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手掌乾坤 必定不負卿意

世間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風度和氣質。一個國家,一個時代也有自己的性格和特徵。或者開放,或者保守,或者勇敢,或者畏縮,或者進取,或者守成……不一而足。

WWW▲ TTkan▲ C ○

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它的實力表現在所能控制的疆域大小,而疆域的大小又不僅僅是實實在在的生存空間,還有一種空間是用世間的任何數字和尺度都無法丈量的,那就是文化和經濟的空間。一個國家的強大,也並不是只憑借疆域的遼闊,而在於它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影響和帶動作用。

這一番道理,元召當初在朝廷同意開通西域商路的時候,曾經在奏章中對皇帝提起過。他不知道皇帝到底有沒有明白自己所說的意思。因爲,帝王的心思有時候會貪婪到沒有盡頭,有時候卻最容易滿足。也許,他當初同意派出漢朝使團以大漢的名義聯絡西域各國,也許就僅僅只是爲了截斷匈奴人的臂膀和援助,或者是隻爲了得到大宛良馬。

以利誘之,使西域各國爲了貪圖大漢的財貨之利,從而加強與漢朝的交往,這本來也是一個好辦法。但現在看起來,這樣做是行不通的,並非長久之計。隨着匈奴人力量的再次加強,他們又要開始瘋狂的擴張了。

長久以來,匈奴人對西域各國的影響力太大啦,不管是心甘情願做匈奴人的附屬國,還是在他們的兵威之下低頭服從,只要匈奴騎兵開始真正的發出威脅,西域三十六國便沒有一個敢於公開抗命的。

在這些國家君王的心中,漢朝的力量與匈奴是不對等的,這也直接表現在他們對待兩國人去到他們的領地後態度上。

即便是大漢使團出使,他們同意與漢朝交好後,但自恃距離漢朝地方遙遠,大漢的軍隊鞭長莫及,態度非常傲慢。加上長期處於匈奴的支配之下,對待匈奴人和漢朝人是截然不同的。匈奴使者奉命出使到這些國家,傲然自得騎在馬上,可以吃遍全國,所到之處,當地臣民不敢有絲毫的怠慢。而漢朝使節到了之後,不出錢物就吃不上飯,不高價買馬就走不了路,可以說是受盡委屈,很不公平。

真理與馴服只在箭弩與馬蹄的範圍之內!

有鑑於此,元召認爲這句話纔是在這個時代最合理的寫照。所以,征伐西域,徹底掃除匈奴人在那條通道上的軍事力量,同時讓西域諸國服服帖帖的歸服在大漢的意志下,便成了當前刻不容緩需要去幹的事。

聽他表明了態度,在場的許多人雖然心中所想的各不相同,但振奮的情緒一致高漲。尤其是以聶壹、徐樂等人爲首的那些大商賈,馬上就敏銳的從中嗅到了巨大的商機。

在以元召策劃主導下的幾次對外戰爭中,不管是平定東南越還是西南夷,也不管是東征真番國還是攻取河套草原,無一不是取得大勝!而在這些軍事勝利的背後,得到的鉅額財富和持續的經濟利益,沒有人比他們這些曾經參與其中的人更清楚了。

元召曾經爲此說過的一番話,很多人都聽說過,並且深以爲然。那就是,國家每一次以犧牲戰士生命爲代價發動的對外戰爭,可不是隻爲了成全少數人的虛名,也不是隻爲了顯威風,而是要取得實實在在的疆域和好處的。戰爭的利益是可以計算的,只有得到的是付出的幾十倍乃至百倍以上,才能算得上是國家戰爭的勝利。反之,就是得不償失的失敗了。

而且這種戰爭勝利後的好處,也並不只是朝廷上得到的那些,所有曾經參與其中並且爲之出過力的臣民,都應該從中分得大小不一的紅利。只有這樣,才能激起朝廷上下軍民人等對戰爭的勝利信心和巨大熱情,人人爲國出力,奮勇爭先,以國家的勝利爲自己的榮耀。唯其如此,方能稱爲大國雄風也!

酒酣之際,元召不厭其煩的又把這番道理詳細的講述了一遍。他的這番見解,以利益驅使臣民鼓起參與戰爭的熱情,使之不厭戰。而以國家榮耀鼓舞人心,使人人都爲自己曾參與其中而心生驕傲,此爲樂於戰。正是習得春秋管仲、韓非諸子之牧民學說精髓,使衆人聽得血脈噴張情緒激昂,恨不得馬上就參與其中,爲下一場國家戰爭而出力。

董仲舒與主父偃對視一眼,兩人不約而同地暗中讚歎。此子如此年紀,胸中就有這樣經天緯地之才,而且洞察世情人心,俯視天下事如掌上觀紋,將來的成就究竟能達到怎樣的地步,真是爲之期待啊!

