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將軍之位不好

楊彪說完之後,在衆人震驚之中,立刻又有一人出列,乃是尚書盧植,其被袁紹軟禁後,在伏泉拿下雒陽後,爲涼州兵救出,所以能參加此番朝會。

這一下,所有朝臣剛剛被楊彪一句話打壓到底,見到一直素來性格剛毅的盧植出現,當下,又是興奮起來,以盧植這般正氣的人,絕對不會和楊彪一樣,連自身名氣都不要了。

見到盧植,伏泉心中一驚,他可有些敬畏這位老者,畢竟,他可是真正的敢於直諫,不怕死的,其敢直斥竇武,說其不尊禮法,不按照宗譜次序選君主,不立長君,欲立幼君掌控朝政,可謂是字字誅心,就差說其要做權臣了,所圖不小了,要不是竇武是黨人“三君”,顧忌自己的名望,又忌憚盧植的名聲,否則說不得盧植要遭難。

當然,伏泉敬畏盧植,卻是因爲其一則不是黨人,出身寒族的他只是與黨人友善,還沒那麼偏幫黨人;其二自然就是這位的直諫,畢竟盧植連當時權傾朝野的竇武都不懼,還會怕伏泉這個還沒有連朝堂都沒掌握的驃騎將軍嗎?

只是,盧植接下來說的話,卻是令伏泉以及在場羣臣頗爲吃驚,卻聽盧植緩緩拜道:“啓稟太后、陛下,臣附楊大夫之議!”

盧植的嗓門很大,令得在場之人都聽得非常清楚,一時間,場面又安靜下來,這一次盧植的話,比剛纔楊彪所說,還令在場羣臣受打擊,如果說楊彪這個有着敢於直諫的家族,因爲忠於新皇的緣故,倒向皇帝和驃騎將軍伏泉,但是盧植怎麼會?

別忘了,這位可是連竇武都不放在眼裡,直接以布衣身份,噴得大將軍竇武一句話不敢反駁的直臣,可是現在,連盧植也同意了,當下朝堂黨人中識勢之人,紛紛出列拜倒,皆疾呼附議,深怕自己比別人遲喊了。

一個又一個,在場所剩黨人從一部分,直到全部,最終都跟着低頭,而在坐高官,以司徒伏完,司空馬日磾爲首的三公九卿,以及千石以上的官員也都紛紛出列。

司徒伏完出列大聲拜道:“回稟太后、陛下,今觀陛下孝感動天,臣聞之,亦爲陛下之孝感佩!臣聞仲尼曰:必世而後仁,善人之治國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先帝主政以來,佈德行武,功績著於竹帛,四海之內,皆有恩澤,臣愚竊以爲,先帝當立廟祀之,使天下世世代代,皆知先帝之德!”

“臣等附議!先帝主政以來,佈德行武,功績著於竹帛,四海之內,皆有恩澤,臣愚竊以爲,先帝當立廟祀之,使天下世世代代,皆知先帝之德!”

自伏完說完後,其他官員都跟着喊道,就是伏泉也跟着拜倒,至於羣臣爲何要讓伏完出頭,這自然是如今伏氏朝堂當權,沒人敢搶伏氏叔侄二人的戲份而已。而伏泉縱然成爲驃騎將軍,但畢竟伏完輩分大,就算是他提出上美諡、立廟號的事情,但明顯也得讓給伏完。

滿殿自此,公卿百官都達成一致,事實證明,官僚士人集團所參與的任何事情,去除了一批激進分子後,任何東西都是虛的,只要有足夠的利益,都是可以商量的。

想想看,就連趙高指鹿爲馬,都有人捧臭腳,自娛自樂的裝白癡,爲了保證仕途官位,區區一個給“昏君”上美諡、立廟號,又算得了什麼?

之後,隨着宋太后看了眼小皇帝劉崇點頭,小皇帝便用他稚嫩的口氣開口道:“諸卿之意,甚得朕心,先帝上諡立廟之事,就此定下!待諡號、廟號定好,擇吉日安葬先帝!”

“陛下聖明!”

