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投誠(下)

只是開口之後,潘鼎新又是有些悔意:“我深受皇恩,堂堂二品大員,怎麼就這麼從賊了?”

不過他一面更衣,一邊想起往事:“反正都是一個死字,何不快活幾日?”

他記得昔日李秀成破杭州時,布政使林福祥和提督米朝興陷於太平軍之手,李秀成好生款待,只是林米兩人卻是忠心義膽,不願從賊,李秀成也不強留,贈舟一隻,再贈白銀百兩任由來去,只不過這兩人方出杭城就被左宗棠所殺。

他細想起這樁往事,就心知自己已經絕無回頭的可能:“我縱便不降,不被黑旗所殺,也要捱上大清的一刀子,罷了罷了!只要殺了陳家禮這小人,了了心願!”

他既然下了決心,就加快動作,換上了二品頂戴,朝手恭手道:“在下潘鼎新,特求見柳宇柳統領,請緊急軍務告知!”

沒想到面前一員二十不到的年輕小將笑道:“你便是潘鼎新?好!我便是柳宇!”

潘鼎新細細一觀,這小將年輕甚輕,長得眉清目秀,讓他想起了昔日太平天國的兩顆將星陳玉成與李秀成:“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潘撫共襄盛豐,柳宇不勝榮幸,早已備好馬轎,選好衛士,一切待遇,仍依清營舊例!”柳宇聲音清澈:“如撫臺不願與我等共事,我也備好健馬一匹,白銀百兩,可來去自由。”

潘鼎新卻是恭手行了一個大禮:“昔日長毛破杭州,林福祥力不從賊,被李秀成放回上海,卻被左宗棠所斬,前車之鑑,猶在眼前!”

他是狠了心,雖然說從賊後患無窮,說不定還是誅九族的大禍,但是到了現在這個地步,他還有什麼選擇?

何況黑旗軍較之長毛,優勢甚多,兵精將銳,不但大破法人,現在自己所領的東西兩省健銳也盡被其所破,以後進退自裕,敗可稱王越境,勝可以逐鹿嶺南。

柳宇也是暗喜不已,他同樣沒想到堂堂一省巡撫就這麼輕鬆地投降了自己,這可是奇貨可居啊!

要知道潘鼎新身爲巡撫,自然是節制廣西一省的最高官員,雖然他現在隻身來降,沒有一兵一卒,但光是這名義就可值步兵一團,讓黑旗軍少付出過千人的傷亡。

“撫臺如此想那是最好不過,此次我關心國事,欲領兵到桂林與省內諸位大人相商,有撫臺引路,再好不過了!”

以黑旗軍三個步兵旅爲基幹,兵力達到一萬五千人,再加上潘鼎新這面大旗,柳宇已經決心展開他的廣西攻略了。

“我有一件軍機要務要告知將軍,此事事關貴軍生死存亡。”潘鼎新既然下水了,那也毫無顧忌了:“此事都是在下無知,一時間冒犯了貴軍軍威!”

“此次出兵太原,我同雲南岺提督商定,兩省一齊出兵,西省兵雖然經義帥一掃而空,但是想到此時此刻,滇省二萬精兵已經直指保勝,圍攻貴軍後方了,請柳帥早發大兵……”

шшш▪ Tтkǎ n▪ ¢ ○

這是柳宇事先沒有掌握的情況,他當即朝蔡雲楠喝道:“野戰電報線路架通了沒有?”

“已經架通,可以直接給保勝發電!”

“好!命令保勝進入戰鬥警戒,還有,從山西和宣光各增調一個加強營去保勝……”

柳宇立即作了部署,那邊蔡雲楠見潘鼎新心懷不安,隨口說道:“電報可明傳萬里,不用兩個鐘點,保勝就可以知道了!”

潘鼎新好歹是辦過洋務,知道電報這玩意,也用過電報上傳下達,只是沒想到這山野之間,卻有着遠勝大清朝的電報網絡:“兩個鐘點?”

“沒錯!”柳宇得意地說道:“我此次進兵廣西,有電報兵一連,電話兵兩連,到時候可直接把電報線架到桂林城下!”

潘鼎新這次領兵出戰,一切聯絡完全是人傳馬遞,更不要說柳宇所說的電話:“是西洋傳來的電話?”

“沒錯!我黑旗軍已備有數百部!”

“柳統領,鼎新願去信勸降舊部!”

……

鎮南關。

王德榜簡直就要哭,曾幾何時,他是統帥萬人的一方大帥,可是現在,一路自越南撤退的餘部卻不過千餘人,一應器械一掃而空。

“二十年經營,卻不料是一場空夢!”王德榜對營官們苦笑道:“一場空夢,可恨那蘇元春,可恨!”

到了鎮南關,這些殘兵敗將才總算是歇了歇腳,但是王德榜差點沒哭出來,他的楚軍最多時號稱三十營,現在卻不足千人,雖然說是吞併了些旁部雜兵,卻也只餘一千數百人,更不要說結了蘇元春這麼一個死敵。

“大帥,咱們還是這多收容些兵將,至於與蘇元春的官司,我們再慢慢打便是!”

“屁!”王德榜卻是頭腦清楚得很:“黑旗賊的追兵馬上就到了,咱們還不走!”

“這……黑旗軍雖然能戰,但不至於膽大到這般程度吧?”

王德榜作爲楚軍名將,倒也算清楚:“我已令憑祥各地鄉勇團練,速來鎮南關防禦,再加上制兵千人,讓他們拖上一拖,咱們去桂林!”

“桂林?”

