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人口競爭

如果有人指責中華帝國正在通過人口移民的方式侵佔東亞,帝國中央政府一定會予以嚴肅的否認,以及嚴厲的譴責,即便事實確實如此。

帝國在過去三十年間一直維持着中庸主義、改良主義和光復主義三個基本國策,中庸主義即“不偏不倚的對待中西文明和各種其他主義思想及政策,益則取之,損則拒之”;改良主義的精髓則在於首先堅持中華民族是世界最優秀的民族,並且是持續可以進步之民族,以此爲基礎,不斷吸納先進文化、習俗,進一步改良民族,使之更爲優秀,優秀到足以統治世界之程度;光復主義之精髓即復興中華民族和帝國,使之重新崛起,重新領導亞洲,推進帝國與亞洲之共同進步,使亞洲成爲世界之中心。

這是帝國的三大基本國策。

帝國實際上是有人種論和社會達爾文主義思想,特別是在帝國政治的上層,只是相對更爲隱蔽,沒有像日本、德國那麼突出。

在想要推動亞洲成爲世界中心的計劃中,帝國上層,包括宋彪皇帝在內都根本不相信泰國人、馬來人、印尼人、越南人有能力同歐美人種抗衡。

在帝國高層,甚至是整個社會的思維中,真正最終能夠撐起亞洲的只有中國人自身,這是帝國在過去三十年間持續推進人口擴張政策的主導因素。

譬如說在澳洲,1910年的時候。澳洲的華人只有不到3萬人,到了1941年。澳洲華人已經突破了500萬人,佔總人口的2/5,其中約有70%屬於非法移民,英國和澳大利亞在過去的三十年間幾乎每一年都要對此提出爭議,也多次試圖採取高壓政策進行壓制,但在帝國軍事實力的震懾下,英國和澳大利亞一直未能有任何實質行動,因爲英國也知道。澳洲華人激增的背後實際上是帝國中央政府的支持,而帝國之所以這麼做,正因爲國內人口的壓力太大,必須採取激進對外移民,否則就只能採取中英決戰的方式直接佔領澳洲。

在過去的兩年間,在戰爭的威懾下,澳大利亞和帝國已經基本達成了一致的協議。澳大利亞將會徹底對華移民放棄任何限制政策,而澳大利亞也將被迫承認它的金融、經濟、工商業和礦產資源基本被華資和華人所控制的局面。

澳大利亞都沒有能力對此給予反制,可想泰國、越南、緬甸、柬埔寨、文萊、馬來亞、印尼這些國家和地區是多麼無可奈何。

這是一場真正的人口戰爭。

在帝國高層的思維中,他們是在用高素質的人口填補那些缺乏競爭力的國家的空白,使之成爲一個高素質的國家。

這是一場真正的人口競爭。

在過去三十年逐步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的過程中,帝國對外移民普遍接受了現代國民教育。不僅忠於國家,有明確的現代民族和國家觀念,也有現代的科學知識和專業的技能,以及更爲豐富的視野,更勤奮。更團結,更有事業心。他們在東亞的各個地方展開人口的競爭,佔取更好的資源,甚至是更多更好的女人,生育更多的子女,爲子女繼續提供接受更好的教育的機會和更安全的成長條件。

過去三十年,泰國、緬甸和南洋的經濟高速發展,華人的貢獻是最多的,過去三十年,在西三省、北四省,在遠東、新西伯利亞,在烏茲別克、阿富汗、伊朗,華商無處不在,每一個地方對華人來說都蘊藏着黃金寶藏,等待他們開發。

在仰光,在毛淡棉,在丹老,在曼谷,在金邊,在西貢,在斯里巴加灣,在古晉,在新加坡……華人都能佔據絕對優勢,控制經濟和幾乎所有的產業。

在這一切都背後,帝國中央政府和中央外務部都是幕後的推手,因爲這確實是一場人口和民族的競爭。

沒人會承認這種事,哪怕它確實是一個不可爭辯的事實。

不管對方是否願意,只要對方沒有能力挑戰帝國國防軍,它就必須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並且只能在這個殘酷的現實中尋找自我的安慰。

帝國當然不會滿足現狀。

在帝國軍部緊張的秘密籌備着對德國的戰爭時,在溫斯頓.丘吉爾首相訪華,並且簽訂更多的秘密協議的兩個月後,1941年的2月中旬,宋彪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的鏡湖園召開了一場閉門的特殊會議,這是一場不屬於聽證會的聽證會,能夠參加會議的都是帝國中央內閣、軍部和情報部門的重要人物,也有華商總會的多位財團代表。