“賢弟高論!長卿雖年長十數歲,亦自嘆不如!這次既然要去做這件事,正應該乘風而起,直上九霄,施展胸中學識,爲天下蒼生謀福祉,切不可再枉自謙抑,做那功成身退之舉了。”

司馬相如輕輕爲之鼓掌讚歎,眼神中滿是摯誠。四年之前,元召明明可以論功第一,居朝堂,掌重權,可他就只是領了一個安國侯的爵位,然後離開長安退居到自己的封地上,甚至在這幾年裡很少參與朝堂議政,令包括他在內的許多人都爲之感到惋惜和遺憾。

元召當然明白他話中的意思,點頭表示知道。嘴角卻掠過一絲不爲人所察的苦笑。即便是親近如司馬相如,有些事也不便全部告知。世人只不過看到事情的表象,其實他之所以那樣做,除了殺江都王的原因外,還因爲他比這個世間的任何人都深深地瞭解皇帝劉徹的性格。

這位在後世留下很大名聲的皇帝,他的本身性格也如同他的功業一般,充滿了矛盾和複雜。他把一個王朝推上了盛世巔峰,又親手把它推向了滑落深淵的路口。他的心胸既恢宏大量,又狹隘多疑。既能慧眼識珠從凡塵之中簡拔公孫弘、衛青、司馬相如、東方朔、主父偃、張騫、桑弘羊等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興造功業,制度遺文,後世莫及。又偏聽偏信,迷戀神仙術,以至於輕信寵佞所言,鑄成不可挽回的大錯。這些足以表明,這是一位眼裡不揉沙子的主兒,伺候這樣的皇帝,想要做到獨善其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給這位皇帝做過丞相的人,除了老奸巨猾的公孫弘早早的就看透了他的部分本質,及時調整策略,採用圓滑的手段加以奉承,最後得以善終外。其餘的那十幾位,都沒有得到什麼好下場,不是抄家滅族就是身敗名裂。就連最爲貴幸的大將軍衛青,也因爲功勞太大,被皇帝暗中猜忌而在各個方面加以鉗制打擊,後半生在苦悶抑鬱中度過。

功高不賞,唯有殺頭!在君臣關係中,這便是最後的殘酷法則。

元召還太年輕了。如果在這樣的年紀就位極人臣掌握重權的話,那不要說皇帝對他心生忌憚,大臣們多有嫉妒,就連他自己,恐怕每天除了應付這些勾心鬥角明槍暗箭,也不用去幹別的事了。

就是因爲這樣的原因,他才刻意的淡化了自己在朝堂上的位置。這幾年裡,專心投入到長安學院和長樂塬上的各種建設中。除了皇帝偶爾在幾次重要問題上曾經派宮中使者來問詢過他外,他很少進未央宮,就連長安城去的次數也屈指可數。

元召心中的顧慮,從來沒有對別的人吐露過。不過,他的所作所爲好像瞞不過主父偃的眼睛,那位飽經世間滄桑的老書生,曾經話中帶話的勸誡過他幾次,說什麼人生苦短,當乘少年銳氣盡力做事,莫要等到遲暮無力之後,再枉自嗟嘆。對此,元召總是以別的言語掩飾過去,他可不想落得這位老先生在歷史上那樣如同璀璨流星般滑落,照亮了夜空,燒燬了自己!

其實他不知道的是,還有一個人瞭解他的內心所慮。那位素來把他當成最可信任朋友對待的大漢太子,此刻就坐在那裡,靜靜地聽着元召對家國大義的見解,眼睛中閃過明亮的光彩。每一次聽元召講新鮮的東西,他都會感覺這片刻的時光,已經足以勝過博望苑中那些淵博教授們的任何長篇大論。

wWW ¸ttκΛ n ¸c○

“元哥兒,如果將來真的有那麼一天,我坐到含元殿高處……那麼一定不會讓你受到任何的委屈。只要你想去幹的事,必定無條件的去支持!”