“沒錯,桂林!聽說蘇元春也撤出來了,我不想和這裡和他見面,就讓他守鎮南關,我們去桂林!”

太原一役,清軍精銳盡失,甚至連諒山的守軍都先期撤回關內,他們走的時候連輜重都沒有帶走,現在王德榜已經把主意打在集結的鎮南關數千兵力。

他素有威望,估計着怎麼也能再拉走兩千餘部,再加上本部湊足四千人就有本錢了,至於蘇元春,就讓他在鎮南關死頂着黑旗軍。

一衆部下都明白了王德榜的用意,只是卻沒有這樣的膽略:“這擅自退兵?是不是太孟浪了些?”

“孟浪什麼!我這是爲了大清着想!”王德榜抹去淚水:“國家多難,自是我等盡忠之時!”

他大聲說道:“此去桂林,我是爲營救國之干城,以圖力挽狂瀾!”

“國之干城!”

“便是受黑旗賊誹謗而入獄的徐延旭、黃桂蘭諸位大人!”

第48章 花間第90章 官職第84章 修女的征服第80章 生變第214章 大局(下)第78章 鋼管第14章 衆志(下)第76章 香港(下)第35章 羅教(下)第59章 合歡第58章 閱兵第179章 決戰開始(下)第48章 花間第12章 機遇(上)第220章 鐵與血的較量(上)第214章 大局(中)第201章 北伐第49章 鏡第93章 遊說第19章 餘波(上)第123章 四柱廟第187章 意外(下)第94章 四月二十五日第190章 海防的選擇第15章 海陽(上)第176章 英國人的陰謀(下)第139章 插柳第160章 春意第18章 文明(上)第185章 妥協(下)第80章 生變第6章 買槍(下)第94章 四月二十五日第37章 新容(中)第30章 怨滿南國(中)第117章 再戰第41章 佈防(下)第193章 導火索第32章 立業(下)第221章 轉折點上第205章 決心(中)第32章 立業(下)第129章 順化第一連第16章 勝負(下)第157章 絕望的瞬間第191章 決死的輸送第38章 小把戲(下)第146章 黃旗軍的未日第40章 授業(中)第42章 暗流(上)第40章 授業(下)第42章 暗流(下)第19章 餘波(下)第219章 勝負(中)第221章 轉折點上第185章 妥協(中)第18章 文明(下)第27章 山西(上)第215章 長江(下)第195章 投降第161章 法國人的援軍第89章 殘局第55章 十洲第172章 最後的底線第21章 儀式(上)第205章 決心(中)第187章 意外(上)第78章 鋼管第170章 勢如破竹第21章 儀式(上)第219章 勝負(中)第176章 英國人的陰謀(下)第193章 導火索第108章 投降第24章 漁翁(上)第84章 修女的征服第208章 決心(中)第210章 降兵第34章 雁秋(上)第15章 海陽(上)第58章 閱兵第15章 海陽(下)第115章 最高權力第91章 報復第10章 方隊(上)第220章 鐵與血的較量(中)第41章 佈防(上)第27章 山西(上)第43章 激戰(上)第16章 勝負(上)第34章 雁秋(上)第121章 各有打算第221章 轉折點(下)第9章 驚變(下)第72章 婚禮(下)第202章 投誠(下)第101章 河內第207章 出師(下)第207章 出師(上)
第48章 花間第90章 官職第84章 修女的征服第80章 生變第214章 大局(下)第78章 鋼管第14章 衆志(下)第76章 香港(下)第35章 羅教(下)第59章 合歡第58章 閱兵第179章 決戰開始(下)第48章 花間第12章 機遇(上)第220章 鐵與血的較量(上)第214章 大局(中)第201章 北伐第49章 鏡第93章 遊說第19章 餘波(上)第123章 四柱廟第187章 意外(下)第94章 四月二十五日第190章 海防的選擇第15章 海陽(上)第176章 英國人的陰謀(下)第139章 插柳第160章 春意第18章 文明(上)第185章 妥協(下)第80章 生變第6章 買槍(下)第94章 四月二十五日第37章 新容(中)第30章 怨滿南國(中)第117章 再戰第41章 佈防(下)第193章 導火索第32章 立業(下)第221章 轉折點上第205章 決心(中)第32章 立業(下)第129章 順化第一連第16章 勝負(下)第157章 絕望的瞬間第191章 決死的輸送第38章 小把戲(下)第146章 黃旗軍的未日第40章 授業(中)第42章 暗流(上)第40章 授業(下)第42章 暗流(下)第19章 餘波(下)第219章 勝負(中)第221章 轉折點上第185章 妥協(中)第18章 文明(下)第27章 山西(上)第215章 長江(下)第195章 投降第161章 法國人的援軍第89章 殘局第55章 十洲第172章 最後的底線第21章 儀式(上)第205章 決心(中)第187章 意外(上)第78章 鋼管第170章 勢如破竹第21章 儀式(上)第219章 勝負(中)第176章 英國人的陰謀(下)第193章 導火索第108章 投降第24章 漁翁(上)第84章 修女的征服第208章 決心(中)第210章 降兵第34章 雁秋(上)第15章 海陽(上)第58章 閱兵第15章 海陽(下)第115章 最高權力第91章 報復第10章 方隊(上)第220章 鐵與血的較量(中)第41章 佈防(上)第27章 山西(上)第43章 激戰(上)第16章 勝負(上)第34章 雁秋(上)第121章 各有打算第221章 轉折點(下)第9章 驚變(下)第72章 婚禮(下)第202章 投誠(下)第101章 河內第207章 出師(下)第207章 出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