隨着劉崇在早就練習過類似的官方語言下,簡單下旨後,羣臣齊聲喧乎,這場朝會最重要議題就此結束,而後再無其它事情,朝會就此終了。

待宋太后、小皇帝離開後,羣臣一一離開,伏泉是最後離開的,也沒有跟着伏完離開,之所以如此,自然是今天的事情實在有些太激烈了,激烈的伏泉自己都要冷靜一下,考慮那些人能用,那些不能用。

朝堂所剩的人裡,那些一開始就沒有明確反對的黨人,是完全可以拉攏的,畢竟天下那麼大,伏泉可不敢說就憑着幾州的人才治理天下,那完全是個笑話,因爲這根本不夠。

而這些不明確反對,也沒明確拒絕的人,就是他最需要的,即使拉攏不成,那也不需要過分打壓,選一、二閒職安置,讓這些人有官做,沒實權,不鬧事便好。至於像劉岱、周毖這些,直到最後才同意的人,已經有些過分的死忠分子,那就堅決的打壓,如果能查出他們和袁紹有關係,那就毫不留情的清楚,查不出也得讓他們掌握不了地方大權,也進入不了中樞,人爲的讓他們仕途止步才行。

這些問題一一想好後,伏泉又在思索盧植之事,其實連他也搞不明白,盧植這個明顯有些認死理的傢伙,爲什麼今天會幫自己?難道因爲他和馬日磾交好,盧植因爲馬日磾的關係,不想破壞兩家和諧?

想想看,又不可能,盧植真要這麼在乎關係變通,也不至於會幹出直斥竇武的事情,畢竟竇武所在的右扶風平陵竇氏,和馬日磾所在的右扶風茂陵馬氏,兩家關係更近,都是老牌皇戚,盧植若是真在乎馬家的關係,當初他就不會這麼做了。

一番思索,伏泉也是不得其解,心裡面,莫名的思念起賈詡,如果這個傢伙在自己身邊,應該很容易給自己答案纔是。思及日子,伏泉覺得,接到自己命令的賈詡,也該到了纔是。

雒陽西門外,數百騎飛馳而行,捲起大量煙塵,直接讓在場百姓紛紛迴避,聯想到前些日子,雒陽動亂的事情,他們可不敢去招惹這些成羣結隊往京師跑的涼州騎兵。

這支涼州騎兵,其實細細看着,除了百餘人是身披甲冑的騎兵外,其餘多爲儒服或者官服,並非正經兵馬。其實他們都是在伏泉離開涼州時,便被他傳令給賈詡,讓賈詡所帶來的伏泉的舊部文吏,他們之中,大部分都是伏泉所想皇帝求官來的,身不在雒陽,卻因爲伏泉擁立之功成功朝官的官吏。

前番伏泉提前走,因爲時間急,他在涼州邊境等信號出兵,自然無法第一時間徵調帶走這些人,畢竟他們可都在涼州各地任職,直接集結的話,無疑十分耗時間。所以,爲了能夠保證自己入雒陽,手下的人才夠用,伏泉纔會第一時間通知賈詡。

從一開始,伏泉就知道,入主雒陽,和掌管地方不同,雒陽城內需要不是他有多少強兵強將,這些人分佈各地,拱衛京師便好,他真正缺的是能在黨人對峙的情況下,有保證自己獨立運轉,不會崩盤的政治體系,他手下人只有有這樣的政治實力,才能保證伏泉真正的權傾朝堂,這纔是外戚權臣該有的樣子。

眼前雒陽城的輪廓越來越近,車隊爲首的一白服儒士,看着闊別了數年的大漢京師,頗有種恍然如夢的感覺,因爲他知道,只要他入了這京師,大漢未來數十年的統治,他都可以過手,換句話說,他很快就要站在那金字塔統治的頂層了。

白服儒士不是別人,自然是伏泉一直等待的賈詡了,只是,他那一身白色儒服,現在可以說直接染成灰的了,一路上的煙塵,直接把那件衣服染色了。

自從得到伏泉之令後,賈詡連忙召集涼州內部,早就被伏泉定下的入京諸人,然後這一行人,便由百餘精騎護送,一路趕往京師雒陽。

爲了節約時間,賈詡特地命令諸人都不能乘馬車,只能騎馬,而且要日夜不停,生怕耽誤了父親的事情。其他人開始雖有怨言,畢竟策馬從涼州日夜不停趕往京師,這對於一般漢軍而言,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對於很多儒士而言,就有問題了。

當然,這不是說那些儒士不懂武略,漢代儒士多爲能文能武之輩,騎馬自然不算什麼,他們有怨言的卻是長途行軍。畢竟,讓他們連續騎馬趕路,趕個三日、五日幾百里路肯定沒事,但是像這種將近一月的趕路日程,可真就要了他們的命了,沒經過訓練常人可以熬得住的,但絕對不會感覺好的。

不過,一切都隨着路上傳來的伏泉被封爲驃騎將軍的消息而煙消雲散,趕路的這些官吏可都不是傻子,自然能從伏泉升官入京,招他們這個舊吏入京的寓意,還不是讓他們升官發財,仕途更加進展嗎?當下,真是騎馬也不累了,趕路也不苦了,鼓着氣力的往京師趕,現在卻是終於入京了。

