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辭拒弗獲

朱景洪二人在弘德殿聊天時,有人卻忙得不可開交,尤其是負責喪儀的禮部官員。

今天他們有件很重要的事,組織官員軍民向朱景洪“勸進”,把人找齊並進行禮儀培訓,同時還要在文華殿佈置妥當,這都是很耗費精力的事情。

他們顯然是要忙個通宵,而朱景洪夫妻二人閒聊一陣後,便在弘德殿小憩了一會兒。

不是他倆偷懶,而是如今大小事務,全都得他二人來處置,所以他倆必須保持足夠精力,這也是對天下江山負責。

一夜沒睡,稍加小憩,便是一個時辰過去。

二人再睜開眼時,外面天都已經亮了,朱景洪問了宦官才知已是辰初(早上七點)。

此時殿外,又有了極大變化,多了幾百名和尚道士,已分列就坐誦經祈福。

再有一個小時,將會有一次祭奠,此時禮部官員正給他講具體事宜。

朱景洪要做的很簡單,只需跪着表達哀思即可,並在相應節點叩拜先帝,其他則由禮官和僧道完成。

走出弘德殿,門口是十幾名太監,真正意義上的太監,內廷二十四衙門的頭頭們,在這新的一天出現在了朱景洪眼前。

朱景洪的面前,沒有一個人站着的人,唯有寶釵一人跟在他身後。

邁步走出大殿,沿途之僧道、文官、武將、宗室,盡皆跪伏於地不敢妄動,生怕衝撞朱景洪這位新君。

走進正殿,朱景洪來到神位之前,在禮官提示下行叩拜禮,而殿內衆人也都跟着行禮。

僧道誦唸祝禱,一番折騰下來,很快半個時辰過去。

祭禮結束,朱景洪仍跪在蒲團上,而其他人則是哀哭不已,此時沒人敢不哭出聲。

就連寶釵,此刻也抽泣不斷,畢竟她也不能比旁人差。

在此期間,殿外諸重臣已陸續退出,接下來他們還有要事。

大概十幾分鍾後,司禮監掌印呂通進入殿內,跪在朱景洪身後稟告道:“啓稟殿下,內閣、六部、五軍府及京城軍民耆老,皆至文華殿求見!”

這是勸進來了……朱景洪心中瞭然。

他可以去文華殿,也可以待在幹清宮隔空對話,爲表矜持他決定留在此處。

盯着前方神位,朱景洪聲音清冷道:“大行皇帝病逝,孤悲痛欲絕,無意見人,他們有事,可上本陳奏!”

“是!”

他這般應對以往有先例,所以當呂通把話傳到時,這邊準備勸進的幾百號人,便拿出了一份聯名奏本。

隨後,呂通將奏本帶回幹清宮,而後當衆誦讀起來。

“伏以古先聖哲,率惟元子之是傳,天下臣民不可一日而無主,乃國家之常典,誠社稷之攸關……”

“敬惟皇太子殿下,天潢正派,聖學親承,道足以探帝王之心,業足以繼神靈之統,孝誠上格於重闈,令德彰聞於諸夏……”

“主器不容以久虛,中外臣民實切瞻仰,伏望殿下勉遵先志,少抑哀誠,思列聖創立之艱,顧今日纘承之重,早登寶位,永固皇圖……”

“臣等俯伏闕庭,合詞勸進,睹六龍於幹御如日方升,祝萬壽之鼎來與天同久,臣等無任瞻仰,激切屏營之至!”

呂通朗聲唸完陳奏,而後低頭聆聽訓示。

朱景洪不得不承認,官員們寫這些花樣文章,一個個確實都是好手。

沉默幾息後,朱景洪答道:“覽所進箋,具見卿等憂國至意,顧予哀痛方切,繼統之事……豈忍遽聞,所請不允!”

