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吏治改革(二)

相比於鼓樓下其他士子還在糾結廩膳一事,熊伯龍心中想的卻要更多一些。

當然,這些想法中主要是以驚訝震撼爲主。

如果他剛纔沒有聽錯的話,這位羅書辦說的是,劉閣老打算在湖廣全省推廣普及教育?

這是要讓所有人全都讀書嗎,那田誰去種,織布養蠶誰去做?

自古以來何曾聽過這樣的怪事,真要按照劉錫命這個做法,將來自己這些士人還能有什麼用呢?

當下,熊伯龍馬上將這些疑問問了出來。

鼓樓之上,羅永壽看向熊伯龍的目光充滿讚賞。

“這位熊生員確實想的長遠,不過你所擔心的問題,在閣老看來卻不是什麼問題。”

“方纔我便說過,天下之所以不靖,便在於人之不平等,以至於聰慧者欺凌愚笨者,身強者欺辱體弱者,推行普及教育便是爲了消弭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差距。”

“至於熊生員所擔憂的天下讀書人太多的問題,劉閣老早就提出,天下之所以發展,治政者固然重要,但是那些精於百工之人也同樣重要。”

“如今天下間的讀書人想的都是去做官在,這官位無論如何分派都會不夠,以後讀書人再多起來,便可以去鑽研百工、商旅、樂理等事,如此一來人人都有錢賺,豈不快哉。”

“混賬東西,我等讀聖賢書怎麼能和百工這樣的賤民混爲一談!”

羅永壽不說還好,這話一出口,鼓樓下面不少士子更加憤怒。

“放你孃的狗屁!”

突然,人羣外傳來一聲驚天怒罵聲,直接將鼓樓外的聲音全都壓了過去。

方纔出言不遜的那名士子頓時臉色氣得通紅,直接漲紅着臉氣勢洶洶地四處張望。

“誰,誰敢口出狂言?”

人羣中突然分出一條大路出來,身着大紅蟒袍的劉錫命在一衆親兵的護衛下大步威嚴走了出來,何騰蛟等幾位湖廣官員唯唯諾諾地跟在身後。

劉錫命陰着一張臉,一進入人羣便直接怒道:

“方纔是本官說的,你待怎地?”

臥槽!

鼓樓下方的一衆士子包括熊伯龍等人在內全都趕緊躬身拱手施禮,“武昌府士子拜見劉閣部。”

剛纔開口怒罵的那名士子面色瞬間從面紅耳赤變得面色煞白,一時間呆呆地楞在了那裡。

劉錫命不滿地瞥了他一眼,冷哼一聲轉身看向圍觀的衆士子道:

“本官方纔怒罵的並非針對他本人,而是他口中荒謬之言,什麼叫百工商旅皆是賤民,照你們這麼說黃帝發明車子,神農嚐遍百草,燧人氏發明取火,這些都是賤民所爲,那他們也都是賤民嗎?”

“照你們這個說法,我華夏百姓全都傳承自炎黃帝,那我們都是賤民,你們又有什麼資格在這裡盛氣凌人!”

劉錫命勃然大怒的表情讓在場士子全都心驚肉跳,只聽得他繼續怒道:

“一個二個動不動就是什麼讀聖賢書,學治國策,我呸!”

“現在這朝堂裡的全都是你們這樣的人,這個國家被治理好了嗎?現在滿天下貪腐之風盛行,有誰有記起自己學的聖賢之道了嗎?……”

劉錫命足足罵了十幾分鍾才停歇下來,不過他倒是爽了,周遭一幫圍觀的士子可就臉如豬肝之色一般。

這位督師輔臣太特麼狠了!

好在劉錫命也知道今日主要是吏治改革的事情,罵完一通後臉色終於恢復了平靜道:

“此番話也並非針對你們個人,本閣入朝爲官之前也是個有志青年,然而官場就是一個名利糞坑,足以把所有人都染成惡臭難聞。”

“正是因爲如此,所以本閣纔對你們寄予厚望,說話也就難免語氣重了一些,還是那句話,湖廣生員在本閣心目中還是有很多可造之才的,你們放心,本閣絕不會因爲吏治改革一事坑了你們,你們放心去報考便是。”

劉錫命說完臉上露出一絲艱難之色,最終咬牙道:

“本閣也知道,家境富裕的生員畢竟是少數,現在許多生員家中都生計困難,爲了體現本閣愛惜士子之心,所有成功考上的生員,本閣再從軍費中擠出一些錢糧來,爲每個生員發放二錢左右的特殊津貼。”

“閣老當真?”

劉錫命此話一出口,不少生員全都面露喜色驚喜問道。

就算是一些不太關心錢糧的,也都展顏而笑,這倒是足見劉閣老誠意了。

劉錫命雙手往身後一背,內閣次輔的氣場十足。

“本閣身爲朝廷宰輔,豈會做此食言而肥之舉?你等放心就是。”

“譁”

“多謝閣老體恤!”