每一位都是在帝國中最有分量的人。

這個會議是一個特殊的組織,對所有人來說,它很大程度上並沒有真的存在過。

這就是聖公會。

很多年後,如果有人說起聖公會,那一定會覺得這是一個陰謀論而已,可它確實是真的存在過,並且一直在世界範圍內秘密的發揮作用,而它只有一個目標,那就結束盎格魯-撒克遜的中心和統治地位,讓中華民族成爲最爲優秀的民族。

從這個角度來說,聖公會並不是一個邪惡的不能見人的組織,它的很多成員中就有帝國現今最爲著名的多位大教育家,他們積極投身教育,改良社會,也有帝國最富有盛名的媒體大亨,當然,也有一部分人,以及他們所做的事情並不適合公開。

皇帝只是來這裡度假,華商總會的會長,南洋財團的總董章鴻生組織了一個世界華商產業聯合討論會,藉着皇室的支持在承德避暑山莊召開了這樣的一次會議而已。

似乎就是這樣。

顧維鈞首相併沒有來,甚至連副相廖仲愷和財政大臣陳瑾也都沒有來。來到這裡的最高內閣官員是外相郭泰祺,代表軍部來這裡參加會議的人是陳季良、張孝淮。還有一些很早就退休的資深上將們。

華商總會的人來的比較多,都是各地華商會的分會長,大家齊聚一堂,每天關起門來秘密的討論一些事。

帝國的幾大情報頭子都在場,不過,真正負責本地安全和保密工作的還是聖公會下屬的機密組。

如果加上宋彪皇帝,總共34人,正是聖公會內部最爲主要的一些成員。大家今天聚集在這裡正因爲此前的目標已經基礎實現,現在就要來討論下一步的目標。

過去的目標是要將英國趕出東南亞,採用移民競爭的戰略控制東南亞,增強東亞的整體實力,如今基本實現目標,下一步該有什麼樣的目標,又該如何實現。這都是要仔細考慮的事情。

帝國這些年向外推進移民的步伐較爲激烈,國內人口整體數據不如往昔,老齡問題初見雛形,雖然不嚴重,但是國內企業開始逐漸缺乏充裕勞動力的現狀也愈發明顯,這又該如何處置。同樣是要考慮的問題。

帝國的勞動力資源在過去三十年間一直是非常充裕的,最近兩年才逐漸顯現用工荒之事,此也是很驚人的問題,帝國目前的國內本土人口4.5億,18-55歲的中青年適齡勞動力佔72%。特別是在婦女普遍解放的情況下,居然也會出現用工荒。也算是一件令人震驚之事。

當然,戰爭因素是很主要的,不僅抽調了上千萬的兵力,還帶來了戰爭繁榮。

由此可見,雖然帝國擁有4.5億的本土人口,在就業充分化和高度工業化的前提下,想要大規模擴充兵力反而不如農業國家,此後想要進一步擴充兵力也難,唯一的解決辦法是大規模從東亞抽調海外華人蔘軍,此或者也能再增加四百萬左右的兵力。

身爲皇帝,宋彪並不宜出面親自參與會談,他所做的只是提供秘密的會談場地,以及在幕後的支持和操控罷了,別人在鏡湖園林開會,他就在不遠外的如意湖景禪山莊裡同陳嘉佑總長下棋爲樂,也是靜等別人能談出個所以然來。

他以前喜歡下象棋,因爲簡單,這些年喜好下圍棋,也是因爲簡單,簡單清淨,無需顧慮太多。

陳嘉佑的棋力在內廷之中很是出名,以下棋快而著稱,落子總是噼啪有聲,斷定無疑,很少有疑慮之時,只是同皇帝下棋又是一番道理,宋皇帝下棋歷來的特點慢,不是思索太多,猶猶豫豫,而是漫不經心之慢,可能心裡想着別的事情,想了幾分鐘回過頭看一眼棋局就隨意落一子。

這真是讓陪他下棋的難辦多了,既不能下的快,也不能下的太慢,畢竟你又沒什麼大事需要在心裡琢磨,還得有點聲響,按子的時候發點聲,免得皇帝根本就不知道你剛纔落子在哪裡。

