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時代已經變了

在中日兩國正式宣戰的這一天,蔡鍔和劉賡雲都在丹東的前軍墾局的辦公樓裡,和他們兩個人在一起還有陸軍中將張自忠,三個人將朝鮮地圖攤開在一起研究。

軍部電令已經下來了,蔡鍔就是中央國防軍東北國防軍總司令,另一位東南國防軍總司令是海軍中將嚴厚鏵,這一位因爲三都澳海戰已經同新上任的國防大臣陳厚甫、中央總參謀部海軍參謀總長陳季良一起授予海軍上將軍銜。

原國防大臣陳其採則轉而擔任中央國防委員會國防協調委員和中央軍部後勤總長,同蔡鍔互相調換了位置。

這些都是好消息,但是蔡鍔這個時候的壓力也是很大的,皇帝的諭令已經抵達,要求東北集團軍暫時不要管戰略上的勝負輸贏和得失,搶先進攻漢城,確保漢城和仁川的二十多萬國民能夠順利撤退,在旅居朝鮮的國民大體撤退之後,如果因爲兵力和戰略得失而棄守漢城是可以接受的,甚至丟失平壤也並不是嚴重問題。

這些是皇帝的原話。

這給蔡鍔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因爲中日之間關於在朝鮮駐軍一直有嚴格的互相約定,帝國國防軍在朝鮮平壤只駐紮着中央陸軍第22步兵師,在開城駐紮着中央陸軍第103特種山地旅。

第22步兵師屬於常規機械化師,依靠鐵路快速進攻漢城是可行的,但是日軍因爲軍事力量集中。而且準備的更爲充分,很快就可能直接抽調幾個師團上來圍攻。一旦在仁川和漢城死守,第22步兵師就很可能抽不回來。

此外,日軍駐守在漢城的第10步兵旅團也算是日軍精銳,駐守在全州的第8師團曾算是鋼軍,現在如何還真是很難說。

蔡鍔就和劉賡雲在一起商量,此次的東北國防軍在編配上主要以長春軍區和北京軍區爲主,按照中央國防委員會的計劃,未來三個月會徵召複員軍人170萬。未來一年內會補充330萬規模的新兵,從武漢軍區繼續抽調四個師和兩個旅過來增援。

整個戰略是非常清楚的,就是不怕長期消耗的打法,但要求更高的互損比,本方傷亡率要比日軍低,消耗日軍有生力量。

從長期戰略來說,雖然蔡鍔對日軍不是很熟悉。但他並沒有太多的壓力,只是要緊急進攻漢城保障國民的撤退,這件事還是很困難的。

蔡鍔就同劉賡雲商量着這裡的事情。

談了片刻,蔡鍔不免有些迷惑的和劉賡雲說道:“其實我一直都沒有想清楚,不明白皇上怎麼忽然想讓來指揮這場戰爭?”

劉賡雲笑呵呵的感嘆道:“你不知道也無所謂,反正誰來指揮都能打贏。不犯大錯誤就行了。”

稍加停頓,劉賡雲還是補充道:“其實這個事情也比較簡單,因爲你沒有打過日軍,而且中間休息了七八年的時間,這個仗肯定是要謹慎又謹慎。如果是老趙和老張那幾位。他們當年打的小日本屁滾尿流,說不定就會輕敵。”

蔡鍔苦笑一聲。道:“這也算是優勢嗎?”

劉賡雲想了想,反問道:“爲什麼不算?驕兵必敗,此乃兵家之大忌啊。推崇什麼,那就容易盲目相信什麼,在朝鮮半島這個地方的打法,和咱們這些年陸軍變革的大潮流是背道而馳,年初我從非洲回來,皇上讓我再到朝鮮視察的時候,他和我說了一番話,我覺得對我們還是有啓發的?”

蔡鍔很好奇的問道:“什麼?”