看着說完轉身就走的劉錫命等人,熊伯龍擡頭望了望鼓樓陷入沉默起來。

他看向他身邊的幾位好友,譚鳳禎譚明進、張三異張魯如。

“明進兄,魯如兄,你們覺得這招考吏員一事如何?”

張三異也就是此前在人羣中爲熊伯龍等人留下位置那人,見熊伯龍發問,他砸吧了一下嘴道:

“你不會真想去報這勞什子胥吏吧,有這功夫,多爲科舉操心豈不是更好?”

熊伯龍正準備開口,突然警覺地看了看身邊其他圍觀討論的學子,拉着譚鳳禎和張三異幾人出了鼓樓。

幾人輾轉幾圈繞到黃鶴樓附近,就地尋了人少的茶攤坐了下來。

等到茶攤子老闆上來奉茶之後,幾人叮囑他勿要打擾,一邊喝茶一邊閒聊起來。

“實不相瞞”,熊伯龍端起粗茶碗喝了一口,“愚兄以爲,這科舉也不見得就靠譜。”

張三異吸了口涼氣,“嘶,此話怎講?”

不過他才說完,偏頭便看見譚鳳禎也是一臉深以爲然的表情。

張三異面上隨即露出驚恐之色,伸手指着熊伯龍結結巴巴道:

“莫非,莫非你們覺得這朝廷要……”

“要完?”,再次四處張望一眼,張三異將頭往桌子方向湊了湊,小心謹慎地低聲開口道。

“不是我們覺得,而是眼下事實就是如此啊”,熊伯龍再次感嘆道。

“如今闖賊在河南稱王,前一陣子據說已經大敗了三邊總督孫傳庭,現在據有河南、陝西大部,而且還在向山西挺進。”

“至於南面,張獻忠這逆賊也在長沙稱王,南湖廣,江西大部都被他所佔據,這局面怎麼看也是典型的亂世啊,這種時候,咱們還去朝廷湊什麼熱鬧?”

“可是,可是,劉閣老不是才數敗賊寇,而且還守住了武昌城嗎?這不正說明朝廷還有機會?”

張三異還有些就接受不了朝廷藥丸這個事實,當即下意識地反駁道。

熊伯龍臉上露出一絲苦笑,“劉閣老確實是天縱之才,但是據說他雖然將賊寇抵擋下來,自身手下的兵馬也損失了數萬,現在卻也無餘力反攻。”

“但是流賊可不一樣,現在全天下都是吃不飽飯的人,張獻忠等賊寇走到哪裡都能拉起一票人馬起來,要不然怎麼會剿賊剿了十幾年,賊寇反而越來越壯大?”

“愚兄此前還沒有這麼想過,但是在張李二賊連續稱王之後才突然發現,這天下已經變得危在旦夕了。”

張三異一邊按捺住心中驚慌,一邊奇怪道:“可是如此一來,那不是更不應該去應考這什麼胥吏了嗎,萬一流賊打過來,那咱們豈不是要成刀下之鬼?”

一旁不吭聲的譚鳳禎突然笑着接話道:“老張啊老張,你這是糊塗啊。”

“沒錯,眼下劉閣老手下是沒了足夠的兵馬反攻流寇,但是現在中原之內除了他以外,那個封疆大吏手裡面還有兵馬,他打不了流寇,可流寇也打不了他啊,此時的湖廣反而是最太平的。”

“除此之外,今天的事情難道你還沒看出來,那何軍門貴爲一省巡撫,卻在劉閣老面前唯唯諾諾,我看,這湖廣早晚要姓劉。”

