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

朝堂之事伏泉知道也是愣了半響,待從太尉府中傳出消息,知道王甫所呈之信後,愣了半響,暗道果然能在歷史留名的都不是什麼等閒之輩。

歷史上王甫等人也是在知道竇武欲誅殺他們之後,直接行雷霆手段,挾持皇帝太后,一擊擊中士人集團與竇武的要害,如同後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樣,不給對方反擊機會。

而現在,王甫知道宋氏與伏屍外戚要保劉悝,而且通過各種途徑阻止他們刑訊逼供鄭颯、董騰承認與劉悝謀反,知曉此路不通,他便換了方法,直接讓手下冀州官吏聯名上書,因爲他深知劉宏心中最怕之事,無異於有人奪其權柄,劉宏聽到此事一定會相信他們。就如竇武之事,他們當初誣陷不就如此,至於後果?想想看事情過去幾年,現在皇帝還能不清楚其中內情,但依舊沒有懲處他們。爲何?一方面是對他們從小照顧皇帝的依賴,另一方面則是皇帝自己要面子,他若平反豈不是自打自招,說自己愚蠢被人矇蔽嗎?

皇帝於朝堂明旨已發,伏完等人思來想去還是決定需前往李鹹府上打聽消息。伏泉隨伏完乘馬車到了李府,早有李府蒼頭前來接應,蓋因伏泉幾番前來,對方業已熟悉,對兩人道:“君侯、郎君,我家主公早已等候多時了。”

兩人詫異,隨蒼頭入府,此時太尉府前冷冷清清,問及原因,蒼頭回曰李鹹已命今日不見客,只允許不其侯府人前來,伏泉暗道看來李鹹早已猜到他們要來了。

到前堂不遠,只聽堂前傳來一陣議論之聲,進入後才發覺裡面還有一人,其人年齡似乎已知天命,鬢髮斑白,皮膚皺紋不少,更有些老人斑。

伏完道:“完見過太尉、廷尉。”

廷尉?陳球?

未幾,伏泉隨之行禮道:“見過太尉、廷尉。”

李鹹未回話,那陳球卻先回道:“汝可不能如此稱呼吾?吾與汝父皆是同鄉,汝當喊一聲世伯。”

同鄉?一番瞭解,伏泉知道陳球出自徐州下邳,當是徐州同鄉無疑,看其提到父親,顯然應是與伏正少時相熟。只是其出身下邳陳氏,不知道和那父子皆妖的下邳陳氏父子是和關係?

未做他想,只能再次道:“見過世伯。”

陳球爽朗一笑道:“今日君侯前來爲渤海王一事乎?”

“伯真何故取笑於吾,與他人學之稱餘君侯,你我同鄉關係竟如此疏遠乎?”伯真即陳球表字,伏完佯裝發怒,此時堂前一個三公一個九卿,他這閒職中散大夫,雖算皇帝近臣,但也不值得陳球稱君侯,傳出去可真是貽笑大方了。

“說笑耳,吾與李公已等子全多時。”陳球笑道。

李鹹此時直入正題道:“子全與流川叔侄已知陛下旨意,此乃王甫所呈書信,另有袁本初與李冀州之信。。”

兩人接過書信,認真查看,俱皆大驚,雖是聽說此信荒誕,未想竟歹毒如斯,信中之言伏泉所見,句句皆是不軌大罪,足足可寫一篇討賊檄文。另外兩封裡,一封當然便是伏泉所送袁紹之信,另一封卻是冀州刺史李邵書信,李邵信中言及小黃門李超跋扈至極,同時大相索賄,來時更與冀州諸宦官門生官吏私下密談,令人生疑。

未久,伏完道:“太尉信此中所言乎?”

