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龍吉你要離開了?”
元易看着眼前一身彩色仙衣的龍吉,指尖翻滾着兩枚金燦燦的錢幣,對於龍吉的離開並沒有那麼意外。
畢竟龍吉是被師叔昊天扔下來渡劫歷練的,不可能在他這裡混吃混喝一陣子就屁顛屁顛地跑回去。
“嗯,我該走了,這段時日叨擾師兄師姐了。”
龍吉認真地點了點頭,坐姿端正,神情莊重。
模樣早已不是曾經那顯得有些稚氣的少女,而是一位貨真價實的太乙境女仙,修道數萬載。
雖然私下裡有些貪玩的秉性,但作爲天庭的公主,禮儀教養從小耳濡目染,天生高貴,氣質不凡。
只是元易他們算是看着這位小公主長大的,還曾在瑤池之地見過其被仙娥追着撒丫子亂竄的模樣,見其如今這般端莊正經的樣子反倒是有些莞爾。
以他們的時間觀念來說,數萬年實在太短了。
“那你去吧,自己小心便是。”
元易當然也不會留龍吉,從袖袍之中取出一枚玉符遞給了她。
“你不缺法寶神通,也不缺靈丹妙藥,但來而不往非禮也,師兄這裡沒什麼好給你做回禮,你拿着這玉符將就一下。”
元易隨意開口道,那枚玉符很是簡潔,僅僅只是一道劍符,蘊有一絲陰陽之氣。
如元易所說,這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法寶,只是元易將一縷劍氣注入一枚玉石之中,又用昊天師叔曾經當做賀禮所贈的那個先天葫蘆蘊養了一番而已。
在幾個先天葫蘆之中,昊天師叔所贈的那個先天葫蘆最適合蘊養靈寶,隱隱有幾分逆反先天的造化玄妙在其中。
不過元易並不曾祭煉過這一枚玉符,這一枚玉符上也沒有任何的身份標記。
不過對於元易的老熟人來說,那一道纖弱的劍光,就已經是最好的身份印記了。
龍吉看着遞過來的玉符,目光微亮,欣喜地接了過去:“謝謝師兄。”
眼見龍吉拿着玉符把玩,元易笑了笑,沒有再多說什麼。
在與瓊霄碧霄她們閒聊過後,龍吉離開了元易他們的道場,道童玉霽領着她前往金鰲島,借那座大陣前往人域。
龍吉離開,道場之中似乎頓時更清靜了幾分。
此時此刻,一左一右兩道目光齊齊盯來,元易自是感應到了瓊霄與碧的目光,神色平靜。
......
元易嘆了口氣,有些無奈道:“你們兩個這麼盯着我做什麼?人家龍吉每次過來都帶了禮物,給她一份回禮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女丑,楊嬋,龍吉……玉符,玉佩。”
碧霄掰着手指頭,目光斜瞟元易。
“師兄,你打算對龍吉師妹做什麼?”
"....”
不是,你一副師兄我不安好心的懷疑神情,什麼意思?
竟然懷疑師兄我高潔的品行?我向來很少主動算計於人的好不好。
龍吉這小師妹又懂事,更不會算計她的。
“其實,那也不算是給她的,就是讓她遇到某位相熟的道友之時,代我與其打個招呼罷了。”元易開口解釋道。
“嗯? 相熟的道友?誰?”
“孔宣。”元易隨口道來,並未對雲霄她們隱瞞此事。
“孔宣?師兄的意思是說,龍吉會遇到鳳凰族的那位孔宣?”
“或許會吧。”
“同樣都是準聖圓滿,爲何我什麼都窺不到。”
碧霄對於這件事很是鬱悶,明明大家都是準聖圓滿了。
“準聖圓滿與準聖圓滿那也是不一樣的,我是師兄,當然比你強。”
元易義正言辭地爲其解答,只是換來碧霄一個大白眼。
“既然如此,師兄爲何不直接告訴龍吉?甚至送給她的那枚玉符還特地不曾留下自身的印記。”瓊霄在一旁問道。
“因爲……不可說。”
“嗯? 什麼意思?”碧霄聞言疑惑。
瓊霄一雙眼眸微眯,嘀咕了一句:“因爲見不得光,不能擺到明面上來說,師兄不敢把事情挑明瞭,看來牽扯到……只有這種時候,師兄就喜歡這般行事,更好事後裝不知情,說什麼不知者無罪。”
“知道你還說出來。”
元易伸手扯住瓊霄的臉拉了拉,倒是並沒有否定她的話。
因爲瓊霄說的是對的,不像碧霄那般好糊弄,她明顯抓住了其中的關鍵點。
而瓊霄沒有直接說出口的詞眼,跟說了沒什麼區別。
聖人,此事牽扯到聖人。
畢竟當下的洪荒天地之中,唯有直接牽扯到聖人的事情,才能讓元易如此顧忌。
孔宣的事情,確確實實牽扯到聖人。
“以孔宣道友的修爲,龍吉師妹遇到他不會有事吧?”
元易搖了搖頭,龍吉的災劫,真要說也就兩件而已。
一事被點了鴛鴦譜,與洪錦結下赤繩之約。
不出意外的話,龍吉此行下山去對付的人就是那三山關守將洪錦了。
洪錦算是截教旁支出身,擅長於奇門術法,本身道行算不得太出衆。
沒有旁人作梗,龍吉應該不至於再被人哄去結了姻親。
至於說殺身之劫,闡截兩教沒有直接大戰佈下萬仙陣,龍吉想來也不會有這一劫。
“師兄如此拐彎抹角,遮遮掩掩,不怕孔宣道友收不到你的招呼?”
“孔宣又不是金鵬,如若當真如你所說,那也只能是他自身的福緣造化了。”
元易根本不可能去明着告訴孔宣的,所以他東西都是送給龍吉的,可跟孔宣沒關係。
誠然,有老師與二位師伯在,即便是得罪西方二位聖人,他也不會怎麼樣。
但能避免還是避免的好,我只是作爲師兄給龍吉這位懂事的小師妹一道保命符回禮,僅此而已。
孔宣? 孔宣做了什麼選擇,那跟我有什麼關係?
風起於青萍之末,截天地一線生機,本就是以微末之身,抓住那渺茫的一線生機。
老師的佩劍名青萍,而他從老師大道之中參悟而出的,是道留一線。
平平無奇,卻以微不足道的力量改寫天地大勢,以弱而爭強,纔是他的道。
不似大師伯的道那般潤物無聲,萬物爲一,大勢爲我所用。
也不像二師伯的道那般講求一個堂皇正大,借勢而行。
老師的脾氣雖然直來直去,但其大道,也從不吝於以巧借力,而非一味的莽。
畢竟老師在鬥法這方面還是很擅長的,更何況,老師可是洪荒天地之中陣法一道最精深之人。
陣法本就最擅於借力,借力於人,借力於天地。
陣道的核心之一,就在於其變化。
缺乏變化的陣,不過是死陣而已。
老師從來都不是不懂變通的人。
元易目光看向仙島之外,就是不知道老師到底打算從怎樣的節點,來徹底斬出那一劍,截取生機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