人談話已是累了,需要休息一下。

此時小樓裡,宴會尚未開始,各色應邀之人,有相熟識的分別聚集一處,大肆談論。伏泉聞之,他們這些人裡,有談論市井趣聞的,有談論邊疆兵事的,有談論朝野政治的,各種各樣的言論交集在一處,端得是有些後世茶話會的意思。

伏泉不由感嘆漢代的言論自由真是不一般,需要忌諱的真少,幾乎沒有。其中甚至有人直接當面中傷皇帝寵信宦官亂國的,怪不得東漢後來的桓帝對黨人士人不斷打壓,若是換了他,下屬這些編排自己,即使真的是自己做得過分了,也一樣要如此報復。放之後世,這就是當面不尊重領導,領導能給你好臉色嗎?

“流川!流川!快來此。”突然,西側的一處角落,一身太學諸生所穿直裾長袍的張昭揮舞長袖喊道。

順着張昭所在,伏泉望去,只見自己那幾位徐州好友皆在此地,便快步走去,與衆人相互打了招呼。隨後入坐,此時宴會尚未開始,衆人爲打發無聊時間,和在場賓客一樣,相互閒談,伏泉無法,也只能加入他們議論的行列。

“子源藉口太忙,丟下吾等於此閒談,連一壺濁酒都不予施捨,真是枉費與其相交一場。”王朗飲完案几上耳杯裡的水後,語帶調侃道,臉上慍怒之色明顯,似乎真的生氣一樣。

衆人心知王朗在調侃,也不言語,今日臧旻宴請,臧洪這個兒子迎來送往,接待賓客本身便是極累,能抽出時間將他們安排在此地便是不錯了,哪裡還有能指望臧洪做其他事情?

後來,張昭提起了二月底雒陽發生的設立鴻都門學事件,這才轉移了話題。當時劉宏下詔,令置鴻都門學,其諸生皆敕州郡、三公舉用辟召,或出爲刺史、太守,入爲尚書、侍中,有封侯、賜爵者。這一下子就把士人君子惹火了,紛紛憤怒不已,他們這些出身正統官途之人,與這些非經學出身,半路出道的人一同出列朝堂,着實都感到恥辱,羞於和他們同朝爲官。

其實,設立鴻都門學早已有了端倪,只不過沒人想到劉宏真的不顧外朝士人激憤,執意如此爲之。天下人都知道當今陛下劉宏喜歡文學,自己撰寫《皇羲篇》五十章,不能說驚豔至少也是頗有水準的作品。去年劉宏下詔,特招辭賦出衆的太學生待制鴻都門學下,其後又將善於尺牘及工書鳥篆之人也招入進來,侍中祭酒樂鬆、賈護又引薦一羣無德趨炎之徒夾雜中間,而劉宏不又明這些人本質好壞,常常不按朝廷規矩對他們越級擢升,就已經引起朝野非議。

直到今年二月,劉宏下詔正式設立鴻都門學,可是直接把士人君子,特別是太學裡的太學諸生惹火了,私下非議皇帝者數不勝數。而朝臣諫言皇帝者,也不少,七月的時候,議郎蔡邕上書七議,也是特別提到了這件事,不過劉宏並未聽取採納。

“詩詞歌賦,何也?術之小者也,於匡國理政有何益?何時也能如此堂而皇之的成爲進身之階呢?”提及此事,王朗第一個不高興,大聲質問道,他師從楊賜,本身又於經學一道尤爲精通,只等遊學之後便歸鄉舉孝廉爲官。此時皇帝不再讓經學成爲爲官唯一根本,甚至打破常規官員升遷方法,變向打壓經學爲官的途徑,這能不讓他氣憤嗎?

畢竟那些靠詩詞歌賦晉升爲官的官員越來越多,這些官位從那裡來?不就是從以經學爲官的人手中多來的,他們如今,可就相當於搶了原本屬於王朗等人的官位,想想看想做官的知識分子最怕什麼?不就是害怕自己的學問做不了官了嗎?劉宏現在意思,頗爲以後改變選拔官吏方式的意思,這能不讓王朗這些經學知識份子憤怒嗎?