Wшw _ttκΛ n _¢ Ο

贏是肯定不能贏的,輸也不能輸太多,平局最好,這就更加考驗陪手的棋力。

如今的內廷不像過去那樣大師雲集,高手如林,也就陳嘉佑勉強還有這番功力,其他人聽說皇帝要下棋,那是恨不得生出四條腿跑開。

兩人這麼不緊不慢的下着棋,宋皇帝心裡也確實是一直在和別人一起尋思人口問題的解決之道,除了擴大在海外省和東南亞華人中的招兵規模外,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扶持新興工業國實現產業轉移也都是好辦法,只是等戰爭結束又要如何解決多出來六七百萬人口的就業問題,這也是難題。

何況戰爭一結束,戰爭繁榮隨之煙消雲散,多出的待業人口恐怕就不是百萬級的問題。

屆時恐怕是兩千萬人口的待業問題啊。

解決之法還是隻能繼續向南亞輸出人口,擠佔其他民族的生存空間,推進南亞的城市化進程,使之能夠容納更多的華人人口,而要繼續做就必須修改《國籍法》,收縮海外華人的國籍權限,嚴格入籍條件,不再如過去那樣只要是華人就可以給予國籍申請。

漢族和猶太民族畢竟不一樣。

作爲一個緩衝,華人在申請免籤和避難護照、暫留簽證、勞工簽證方面還是有優先權。享有部分特殊優惠,按照目前的一些新提議。在海外出生的華人,只有當父母一方擁有國籍纔可以申請“保障國籍”,所謂“保障國籍”是一個新的概念,實際上是一種準國籍,相當於是永久居留證,但保留了國籍的名義,只要回到國內工作超過一定年限,就可以將國籍正式轉正。

當父母雙方都是準國籍。子女就不再能繼續申請準國籍,但仍然享有簽證優待。

在此基礎上,國內社會科研和智囊研究機構也提議要創辦一個新的國際性社會機構,以“世界華人聯合總會”,或者“世界華人權益協會”、“世界華人聯合保障協會”之類的“華總會”、“世華會”的名義,在全球範圍內保障華人的權益,背後當然是帝國在支持。但帝國就不會總是要直接出面,而且考慮將這個總會的總部機構設置在華人勢力最爲穩固的泰國首都曼谷。

棋局下到一半,陳嘉佑即使不想贏也是全面佔優,他倒是一直在讓棋,可也不能毫無原則的連臉面都讓光了,那反而會讓皇帝不高興的。

如果皇帝自己都沒有贏得想法。那就不能輸棋。

陳嘉佑中將從一等內侍官做到今天的內廷總長,已經宋皇帝身邊忠心效力了二十五年之久,半輩子都在這裡,按他的年紀,明年都該到了法定退役的時候。而他對宋皇帝的瞭解和揣摩程度也是別人所不能比的。

見皇帝的心思真的不在棋局上,陳嘉佑繼續落了一枚圍宮之子後。主動和宋皇帝問道:“陛下,您說南洋那邊的事情什麼時候能有個定策?”

宋皇帝手裡拿着幾枚白棋,一直沒有落子,其實也在琢磨陳嘉佑問的這個問題,他倒不急於回答,反而問陳嘉佑道:“你怎麼看呢?”

“這……?”陳嘉佑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又道:“此非臣該過問之事,臣也不敢妄加言論。”

宋皇帝眼看這局棋是沒得補救了,索性認輸,將白棋放回棋盒,喝一口茶後起身踱步,思量片刻才同陳嘉佑吩咐道:“你但說無妨!”

他對此事考慮已久,正想找個人商量一番。

陳嘉佑思索了一會兒,感嘆道:“咱們還是沒有趕上好時候,想美國立國之時,盎格魯人在美利堅之地上殺了當地土著不下千萬,如今也沒有罪責可言,人家反而理直氣壯是上帝之意。西班牙在南美何嘗不也是如此,前番臣陪同陛下前往南美訪問,所見多是白人,可見當年殺戮之重。如今卻不一樣,一是各列強實力相差無幾,二是媒體涉世極深,稍有大規模的衝突便是世界報道不絕,三是我國自古乃是禮儀之邦,我族更爲禮儀之族,豈能做無道之事?只是話又說回來,南人不智,多非文明之族,若我族不佔而建之,南亞豈能成爲強盛之地?所以啊,咱們還是得繼續推進移民競爭之策略,此乃長久之國策,再三十年後,在南洋佔得人口七八成,亞洲強盛則當勝過歐美。”