“未信。餘今日本想獻出李冀州與袁本初之信,一舉彈劾宦官貪污索賄,誣陷忠臣,然未想王甫此獠竟率先拿出此信,後餘觀陛下一心只查渤海王一事,念及諫言恐驚動宦官,便未呈遞。陛下年幼,初看此信,震怒如斯,若此時彈劾宦官,恐不美也,反而令其生疑,謂朝臣皆與渤海王串聯,此乃王甫之計也,不留一絲反駁之機。”

衆人聽了李鹹之言,紛紛點頭,的確,一個人震怒的時候,還會有理智信別人嗎?更何況宦官於皇帝而言,自小長大,縱是知道宦官作惡,恐亦難下狠手。

伏完問曰:“不知太尉有何對策?”

“吾亦無應對之策,冀州與京師遠隔千里,縱是派人詳查亦需時日,然王甫可會予渤海王時機乎?好在陛下於此事亦有所疑,只讓陳公審理,否則交予段熲處理,則渤海王休矣。”

陳球隨即道:“吾亦是知曉此事棘手,便下朝後於李公府上商議,未想之後竟遇子全。”

衆人聽李鹹之言盡皆默然,王甫之計破解簡單,只需派人與冀州查訪,查到信中所言皆乃妄言,必能翻案。然而難就難在缺少時間,現在不像後世,有飛機火車,幾小時便可到千里之外,一來一回也要近一月,加上查證也需時間,可是王甫會給嗎?他現在只需要不斷挑撥皇帝,將劉悝從廷尉府轉送司隸校尉處,到時段熲於大獄中嚴加拷打,劉悝估計又會於歷史上一樣被迫自殺。

就在衆人皆無他法時,伏泉道:“太尉此言差亦,吾等解救何需派人查訪冀州?”

李鹹詫異問曰:“另有其法乎?”

“然也,此事關鍵皆在送王甫之信者,小黃門李超也,查訪皆其人所爲。其乃天使傳旨,必定已回京中,吾等只需抓捕其人,拷問信中屬實,此人貪婪成性,若得其法,必不受拷問,則一查便可斷定此事真僞。到時有其證言,必可救渤海王也。”

“善!”

“妙極!”

李鹹等人聽後眼神一亮,盡脫口道。

未幾,伏完問道:“然李超爲宮中之人,未有大罪如何可抓?”

陳球笑曰:“子全真糊塗也,李冀州之信不是已言其罪。”

“何罪也?”

“索賄貪污,不爲大罪乎?”

“這……”伏完臉露懊悔之色,顯然爲自己未想到此事十分苦惱,蓋因東漢貪污者衆多,連馬融此等經學大家都四處貪污,亦未有何事,是以這成了官場潛規則。伏泉觀之暗道自己這伯父真的是書呆子,一點政治鬥爭直覺都沒有,雖然大家都默認貪污,但是此時你死我活,誰還管這官場潛規則。

想及一事,伏泉謂陳球道:“流川聽聞,王甫與渤海王有隙,煩請世伯讓其寫下前事,到時上呈陛下,亦對此時有所幫助也。”

“善,吾明日便與渤海王商談。”

