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遼王征程開始

成業四年六月末,邴原在北平城內病死,李林前往悼念,安葬邴原之後,回到洛陽。

爲了解救旱情和饑民,李林只好向已經成了天下糧倉的荊州伸手,攻打是不可能的,只好以宛城跟劉表交換糧草,並且暗中與蔡瑁和蒯越勾結,最後換的了糧食,足夠李林之下的饑民平安度過這一年,而手中有了糧食李林,也不是盲目的就發糧食安撫饑民,今年出現的旱情,讓李林覺醒,忽然想到了一個解決旱情十分有用的東西,運河!

有了運河,南北疏通,不禁可以方便南北糧草的運送,還可以更加的有利於灌溉,疏通各路的水系,所以李林只好發動饑民,自己供應糧食,但是饑民必須要成爲勞工,爲李林自己,更是他他們自己挖運河,雖然這樣的提議立即迎來了一片的怨聲載道,甚至是嘲笑,但是在李林大腦中的歷史早就已經驗證了運河的作用,但是李林也知道挖運河的危害,所以不能讓民衆太過受苦,只好一點一點來…………

成業五年,李林的一系列的政策終於得到了回報,而控制了北方中國,大半個大漢天下的李林,也迎來了權利的巔峰,因爲蒞臨成爲了這漢末亂世的第一個非是劉姓的王!

李林若是稱王,最大的阻力出了這天下的輿論之外,便是自己內部的矛盾,而原來,這些矛盾的頂頭,便是邴原爲首的這些大漢的老臣們,雖然對李林很忠心耿耿,但是他們更加是心中存在着一個振興大漢的美夢,李林雖然強權,但是不是暴君,沒辦法與這些個文臣死扛到底,但是現在,邴原已經死了,李林稱王最大的阻力已經失去,而人在頂峰之時,誰都會想着再進一步,雖然李林不想着篡漢自立,但是已成公,何不稱王!

成業五年八月,李林在幽州北平稱遼王,從穿越道現在,是把念頭,而穿越到這漢末亂世之時,李林又正好是十八歲,十八年,又一個十八年,李林從一個唯唯諾諾的落魄官員的後代,變成了如今掌控大半個天下的遼王,十八年,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誰有能看透李林的真實面目呢?沒有人,能看透的也根本不是人,當那一塊遼王打印拿在手中之時,也從而開啓了他大漢遼王的征服之路…………

而李林稱王,對於天下的影響是極大的,但是還有一個人,讓李林最爲忌憚的人,他正在測算着,李林的下一步,當然,他已經想到,李林的下一步,定然就是荊州了,這個人,便是諸葛亮,也是本書在最後不得不說的人…………

自古以來,帝王對於亂世的做法,就是“先平亂、後治世!”若是不將導致亂世的根源除去,如何平定亂世,只會越發混亂罷了,曹操、袁紹,甚至是董卓等人,無一不是這麼認爲,就連來自後世的李林,也深以爲然,畢竟,長痛不如短痛,當斷則斷!但是在這些間,卻有一人無法芶同這個理念,那就是諸葛亮。

不得不說,諸葛亮的理念是完美的。爲何說完美,諸葛亮認爲,長痛也好,短痛也好,無可厚非都是痛!若是打着平定天下的旗號,征戰四方。一統天下,或許確實可以平定這亂世,造福後人,那麼生於此時的百姓又當如何?成爲平定亂世時鐵騎下的犧牲品麼?

比如自黃巾禍亂一來,大漢各處戰亂頻繁,交戰兵馬加在一起數百萬,死傷更是達到百萬之多,而這些將士,便做了歷史的犧牲品,怕是連個名字都無法留下,歷史上頂多記載一句,某某年,誰與那誰大戰,死傷數十萬,那誰大勝,僅此而己!更不要說那些死在這些戰亂之中的貧民百姓。

相對於李林這樣接近法家、兵家的理念,諸葛亮的理念,則認爲要“先治世、後平亂!”高舉皇旗,號召天下有才之士討伐不臣,達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目的。諸葛亮的理念雖然是完美的,但是實際上卻不是那麼可行,至少,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不是那麼可行。對此,諸葛亮或許也明白,因此才說自己也是一個愚蠢之人!

諸葛亮做事謹慎,每每留有後路,幾乎是算無遺策,小小一事,他要反覆計算數十次,力求達到以最小損失取得最大勝果,若是用不怎麼了解三國演義之中的諸葛亮的李林的話說,諸葛亮做事,實在是太力衷於十全十美,然而誰都明白,世間並沒有所謂十全十美的好事,平亂與治世,原本便是衝突,古人云,一將功成萬骨枯。要平定亂世,犧牲在所難免,就連最開始都不明白怎樣用兵的的李林都明白,是故一力提高將士待遇,提高軍屬待遇,這是李林唯一能做的,所以李林一開始,也是希望將士對自己的忠心,對於自己麾下的將士格外的珍惜,而將士的親人就更不必說了。

而李林明白的事,諸葛亮不會不明白,但是他選擇了這條路,當初黃巾爆發,波及偌大天下,諸葛亮隨族人從徐州琅琊遷移到荊州襄陽,一路上,他見過不少慘劇,有賊軍趁勢而起,脅迫百姓鬧亂,最後被官軍連帶着百姓一通剿滅,也有連年天災人禍,百姓糧穀食盡、易子相食,諸葛亮認爲,以戰止戰、以暴止暴換來的和平,並不會太過長久,唯有教化,喚醒世人,高舉皇旗。興大義之兵、王道之師,討不臣、除奸逆、清君側,,定亂世!