宋彪皇帝微微頷首,也是一聲感慨的點上一根玉溪雪茄,道:“你說是實話,只是這些實話只能在咱們這裡說說而已。我們將問題說的更直白更深入一點,世界各民族之競爭的背後,所追求的都不過是佔據更好的地位和資源,爲繁衍後代創造更好更多的機會而已。弗洛伊德說人有潛意識,此乃生命之本能,如蚊子雖無教育,生而知道要吸食人畜之血方能繁衍後代一樣,其實不僅人有潛意識,整個部族、民族都有潛意識,這是一種整體的社會潛意識,一種團體的潛意識。我們推進移民政策的原因很多,一是國內人口太多,執政和就業壓力大,要想人均更富有,必須如此;二是民族之生存的根基在於資源,幫助國人在外國成爲社會主流,佔據外國資源繁衍更多後代,此乃民族和社會之潛共識。我們來看問題,如今已是世界各族現代覺醒的最後時期,留給我們的時間頂多還有十年二十年,再過了這個時期。繼續推行這種大規模的移民政策就可能讓我們成爲亞洲之公敵啊。”

陳嘉佑贊同道:“皇上所言甚是,臣也是如此以爲。咱們沒有攤上好時候,現在已經是爲之晚矣。我族外擴乃是大勢所趨,乃是必須維持之國策,如今要做的不過是使得手腕更爲柔和,觀局而變,隨時局而遷,更易推行。”

這些道理至少在帝國的上層,其實是衆所公知的共識。只是有些時候,諸人說的更爲直白點,有時說的更爲隱蔽些。

說的難聽點,現在就是搶別人的田,搶別人的礦,搶別人的城市搞一個更爲廣闊的全東亞的城市化進程。

城市化是一個無限的市場機遇,在南亞搞華人的城市化進程。在這個過程中,金融、機械、電子、電氣、家電、食品、化工、船舶、冶金、紡織、建築……幾乎所有的行業都能得到更多的市場空間,銷售更多的商品,帶來更多的回報。

退一萬步說,即便這個廠建在印尼,所僱傭的工人多半都是華人。企業的信貸經費來自本土,它的設備來自國內,爲其提供金融服務和商品配套的上游企業還是華資企業,下游的商貿商鋪同樣是華資、華人爲主,這和開在中國又有什麼區別。唯一的區別不過是稅收交給南洋國家而已。

就以印尼爲例,在荷蘭被德國佔領之後。印尼組織的臨時政府即刻宣告同荷蘭解脫殖民託管關係,正式在亞盟的支持下獨立,而這個臨時政府的絕大多數的組成人員都是華人。

所以說,帝國現在推行的這種移民國策是很有意義的,如果在未來十年能夠繼續向東南亞地區推進2000萬左右的移民,並且繼續支持這些移民在當地立足,佔據地方的上游資源和社會階層,十年後,帝國在亞洲的領導地位就將再也無法被推翻。

這個時期推行這樣的政策確實是非常有利的,即便是對國內來說,這個政策的弊端也非常少,因爲現在受制於醫療條件的限制,人口的平均壽命並不是很高,所以老齡化的問題並不嚴重。

如果以7%的標準來限定的話,帝國目前超過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3%,但50至60歲這一批接近5%,而目前人口占比最大的是1911年至1921年出生的這一批,也就是20歲至30歲的這一批帝國嬰兒潮,因爲是從帝國神武元年開始計算,也被稱作元年嬰兒潮。

建國之後的穩定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確實帶動了一大批的人口新增,從三五計劃開始,帝國開始有意識的控制人口生育問題,出生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隨着醫療條件的改善和人口基數的擴大,新增人口並沒有相對減少太多。

目前在東南亞地區,20歲-30歲的華人人口也是最多的,所佔海外華人的比率最高。

預計到1952年左右,帝國本土人口將會在元年嬰兒潮的推動下增加至5億規模,海外華人總數則可能達到1.75億。預計到1980年,帝國本土人口將會逐步增長至7億,而海外華人則將增加至3.5億,在此之後,帝國本土人口將呈現平穩局面,海外華人的數量則可能長期性增加,並有可能在2010年超過本土人口總量。