第一百八十五章 援益州定平板楯第三百八十三章 譁變伊始只爲糧第四百三十三章 崤函古道第五百二十二章 小城望援唯死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四百七十三章 龐德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三百零八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殺服人第二百七十章 願往五斗米教祈願第五百九十一章 士別五年 當刮目相看第二百八十一章 抑制邪教第一百九十四章 漢蠻激戰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三百八十八章 荊揚大亂解第五百零二章 大戰之下真情義第四百六十四章 漢人殺向彈汗山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蠻亂驚蟄起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二百六十七章 難捉緣由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第四百六十四章 漢人殺向彈汗山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嘭嘭噹噹第四十五章 長者之計第二百六十七章 難捉緣由第五百一十五章 化胡爲漢三策第二百六十七章 難捉緣由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及渠帥射藝第四百一十九章 北征前夕事茫茫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候未到 尚需從長計議第五百二十二章 小城望援唯死戰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軍並非鐵板一塊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三百六十六章 募丹陽兵第五百二十章 本爲韓約欲變遂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二十一章 旨意不妥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六百章 伏泉小兒必敗也第三百八十五章 滅賊前奏第三百五十章 必可一戰而定賊軍第五百一十九章 黨錮解袁紹出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一百章 青青子衿第六十六章 三互法第六百三十八章 出兵戰南匈奴第三章 鄭颯第六百四十三章 驃騎將軍涼州牧第五百七十九章 不其侯府孩童事第二百七十二章 在嘴中徜徉第二百八十七章 主動勾搭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六百六十六章 蔡邕入京第兩百零一章 直搗閬中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九十四章 幽州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操 你老婆我收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終是屠城顯本心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針對第一百六十五章 查袁赦以正不法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益州分野有王氣第一百五十七章 韓家老賊顯影蹤第六百八十章 徵西域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讓胡笳十八拍再現第四百章 明裡緩和漢與鮮卑之關係第二十章 人情第六百七十一章 黑山賊滅第四百零九章 袁本初來賀第二百八十章 張魯 休得呱噪第二十二章 太學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八十九章 楊縣良將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四百四十七章 被桑椹幹摸黑的袁紹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調了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五百二十五章 漢騎應從天上來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三百四十一章 揚州待援第五百八十四章 今日之禍已有先因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第六百八十六章 天下可無洪 不可無君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第三十二章 伏子全一豚犬耳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二百二十八章 爾等竟不知漢朝班定遠使西域乎
第一百八十五章 援益州定平板楯第三百八十三章 譁變伊始只爲糧第四百三十三章 崤函古道第五百二十二章 小城望援唯死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四百七十三章 龐德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三百零八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殺服人第二百七十章 願往五斗米教祈願第五百九十一章 士別五年 當刮目相看第二百八十一章 抑制邪教第一百九十四章 漢蠻激戰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三百八十八章 荊揚大亂解第五百零二章 大戰之下真情義第四百六十四章 漢人殺向彈汗山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蠻亂驚蟄起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二百六十七章 難捉緣由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第四百六十四章 漢人殺向彈汗山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嘭嘭噹噹第四十五章 長者之計第二百六十七章 難捉緣由第五百一十五章 化胡爲漢三策第二百六十七章 難捉緣由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及渠帥射藝第四百一十九章 北征前夕事茫茫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候未到 尚需從長計議第五百二十二章 小城望援唯死戰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軍並非鐵板一塊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三百六十六章 募丹陽兵第五百二十章 本爲韓約欲變遂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二十一章 旨意不妥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六百章 伏泉小兒必敗也第三百八十五章 滅賊前奏第三百五十章 必可一戰而定賊軍第五百一十九章 黨錮解袁紹出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一百章 青青子衿第六十六章 三互法第六百三十八章 出兵戰南匈奴第三章 鄭颯第六百四十三章 驃騎將軍涼州牧第五百七十九章 不其侯府孩童事第二百七十二章 在嘴中徜徉第二百八十七章 主動勾搭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六百六十六章 蔡邕入京第兩百零一章 直搗閬中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九十四章 幽州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操 你老婆我收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終是屠城顯本心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針對第一百六十五章 查袁赦以正不法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益州分野有王氣第一百五十七章 韓家老賊顯影蹤第六百八十章 徵西域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讓胡笳十八拍再現第四百章 明裡緩和漢與鮮卑之關係第二十章 人情第六百七十一章 黑山賊滅第四百零九章 袁本初來賀第二百八十章 張魯 休得呱噪第二十二章 太學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八十九章 楊縣良將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四百四十七章 被桑椹幹摸黑的袁紹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調了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五百二十五章 漢騎應從天上來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三百四十一章 揚州待援第五百八十四章 今日之禍已有先因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第六百八十六章 天下可無洪 不可無君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第三十二章 伏子全一豚犬耳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二百二十八章 爾等竟不知漢朝班定遠使西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