雒陽西門夏門口,這一行數百人仿若鬆了口氣一樣,看着那碩大的“雒陽”二字,特別興奮,就是賈詡這個一直能保持冷靜的傢伙,此刻的內心,其實也有一些騷動。其實這也不怪他,任何一個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如此,如果說有人因爲即將掌握大權,心裡沒有任何波動,顯然不可能。

由着親兵和守城門的涼州兵揭露身份,很快他們便獲得同學,賈詡剛準備策馬入城,便被城門內問詢趕來的十幾名涼州文武圍住了,賈詡識得他們,都是隨伏泉出兵的在涼州軍中,屬於中上層的人。

和他們互相打招呼後,賈詡便詢問主人所來何事,很顯然,看他們的樣子,明顯是早就得到自己的消息,特地在雒陽城西的夏門等自己了。

那幾人聞得此言,也不扭捏,當下便有一領頭的文士將這幾日他們隨伏泉入京後的情勢說了出來,而後重點提到伏泉不爲大將軍的話題,最終直言爲何伏泉不接受大將軍?

等到這文士話一說完,其他十幾個涼州文武,也都點頭,詢問賈詡伏泉意思,自從伏泉拒絕大將軍之位以來,其麾下文武,除了能看出其中用意的人外,大多數人都是一臉懵逼,不明白伏泉爲什麼拒絕。

對於這些人而言,只有伏泉權勢越高,他們這些舊吏,纔會有更好的出路,而觀本朝歷代權勢最高者,無不以大將軍爲榮,現在伏泉堅決拒絕大將軍之位,明顯會讓他們不安。

他們都明白,伏泉既然不想告訴他們,那他們就是問到死也得不到答案,說不定還會因此惹惱了伏泉,那就得不償失了,而涼州人中都知道賈詡此人是伏泉肚子裡的蛔蟲,只要問他必有所獲,因此纔會有這十幾人得到消息來攔路的情況,可以想見,賈詡入京師後,還會前來拜訪讓他解惑伏泉意圖的人不會少的。

看着面前衆人表情,賈詡自然猜出他們心中所想,不由捋了捋因爲一路風塵而十分凌亂的短鬚笑問道:“不知諸位可知,將軍位中,最重者何也?”

衆人聞後面面相覷,不知賈詡爲什麼問這個簡單問題,但那爲首的文士還是出言道:“逼大將軍也。”

“然也!”賈詡點頭,又問道:“次者何?”

“驃騎將軍也。”

聞言,賈詡反問道:“諸位既知二者區別,何必問某?”

此話一出,在場衆人都是沒明白,一副疑惑不解的神色,伏泉不接受大將軍的位置,和這兩者能有什麼關係呢?

當那爲首之人再問後,賈詡搖頭回道:“大將軍,看似位高權重,實則內外猜忌,於宮中府中,皆爲衆矢之的也。歷來得此位者,無幾人可得善終,今主公不受大將軍位,朝中自然無人敢應此位,故而自以其次,驃騎將軍最高,主公如今既爲將軍之首,何必再去任大將軍?引宮中府中猜疑乎?”

“這……”衆人聞言,盡皆啞然,他們沒想到,伏泉不接受大將軍位置,竟然就這麼簡單。

不過,賈詡其實有一點沒告訴他們,伏泉之所以不接受,還有一點也是爲日後避禍做準備,自古權臣難有善終者,賈詡不相信走到這一步的伏泉不會明白。

在賈詡想來,伏泉現在空置大將軍,也是爲了埋伏筆,倘若日後出現小皇帝要奪權,或者並非伏泉至親的宋太后想大用宋氏族人的事情,伏泉必然會和劉漢皇室摩擦,到時候,他如果作爲大將軍反而就不好了,更難有脫身時候。

如此,倒不如現在空置大將軍,遇到這些事情,直接挑宋太后和小皇帝要的人去做大將軍,這樣表面上看還兵於人,使得宮中安心,實則兵權還是在伏泉手上。畢竟,到那時候,做了驃騎將軍這麼久的伏泉,豈是隨便一個新上任的大將軍可以撼動的,伏泉完全可以架空大將軍,賈詡相信,那些隨伏泉南征北戰的兵將,肯定不會去聽從一個空降的大將軍指揮的。