劉賡雲答道:“皇上說咱們這些年太在意蘇聯的威脅,沒有太注意日本這個手下敗將和小國,真打起來恐怕要吃虧,所以,如果真要和日本交戰,那就必須將週期拉長,在戰爭中摸索新的變化和新的戰術,用變來打日本的不變。”

蔡鍔覺得這番話倒也沒有什麼可驚訝之處,只是簡單的哦了一聲,稍加琢磨,他才漸漸琢磨着裡面的用意來。

他這時才明白皇帝是要拿日本和朝鮮戰場當一個試驗場,摸索新的軍事戰術思想和新的變革,他這些年基本沒有跟上大機械化革命的浪潮,這是一個問題,但也是一個優勢,因爲他不容易被中央軍部的一些固有理論束縛住。

其實,宋彪關於這場戰爭的思考還是比較慎重的。

不管是第三次,還是第二次,朝鮮半島的地理狀況決定了在大戰術的方向上很難有較大的變化,要想在這個地區打敗日本,還是得繼續堅持東北軍時代的那種機動快速的作戰理論,同時增加對空軍和機械化作戰的戰術吸收,包括在小規模精銳部隊的運用上,也要更爲成熟。

空軍在朝鮮半島是非常重要的,但也很難說是具有決定性意義,抗美援朝的時候,美軍的優勢那麼大,最後也沒有打贏戰爭,這裡面就說明了很多問題。

日本陸軍這些的發展和進步總體不如中國陸軍,但無論是裝備、訓練,還是整個編制結構和戰術優勢都更適合在朝鮮半島這種區域作戰。

在這個特定的區域內,雙方的武器裝備的差別並不大,帝國陸軍的很多重型坦克基本是開不進來的,日本的單兵反坦克和小部隊反坦克武器也非常多,特別是在反輕坦克領域,它投入的研究和裝備規模都很大,特別是它裝備的37\47mm機關炮,這個東西對中國陸軍的威脅還是很厲害的。

日本陸軍這些年在陣地戰、山地戰的研究上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和物力,水平肯定是很高的,中國陸軍的軍事中心在裝甲領域,但在這些領域肯定不會比日本差,可也佔不到便宜。

宋彪的總體感覺是第三次中日戰爭會打的很艱難。帝國中央陸軍的絕對優勢在這個區域內真的施展不了,所以也就只能重新拿起當年東北軍的那一套戰術理論。

所以。在這場戰爭中用蔡鍔是比較合適的選擇。

老套歸老套,有用就行。

蔡鍔現在的情況就和山本五十六一樣,他很清楚要拿下漢城、仁川的難度很大,而且是非常冒險,但還是必須這麼做。

因爲其他的部隊都還沒有到齊,蔡鍔手裡唯一就只有駐守在丹東的第23步兵師和駐守朝鮮北部的3萬陸軍可以調動,其他的部下將官也都沒有到,就張自忠一個東北軍區的副司令在這裡陪着。

別的話都不說了。蔡鍔就只能讓張自忠親自上陣,帶着第23步兵師增援開城,駐守在平壤的第22步兵師直接上陣,要求在五天之內攻下漢城。

蔡鍔畢竟是身經百戰的老牌資深陸軍上將,從日俄戰爭、光復戰爭、一戰、中蘇戰爭一路打過來的,就是沒有打過當年赫赫有名的中日辛亥戰爭而已。

他就是退役二十年,那也是會打仗的人。用一個師打別人一個旅,想要五天之內攻下漢城,那怎麼可能?

皇上諭令無法執行,可事情還是要辦。

蔡鍔就以東北國防軍總指揮官的名義給中央發電,就說陸軍來不及,肯定過不去了。還是讓海軍上來吧,組織大營救從震旦港和平壤、丹東港口出發,在海軍和空軍的護送下將住在漢城、仁川的國人先救出來,幫助他們大撤退,陸軍能幹的就是在漢城打拖延戰。不惜一切的死拼,將駐紮在朝鮮的日軍都拖延住。

宋彪當然也知道陸軍沒有辦法這麼短的時間內調集主力進攻漢城。他也在想辦法,辦法和蔡鍔的這個想法基本一致,就是用陸軍爭取時間,用海軍、海警總署、空軍一起撤離國民。

中國目前在朝鮮的國民接近百萬,南浦佔了一半,仁川和漢城加起來約有二十萬,其餘分散在平壤、惠城、茂山、新義州等地,其實在釜山、浦項一帶也有接近萬餘,這部分現在已經管不了那麼多。

……

事情再回到三都澳海戰。

三都澳海戰失敗之後,日本內閣立刻宣稱並沒有向中國宣戰,日本海軍第一航空聯合艦隊只是要到支那近海示威,迫使支那承認朝鮮北方叛變政府的不合法,並無開戰計劃,反而遭到支那軍隊的突然襲擊。

