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應天薛家,蘇州林家!

第825章 應天薛家,蘇州林家!

除了黛玉,現場還有一個人知道這首詩,便是當時同爲侍讀的湘雲。

湘雲看向了黛玉,然後又看了眼寶釵,最終也是一句話沒多說。

而此刻的朱景洪,聽到這詩臉上笑容僵住,然後便覺心中五味雜陳。

盛世無飢餒……

可江北那邊餓死了幾十萬人,偏偏金陵那邊又有了虧空,湖南那邊又在上報了瘟疫……

朱慕梴身旁是朱慕楨,後者觀察着老爹神色變化,心裡則在嘲諷這位自作聰明的兄弟。

明明最近不太平,你卻說什麼盛世無飢餒,這不是純純噁心老爹嘛!

看着眼前兒子,朱景洪問道:“這詩是你所做?”

在短暫猶豫後,朱慕梴答道:“是兒子所做,只爲給父皇賀壽,爲此還打磨了許久!”

朱景洪神色嚴肅,平靜道:“你才進學,不知世事,豈知何爲盛世?且學習以明理修德爲要,萬不可醉心於詩詞小道!”

皇帝說的話就是道理,但朱慕梴聽了卻很委屈,畢竟他是爲了討老爹歡心,一片孝心卻換來了教訓。

在他糾結時,一旁的朱慕楨提醒道:“四弟,還不回父皇的話?”

朱慕梴瞪了兄長一眼,隨後方告罪道:“父皇教誨,兒子謹記!”

目光掃向眼前的幾人,朱景洪又追問道:“你們都記住了?”

在他面前不只有朱慕梴,還有老大朱慕楨、老二朱慕梧、老三朱慕桐,他們都是年長一些的皇子。

“兒子謹記!”

衆人答話之後,朱景洪便揮退了他們,然後這場家宴照常進行。

所有人都拼了命討他歡心,可他就是提不起興致。

大約一個時辰後,這場家宴纔算正式結束,原本朱景洪該去坤寧宮歇息,但他卻回了幹清宮去。

皇帝離場,其他人也都散了,多數人都很高興,畢竟宮裡難得這麼熱鬧。

而在坤寧宮內,寶釵卻不大高興得起來。

偏殿書房內,寶釵已屏退衆人,此刻僅朱慕梴在她面前。

“你老實告訴我,那詩真是你寫的?”

聽到母親的質問,朱慕梴心裡有些慌,可他卻點頭道:“是兒子所寫!”

“真是你寫的?”寶釵又問,她又給了這小子一次機會。

剛纔的詩句,明顯不符合朱慕梴的認知,朱景洪對詩文探究不深,所以未曾注意到其中差別。

可朱慕梴這一首,卻瞞不過寶釵。

而且寶釵也相信,在場其他聰明人,也能猜到非朱慕梴所作,只是大家都沒說出來罷了。

看着母親不善的表情,朱慕梴咬了咬牙,最終答道:“母后,就是兒子……所作!”

看着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如今也不跟自己說實話了,寶釵心中難免有些悲哀。

“方纔你爹教了你道理,那娘再給你說一條道理,若你以爲全天下自己最聰明,以爲可以瞞住所有人……那你便是最大的蠢貨!”

“今天你不跟我說實話,傷了爲孃的心……此爲不孝,今罰你抄寫《孝經》三遍!”

說道最後,寶釵語氣已格外嚴厲。

她是母儀天下的皇后,此刻這般威儀朱慕梴豈能不怕,知道自己小聰明被洞悉,於是立馬跪地痛哭請罪。

“兒子再也不敢了,萬望母后莫要生氣,兒子知錯了!”

一邊哭泣,朱慕梴一邊爬到寶釵面前,抱着母親裙襬求饒,可憐巴巴的樣子讓人心疼。

“此事我能知道,其他人也會知道,別以爲就你聰明!”

寶釵繼續教訓着,如果她知道此詩竊自黛玉,此刻絕不會如此容易息怒,畢竟這實在是太丟人了。

隨後,寶釵又問了朱慕梴詩文出處,才知是從坤寧宮東殿閣樓尋得,那裡有一箱子廢棄的文稿。

沒辦法,黛玉、湘雲和朱雲笙,乃至寶釵和楊靜婷做侍讀時,都曾寫過大量的稿子,這些東西雖無用卻也不能扔,所以就只能這樣存放起來。

寶釵進駐坤寧宮時,就有人稟告過這件事,可她的事情太多給忽略了,東西就在閣樓上角落放了幾年。

於是寶釵讓朱慕梴找來文稿,一看字跡她便知是黛玉所做,雖然上面並沒有署名。

看着眼前這自作聰明的小子,寶釵氣得想給他兩巴掌,此生她頭一次覺得如此丟人。

“你親自將這稿子,去交給你林娘娘,然後跟她致歉!”

