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購買田地

衆人在府衙外等了一盞茶的功夫,總算見到謝成周滿臉喜意地從府衙中走了出來,劉錫命趕忙帶人迎了上去。

謝成周見劉錫命還沒回鄉中去,有些奇怪地問道:“錫命,爾等不回鄉去,卻在此處,可是候我?”

劉錫命趕緊行禮道:“方纔還未謝過二尹在堂中仗義執言之事,晚生確實還有些俗事想要勞煩二尹。”

謝成周估計是在府衙得了張立誠的什麼承諾,這會兒正是心情好的時候,當即哈哈笑道:“此次是本官承你之情,我豈能翻臉不認,你有何事,且說來聽聽。”

劉錫命便趕快將自己打算買下張家灣村土地的事給謝成周說了一遍,謝成周聽聞略帶詫異地看着劉錫命道:

“不想你家頗有家資,這買田之事你卻是來對了,若無本官出面,你難過縣衙書吏這關。走吧,本官正要回衙,你等一起隨行。”

謝成周隨即又想到了知府張立誠給劉錫命的承諾,幸災樂禍地笑道:“哈哈哈,你卻是打的好算計,只怕府尊知曉後,也要氣得跳腳。”

衆人一路說笑着走到縣衙戶房,那戶房書吏曾志和聽謝成周說劉錫命想要買下張家灣村土地,果然臉色有些微變,他們這些書吏聽說正源鄉中大戶死了個乾淨,早就盯上了這些肥肉,哪裡還會讓劉錫命拿了去,略帶難色地說道:“稟縣丞,非是卑職推諉,實在是已有鄉紳前來詢問買地一事了,卑職也是兩頭難做。”

謝成周家本就是保寧府大戶,哪裡不曉得這些胥吏手段,知道他們無非是想從中刮些油水,但是自己剛纔便給劉錫命打了保票,豈能讓他們得逞,當即大怒道:“混賬,昨夜流賊纔將鄉中劫掠,緣何今日就有人知曉,莫非是他們私通賊寇不成?”

見曾志和有些畏縮,謝成周繼續做出生氣的樣子道:“此事府尊亦是知曉同意的,還特意免去劉錫命一家三年賦稅徭役,稍後便有府中文書下來,爾等無需多言,替他辦了便是。”

曾志和也就是見肉到嘴邊卻吃不着有些不甘心而已,見謝成周把知府都搬了出來,哪裡還敢多說什麼,只好去將賦役黃冊和魚鱗圖冊取了出來。

“謝縣丞,劉公子,這張家灣村田冊之上共計有三百五十畝地,其中三百二十畝歸在張玉成名下,共有上田……”

謝成周立刻打斷道:“昨夜張家灣村遭受兵災,田地大多被毀,哪裡還能按上田來算,本官親自核驗過,便都按下田來算吧。”

曾志和倒吸一口涼氣,拿眼瞧了一下劉錫命,莫非這傢伙是謝成周什麼親戚不成,竟然幫他到這個地步,要知道現在上田差不多是十兩銀子一畝,下田才三兩,照三百多畝地算下來,起碼要差將近千兩銀子。

不過今天他也聽說了謝成周帶兵打了個勝仗,再加上曾述堯任期也快到了,謝成周在縣中的話語權只怕會越來越重, 因此也不敢不買他的面子,只好按他說的替劉錫命登記起來。

很快曾志和便將一系列手續辦完了,他將一份一分爲二的勘合交於劉錫命道:“劉公子,請於旬日之類交齊購田所需白銀九百六十兩,屆時憑此勘合取得田契等物。”

劉錫命心中大喜,趁着拿勘合的功夫給他塞了二兩銀子過去,曾志和掂了掂手心的銀子,本來難看的臉色也好轉了一些,好歹是個上道的傢伙。

劉錫命藉機問道:“若是我在鄉中開墾荒地,如今該如何算呢?”