第三百七十一章 拯救皇陵(一)第六百一十五章 督師中原(十六)第四百三十九章 南下廣東第二百七十六章 表字無疆第三百五十章 夜探唐府(二)第九十六章 學子聚會 二第九章 府城見聞 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關於治理(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取道湖廣(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唐王聿鍵第六百零五章 督師中原(六)第七百二十五章 朝鮮安南(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戰水匪第二百零六章 村中祠堂第一百四十三章 四川總兵第六章 我是地主第七百二十二章 征服蒙古(六)第二百零五章 過年準備第六百九十二章 驅逐韃虜(四)第六百零一章 督師中原(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呂宋漢王(六)第四百三十章 謀劃佈局(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亮相復社第六百八十章 北伐建虜第四百七十三章 乾州新城第三百六十七章 應該如是(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堂爭鬥(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多方角力第四百八十五章 再次寇關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中頭名(六)第五百一十七章 爭奪海權(九)第三百八十九章 小戰建虜(四)第三百四十六章 取道湖廣(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高中頭名(四)第五百五十七章 救疫河南(二十)第六百四十二章 大明丞相(二)第九十六章 學子聚會 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請戰建虜第二百二十章 高中頭名(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取道湖廣(一)第一百一十章 陣前交涉第四百六十五章 佔領呂宋(八)第三百六十八章 應該如是(二)第七十一章 建窯燒磚第二百九十八章 獻忠兵至(四)第六百一十五章 督師中原(十六)第六百九十七章 驅逐韃虜(九)第三百九十七章 村中諸事第三百五十六章 逆案中人第一百零七章 紡織工坊 二第六章 我是地主第二百五十八章 街頭賣藝第六百二十三章 吏治改革(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旁徵博引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堂爭鬥(一)第二十五章 家中安頓第七百三十二章 南明離火(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黑幕不斷(一)第四百九十章 盧象升死(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欽點狀元(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董家小宛(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府城角力(八)第一百七十六章 有客到訪第一百七十六章 有客到訪第六百三十五章 另立新君(二)第四百九十章 盧象升死(一)第四百八十五章 再次寇關第二百七十五章 嘗試調查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家生變(五)第七百一十九章 征服蒙古(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永凱當官(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俘虜闖王(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盧象升死(二)第四百九十九章 賑濟京城(一)第七百一十八章 征服蒙古(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第二基地第一百零五章 整頓流民第二百七十九章 府城角力(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嘗試調查第二百五十八章 街頭賣藝第二百二十六章 仲春三月第二百六十一章 四川學政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尾工作第三百八十八章 小戰建虜(三)第六百一十五章 督師中原(十六)第五百一十五章 爭奪海權(七)第一百六十四章 永凱當官(五)第六百五十五章 清軍南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亮相復社第八十七章 煉製鋼鐵 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守株待兔(五)第三百零八章 名振府縣(三)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一百三十八章 青樓遇險第三百二十章 漢中風雲(三)第三百三十章 尋路藍田第一百零五章 整頓流民第四百六十五章 佔領呂宋(八)第七百二十三章 朝鮮安南(一)第五百一十六章 爭奪海權(八)
第三百七十一章 拯救皇陵(一)第六百一十五章 督師中原(十六)第四百三十九章 南下廣東第二百七十六章 表字無疆第三百五十章 夜探唐府(二)第九十六章 學子聚會 二第九章 府城見聞 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關於治理(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取道湖廣(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唐王聿鍵第六百零五章 督師中原(六)第七百二十五章 朝鮮安南(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戰水匪第二百零六章 村中祠堂第一百四十三章 四川總兵第六章 我是地主第七百二十二章 征服蒙古(六)第二百零五章 過年準備第六百九十二章 驅逐韃虜(四)第六百零一章 督師中原(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呂宋漢王(六)第四百三十章 謀劃佈局(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亮相復社第六百八十章 北伐建虜第四百七十三章 乾州新城第三百六十七章 應該如是(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堂爭鬥(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多方角力第四百八十五章 再次寇關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中頭名(六)第五百一十七章 爭奪海權(九)第三百八十九章 小戰建虜(四)第三百四十六章 取道湖廣(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高中頭名(四)第五百五十七章 救疫河南(二十)第六百四十二章 大明丞相(二)第九十六章 學子聚會 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請戰建虜第二百二十章 高中頭名(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取道湖廣(一)第一百一十章 陣前交涉第四百六十五章 佔領呂宋(八)第三百六十八章 應該如是(二)第七十一章 建窯燒磚第二百九十八章 獻忠兵至(四)第六百一十五章 督師中原(十六)第六百九十七章 驅逐韃虜(九)第三百九十七章 村中諸事第三百五十六章 逆案中人第一百零七章 紡織工坊 二第六章 我是地主第二百五十八章 街頭賣藝第六百二十三章 吏治改革(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旁徵博引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堂爭鬥(一)第二十五章 家中安頓第七百三十二章 南明離火(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黑幕不斷(一)第四百九十章 盧象升死(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欽點狀元(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董家小宛(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府城角力(八)第一百七十六章 有客到訪第一百七十六章 有客到訪第六百三十五章 另立新君(二)第四百九十章 盧象升死(一)第四百八十五章 再次寇關第二百七十五章 嘗試調查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家生變(五)第七百一十九章 征服蒙古(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永凱當官(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俘虜闖王(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盧象升死(二)第四百九十九章 賑濟京城(一)第七百一十八章 征服蒙古(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第二基地第一百零五章 整頓流民第二百七十九章 府城角力(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嘗試調查第二百五十八章 街頭賣藝第二百二十六章 仲春三月第二百六十一章 四川學政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尾工作第三百八十八章 小戰建虜(三)第六百一十五章 督師中原(十六)第五百一十五章 爭奪海權(七)第一百六十四章 永凱當官(五)第六百五十五章 清軍南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亮相復社第八十七章 煉製鋼鐵 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守株待兔(五)第三百零八章 名振府縣(三)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一百三十八章 青樓遇險第三百二十章 漢中風雲(三)第三百三十章 尋路藍田第一百零五章 整頓流民第四百六十五章 佔領呂宋(八)第七百二十三章 朝鮮安南(一)第五百一十六章 爭奪海權(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