“然!詩詞歌賦小道耳,於治國毫無用處,豈能入得爲官正途?”張紘厲聲附和道,他來雒陽遊學,跟博士韓宗學習易經和歐陽尚書,當然也是對劉宏大肆提拔鴻都門學學生氣憤不已。

“子綱兄說得對,經學纔是根本,不修五經,何以爲官?陛下如此作爲,乃是亂國之政。”張昭也隨後應聲道,他年少時便好學,擅長隸書,後來隨白侯子安學習《春秋左氏》。雖然《左傳》乃是古文經學,非是官學今文經學,但只要他學問精深,才名遠揚,並不影響他的仕途,畢竟像馬融、馬日磾、盧植等人,也都是學古文經學爲官的。

不過此時劉宏這麼隨意改變選拔官吏的方法,自然要讓張昭這些古文學派者頗有微詞,拋開私交不提,本來如同水火的古、今文經學兩派,此刻卻是出其的團結,畢竟經學不能成爲爲官的基礎,曾經壟斷的選拔官吏的方式被搶走,他們若是再這樣互相爭鬥下去,一點意義都沒有。

王朗突然拍案怒道:“依吾看此中原由全是閹人從中作梗,陛下糊塗,竟亂呼閹寺爲‘父母’,國家豈會安寧?”隨後突然振臂高呼道:“閹人不除,國無寧日!”

“閹人不除,國無寧日!”

“閹人不除,國無寧日!”

……

隨着王朗一聲高喊,在場幾人也是隨後附和喊道,接着周圍靠近的其他陌生人先是聽後錯愕,沉默半晌後,這纔有人跟着大喊,隱隱有蔓延四散之勢。

伏泉見後臉色焦急,酒肆乃人多嘴雜之地,他們這麼肆無忌憚的高喊,若是傳到劉宏耳朵裡,說不得會再惹出禍事,甚至連累自己,連忙大聲勸阻道:“諸位兄長慎言,前番侍中寺一事險些出了大禍,今日切不可再來,否則重演朱雀闕橫禍,豈不獨讓閹寺痛快?”

身邊衆人被這麼一阻,這才驚醒,方纔他們心情太激動了,全然忘了身處何地,雖然上次侍中寺一事有伏完的袒護幫助皇帝之後並未深究,但誰知道會不會有下次的好運,是以盡皆閉嘴,不再言語此事。