這些話,自然也是提前定好,所以在得了這句之後,呂通便起身往外走了去,要向勸進衆人宣講明白。

到此,勸進之事告一段落,下次就該是在後天。

又是幾分鐘後,司禮監秉筆太監程英進殿,稟告說內閣進呈今昨日章奏票擬,需要朱景洪前往處置。

他今天凌晨批閱的那些奏本,乃是前天就送來的票擬,昨晚朱鹹銘熬夜都未批完,然後因太過勞累暴疾而逝。

隨後朱景洪起身,便朝正殿門口走去,只是這次他並未出門,而是往右走向了過道,這裡也可通往弘德殿。

至於勸進的官員們,則是各自返回了衙門,畢竟他們都有事情要做,得保證大明這龐大帝國運轉。

且說朱景洪從側門進到弘德殿,正好遇見起居郎整理文稿。

今日當值這人年不過三十,是今年科考之二甲前列者,方纔留在翰林院做庶吉士,承擔起記起居注的差事。

今天是七月二十九,是皇帝過世後的第一天,也是朱景洪做皇帝的第一天。

換言之,今日起居注的內容,會在朱景洪“實錄”第一卷。

“叩見殿下!”

拿起稿紙,朱景洪翻看着今天的記錄。

“癸巳,卯正二刻,禮部引僧道合計三百名,入禁中……”

“辰正一刻,皇太子行祭禮……”

“巳初二刻,文武百官軍民耆老人等奉箋勸進,其詞曰……”

但也因其記載太細,讓朱景洪想起了昨晚的事,於是問道:“昨日之記錄,在何處?”

“回稟殿下,昨日記錄在下面,微臣已整理完備,只等翰林院派員來取!”

沒理會地上的的起居郎,朱景洪自己找了出來,粗略一數竟有十來張紙。

翻看之後,昨天的記錄完全屬實,但卻太過於屬實了些。

比如其中,就記載了朱景淵的事,以及他不該說的那些話。

放下記錄,朱景洪平靜道:“有關恭順王之事,全部刪去!”

“臣遵旨!”

雖然朱景洪還不是皇帝,他的話就是聖旨,小小翰林院庶吉士,哪敢說半個不字。

此刻跟在朱景洪身後的,乃是司禮監三位大太監,他們自會着重關注此事,若這小小翰林膽敢敷衍,他們必將此人好生磋磨。

這邊朱景洪開始批閱奏本,而另一頭的幹清宮正殿,枯跪一會兒的寶釵也起了身,往一旁的暖閣內去了。

她走開去小憩,對旁人來說也是好事,否則她在大家都別想休息。

在寶釵起身時,青陽王妃徐氏和靜海王妃趙氏跟了上去,遲疑片刻後嘉貴妃也跟了去。

西暖閣內,這裡已重新被佈置過,寶釵坐在榻上,身前是徐氏和趙氏候着。

“你們也坐吧,跪了大半天了!”

徐趙二人答道:“多謝嫂子!”

這倆人隨即落座,她們跟寶釵極爲熟絡,所以也沒有太過拘謹。

幾人才說了幾句話,這時嘉貴妃從外面進來,才坐下的徐趙二人便又起身,這是作爲晚輩該有的禮節。

何況此時,連寶釵也起身了。

“貴妃來了,快來坐!”

寶釵親自將嘉貴妃引到榻上,嘉貴妃道謝之後便坐下了。

隨後幾人閒聊起來,但主要話題都是說,皇帝崩逝如何人心如何震動,往後這天下得靠太子支撐這類話……

衆人聊了十幾分鍾,這時暖閣內又進來兩人,是朱雲笙和章悼太子妃元春。

至於陳芷,昨夜朱景淵“暈厥”後,她便陪着一道回去了。

進殿倆人,寶釵再度看座,聊天氣氛依舊很好。

大概半個時辰後,又到了要舉哀的時候,衆人便陸續起身往屋外走去。

“嫂子……昨夜六哥暈厥,今日只怕也好了,可否傳他到幹清宮來,於大行皇帝靈前盡孝!”

聽到這話,周圍幾人都有些擔憂,畢竟此時提老六很不合時宜。

朱雲笙當然也知道,可她還是選擇了說,只因希望父親喪儀家人能到齊,作爲皇嫡子的朱景淵也該到場。

寶釵久歷風浪,控制喜怒已成爲本能,即使她此刻不舒服,也依然平靜答道:“他身體不大好,在家裡盡孝也可以,大行皇帝慈愛,想來也不願見恭順王受苦!”

