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看出了元易心中疑惑,通天接過雲霄奉上的茶,搖了搖頭。
“你別想得太簡單,羅睺能夠以此成事,時也運也,那個時候的天道剛剛復甦,天地又經歷三族之戰,加上西方大地損及本源,那是洪荒天地最接近破碎的時刻,是最脆弱的時期。
如此羅睺方纔能趁虛而入,觸及洪荒天地的本源。
同時,魔祖之道,也確實可以補全天道,對於那個時候天地的穩固有不小的作用。
道祖認爲,魔道不失爲一條路,仙魔便如陰陽,道心可種魔,那魔心又如何不可生道?
陰陽兩面,大道互生。
魔惑人心之時,也是道性顯現之時。
魔可以道爲爐鼎,道自可以魔爲砥礪,明心見性,衆生破開魔障時,便是道性最盛之際,借魔而生道。
至於說魔祖羅睺,他自身的大道早就被剝奪了一部分歸於天地,你應該知曉這一點。
這是道祖爲其施加的桎梏,成住壞空,盛極而衰,盛世大道昌隆,衰時魔漲道消,不過短暫的魔漲道消,便是大道蘊生的土壤。萬物蕭殺之凜冬,只待春至萬物生髮,夏榮秋實。”
魔祖羅睺這麼慘的嗎?他以衆生爲爐鼎,以天地爲爐鼎。
可道祖這手段,分明就是把羅睺當成爐鼎,且不是一次性的,豐富利用的爐鼎。
割韭菜一般,割一茬養一茬,壓榨的道路看不見盡頭。
元易想起來了,道心種魔,魔心生道,這在後世似乎就不是魔道的法門,反倒是玄門的手段來着。
合着道心種魔成了爲他人做嫁衣,魔道只是過程,而非結果。
難怪道祖沒有直接將魔道從天地間抹除,而是讓魔道成爲了天地間大道之一。
雖然附帶了魔祖羅睺這個寄生蟲在,也是利大於弊。
只要天地間聖人尚在,魔祖羅睺再如何掙扎,也難以翻身,只能被鎮壓。
因爲他被卡死在混元之境門檻前,永遠邁不過去。
門內門外,天壤之別,保證了他翻不起風浪。
不爲混元,便沒有資格與聖人相爭。
西方教的二聖更是逮着羅睺可勁兒的擼,侵佔其大道,李代桃僵。
結果自己這邊弄出來一個星君羅睺與計都,幹得也是一樣的事,甚至比西方教做得還要直接,直接要把羅睺的存在都給取代掉。
堂堂魔祖,像極了割肉會再生的肥羊。
不過被道祖與諸位聖人一致針對,洪荒之中也沒有其他生靈有這般榮幸了,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也就正常了。
“老師,魔祖羅睺曾與弟子言,我與他有大道之爭,這又是爲何?”元易問道。
“羅睺若有脫身的機會,定是洪荒天地傾覆之時,迎來破滅之際,唯有如此,他纔能有一線之機,借勢反演混沌,魔種化生,成其大道。
若是真到了那一步,那洪荒天地的命運便也走到了盡頭,難以再延續。
羅睺若有成道之日,必是洪荒天地破滅成空之時,這便是道祖爲他定下的結局。
而你,是爲師截取來的一線生機,你覺得,你的道,又會應在何處?”
應在何處?天地存續?
若是如此,魔祖羅睺與自己還真是大道之爭。
天地破滅,成他羅睺之道。
天地延續,則證我之道果。
他是絕路,我是生路。
但天地延續如何成我之道?元易知道了方向,卻始終無法完全看透徹。
“天機愈發混亂了,天帝昊天道行已經圓滿。”
通天突然輕聲說了一句,神色平靜,似只是隨意而言。
但這其中的意味,不管是元易還是雲霄,都心中有數。
天機混亂,乃是量劫將至,劫氣漸生之故。
而天帝昊天準聖圓滿,則是要爲其證道聖人之路做準備了,然天庭神位尚有缺。
元易與雲霄在碧遊宮中待了一段時間方纔離去,有了對魔祖羅睺的瞭解,元易對其倒是更重視了幾分。
在此之前,他對於魔祖羅睺所言的大道之爭,始終半信半疑。
畢竟怎麼想羅睺都不是與他一個時代的存在,雙方的道也沒有直接的衝突纔是。
元易始終覺得,西方教與羅睺之間的大道之爭更爲切實,尤其是西方教在主動爭羅睺的道。
如今看來,自己的道與羅睺的道,還真在根本上存在爭鋒。
他的道承於玄門三聖,而玄門三聖之道,承於道祖。
如此算來,他也算是承了道祖之道,此道爲天地衆生延續。
羅睺之道,卻爲天地衆生之破滅。
二者自然只能成其一,如何不是大道之爭?
元易開始關注魔祖羅睺的存在,想要找尋其身影。
但這傢伙的存在太過於奇異,存於衆生之間,或許無所不在,真是麻煩。
同時,他給卞莊安排了任務,讓他培養羅睺與計都星君。
或許他日能夠從這二人身上尋到魔祖羅睺的破綻,針對他的存在施展手段,破解他這特殊的存在形式。
縱是不能,自己也能從中窺見一些魔祖羅睺的本源奧妙,推演幾分其手段,做好應對的準備。
不久之後,瓊霄與碧霄兩姐妹出關,先後斬出執我屍,踏入準聖後期。
斬出三尸對於她們這般純粹的先天生靈而言,頗爲順利,善惡與執,都很是純粹。
而由我生道的境界,卻是要困難幾分,元易都不確定她們兩姐妹能不能在量劫真正降臨之前走到那一步。
不過元易對於這件事並沒有太多的執着,並沒有逼着兩姐妹去苦修。
元易不知道曾經的太一具體有多強,如今的他與之相比又如何。
但他可以肯定的是,自己現在的實力比起當初殺道初成的冥河老祖要更強。
截天劍只論殺伐之力,已然不輸於先天至寶,先天不滅靈光成形,專司殺伐,與元易之道契合,威能聖人之下誰可及?
若是再輔以三霄的九曲黃河陣,或許真能做到聖人之下無敵。
說起來,那口躲在時光長河之中的混沌鍾還與自己說過下次一定來着?
這一天,元易有感,自己送出的天書,終於不再是無字天書了。
楊戩已修成太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