本來熱情激烈的氣氛,這才安靜了下來……

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相移民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家羽翼需盡誅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四百九十九章 封狼居胥漢爲傲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城山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終始說第三百一十三章 破計爲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淳于瓊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光乍破兵戈亂第四百八十八章 婿留丈人之命第六百八十七章 完勝域外第五百四十五章 王佐留香厚臉談第六百三十六章 流失悲劇張燕死第四百二十一章 惡狼養於宅籠只爲忠犬也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縣巧遇第五十章 宋酆兵敗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家羽翼需盡誅第六百八十七章 完勝域外第九十九章 無錢募兵第六百二十一章 手段厲害不如軍事牛逼第五百七十五章 安撫諸軍誰效死第五百四十四章 奇男子香味極重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五百二十四章 今日便受此之辱第二百七十五章 信都不信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二百四十九章 甘氏疑雲第六十五章 天災不絕第四百一十六章 伏氏不現約何氏第六百三十九章 呂布百騎衝胡陣第五百七十五章 安撫諸軍誰效死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五百零一章 張然明兵敗如山倒第四百九十二章 鮮卑思變何惶惶第二百四十二章 老子當爹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四百四十三章 彈汗山和連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當雄飛 安能雌伏第六百四十六章 天子駕崩第五百三十章 從祖以下皆得解釋第二百零九章 拜巴郡太守第一百一十八章 放兵三日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四百零九章 袁本初來賀第五百九十八章 終至漢陽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豐收和大婚第五百二十一章 長社城下誰成名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音公孫瓚第四百四十三章 彈汗山和連第三百三十二章 趙凱退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針對第二百九十九章 人各有志 出處異趣第五百七十九章 不其侯府孩童事第三百三十二章 趙凱退兵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第四百八十章 槍頭無有唯投杆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州第四次漢羌大戰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四百三十八章 僕不仕也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三百八十五章 滅賊前奏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軍中侯第四百三十六章 弘農張氏第二百一十章 卞縈悲歌第五百五十四章 古之惡來誓效死第二百九十三章 如何應對世家豪族第十六章 曹破石要女第三十一章 救人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六百二十五章 搶先決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第四百八十八章 婿留丈人之命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五百七十九章 不其侯府孩童事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獵伊始聞白鹿第五百三十四章 太平之世可真有第三百零四章 北疆何時有變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五百六十章 今必將滅賊餘一役第五百一十七章 歸去蜀中還諸事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漢郡武庫第六十四章 黃漢升抱子求醫第三百五十六章 一出李逵遇到李鬼的戲碼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六百七十八章 出名的年輕俊傑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針對第六百八十九章 重開西域都護府第五百二十八章 自此屯田人衆矣
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相移民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家羽翼需盡誅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四百九十九章 封狼居胥漢爲傲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城山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終始說第三百一十三章 破計爲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淳于瓊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光乍破兵戈亂第四百八十八章 婿留丈人之命第六百八十七章 完勝域外第五百四十五章 王佐留香厚臉談第六百三十六章 流失悲劇張燕死第四百二十一章 惡狼養於宅籠只爲忠犬也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縣巧遇第五十章 宋酆兵敗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家羽翼需盡誅第六百八十七章 完勝域外第九十九章 無錢募兵第六百二十一章 手段厲害不如軍事牛逼第五百七十五章 安撫諸軍誰效死第五百四十四章 奇男子香味極重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五百二十四章 今日便受此之辱第二百七十五章 信都不信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二百四十九章 甘氏疑雲第六十五章 天災不絕第四百一十六章 伏氏不現約何氏第六百三十九章 呂布百騎衝胡陣第五百七十五章 安撫諸軍誰效死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五百零一章 張然明兵敗如山倒第四百九十二章 鮮卑思變何惶惶第二百四十二章 老子當爹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四百四十三章 彈汗山和連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當雄飛 安能雌伏第六百四十六章 天子駕崩第五百三十章 從祖以下皆得解釋第二百零九章 拜巴郡太守第一百一十八章 放兵三日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四百零九章 袁本初來賀第五百九十八章 終至漢陽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豐收和大婚第五百二十一章 長社城下誰成名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音公孫瓚第四百四十三章 彈汗山和連第三百三十二章 趙凱退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針對第二百九十九章 人各有志 出處異趣第五百七十九章 不其侯府孩童事第三百三十二章 趙凱退兵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第四百八十章 槍頭無有唯投杆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州第四次漢羌大戰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四百三十八章 僕不仕也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三百八十五章 滅賊前奏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軍中侯第四百三十六章 弘農張氏第二百一十章 卞縈悲歌第五百五十四章 古之惡來誓效死第二百九十三章 如何應對世家豪族第十六章 曹破石要女第三十一章 救人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六百二十五章 搶先決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第四百八十八章 婿留丈人之命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五百七十九章 不其侯府孩童事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獵伊始聞白鹿第五百三十四章 太平之世可真有第三百零四章 北疆何時有變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五百六十章 今必將滅賊餘一役第五百一十七章 歸去蜀中還諸事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漢郡武庫第六十四章 黃漢升抱子求醫第三百五十六章 一出李逵遇到李鬼的戲碼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六百七十八章 出名的年輕俊傑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針對第六百八十九章 重開西域都護府第五百二十八章 自此屯田人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