帝國現在的領土疆域很大,國家資源儲備也很強,容納10億到15億人口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中央社會科學院和中央政策研究局做的一個人口研究報告認爲,以帝國目前的疆域和國家地理情況,8-10億人口是最爲合理的,將最高峰值的指標控制在7.5億,那會留下一個更爲寬鬆的發展空間。

從這個情況來說,帝國現在不推進移民政策也沒有問題,畢竟現在的疆域確實是很遼闊,但如果再等幾十年,隨着東南亞地區的現代民族主義思想逐步發展,帝國再想繼續大規模推動移民就很困難,隨着帝國經濟的進一步的發展,越向後,國民向外移民的動力就越少。

這裡面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長久考慮,那就是國內大約有7億華人,國外的數量大致相當,全球有接近15億華人,有一半的人是利用海外的空間成長。只不過是擠壓了其他民族的發展空間,而這一部分人中的很多優秀的人才還可以迴流到國內發展。

現在就已經有這樣的趨勢。泰國、印尼的很多華人的第二代,他們小時候是在海外成長,接受當地的華人學校的教育,大學和研究生就跑回國內來讀,大約有1/2的研究生畢業之後就會繼續留在國內。

目前在海外發展也是比較容易的,不像國內這麼激烈,很多在海外迅速發展壯大的那些大華商財團,比如說壟斷了印尼經濟的印尼四大華商家族。他們這些年也同樣都紛紛返回本土加強投資規模。

很多華商都是這樣,這就產生了一種很特殊的華商壟斷問題,你像印尼、泰國這樣的市場,外國公司真的很難介入,馬來亞和緬甸是英國殖民地,越南是法國殖民地,菲律賓是美國殖民地。其實呢,這四個地區的經濟都在華資銀行和企業的控制範圍內。

綜合利弊,繼續穩定向東南亞輸出移民仍然是很有利的。

這實際上是一個共識,帝國在這個方面也可以說是一直都嚐到了甜頭,現在是一個歷史機遇,過了就沒有了。抓住機遇肯定是要有損失的,但今天你付出損失就能抓到,明天你想付出再大的損失也抓不到。

你不能說我國家通過免費的國民教育培養了這麼多人才,不能都便宜了東南亞這些國家,我都要留在國內。國家經濟就能發展的更快,國力更強。

是的。這個說法沒有錯,但是未來更大的成長空間就沒有了。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華人想要統治亞洲就必須要靠華人自己,不可否認,在中國的發展中,特別是在前面二十年和現在的這個階段,猶太民族在中國貢獻了很大的力量,但他們在中國所考慮的還是他們猶太人自己。

假如中國積弱積貧,難道猶太人就不想在中國的疆域上割出一塊地建國嗎?

如果沒有,那個河豚計劃是從何而來的?日本打日俄戰爭從歐美猶太財團借道的鉅額貸款是從哪裡來的?

現在歷史是被宋皇帝改變了,不客氣的說,當年日本打東北的時候,歐美的猶太財團照樣是出錢出力的,你以爲猶太人是什麼好東西?

宋皇帝堅決反對猶太人以任何形式在中東復國,那是肯定有他的道理。

猶太人,利用一下可以,你要真將他當做貴賓捧着,那是要禍國殃民的,難道宋皇帝不知道猶太人和民主黨的聯繫頗爲緊密,出錢出力嗎?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中國人想要統治世界,那就必須要有更長遠的恢弘計劃,拉着一羣伊斯蘭小弟想要統治世界更是要出問題的,現在利用你們,等東南亞培養成真正的華人主導的世界,以後就不好說了。

在過十五年,伊朗、沙特這些國家以後想在亞盟內部搞點風浪,那是門都沒有。

仁義是他媽的狗屁。

現在就是要搞民族競爭,軟刀子下手,繼續努力十年徹底鎖住東南亞。

現在,不管你是印尼人,還是馬來人、泰國人、緬人,你們一點辦法都沒有,你們的軍隊基本都是華人,你們的政府基本都是華人,你們的首相、總理、總統也都是華人,明確的說,不是聖公會在背後運作,你們既沒有軍隊,也沒有政府,更沒有總理總統。