曾志和吃了一驚,這年頭還開墾荒地,你家怕不是有家貲萬貫來賠的,不過又想到謝成周剛纔說的,知府免了他家三年賦稅徭役,滿是嫉妒地說道:“太祖時曾令開荒者自有其田,現如今則需交上些許置地錢,每畝也不過一、二錢銀子。”

劉錫命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看來以後還可以自己開墾荒地。

出了戶房,劉錫命趕緊衝謝成周道:“二尹愛護之情,晚生結草銜環亦難相報。”

謝成周扶須微笑道:“提攜後進,拔擢賢才,此士大夫之德也,你若進學,亦當以此爲鑑。如今家宅已安,聽汝師所言,今年縣試你欲應考,往後自當在家苦讀,不可鬆懈。需知即便家有廣廈萬間,良田千頃,若無功名在身,縣中一小吏亦可使汝傾家蕩產,你不可不防。”

劉錫命十分感動,現有周良才教誨在前,後有謝成周提點在後,自己確實是幸運,躬身道:

“《秦誓》曰:‘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二尹胸懷寬廣,實乃晚輩楷模,晚生自當恭聽教誨,日夜不輟。”

謝成周見他滿臉誠懇,滿意地點點頭,又叮囑他小心流竄的流賊,讓他常到縣中走動,便讓他們離開了。

劉錫命想着今天仗着謝成周的面子好不容易把地的事辦了下來,要是再等一段日子交錢,只怕是夜長夢多,反正自己空間中有錢,當下找了個沒人的角落將錢取了出來,四人又去找那書吏曾志和。

曾志和本來打算放衙後便去將今日劉錫命買地的事給城中幾個士紳說一聲,看他們是否要出面阻攔,哪曉得劉錫命等人這麼快便返回來了,看見他們揹着的大包小包,曾志和頓時有些坐不住。

他快步走上前,臉上擠出笑容道:“劉公子可是落下什麼東西?”

劉錫命嘿嘿一笑,將包袱往他面前的桌上一放,“鐺”的一聲聽得曾志和心中一驚。

“鄉中離府城太遠,在下怕再打攪諸位,這便在城中借了些錢,今天一起將地契辦了。”

劉錫命露出鄉間老農般的憨厚笑容,對曾志和與其他幾位書吏說道。

“呵呵,劉公子在城中人脈真是深厚。”

你他孃的從哪兒借來的千把兩銀子,曾志和在心中咆哮道,本有心拖他一拖的,但是想到謝成周此時也在衙內,要是劉錫命又去將他請來,到時候自己還要吃頓掛落,只好強笑着招呼同僚清點銀兩、辦理手續。

劉錫命最終還是給這幾個書吏一人遞了二兩銀子,這才把田契地契拿到手中,這會兒他心中也是鬆了口氣,田契在手,這事就很難翻盤了。

從張家灣村的情況以小見大,可想而知整個大萌王朝鄉間土地流失到了什麼地步,要知道順慶府可沒有分封王爺,要是像成都府這些地方,除了鄉紳外,還有蜀王府這個超級怪獸在那兒呢。

“走,咱們趕快回去,有了這些田地,家中又可以多招上許多人了。”