諸葛亮,是堅實的擁漢者,認爲食君祿、爲君憂,此乃爲人之根本!董卓、袁紹、曹操之流,在諸葛亮心中,皆屬逆臣!就連劉表,與諸葛亮有旁親之情的劉表,諸葛亮對於此人也有些不以爲然,他一直在找,找一個值得自弓輔佐的名君!

這時,劉備出現了…………首先,劉備是皇室後裔,而且有皇叔之名;其次,劉備往日曾救徐州。在外人眼中吃力不討好的事,在諸葛亮眼中卻不是如此。就如諸葛亮說的,劉備,也是一個愚蠢之人,早前,爲救徐州與曹操交惡,僅率數千兵馬相助,眼下,劉備又不忍奪同宗基業,言欲孤身對抗強權的李林,振興大漢,在其他人的眼中,簡直是愚蠢之極,迂腐至極,但是在諸葛亮看來,非但是仁義!而且是大仁義!

何爲大仁義?遇見一名將要餓死人,你遞上一個饅頭就叫仁義?就叫大仁義?嘿!只有當你自己也快餓死時,見遇到一名將我餓死的人,將手中僅有的一個饅頭遞上,這才叫仁義!這才叫大仁義!

李林仁義否?那麼多人擁護李林,那麼多的將士,文臣,士人,對李林中心耿耿,百姓更是愛戴李林,願意跟隨李林,不過在諸葛亮看來,李林的仁義,僅僅是小仁義罷了,不值一提,如今能入諸葛亮眼界的,唯有劉備!這種近乎於愚蠢、迂腐,但是卻暗藏玄機的大仁義,只有劉備,雖然仁義近僞,但是這纔是諸葛亮需要的感覺,需要的愚蠢,因此,諸葛亮才說他愚蠢,因爲他認爲自己也是一個愚蠢之人。因爲他要找一條少流血、甚者不流血,卻可平定亂世的道路,,以德服人!坑肝場巴。

與很多有才德的人相似,初出茅廬的諸葛亮想得太過理想化,但這並不能說是他幼稚,相反,他心中明白得很。要平定亂世,那就不可避免的會有犧牲,既然他選擇了這條路,就說明他有了覺悟,做與不做,兩者乃有天淵之別!或許日後殘酷的現實會叫諸葛亮碰壁,但是眼下,他確確實實是這麼想的,所以諸葛亮選擇了劉備!

觀諸葛亮用兵就可以看出,諸葛亮尊王道重漢室,講究出師有名、大義爲先,若是說李林,只求儘早平亂治世,除去個人情感,其實天下叫何人一統對他來說,都是一樣,因爲他只要安寧,安定的生活,正是因爲沒有人可以達到李林想要的生活,甚至是還有人想要葬送李林已經要接近的生活,李林這才自己站出來,願意平定天下,並不是迷戀權利,並不是喜歡掌控一些的感覺,就是爲了自己的安定生活,甚至是世人的安定生活。

但是諸葛亮則不同,他更希望這個亂世是由皇室後人來平定,至於劉表外強中乾、沽名釣譽,諸葛亮看不上他罷了。偌大天下,附和諸葛亮心中諸多要求的,恐怕也只有劉備了…………

而諸葛亮沒有想到的是,與李林交鋒的機會,這麼快就來了…………

成業六年四月,李林在荊州細作來報,劉表病故,荊州大喪,李林知道以後,大笑喊道:“天助我也!”當即起兵五萬,以張郃爲帥,朱靈爲副,徐庶爲軍師將軍,兵發南陽宛城!歷史中爲期百年的三國爭霸,徐徐拉開序幕…………