米內光政這位首相客觀來說不是一位毫無品德的人,但日本整個國家就是這個情況,這個民族就是這種特點。

它們賺了就是英明偉大和日本種族的優越性,輸了就是別人栽贓,它們是不可能犯錯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大日本帝國天皇絕對不可能有任何錯誤和失誤,天皇之下的海陸軍同樣如此。

等中國正式宣戰之後,日本內閣又第二次向“支那”宣戰。

回到另外一個問題上,日本爲什麼死不悔改關於“支那”一詞呢,因爲當初這個詔令是明治天皇確立的,日本內閣如果承認錯誤,道歉了,那就說明明治天皇是錯的。

這個事情在日本是一個絕對的禁忌,沒有任何人敢於反駁和提出異議。

包括日本戰後爲什麼不能就戰爭道歉等等,歸根結底還是天皇制的問題,天皇制不僅是一個政治體制,也是一個宗教體制,這本身是非常複雜的問題。

天皇是神啊。

神怎麼能有錯呢?

包括靖國神社,這個神社到底是什麼宗教的祭祀場合?

當然是神道教嘛。

神道教最終參拜物是誰?

日本天皇嘛。

所以說,日本這個國家很特別。

當然,日本是否承認這些事情並不重要,戰爭已經開始,最終還是勝利者來說話吧,對付日本這種國家,戰爭基本就是唯一的辦法。

這就好比在街上和一個精神病流氓講道理,怎麼講都沒有用,因爲它的思維邏輯和你是絕對不一樣的,你打它兩個耳光,捅它幾刀,用磚頭掄幾下,可能暫時會好一點。過了幾天,它緩過勁來就還是那個鳥樣。

它就是一個看起來非常健康正常的神經病加流氓啊。

沒有辦法。繼續掄磚頭再砸,砸死就安靜了。

其實呢,只要將天皇那根筋挑了就安靜了。

我們總是說男人是一個用下半身思考的動物,日本其實就是這種情況,天皇就是那個睾丸,將睾丸切了,日本纔可能變成一個真正的正常國家。

不管怎麼說,第三次中日戰爭終究是不可阻擋的到來了。

和以往的戰爭較爲相似的一點是帝國投入的新式武器很多。其實大部分的所謂新式武器都已經在東非戰爭中出現了,陸軍這邊主要是以輕武器的更新爲主。

此一時期,在中日辛亥戰爭、一戰、中蘇戰爭之中赫赫有名的波普寧衝鋒槍已經從帝國國防軍中撤役,取而代之的是勃朗寧輕機槍和更爲廉價的MP30\33衝鋒槍,這款衝鋒槍和斯登衝鋒槍很像,也是帝國衝壓工藝技術發展的一個時代產物,特點是廉價和結構簡單、機構可靠。

在機槍領域。雖然勃朗寧重機槍更爲普遍,但帝國和德國聯合研製的MG34\38通用機槍也大規模的出現在戰場上。

在帝國的大機械化陸軍發展變革中,一個基本點還是強化班一級部隊的火力,以及爲此而不斷強化輜重和部隊彈藥的補充能力,帝國陸軍的班一級常規編配依然是一挺輕機槍、兩隻衝鋒槍、一隻精準狙擊步槍,和第一次中日戰爭期間最大的變化是漢陽步槍的普及。但是日本陸軍也換裝了新式的半自動步槍,這種名爲九九式步槍的半自動步槍最初只是手動步槍,因爲在東非戰爭中,帝國陸軍的半自動步槍對意軍造成了極大的射速創傷,日本從1937年臨時調整。要求改用半自動槍機。

此時的半自動步槍在世界主要強國中已經較爲普遍,中英美法德蘇六國基本在中蘇戰爭結束之後就加強了半自動步槍的研製。現階段還是以中國的漢陽步槍最爲著名,生產量也最大,而法德的半自動步槍都充分吸取了漢陽步槍的槍機設計。

日本和意大利實際上最晚開始進行半自動步槍研究的兩個二等軍事強國,同一時期,包括像波蘭、瑞典、芬蘭這樣的國家都已經更換了新設計的半自動步槍。

帝國陸軍的MP30\33衝鋒槍都下掛專用的榴彈發射器,所以,帝國陸軍並不強調步兵師用槍榴彈,只是在戰爭中存在着的多種因素考慮,陸軍士兵還是會每人攜帶兩枚槍榴彈。

在排一級,帝國陸軍已經開始匹配火箭筒,而迫擊炮的數量並沒有減少。

從步兵連一級的戰力評估來看,帝國陸軍相對中日辛亥戰爭時期有所提高,但是這種提高的幅度並不大,也不足以對日軍產生絕對的優勢。

不過,日本陸軍還是有較爲明顯的保守一面,其對輕機槍的重視遠甚於衝鋒槍,因爲長期在軍費開支上嚴重不如海軍,陸軍高層又是一味的保守僵化,即便在辛亥戰爭中大量的吃了虧,在補充了大量的輕機槍之後就認爲衝鋒槍的效果遠不如機槍。