朱雲笙很失落,可也沒有再多說,畢竟剛纔的舉動已經很出格。

這時寶釵當先離場,嘉貴妃嘆了口氣後跟了上去,徐趙二人本想說點兒什麼,可最終一句話沒說就走了。

唯有元春留了下來,她身份貴重且對朱景洪沒威脅,所以她比旁人就要從容一些。

所以她沒那麼多忌諱,此時留下只是想安撫朱雲笙,因爲如果朱景源還活着的話,她相信朱雲笙也會爲四哥說話。

“三妹啊,你這是何苦!”元春嘆道,她不覺得朱雲笙是蠢,所以對她非常憐惜。

“我去找十三哥!”

眼見朱雲笙真的要去,元春連忙伸手拉住了她,此刻她的目光滿懷焦急,同時又有些恨鐵不成鋼之意。

“你爲此事去找太子,豈非更讓你六哥日子難過?聽嫂子一句勸,你六哥不到是好事,別再理會此事了!”

“還有,以後若無要緊的事,少去找你十三哥,他是皇帝……是萬民的君父!”

“往後……多與你十三嫂走動,纔是正理!”

類似的話,元春不是第一個跟朱雲笙說,這些道理其實後者明白。

可她就是難以接受,一母同胞一起長大的兄長,會跟自己生分到那般地步。

不管怎麼說,想到元春都是爲自己好,朱雲笙還是答道:“多謝四嫂!”

“一會兒到了正殿,去跟太子妃認個錯,就說剛纔是思慮不周,她不會放在心上!”

雖然朱雲笙不太情願,但也點頭應了下來。

沒一會兒,朱雲笙出現在寶釵身側,簡潔而誠懇的承認了過失。

寶釵跪在軟墊上,目光看着前方神位,徐徐說道:“三妹如今,也已爲人父母,往後做事要沉穩些,很多事知其不可爲,便不要做無用之功!”

跪在寶釵後側,朱雲笙只能看見寶釵側臉,相距不過一尺卻如隔千里。

“是,小妹明白了!”朱雲笙應下。

父親過世之後的變化,她已經陸陸續續感受到,她這位皇家嫡公主,如今也要靠邊站了。

這其實都是些小插曲,轉眼又是五天時間過去,時間來到了八月初三。

八月初一這天,大臣們搞了第二次勸進,這次朱景洪去了文華殿,但還是說悲痛愈增所請不允。

然後在初三,第三次勸進開始。

文華殿內,朱景洪已然就座,下面是宗室勳貴百官及軍民耆老,此刻由首輔大學士趙玉山領銜進奏。

“天子之孝與士庶殊,蓋雖有哀慕之情,而尤以繼述爲務,其爲輕重緩急必有擇焉……”

“恭惟皇太子殿下,孝友英明,剛徤中正,至仁茂德,夙成豫教之功;嗣位承祧,特著彌留之命……”

“縱哀痛之方殷,豈繼承之可緩?臣等交章勸進,未聽俞音,衆心皇皇,罔知攸措!”

“伏望殿下抑情徇禮,承志順親,使三靈百神有所親賴,四方萬國皆得依歸!”

“此誠國家之大計,臣民之至慶也!”

趙玉山的進奏,可謂是言辭懇切,把氣氛推動得很到位。

在他說完之後,殿內衆人紛紛叩首,聲音整齊道:“伏望殿下,抑情徇禮,承志順親,即皇帝位!”

現場聲音個個懇切,而勸進的戲碼到此也該結束了。

依照事先準備好的說辭,朱景洪再三忍痛,答道:“卿等合詞陳請,至再至三,已悉忠懇,天位至重,誠難久虛……”

“況遺命在躬,不敢固遜,勉從所請!”

聽得此言,趙玉山高聲道:“天位已定,神器有主,臣文華殿大學士趙玉山,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歲!”