“啊?”

“立刻去!”寶釵怒斥。

“是!”

朱慕梴驚恐逃離,寶釵靜坐了一會兒後,便起身往幹清宮去了。

她得親自把這事跟皇帝說清楚,不然此事終究是個隱患,說不定哪天就被有心人引出來。

…………

大明皇后爲一首詩着急時,大明忠臣李自恆則在爲百姓飽腹而奔走。

金陵要不到糧食,他又只能返回江北,打算讓地方官府想辦法,從大戶手中擠出一些糧來。

實在不行,動用官府庫銀買都可以,到時候他會承擔一切責任。

然而等他回到泗州,才發現所有問題都已解決,糧食缺口全被堵上了。

辦成此事的是宋子瑜,這位新任的巡按都御史,他號召各府縣籌措到了糧食。

從泗州回到鳳陽,李自恆找上了宋子瑜。

雖然都是爲朝廷效力,可宋子瑜在關鍵時刻幫忙,還是讓李自恆非常感激。

巡按衙門內,聽了這位上司的致謝,宋子瑜答道:“李大人,你不必謝我,我是江北的官員,自當爲百姓做些實事!”

“如今雖有奸邪作祟,卻非所有人都立身不正,我只是其中一個罷了!”

宋子瑜這番話,讓李自恆有些意外,也讓他受了一些啓發。

一直以來,李自恆認爲官場裡沒幾個好人,宋子瑜是賈雨村的門人,早被他划進奸臣預備隊。

而宋子瑜到江北後,查民變之事只顧黨爭,對其他人重拿輕放,便又佐證了他的判斷。

可眼下宋子瑜的言行,又動搖了他的觀點。

於是李自恆只能感慨,人性確實非常複雜,至少他不敢說洞悉。

其實從功利的角度來說,宋子瑜的這一行爲很好理解,而且他本人已道出緣由。

他是江北的巡按,算得上是地方官,安定地方本就是職責。

他是賈雨村的學生不假,可他得先是他自己,派系利益只能排到第二。

如果江北真的又發生變亂,李自恆當然難辭其咎,可最後還是得他來收拾局面。

二人接下來又閒聊了幾句,只是相同語言實太少了些,所以幾分鐘後李自恆就告辭了,接下來他還有很多事要忙。

看着李自恆離去,宋子瑜心情也很複雜,他很佩服這位真正的君子,卻知道往後與此人註定會是對手。

轉眼又是幾天過去,按李自恆重點突破的辦法,樹大招風的陳家成了主要查訪目標。

雖然這些天李自恆不在鳳陽,錦衣衛和東廠的人可沒閒着,把陳家裡裡外外情況摸了個清楚。

但是對於審案,廠衛們都表現得很謹慎,他們只給李自恆提供線索,審案的事還得後者親自來。

所以李自恆回到臨時衙門,先是看了看了大量的情報,整理好思路再開始審案。

幹盛五年三月十六,整飭江北兼併第一案拉開序幕,李自恆陸續傳了劉家、張家、和陳家二房三房問話。

這些都是陳家大宗外圍勢力,也是陳家兼併土地的白手套,只有先從他們入手才能關聯到陳家。

李自恆準備充分,在審案中人證物證都有,只用五天就牽連到陳家大宗。

三月二十一,李自恆正式傳訊陳裕盈,但這位以身體不適爲由,令其子代爲出面庭審。

李自恆當然不同意,安排了郎中去看陳裕盈,逼得後者躲去了鄉下養病,於是李自恆又讓郎中去了鄉下。

最終,陳裕盈被逼無奈痊癒返回鳳陽,於三月二十七正式登堂受審。

這次是會審,僉都御史李自恆位主審,按察使盛景瑞和巡按都御史宋子瑜爲陪審,東廠掌班太監宋福生和北鎮撫司副千戶倪進忠(倪二)爲旁聽。

當然,鳳陽及臨近個各府縣的大戶們,被允許可以遣人來旁聽。

 

對李自恆來說,這樣的案子就是要對外公開,才能起到最大程度的震懾。

“劉家爲何要給你家錢糧?”