實際上,這是因爲日本人口多而經費和資源不足,人總是比槍更廉價導致的惡劣問題。

……

歷史一再證明,戰爭的進程很多時候並不一定就以人的意志爲轉移。

中國在仁川和漢城的軍事行動一切都是爲了撤僑,而日本卻誤讀了這樣的戰略,以爲中國的目標就是仁川和漢城,而瘋狂派兵強攻,在條約的限制下,雙方陸軍和空軍在朝鮮半島的規模都不大,在開戰後的最初幾天,交戰規模都不過是兩個步兵師的對抗。

一個讓人驚訝的事情是第23步兵師居然憑藉少量的重型坦克TK15和步兵戰車撕開了日軍第八師團在漢城的防線,導致第八師團在漢城失守。

此時,朝鮮李氏皇室還在漢城,因爲事發突然,爲了掩護李氏皇室撤退,日本陸軍將航空隊大規模的派入全州,導致雙方的空軍作戰規模迅速擴大。

在亞洲戰爭史上,第一次規模最大的空戰——仁川空戰由此爆發。

仁川空戰是一場非常特殊的空戰,它的持續時間長達20天。從最初的數十架規模的纏鬥到最後的近千架戰機的角逐,由於日本航空母艦損傷殆盡。帝國南方艦隊和北方艦隊迅速合併成中央聯合航空艦隊,將主要的航空母艦都集中在一起,以金州及旅順海軍聯合基地爲主要母港,通過在南浦、威海、金州、旅順、青島四個海軍基地的調配正式介入仁川空戰。

仁川空戰也是一場提前爆發的大規模的空戰,實際上,雙方的戰爭指揮官都沒有抵達,也沒有預料到這場空戰的規模會達到決定雙方生死的程度。

究其根本原因還是日本誤判了中國的軍事戰略,由於第二次中日辛亥戰爭給日本留下的陰影太深。隨着帝國第22步兵師的突然襲擊漢城,日軍誤以爲中國還是會和上一次那樣速戰,直接佔領漢城、仁川,通過海軍和陸軍同時大規模向朝鮮半島運輸兵力、物資。

鑑於仁川港的條件,日本絕對不能任由這一港口被中國佔領。

對中國來說,由於漢城、仁川有接近二十萬的僑民,也不可能坐視日本徹底佔領兩地。這就最終導致了仁川大決戰的提前爆發。

中國的戰略實際上是緩勝,而日軍在海軍大規模失利後,也一度希望通過層層防禦遏制中國陸軍佔領整個南朝鮮,爭取最佳的談判條件,結果從1939年8月1日正式宣戰到8月7日,雙方已經大規模的啓用了各自在南北朝鮮的備用機場。雖然日本空軍增援的速度更快,但隨着帝國中央航空聯合艦隊的抵達,雙方在戰機規模上基本都接近兩千架左右。

仁川空戰正式爆發。

這一次的空戰的背景是中國海軍的大規模撤僑,由於日本戰機不如中國,日本陸軍航空部隊選擇通過低空掃射碼頭和大規模轟炸的方式。試圖將港口的大量船隻炸燬炸沉,迫使中國海軍放棄撤僑。同時放棄派軍從仁川登陸,以及在仁川輸運戰爭物資的計劃。

所以,仁川空戰不是在某個瞬間迸發的空戰,而是一場極其漫長的長期空戰,也是一場空中的拉鋸戰。

日本在空戰的經驗上還是有所匱乏,而中國空軍經歷過一戰和中蘇戰爭的洗禮,整體建制更爲完善,戰術經驗更豐富,機種更優秀,雙方很快就拉開了在空戰上的差距。

特別是J-5虎鯊戰鬥機和J-4閃電戰鬥機的大規模加入,前者以大航程、高速和夜戰能力突出而著稱,屬於典型的戰鬥轟炸機,可以在夜間大規模的集羣轟炸日軍機場,而J-4閃電戰鬥機則負責在白天驅逐敵機。