第二百四十四章 猛攻江陵第六十三章 煮熟的鴨子第十三章 強忍訓斥第二百二十二章 衝動的江東猛虎第二百一十九章第一百章 關內的殺戮第三十九章第五十九章第一百九十三章 再遇劉真第十章 激怒劉虞第五十三章 劉備襲許昌第十一章 楊家父子第十九章第三百六十七章 最後一戰(1)第一百二十九章 緊急回軍第二百零九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張白騎第八十三章 勇武老將第四十四章 央求趙雲第七十六章 遼侯在此第三百四十章第二十七章 劉和強兵第九十二章 攻襲遼東 2第五十三章 惡魔顯威第一百五十五章 李平vs夏侯霸第九十四章 下虎牢關第五十四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三十五章 田豫VS臧霸(1)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石陽(2)第五十八章 英雄隕落第一百零六章 糾結不下第四章 徐邈發火非同小可第九十七章 攻襲遼東 7第六十八章 驚變過度 免費第九十六章 天下依舊混亂第一百一十一章第十四章 公孫瓚戰敗第一百九十八章 牛娃鄧艾第十九章 劉和的恐慌第一百三十三章 匈奴撤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調虎離山第二百章 暗刺潛入第二十章 基友二人組第二百一十七章第一百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三百六十七章 最後一戰(1)第一百九十章 不可妄動第三十三章 驚現徐晃第一百一十三章 莫忘初心第五章 縫合傷口(2)第二百一十八章第八十三章 鏖戰公孫度 5第一百六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4)第一百零七章 斬顏良誅文丑第一百九十章 不可妄動第二百三十一章 荊州各路算計第一百九十二章 風浪欲平第一百四十四章 進臧霸大營第六十三章 暴虐江東水軍第十三章 新型訓練第一百六十章第四十六章 相當大王嗎第七十八章 袁尚崛起第五十九章 拜師管幼安第九十四章 牛氣沖天第十章 皇宮夜談第十二章 鳳雛歸位第七十九章 鏖戰公孫度 1第一百一十五章 孤注一擲(2)第三十五章 大破樂陽第二百一十七章 泰山祭天(2)第一百八十一章 陷谷馬騰(2)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二十二章 分配俘虜(1)第五十八章 地震塌方第二百三十一章第四十九章第七十七章 洛陽鍾繇第三百六十一章 蔡瑁依舊遭陷害第一百二十六章 識破無用第九十九章 重整人心(2)第二百五十六章 三路敗兩路第一百四十五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緊急回軍第九十章 第三股勢力第五章 謀劃外族第一百二十八章 約架第九十三章 深山黃巾第一百一十六章 聊城對峙第二百三十五章第六十二章 等差數列第七十六章 拜見司馬防第二百四十六章 血殺攔路第一百零四章 殺奔王庭第三十八章 冀州來信第五十四章 瞞天過海第七十八章 戰前準備
第二百四十四章 猛攻江陵第六十三章 煮熟的鴨子第十三章 強忍訓斥第二百二十二章 衝動的江東猛虎第二百一十九章第一百章 關內的殺戮第三十九章第五十九章第一百九十三章 再遇劉真第十章 激怒劉虞第五十三章 劉備襲許昌第十一章 楊家父子第十九章第三百六十七章 最後一戰(1)第一百二十九章 緊急回軍第二百零九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張白騎第八十三章 勇武老將第四十四章 央求趙雲第七十六章 遼侯在此第三百四十章第二十七章 劉和強兵第九十二章 攻襲遼東 2第五十三章 惡魔顯威第一百五十五章 李平vs夏侯霸第九十四章 下虎牢關第五十四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三十五章 田豫VS臧霸(1)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石陽(2)第五十八章 英雄隕落第一百零六章 糾結不下第四章 徐邈發火非同小可第九十七章 攻襲遼東 7第六十八章 驚變過度 免費第九十六章 天下依舊混亂第一百一十一章第十四章 公孫瓚戰敗第一百九十八章 牛娃鄧艾第十九章 劉和的恐慌第一百三十三章 匈奴撤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調虎離山第二百章 暗刺潛入第二十章 基友二人組第二百一十七章第一百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三百六十七章 最後一戰(1)第一百九十章 不可妄動第三十三章 驚現徐晃第一百一十三章 莫忘初心第五章 縫合傷口(2)第二百一十八章第八十三章 鏖戰公孫度 5第一百六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4)第一百零七章 斬顏良誅文丑第一百九十章 不可妄動第二百三十一章 荊州各路算計第一百九十二章 風浪欲平第一百四十四章 進臧霸大營第六十三章 暴虐江東水軍第十三章 新型訓練第一百六十章第四十六章 相當大王嗎第七十八章 袁尚崛起第五十九章 拜師管幼安第九十四章 牛氣沖天第十章 皇宮夜談第十二章 鳳雛歸位第七十九章 鏖戰公孫度 1第一百一十五章 孤注一擲(2)第三十五章 大破樂陽第二百一十七章 泰山祭天(2)第一百八十一章 陷谷馬騰(2)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二十二章 分配俘虜(1)第五十八章 地震塌方第二百三十一章第四十九章第七十七章 洛陽鍾繇第三百六十一章 蔡瑁依舊遭陷害第一百二十六章 識破無用第九十九章 重整人心(2)第二百五十六章 三路敗兩路第一百四十五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緊急回軍第九十章 第三股勢力第五章 謀劃外族第一百二十八章 約架第九十三章 深山黃巾第一百一十六章 聊城對峙第二百三十五章第六十二章 等差數列第七十六章 拜見司馬防第二百四十六章 血殺攔路第一百零四章 殺奔王庭第三十八章 冀州來信第五十四章 瞞天過海第七十八章 戰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