“張家爲何也要按時進供?跟劉家上交的比例一樣?”

“還有你家的二房,三年前爲何購入大批土地?爲何能低於行家?”

“河西下村的村民,爲何全都欠你家四房銀錢?人家被你們收了土地還得耕種替你們還債?”

“還有柳家莊的三十八戶,爲何他們……”

大堂上,聽着李自恆的詰問,陳裕盈心中雖有怒,但臉上卻淡定無比。

“答我的話!”李自恆語氣嚴肅。

“李大人,我比你多做幾年官,如今雖已致仕,但還記得朝廷律法!”

環顧堂上諸官,以及大堂內外旁聽的仕紳們,陳裕盈接着說道:“今天你叫我來問話我來了,現在我倒想問問你……你剛纔說的這些,有哪一條觸犯了律法?”

從表面上看,這些事跟陳家大宗沒瓜葛,陳裕盈當然不可能全部認下。

雖然李自恆是欽差,但他卻只有一個人,旁聽者無論官民都不會支持他。

環顧衆人,陳裕盈捋着白鬚,答道:“若你非我要回話,我只能告訴你……欠債還錢,天經地義,買賣公平,你情我願!”

李自恆當然不會被唬住,接着問道:“欠債還錢,如何起的債?如何還的錢?又是如何買賣?”

“這些你可否細細說說!”

這些當然不能細細的說,所以陳裕盈直接不理會,隨口答道:“我記得欽差大人是來賑災,並查土地兼併之事,難道民間借貸也要管?”

“民間正常借貸,我當然不必管,可涉及到土地買賣,關係到社稷安危,我可就不得不管了!”

“依你的意思,我大明朝准許買賣土地,反倒成了禍亂天下的源頭?”

面對這般質問,普通人第一時間是反對,李自恆卻反應很快,只聽他道:“強買強賣,富者愈富,貧者愈貧……這難道不會是禍亂之源?”

李自恆咬死“非正常交易”這一點,其他的話頭根本不碰,此刻已經讓陳裕盈非常難受。

“李大人,若是要辯論治國理政之道,你就不該叫我到這裡來!”

李自恆笑了笑,遂問道:“那好……請你告訴我,爲何張家、劉家這些,會按時給你交割錢糧,爲何他們的土地,地契卻都放在你們家裡!”

這話就問得比較露骨了,陳裕盈沒有着急回話,而是靜靜的看着李自恆。

好一會兒後,陳裕盈方道:“李御史,我比你多做幾年官,有些心得想跟你分享一些!”

李自恆則道:“今天是審案,做官的心得,可以下了堂再說,現在你只管回我的話!”

“剛纔我已回過你的話,是你苦苦相逼不依不饒,你以爲你是誰?難道……”

“我是都察院僉都御史,聖上委派欽差,你又以爲你是誰?”

只這兩句話,便讓現場氣氛迅速升溫,在場旁觀衆人紛紛屏氣凝神,但也很期待接下來的碰撞。

若非顧忌李自恆欽差身份,及現場東廠和錦衣衛的人,此刻只會有人給陳裕盈叫好。

“千年田八百主,這天下誰人不買田?誰人又不賣田?”

“只要你情我願,民不舉則官不究,又何須你來多管閒事?”

“俗世濁流,你以爲只憑你一人,就能澄清玉宇?就能與天下人爲敵?”

李自恆依舊淡然,只聽他道:“澄清玉宇愧不敢當,然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遇有不法自當整飭,今天我只問你的案子,何談與天下人爲敵?”

到了這地步,也沒必要顧忌什麼顏面了,陳裕盈也是老江湖,此刻同樣不會弱了氣勢。

“若老夫所記不差,欽差大人最重要的差遣是賑濟災民,然後纔是查案!”

“可你到江北賑災卻餓死了人,如今弄得民怨四起,我想也問欽差大人,是百姓生死重要,還是你以查案博直名更重要?”