第四百三十八章 僕不仕也第十一章 神醫醫聖第一百二十八章 死戰不退第六百八十一章 化肥第四百三十一章 受冠禮成第一百四十六章 漢室三興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第三百八十八章 荊揚大亂解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賜之李陵第五百七十八章 張讓委屈王允將罪第五百一十六章 土地女人孩子缺一不可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四百三十一章 受冠禮成第四百零三章 訓弟只爲百年後第二百二十章 錦衣賊盜少有膽色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四百四十七章 被桑椹幹摸黑的袁紹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三十二章 伏子全一豚犬耳第四百三十四章 僕不如也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針對第五百四十四章 奇男子香味極重第八十章 夭兒多嬌第一百二十章 以命搏命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五百二十一章 長社城下誰成名第二十章 人情第一百章 青青子衿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第五百四十六章 潁陰荀氏才俊多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二百一十八章 馬可識途 牛亦識羣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一百二十章 以命搏命第二百六十章 爲了黃巾而上位第三百零九章 太守已至第六十章 揭過第三百八十三章 譁變伊始只爲糧第六百二十六章 此非善人所爲也第五百七十五章 安撫諸軍誰效死第二百二十九章 反其道而爲之第一百九十一章 檄文討賊板楯蠻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廣 張伯路第二百七十六章 內院暗潮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五百四十三章 曹魏最大之功臣第五百一十九章 黨錮解袁紹出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王允惦記上了第三百零三章 吾段公外孫也第三十一章 救人第五百六十三章 馬腿比人命值錢第一百零六章 激將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州第四次漢羌大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五百四十五章 王佐留香厚臉談第六十二章 文姬尚在懷中第四十章 事畢第四百三十三章 崤函古道第四百五十一章 鮮卑俘虜做炮灰第一百九十四章 漢蠻激戰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三百五十六章 一出李逵遇到李鬼的戲碼第五百三十二章 單家子中出徐福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第一百零一章 關羽來投第三百八十五章 滅賊前奏第五百二十三章 賊勢軍力甚難敵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縣巧遇第一百六十三章 辣劉堅牀榻溫柔第一百四十九章 願得一心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千里救主朱公偉第六百零九章 朝中危機陰謀事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豐收和大婚第四百六十一章 努力共功名第三百二十章 拒公主爲妻第三百一十章 頓兵蘄春將何如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一百八十一章 酷吏瑕疵必報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三百零七章 寧拜見明公第八十八章 戰畢第六百七十四章 監者瀆職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候未到 尚需從長計議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殺伐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六百八十八章 西域征服史第六百二十八章 姑臧夜市第六百五十七章 沒有下限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釣維何
第四百三十八章 僕不仕也第十一章 神醫醫聖第一百二十八章 死戰不退第六百八十一章 化肥第四百三十一章 受冠禮成第一百四十六章 漢室三興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第三百八十八章 荊揚大亂解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賜之李陵第五百七十八章 張讓委屈王允將罪第五百一十六章 土地女人孩子缺一不可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四百三十一章 受冠禮成第四百零三章 訓弟只爲百年後第二百二十章 錦衣賊盜少有膽色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四百四十七章 被桑椹幹摸黑的袁紹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三十二章 伏子全一豚犬耳第四百三十四章 僕不如也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針對第五百四十四章 奇男子香味極重第八十章 夭兒多嬌第一百二十章 以命搏命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五百二十一章 長社城下誰成名第二十章 人情第一百章 青青子衿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第五百四十六章 潁陰荀氏才俊多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二百一十八章 馬可識途 牛亦識羣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一百二十章 以命搏命第二百六十章 爲了黃巾而上位第三百零九章 太守已至第六十章 揭過第三百八十三章 譁變伊始只爲糧第六百二十六章 此非善人所爲也第五百七十五章 安撫諸軍誰效死第二百二十九章 反其道而爲之第一百九十一章 檄文討賊板楯蠻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廣 張伯路第二百七十六章 內院暗潮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五百四十三章 曹魏最大之功臣第五百一十九章 黨錮解袁紹出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王允惦記上了第三百零三章 吾段公外孫也第三十一章 救人第五百六十三章 馬腿比人命值錢第一百零六章 激將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州第四次漢羌大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五百四十五章 王佐留香厚臉談第六十二章 文姬尚在懷中第四十章 事畢第四百三十三章 崤函古道第四百五十一章 鮮卑俘虜做炮灰第一百九十四章 漢蠻激戰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三百五十六章 一出李逵遇到李鬼的戲碼第五百三十二章 單家子中出徐福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第一百零一章 關羽來投第三百八十五章 滅賊前奏第五百二十三章 賊勢軍力甚難敵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縣巧遇第一百六十三章 辣劉堅牀榻溫柔第一百四十九章 願得一心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千里救主朱公偉第六百零九章 朝中危機陰謀事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豐收和大婚第四百六十一章 努力共功名第三百二十章 拒公主爲妻第三百一十章 頓兵蘄春將何如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一百八十一章 酷吏瑕疵必報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三百零七章 寧拜見明公第八十八章 戰畢第六百七十四章 監者瀆職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候未到 尚需從長計議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殺伐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六百八十八章 西域征服史第六百二十八章 姑臧夜市第六百五十七章 沒有下限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釣維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