隨後衆臣紛紛叩拜,對朱景洪的稱呼,也從“殿下”轉變成了“陛下”,“萬歲”山呼之聲不絕於耳。

這一刻,朱景洪的內心非常滿足,他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但同時也有奇怪的想法冒出,比如此刻他就在想,老頭子當年繼位之時,是否也會跟他眼下心情一樣。

勸進之事已畢,隨即朱景洪便退場,然後從文華殿返回了幹清宮。

因爲要忙勸進的事,上午送來的奏本他還未看,所以接下來還有得要忙。

當然在幹正事之前,他還是得返回幹清宮正殿,跟大行皇帝說一聲做皇帝了。

然而在他跟大行皇帝叩拜之前,殿內之宗室衆人紛紛叩拜:“臣等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歲!”

寶釵也在叩拜衆人之內,只不過她跟朱景洪的距離最近。

這邊事畢,朱景洪才返回紅弘德殿,呂通就拿了一份草擬詔書,上面是朱景洪要下的第一道諭旨。

文辭是翰林院學士所寫,內容主要是催促禮部,把先帝諡號、廟號擬定,當然還要把他的年號定下。

同時,諭旨還責令禮部會同欽天監,把他舉行登基儀式的時間定好。

詔書辭藻華麗,朱景洪沒看出什麼問題,於是問向呂通道:“你都看過了?”

“回稟陛下,奴才看過了!”

放下草擬的詔書,朱景洪拿起旁邊奏本,說道:“若無差池,那就如此吧!”

對引經據典這類事,朱景洪還是不太擅長,他也擔心翰林院有人搗鬼,所以才讓呂通幫着拿主意。

呂通這位司禮監掌印,世人謂之“內相”,其學識自然紮實無比,否則這個位置根本坐不穩。

事實上,司禮監的大小宦官們,除了身體有缺陷之外,學識方面比之翰林也差不了太多。

因爲司禮監成長起來的宦官,那是從小就由翰林學士教導,且絕對的心無旁騖讀書深造,天分差的早去酒醋面局搬罈子了。

“回稟陛下,奴才不敢妄言!”

“有什麼就說什麼,先帝既然信任伱,朕自然也信你!”

這話可不簡單,聽得呂通是安心無比,最近他的壓力也大的很,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是慣例。

“陛下信重,奴才感激涕零!”呂通跪地叩拜。

“行了,若此詔書無誤,就拿去用印吧!”

“奴才遵旨!”呂通答道。

如果真有問題,他自然會提前告知,而不是等着朱景洪來問,所以這份詔書就定好了。

“去吧!”

“是!”