日本這一時期已經有零戰了,但零戰屬於艦載機,而且日本並沒有大規模生產零戰的工業實力,只能依靠九七戰機爲主力和帝國的J-3\4\303三種不同的戰機對抗。

九七戰機作爲輕型戰機擁有更強的機動性能和良好的迴轉性能,在空戰中的實用性極佳,在面對稍顯笨重和很笨重的J-4\5都明顯佔據優勢,但在海軍的J-303艦載機加入戰場後,這種局面迅速被改變。

帝國空軍的飛行員大體都擁有更爲豐富的經驗,在仁川大空戰持續了幾天後就迅速尋找出針對性的戰術,通常在九七戰機迴轉之後,J-4閃電戰鬥機就立刻隨之橫滾,避開九七戰機從背後上空的掃射,再依靠閃電戰鬥機更高的馬力和速度優勢脫離戰場,重新以更高的高度返回戰場,依託強悍的機體採取高載荷的高速俯衝掃射擊落日機,或者誘使九七戰機拉高作戰高度,在其高空性能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利用機動性能追擊。

總體來說,J-4閃電戰鬥機擁有更強的綜合性能和高空作戰優勢,但在中低空缺乏靈敏性的缺點還是很明顯,這就需要J-3\303系列戰鬥機進行配合,特別是海軍的J-303海蛇戰鬥機在九七戰機所擅長的中低空領域擁有更好的機動和靈敏性能,使得九七戰機完全難以抗衡。

仁川。

飛機的死亡墳墓。

由於交戰的飛機數量龐大,而持續的週期又長,幾乎每天都有飛機從仁川的天空墜落,嗡鳴呼嘯而過的飛機總是多不勝數,被日軍擊沉的船隻也多達四十餘艘。

直到1939年8月20日,仁川和漢城地區的二十萬僑民大體撤退完畢,仁川空戰才徹底停止,帝國海軍中央航空聯合艦隊撤退回金州窯灣海軍基地修整,陸軍和空軍也根據東北國防軍總司令蔡鍔上將的命令,撤回朝鮮北部修整。

在這半個月的時間裡,帝國中央陸軍的三個工程旅搶先調駐朝鮮北部,在信川、載寧、新幕、南浦、平壤、安州、泰川、義州等地擴建機場,帝國空軍也開始大規模的調入這些備用的軍事機場,抵達朝鮮北部的空軍師增加到11個,各師都在快速啓用預備飛行員,增加軍機數量,將編配的兩個空戰團擴大到三個,甚至是四個。

仁川空戰證明了一點,那就是帝國在過去三十年間不斷將空軍作爲戰略新中心的軍事革命理論是正確的,雖然帝國在開戰之前並沒有明顯的備戰動員和秘密的籌備,以至於仁川空戰爆發初期,帝國空軍在空戰中還處於一定劣勢,但隨着空軍的大規模調入,仁川空戰的結果迅速倒向了帝國。

時代已經變了。

空軍正在逐漸成爲現代軍事戰爭的領航者,空軍的大機動速度是陸軍和海軍都無法比擬的,只要機場的條件足夠,一個空軍師只需要兩週時間就能完成搬遷,全面調駐到數千公里外的地區作戰,只需要幾天時間,數千架戰鬥機就能調入朝鮮北部,而這是陸軍和海軍都很難做到的。