大漢太子心中的諾言,沒有人能夠聽得見。他曾經不解的問過元召,爲什麼要就此丟開手中權力,不去趁機幹更多自己想幹的事呢?那個對他們姐弟都有過救命之恩的人,卻笑了笑,並沒有明確回答。後來他又去問過自己的母后,已經深深地懂得權力規則的衛子夫對自己的兒子做出了只有他們兩個人聽到的解答。

父皇和歷代皇帝都不能容忍的事,自己到時候能不能做到呢?太子劉琚暗中握了握拳頭,下定了決心,只要是元哥兒,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第四十五章 美玉自天成 良材須雕琢第七百八十四章 太子駕到第六百六十六章 風起青萍第五十七章 卿本蓬萊客 流落在紅塵第五百零四章 雲沙蒼茫單騎去第八百二十四章 一去紫臺連朔漠第三百九十九章 負軍機 卸甲戎第三百零七章 踏征途 將旗出第六百九十五章 忠烈春秋第二百九十七章 百舸爭流戰永川第一百二十三章 雁門關內 殺機乍現第五百一十五章 縱虎歸山兩拼殺第七百七十五章 山河託付第三百七十九章 旌旗卷 映朝霞第六百三十二章 喋血宮廷第六百七十四章 危機四伏第四百零八章 白頭似雪 灞橋俯首牽馬第二百零四章 風雨長安江山老第七百五十八章 此去江湖第一百六十章 人間善惡 平地生波第二百八十一章 國士無雙漢明珠第七百六十九章 野心勃勃第五百三十八章 長安消息已驚動第四百章 塞上雪 大漢風第四百四十六章 歸來長安 原是故地情深第二百四十四章 天外更有天外天第四百六十二章 朝堂生變 長安風起雲涌第七百一十二章 無命絕殺第八百九十三章 大難來時以身當第二百一十六章 瀟瀟風雨長樂宮第六百零五章 奪命追魂第二百三十九章 掌上笑談握乾坤第七百零二章 以劍之名第六百二十七章 雨驟風疾第四百三十五章 千乘萬騎 殺場傲然紅衣第三百六十一章 雪寂滅 人難逃第二百二十二章 運籌帷幄有奇謀第一百二十一章 朔風乍起 雷霆霹靂第三百九十章 長安路 風雪中第五百一十九章 鋒芒化作繞指柔第四百五十二章 此去天涯 劍吼西風黃沙第六十三章 踏碎琉璃夢 今夜滿城風第八百九十七章 長劍爲令字鏗鏘第六百二十七章 雨驟風疾第一百七十章 光輝歲月 從此啓程第二百二十九章 是非曲直憑誰斷第四百七十一章 揚眉淡笑 朝堂廷堂沙場第六百二十九章 霹靂橫生第八百三十三章 天人之姿世無雙第六百七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四十七章 紅袖爲君舞 素衣挽風流第一百零五章 烽煙望斷 誰可補天第六百零五章 奪命追魂第六百五十一章 甲兵入殿第二百四十六章 西風吹落多少恨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起上林第二百一十五章 滔滔江海作鴻蒙第六百六十五章 虎符兵權第八百五十八章 長刀所向殺無疆第三百二十四章 肝膽氣 摧鋒芒第六百零四章 煞氣縱橫第九十九章 挽弓射鵰處 千里暮雲平第八百八十六章 王城之外逆水寒第三百八十七章 昨日仇 今朝恨第六百五十六章 不惜此身第四百零六章 聞說長安 故夢封塵猶在第一百九十九章 有王東來 非友是敵第四章 天涯曾相隔 人生若初見第十五章 人間故夢裡 曾有暗花香第八章 我生如朝露 爲誰降人間第八百章 炎黃餘脈第六百零一章 銀魂劍魄第六百一十九章 漢廷繡衣第八百一十七章 萬里瀚海起悲歌第三百七十九章 旌旗卷 映朝霞第四百四十九章 天之驕子 梨花槍下無敵第三十二章 牛刀初小試 般若有大才第三百七十三章 朔風侵 兵鋒行第一百八十三章 月夜射虎 故人西來第一百八十一章 功勳銘刻 重任在肩第七百二十五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二十八章 長歌英雄第六百二十一章 密語驚風第八百三十六章 十萬敵虜盡誅殺第七百五十一章 借刀刑天第六百九十二章 名劍鋒芒第六百九十八章 名將選擇第三百一十一章 無缺劍 男兒膽第三百六十三章 長風吟 虎狼嘯第二百六十二章 白羽驚鴻夜未央第四百一十四章 系入詔獄 其中多少冤魂第七百五十六章 青史斑駁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意在我 輸贏早已落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揚鞭策馬 所向披靡第二百九十五章 十萬胡甲起兵戈第一百六十八章 烈焰焚火 天道好還第七百六十四章 深海有鯨第二百九十五章 十萬胡甲起兵戈第八百七十七章 爲國何須功與名第七十六章 黃沙埋玉骨 草木葬紅顏