每年中國要移民多少人,這不是你們說了算的。

軍隊控制在華人手裡,這裡硬道理,其他什麼狗屁事情等二十年後再說。

宋皇帝心裡對這些事是非常有數,他只是不能到前面主持整個民族競爭的大進程,他可以在這裡等,等聖公會那邊開完會議,等聖公會在背後秘密的繼續配合中央政府做這些事。

他和陳嘉佑的這盤棋是肯定下不完了,索性就坐在藤椅裡抽雪茄,喝一壺普洱茶,靜靜的等待會議結束,至於後面要具體的做哪些事情,他這時也沒有非常明確的想法。

等到傍晚時分,夕陽斜落,南洋華商總會的會長章鴻生在海軍參謀總長陳季良的陪同下,低頭謹慎的快步走進如意湖畔的避暑山莊,在涼亭裡見到宋皇帝之後,兩人躬身行禮。

宋彪皇帝已經等了他們幾個小時,見到之後就邀請他們坐下來,主動的同章鴻生問道:“怎麼樣,現在有結果了嗎?”

章鴻生默默點頭,道:“回稟陛下,已經有了結果,還是繼續推進在南洋的移民進程,同時適當加快在澳洲、南美和非洲的移民,在非洲,我們目前的首選是吉布提和西非的一些地區,大的方針上,計劃在今年成立世界華人聯合總會,總部設在馬來亞吉隆坡,現在要加強的也是這方面的工作。”

宋彪皇帝大致可以明白聖公會這邊的意圖,因爲在馬來亞,華人所佔的比例也超過了35%,只要繼續擴大,未來完全能超過一半。

基本只要達到45%,加上在經濟和軍事上的控制權,華人在馬來亞就立足很穩了,不太可能被翻盤。

至於能否超過一半,這個其實並不重要,只要中國的軍隊隨時不惜一切代價鎮壓任何形式的叛亂和民族內亂,那就沒有任何問題。

更多的事情,宋彪皇帝不需要過問的太多,聖公會也好,世界華人總會也罷,在這個事情上都要採取什麼樣的策略總是很固定的,無非就是那些手段,有些可以公開,有些則見不得人。

宋彪皇帝沒有必要過多的牽涉其中,哪怕他纔是幕後的推動者之一,他也只是很簡單的同章鴻生吩咐道:“將事情辦好,辦的謹慎點,現代文明的道德標準不過是取決於你是否太過分,或者是太囂張而已。”

章鴻生連連點頭,道:“必將謹慎辦理,請陛下放心。”

宋彪皇帝就不再說什麼了,起身同章鴻生、陳季良吩咐道:“你們難得來避暑山莊,就在這裡好好靜養吧,我明日要去朝鮮視察,早點回去休息了。”

章鴻生和陳季良當即拜禮道:“恭送陛下!”