第37章 先殺日,再殺俄第85章 善意的安排第19章 前洞嶺伏擊戰(下)第195章 海防和疆防第333章 摩薩臺第10章 駁殼槍C96第76章 俄國的再戰日軍之邀請第53章 撈足了就跑第197章 金州船廠第73章 紅土崖(二)第248章 中國就是中國第144章 撫順的刺痛第341章 人口競爭第204章 北四省第306章 導彈反擊(一)第308章 金道嶺的反擊戰第160章 東北騎兵(一)第178章 整編師第251章 印尼風波第217章 波蘭,大波蘭第212章 英國人是什麼好東西嗎?第135章 配股第58章 蔣家窯戰役(二)第291章 開城戰役第123章 招商引資第137章 風格第58章 蔣家窯戰役(二)第43章 兵者,詭道也第83章 有炮無彈第8章 學霸之子第252章 201S第288章 三都澳海戰第346章 中德對峙第204章 北四省第331章 新秘書長第11章 弟兄被扣押了287章 首都第322章 光復之殤第323章 不精彩的高明第334章 可怕的德國第312章 想象一下第218章 婉婷第77章 再戰日軍之決心第345章 卡薩布蘭卡第172章 圍攻北京第400章 敲詐,勒索,利益至上第22章 千言萬語說不盡第30章 青木宣純大佐(下)第72章 紅土崖(一)第175章 君權神授第295章 牛鬼蛇神第90章 奇襲遼陽(二)第183章 來吧,真正的戰爭第188章 渡江吧,決戰第166章 啼血之長沙起義第226章 百年基業第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92章 一五計劃第137章 風格130章 vanderbil第176章 革命黨之內戰第232章 《偉大的愛情》第227章 尚武、光復、現代第255章 國標麻將第154章 兔子、王八和獨裁者第194章 登基稱帝第210章 普天之下,都是中華兒女第83章 有炮無彈第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55章 庫羅帕特金總司令第197章 金州船廠第186章 華皇訓政第292章 最富與最窮第99章 舊部第86章 進攻,右翼之右第74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上)第237章 世界華商第131章 因爲獨裁,所以臭味相投第303章 上將蔡鍔第275章 徹底亂了第128章 昔日之王第160章 東北騎兵(一)第212章 英國人是什麼好東西嗎?第165章 和談第108章 奉天新軍示威事件(二)第342章 太優秀也是錯第285章 再一次賭上國運吧,大日本帝國第313章 一切剝削階級都將滅亡第6章 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第226章 百年基業第71章 軍餉制度第82章 新師團的豪華陣容(二)第344章 只要一個理由第155章 宣統元年第195章 海防和疆防第120章 塾師第133章 遠東財團(一)第6章 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第36章 彌天大謊第188章 渡江吧,決戰
第37章 先殺日,再殺俄第85章 善意的安排第19章 前洞嶺伏擊戰(下)第195章 海防和疆防第333章 摩薩臺第10章 駁殼槍C96第76章 俄國的再戰日軍之邀請第53章 撈足了就跑第197章 金州船廠第73章 紅土崖(二)第248章 中國就是中國第144章 撫順的刺痛第341章 人口競爭第204章 北四省第306章 導彈反擊(一)第308章 金道嶺的反擊戰第160章 東北騎兵(一)第178章 整編師第251章 印尼風波第217章 波蘭,大波蘭第212章 英國人是什麼好東西嗎?第135章 配股第58章 蔣家窯戰役(二)第291章 開城戰役第123章 招商引資第137章 風格第58章 蔣家窯戰役(二)第43章 兵者,詭道也第83章 有炮無彈第8章 學霸之子第252章 201S第288章 三都澳海戰第346章 中德對峙第204章 北四省第331章 新秘書長第11章 弟兄被扣押了287章 首都第322章 光復之殤第323章 不精彩的高明第334章 可怕的德國第312章 想象一下第218章 婉婷第77章 再戰日軍之決心第345章 卡薩布蘭卡第172章 圍攻北京第400章 敲詐,勒索,利益至上第22章 千言萬語說不盡第30章 青木宣純大佐(下)第72章 紅土崖(一)第175章 君權神授第295章 牛鬼蛇神第90章 奇襲遼陽(二)第183章 來吧,真正的戰爭第188章 渡江吧,決戰第166章 啼血之長沙起義第226章 百年基業第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92章 一五計劃第137章 風格130章 vanderbil第176章 革命黨之內戰第232章 《偉大的愛情》第227章 尚武、光復、現代第255章 國標麻將第154章 兔子、王八和獨裁者第194章 登基稱帝第210章 普天之下,都是中華兒女第83章 有炮無彈第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55章 庫羅帕特金總司令第197章 金州船廠第186章 華皇訓政第292章 最富與最窮第99章 舊部第86章 進攻,右翼之右第74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上)第237章 世界華商第131章 因爲獨裁,所以臭味相投第303章 上將蔡鍔第275章 徹底亂了第128章 昔日之王第160章 東北騎兵(一)第212章 英國人是什麼好東西嗎?第165章 和談第108章 奉天新軍示威事件(二)第342章 太優秀也是錯第285章 再一次賭上國運吧,大日本帝國第313章 一切剝削階級都將滅亡第6章 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第226章 百年基業第71章 軍餉制度第82章 新師團的豪華陣容(二)第344章 只要一個理由第155章 宣統元年第195章 海防和疆防第120章 塾師第133章 遠東財團(一)第6章 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第36章 彌天大謊第188章 渡江吧,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