劉錫命掩飾不住的興奮對穆敬難等人說道,穆敬難等人見此情形也是來了精神,一羣人興高采烈地往回趕去。

第三十一章 貴客來訪第六百八十九章 驅逐韃虜(一)第四百一十章 劉家大婚(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恐嚇清軍(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縣試開始第二百六十九章 倉皇而逃(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北上京城第五百七十八章 救時司徒(一)第五百二十一章 爭奪海權(十三)第五百零五章 賑濟京城(七)第七百零八章 新朝氣象(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小戰建虜(四)第五百八十三章 救時司徒(六)第三百零七章 名振府縣(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救疫河南(十四)第二百七十五章 嘗試調查第七百三十章 南明離火(二)第九十三章 村中風貌第五百六十八章 救疫河南(三十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乾州新城第六百零六章 督師中原(七)第四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雜學之士第三章 惡客上門第三百七十九章 崇禎問策(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元往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堂爭鬥(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幕不斷(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救疫河南(二十)第五百三十七章 日本開關(七)第四百二十六章 欽點狀元(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奪海權(十五)第三十五章 雜事處理第三百三十章 尋路藍田第六百四十八章 聯姻公主(一)第五十四章 戰後總結第五百六十章 救疫河南(二十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固守呂宋第六百七十八章 呂宋漢王(十九)第六百零六章 督師中原(七)第三百七十六章 受封伯爵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元往事第六百零七章 督師中原(八)第一百六十四章 永凱當官(五)第三百章 獻忠兵至(六)第五百六十九章 圍攻武昌(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爭奪海權(十)第二百七十五章 嘗試調查第五百章 賑濟京城(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巡按急招第五百八十四章 救時司徒(七)第一百一十四章 引君入甕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斷博弈第八十八章 製作火器 一第四百零八章 籌建教堂第五百九十三章 圖謀宗室(十)第四十七章 修牆建房第二百五十三章 再次相遇第二百零三章 思想問題(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亮相復社第二百五十九章 逃亡之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漢中風雲(八)第三百一十三章 名振府縣(八)第四百八十二章 武當來訪(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京營點兵(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制度建設第一百二十一章 官不如匪第六百二十三章 吏治改革(四)第一百零八章 突發警情第六百四十二章 大明丞相(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救疫河南(十九)第二百四十一章 商業聯盟(二)第十六章 小人潑婦第六百七十二章 呂宋漢王(十三)第四十四章 人心不古第六十一章 定計奔襲第六百六十一章 呂宋漢王(二)第七百一十章 新朝氣象(五)第五百五十四章 救疫河南(十七)第六十九章 招攬人手 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救疫河南(十九)第三百一十一章 名振府縣(六)第五百四十五章 救疫河南(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購買軍械第四百七十一章 佔領呂宋(十四)第八十四章 理念衝突第四百一十四章 俘獲闖王(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縣試張榜第四百四十八章 崖州基地(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朱仙之敗(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有客到訪第四百八十三章 武當來訪(二)第八章 府城之行第十七章 張家大戶第三百零六章 名振府縣(一)第三十五章 雜事處理第四百一十五章 武當山上(一)第六百一十四章 督師中原(十五)第六百二十一章 吏治改革(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名振府縣(七)
第三十一章 貴客來訪第六百八十九章 驅逐韃虜(一)第四百一十章 劉家大婚(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恐嚇清軍(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縣試開始第二百六十九章 倉皇而逃(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北上京城第五百七十八章 救時司徒(一)第五百二十一章 爭奪海權(十三)第五百零五章 賑濟京城(七)第七百零八章 新朝氣象(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小戰建虜(四)第五百八十三章 救時司徒(六)第三百零七章 名振府縣(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救疫河南(十四)第二百七十五章 嘗試調查第七百三十章 南明離火(二)第九十三章 村中風貌第五百六十八章 救疫河南(三十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乾州新城第六百零六章 督師中原(七)第四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雜學之士第三章 惡客上門第三百七十九章 崇禎問策(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元往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堂爭鬥(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幕不斷(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救疫河南(二十)第五百三十七章 日本開關(七)第四百二十六章 欽點狀元(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奪海權(十五)第三十五章 雜事處理第三百三十章 尋路藍田第六百四十八章 聯姻公主(一)第五十四章 戰後總結第五百六十章 救疫河南(二十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固守呂宋第六百七十八章 呂宋漢王(十九)第六百零六章 督師中原(七)第三百七十六章 受封伯爵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元往事第六百零七章 督師中原(八)第一百六十四章 永凱當官(五)第三百章 獻忠兵至(六)第五百六十九章 圍攻武昌(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爭奪海權(十)第二百七十五章 嘗試調查第五百章 賑濟京城(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巡按急招第五百八十四章 救時司徒(七)第一百一十四章 引君入甕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斷博弈第八十八章 製作火器 一第四百零八章 籌建教堂第五百九十三章 圖謀宗室(十)第四十七章 修牆建房第二百五十三章 再次相遇第二百零三章 思想問題(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亮相復社第二百五十九章 逃亡之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漢中風雲(八)第三百一十三章 名振府縣(八)第四百八十二章 武當來訪(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京營點兵(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制度建設第一百二十一章 官不如匪第六百二十三章 吏治改革(四)第一百零八章 突發警情第六百四十二章 大明丞相(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救疫河南(十九)第二百四十一章 商業聯盟(二)第十六章 小人潑婦第六百七十二章 呂宋漢王(十三)第四十四章 人心不古第六十一章 定計奔襲第六百六十一章 呂宋漢王(二)第七百一十章 新朝氣象(五)第五百五十四章 救疫河南(十七)第六十九章 招攬人手 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救疫河南(十九)第三百一十一章 名振府縣(六)第五百四十五章 救疫河南(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購買軍械第四百七十一章 佔領呂宋(十四)第八十四章 理念衝突第四百一十四章 俘獲闖王(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縣試張榜第四百四十八章 崖州基地(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朱仙之敗(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有客到訪第四百八十三章 武當來訪(二)第八章 府城之行第十七章 張家大戶第三百零六章 名振府縣(一)第三十五章 雜事處理第四百一十五章 武當山上(一)第六百一十四章 督師中原(十五)第六百二十一章 吏治改革(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名振府縣(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