宋彪皇帝漫不經心的擡一擡手,示意他們自便,這就在陳嘉佑的陪同下離開了如意山莊。

第269章 兩代人的不懈努力第304章 戰爭如棋第42章 黑溝臺會戰(一)第119章 去文工團吧,舒萱妹子第175章 君權神授第34章 庫班哥薩克第137章 風格第27章 南甸屯之戰(下)第49章 還治其身第63章 誰不想做軍閥?第109章 奉天新軍示威事件(三)第225章 總理何在?第231章 訪問美國第35章 投奔俄軍第158章 世交之家第207章 珍貴如兄弟般的友誼第4章 殺人越貨第339章 臺灣,臺灣第210章 普天之下,都是中華兒女第214章 對決奧匈第252章 201S第200章 不可阻止的中法同盟第79章 欲強國先強己第159章 遼西軍馬第32章 暉春馬幫第257章 集 權的優勢第49章 還治其身第225章 總理何在?第41章 去吧,黑溝臺第117章 總攬三省大權第318章 實力至上第400章 敲詐,勒索,利益至上第15章 劉銅炮的陰招第216章 坦克,坦克第65章 新式雷擊炮第54章 戰爭財第156章 宣統年會第234章 201工程第294章 濟州海戰(二)第307章 導彈反擊(二)第229章 親自操刀第160章 東北騎兵(一)第62章 再相遇,青木宣純第190章 將星閃耀之全殲第107章 奉天新軍示威事件(一)第22章 千言萬語說不盡第247章 即將成爲名將的新一代第242章 尖端人才第7章 彪爺的家底第61章 宋彪的造反夢第232章 《偉大的愛情》第185章 帝國總理的覺悟第245章 下南洋第147章 滿人又慫了第203章 這一年,一戰之前第190章 將星閃耀之全殲第162章 第四步兵師第90章 奇襲遼陽(二)第153章 溫徹斯特M1907自動裝填步槍第341章 人口競爭第183章 來吧,真正的戰爭第202章 中法軍事合作一片光明第3章 制勝的科學第90章 奇襲遼陽(二)第196章 帝國海軍之啓航第205章 賣軍火的本錢第13章 巨有錢的大土匪劉銅炮第255章 國標麻將第294章 濟州海戰(二)第344章 只要一個理由第228章 奉陪到底第219章 打白條的1170噸黃金第173章 滅清之後的更混亂第201章 王永江第323章 不精彩的高明第4章 殺人越貨第153章 溫徹斯特M1907自動裝填步槍第274章 中圓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236章 依法治國第9章 武裝七步論第280章 索科特拉島第97章 東北新軍和遠東陸軍士官學校第283章 國防委員第125章 光復事業第341章 人口競爭第323章 不精彩的高明第189章 圖們江攻勢第298章 不可接受的調停第232章 《偉大的愛情》第84章 多一技防身第105章 都是人才啊!!第151章 慈禧死了,軍座新婚第297章 爲民族而戰第120章 塾師第349章 帝國只能是世界第一第308章 金道嶺的反擊戰第241章 帝國海軍向前衝第133章 遠東財團(一)第308章 金道嶺的反擊戰
第269章 兩代人的不懈努力第304章 戰爭如棋第42章 黑溝臺會戰(一)第119章 去文工團吧,舒萱妹子第175章 君權神授第34章 庫班哥薩克第137章 風格第27章 南甸屯之戰(下)第49章 還治其身第63章 誰不想做軍閥?第109章 奉天新軍示威事件(三)第225章 總理何在?第231章 訪問美國第35章 投奔俄軍第158章 世交之家第207章 珍貴如兄弟般的友誼第4章 殺人越貨第339章 臺灣,臺灣第210章 普天之下,都是中華兒女第214章 對決奧匈第252章 201S第200章 不可阻止的中法同盟第79章 欲強國先強己第159章 遼西軍馬第32章 暉春馬幫第257章 集 權的優勢第49章 還治其身第225章 總理何在?第41章 去吧,黑溝臺第117章 總攬三省大權第318章 實力至上第400章 敲詐,勒索,利益至上第15章 劉銅炮的陰招第216章 坦克,坦克第65章 新式雷擊炮第54章 戰爭財第156章 宣統年會第234章 201工程第294章 濟州海戰(二)第307章 導彈反擊(二)第229章 親自操刀第160章 東北騎兵(一)第62章 再相遇,青木宣純第190章 將星閃耀之全殲第107章 奉天新軍示威事件(一)第22章 千言萬語說不盡第247章 即將成爲名將的新一代第242章 尖端人才第7章 彪爺的家底第61章 宋彪的造反夢第232章 《偉大的愛情》第185章 帝國總理的覺悟第245章 下南洋第147章 滿人又慫了第203章 這一年,一戰之前第190章 將星閃耀之全殲第162章 第四步兵師第90章 奇襲遼陽(二)第153章 溫徹斯特M1907自動裝填步槍第341章 人口競爭第183章 來吧,真正的戰爭第202章 中法軍事合作一片光明第3章 制勝的科學第90章 奇襲遼陽(二)第196章 帝國海軍之啓航第205章 賣軍火的本錢第13章 巨有錢的大土匪劉銅炮第255章 國標麻將第294章 濟州海戰(二)第344章 只要一個理由第228章 奉陪到底第219章 打白條的1170噸黃金第173章 滅清之後的更混亂第201章 王永江第323章 不精彩的高明第4章 殺人越貨第153章 溫徹斯特M1907自動裝填步槍第274章 中圓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236章 依法治國第9章 武裝七步論第280章 索科特拉島第97章 東北新軍和遠東陸軍士官學校第283章 國防委員第125章 光復事業第341章 人口競爭第323章 不精彩的高明第189章 圖們江攻勢第298章 不可接受的調停第232章 《偉大的愛情》第84章 多一技防身第105章 都是人才啊!!第151章 慈禧死了,軍座新婚第297章 爲民族而戰第120章 塾師第349章 帝國只能是世界第一第308章 金道嶺的反擊戰第241章 帝國海軍向前衝第133章 遠東財團(一)第308章 金道嶺的反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