第四十五章 美玉自天成 良材須雕琢第七百八十四章 太子駕到第六百六十六章 風起青萍第五十七章 卿本蓬萊客 流落在紅塵第五百零四章 雲沙蒼茫單騎去第八百二十四章 一去紫臺連朔漠第三百九十九章 負軍機 卸甲戎第三百零七章 踏征途 將旗出第六百九十五章 忠烈春秋第二百九十七章 百舸爭流戰永川第一百二十三章 雁門關內 殺機乍現第五百一十五章 縱虎歸山兩拼殺第七百七十五章 山河託付第三百七十九章 旌旗卷 映朝霞第六百三十二章 喋血宮廷第六百七十四章 危機四伏第四百零八章 白頭似雪 灞橋俯首牽馬第二百零四章 風雨長安江山老第七百五十八章 此去江湖第一百六十章 人間善惡 平地生波第二百八十一章 國士無雙漢明珠第七百六十九章 野心勃勃第五百三十八章 長安消息已驚動第四百章 塞上雪 大漢風第四百四十六章 歸來長安 原是故地情深第二百四十四章 天外更有天外天第四百六十二章 朝堂生變 長安風起雲涌第七百一十二章 無命絕殺第八百九十三章 大難來時以身當第二百一十六章 瀟瀟風雨長樂宮第六百零五章 奪命追魂第二百三十九章 掌上笑談握乾坤第七百零二章 以劍之名第六百二十七章 雨驟風疾第四百三十五章 千乘萬騎 殺場傲然紅衣第三百六十一章 雪寂滅 人難逃第二百二十二章 運籌帷幄有奇謀第一百二十一章 朔風乍起 雷霆霹靂第三百九十章 長安路 風雪中第五百一十九章 鋒芒化作繞指柔第四百五十二章 此去天涯 劍吼西風黃沙第六十三章 踏碎琉璃夢 今夜滿城風第八百九十七章 長劍爲令字鏗鏘第六百二十七章 雨驟風疾第一百七十章 光輝歲月 從此啓程第二百二十九章 是非曲直憑誰斷第四百七十一章 揚眉淡笑 朝堂廷堂沙場第六百二十九章 霹靂橫生第八百三十三章 天人之姿世無雙第六百七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四十七章 紅袖爲君舞 素衣挽風流第一百零五章 烽煙望斷 誰可補天第六百零五章 奪命追魂第六百五十一章 甲兵入殿第二百四十六章 西風吹落多少恨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起上林第二百一十五章 滔滔江海作鴻蒙第六百六十五章 虎符兵權第八百五十八章 長刀所向殺無疆第三百二十四章 肝膽氣 摧鋒芒第六百零四章 煞氣縱橫第九十九章 挽弓射鵰處 千里暮雲平第八百八十六章 王城之外逆水寒第三百八十七章 昨日仇 今朝恨第六百五十六章 不惜此身第四百零六章 聞說長安 故夢封塵猶在第一百九十九章 有王東來 非友是敵第四章 天涯曾相隔 人生若初見第十五章 人間故夢裡 曾有暗花香第八章 我生如朝露 爲誰降人間第八百章 炎黃餘脈第六百零一章 銀魂劍魄第六百一十九章 漢廷繡衣第八百一十七章 萬里瀚海起悲歌第三百七十九章 旌旗卷 映朝霞第四百四十九章 天之驕子 梨花槍下無敵第三十二章 牛刀初小試 般若有大才第三百七十三章 朔風侵 兵鋒行第一百八十三章 月夜射虎 故人西來第一百八十一章 功勳銘刻 重任在肩第七百二十五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二十八章 長歌英雄第六百二十一章 密語驚風第八百三十六章 十萬敵虜盡誅殺第七百五十一章 借刀刑天第六百九十二章 名劍鋒芒第六百九十八章 名將選擇第三百一十一章 無缺劍 男兒膽第三百六十三章 長風吟 虎狼嘯第二百六十二章 白羽驚鴻夜未央第四百一十四章 系入詔獄 其中多少冤魂第七百五十六章 青史斑駁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意在我 輸贏早已落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揚鞭策馬 所向披靡第二百九十五章 十萬胡甲起兵戈第一百六十八章 烈焰焚火 天道好還第七百六十四章 深海有鯨第二百九十五章 十萬胡甲起兵戈第八百七十七章 爲國何須功與名第七十六章 黃沙埋玉骨 草木葬紅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