呂通退下之後,朱景洪便打開了章奏,開始了今天的正式任務。

260.第260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492章 運籌帷幄朱景洪321.第321章 膽小如鼠朱景洪387.第387章 遙遙領先355.第355章 正月裡第一盆涼水第491章 第零:此戰我將親自領兵第566章 去遼東第765章 再回應天268.第268章 先邁右腳35.第35章 錦衣衛報261.第261章 別出了岔子391.第391章 王妃終選第791章 朱雲笙的悲傷第709章 林丫頭爲側妃451.第451章 大膽的甄琴第804章 三棍打碎大城魂第563章 王妃之怒第683章 黛玉:我怕十三爺誤會!354.第354章 姓朱真好366.第366章 兒子護您周全202.第202章 寶釵的態度第762章 行在之內第778章 諸女之事第752章 生日第172章 御前軍事會議475.第475章 第九次廷議353.第353章 斷腿第594章 襄王十大罪狀第636章 親王的煩惱第659章 禁果第658章 既非君臣也非父子第700章 請恕兒狂妄第749章 正統十八年春第38章 皇后之怒201.第201章 倒黴的秦家333.第333章 賈家烏雲散272.第272章 柳湘蓮的智慧第578章 中秋之宴第504章 慶功宴第566章 去遼東第713章 林丫頭,該歇息了!第699章 漢皇劉誅明第552章 成年人都要第799章 慣例和制度第167章 這個妹妹我見過第631章 尤三姐之戀第148章 正式整肅371.第371章 王府的第一個女人第648章 兒子們283.第283章 哪有半分皇家嫡嗣的尊貴第705章 衆望所歸,一推再推!第560章 案情突破第732章 襄王歸京第150章 不許說十三爺壞話第110章 說情第62章 睿王府第543章 將離280.第280章 寶釵力主第705章 衆望所歸,一推再推!445.第445章 放長線釣大魚436.第436章 女真願爲陛下忠犬288.第288章 攀比哥哥227.第227章 邂逅可卿259.第259章 這怎麼可以215.第215章 到此爲止360.第360章 黛玉受召298.第298章 元春的繁雜心情第752章 生日第100章 林如海的難處第762章 行在之內第173章 兄弟相爭第488章 朕可沒他這麼勇340.第340章 世祖在天地之前223.第223章 四哥有個小忙第795章 乾盛元年第660章 臨危受命第583章 福兮禍之所依第603章 世子妃何在400.第400章 皇家新婦第646章 多想和從前一樣193.第193章 秦業第615章 王府之宴第763章 東巡事宜409.第409章 打而不打第571章 村居31.第31章 召見都司第142章 鬧騰的賈家第553章 妙玉的殺意275.第275章 摔玉第601章 大明襄王抵達恭順的漢城第674章 賈璉的野望382.第382章 寶釵受召254.第254章 勸降第664章 聖旨來第660章 臨危受命242.第242章 錦衣衛的消息204.第204章 賈珍欺我太甚第33章 銀子開路第685章 迴應天第505章 林家小聚
260.第260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492章 運籌帷幄朱景洪321.第321章 膽小如鼠朱景洪387.第387章 遙遙領先355.第355章 正月裡第一盆涼水第491章 第零:此戰我將親自領兵第566章 去遼東第765章 再回應天268.第268章 先邁右腳35.第35章 錦衣衛報261.第261章 別出了岔子391.第391章 王妃終選第791章 朱雲笙的悲傷第709章 林丫頭爲側妃451.第451章 大膽的甄琴第804章 三棍打碎大城魂第563章 王妃之怒第683章 黛玉:我怕十三爺誤會!354.第354章 姓朱真好366.第366章 兒子護您周全202.第202章 寶釵的態度第762章 行在之內第778章 諸女之事第752章 生日第172章 御前軍事會議475.第475章 第九次廷議353.第353章 斷腿第594章 襄王十大罪狀第636章 親王的煩惱第659章 禁果第658章 既非君臣也非父子第700章 請恕兒狂妄第749章 正統十八年春第38章 皇后之怒201.第201章 倒黴的秦家333.第333章 賈家烏雲散272.第272章 柳湘蓮的智慧第578章 中秋之宴第504章 慶功宴第566章 去遼東第713章 林丫頭,該歇息了!第699章 漢皇劉誅明第552章 成年人都要第799章 慣例和制度第167章 這個妹妹我見過第631章 尤三姐之戀第148章 正式整肅371.第371章 王府的第一個女人第648章 兒子們283.第283章 哪有半分皇家嫡嗣的尊貴第705章 衆望所歸,一推再推!第560章 案情突破第732章 襄王歸京第150章 不許說十三爺壞話第110章 說情第62章 睿王府第543章 將離280.第280章 寶釵力主第705章 衆望所歸,一推再推!445.第445章 放長線釣大魚436.第436章 女真願爲陛下忠犬288.第288章 攀比哥哥227.第227章 邂逅可卿259.第259章 這怎麼可以215.第215章 到此爲止360.第360章 黛玉受召298.第298章 元春的繁雜心情第752章 生日第100章 林如海的難處第762章 行在之內第173章 兄弟相爭第488章 朕可沒他這麼勇340.第340章 世祖在天地之前223.第223章 四哥有個小忙第795章 乾盛元年第660章 臨危受命第583章 福兮禍之所依第603章 世子妃何在400.第400章 皇家新婦第646章 多想和從前一樣193.第193章 秦業第615章 王府之宴第763章 東巡事宜409.第409章 打而不打第571章 村居31.第31章 召見都司第142章 鬧騰的賈家第553章 妙玉的殺意275.第275章 摔玉第601章 大明襄王抵達恭順的漢城第674章 賈璉的野望382.第382章 寶釵受召254.第254章 勸降第664章 聖旨來第660章 臨危受命242.第242章 錦衣衛的消息204.第204章 賈珍欺我太甚第33章 銀子開路第685章 迴應天第505章 林家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