反過來,陳裕盈又給扣了一頂帽子,指責李自恆漠視百姓生死,只顧着的挑事審案博取直名,簡單來說就是沽名釣譽,假仁假義。

話說到這裡,雙方已算得上是圖窮匕現,這精彩程度看呆了現場所有人。

在場衆人不得不驚歎,這陳裕盈陳前輩不愧老江湖,對上李自恆這樣的硬骨頭,居然也能打得有來有回。

但在場官員只需代入陳裕盈,就明白眼下確實到了拼命的時候。

陳家被當成整飭兼併的典型,罪名坐實了一定會嚴辦,以陳家這些年涉及的髒事,抄家流放都算是從輕發落了。

此刻,所有人都等待着李自恆的迴應,因爲餓死了人乃至又起騷亂,是客觀上已發生了的事實。

“我若有罪,陛下自會懲戒,罷官、抄家、流放、殺頭,我都坦然受之!”

“今日堂上,我是奉旨查案,我只問你陳家的事!”

李自恆根本不接陳裕盈的招,他確實已經豁出去了,所以不在乎外人評價,只會全力去做正確的事。

陳裕盈當堂對問讓衆人驚歎,而李自恆無視名節一往無前的氣概,則更是讓在場衆人欽佩。

大家都是讀聖賢書長大,聖人的教誨他們也都知道,他們也曾想過要做君子,可如今都成了官僚地主。

“只問我陳家的事?我陳家先祖,是輔佐世祖重定神州的功臣,如今落拓……便虎落平陽被犬欺,你也只敢對我們出手罷了!”

虎落平陽被犬欺,這不是該在堂上說的話,顯然陳裕盈已被逼到絕路,連士大夫的體統也顧不上了。

聽着陳裕盈的挖苦,李自恆內心巋然不動,徐徐說道:“案子要一個一個查,你若清白無辜,又何須如此憂懼?”

“一個一個查?怕不是因爲我們好欺負,所以才挑我們家動手,那些真正的權貴你敢查嗎?”

這就叫東拉西扯,反正就是各種帶偏問話,不會按照李自恆的劇本走。

“只要犯了國法,我就敢查!”李自恆也來了火氣。

他最痛恨陳裕盈這樣的人,明明是兼併土地的元兇,卻做出一副受盡委屈的模樣。

陳裕盈當堂咆哮道:“朝中那些尚書閣老你敢查嗎?各地宗藩兼併的土地你敢查嗎?”

“律法森嚴,違者必究,我有何不敢?”李自恆坦然答道。

陳裕盈當即怒道:“應天薛家,蘇州林家,你敢查嗎?”

第41章 我們的對手第123章 給你找個老師第578章 中秋之宴第559章 銀安門外的槍聲第816章 爲什麼不向朕陳奏!第561章 妙玉:我何不反客爲主第182章 你不會是喜歡她吧?304.第304章 只要我們武德充沛461.第461章 談成第758章 敕曰:宜乘鼎業,允膺守器!第685章 迴應天第524章 內宅有不寧333.第333章 賈家烏雲散400.第400章 皇家新婦第66章 高書言的忌憚第92章 回城第665章 林家風波425.第425章 林如海歸京406.第406章 三堂合議第694章 東宮或將動手444.第444章 妙玉第178章 上林苑內306.第306章 死纏爛打式進言第173章 兄弟相爭第621章 朕親自給他治208.第208章 這件事別再鬧了第816章 爲什麼不向朕陳奏!第15章 小人物329.第329章 皇后也不管第13章 你們在推諉誰?第581章 大明父親第514章 人事第764章 將至金陵第784章 再見妙玉第547章 初到燕山302.第302章 到底是誰的侍讀483.第483章 集議第713章 林丫頭,該歇息了!375.第375章 初試雲雨情258.第258章 首見王熙鳳322.第322章 寶釵出馬第529章 正統十三年369.第369章 大明門內258.第258章 首見王熙鳳第574章 天朝上使之威第537章 鄧安臉上的口水第510章 內府之事35.第35章 錦衣衛報475.第475章 第九次廷議第614章 張小月講花妖第30章 密議190.第190章 揭你的皮第743章 劍指天子455.第455章 吾死之年,十七而已!第512章 聖壽節185.第185章 果然是一支寶釵414.第414章 朱十三的媳婦兒251.第251章 寧榮街第609章 萬兩黃金的作用297.第297章 元春受召第607章 肉袒負荊282.第282章 豈敢怪十三爺第560章 案情突破第774章 帝崩第127章 顯擺第603章 世子妃何在第178章 上林苑內第602章 襄王御殿第655章 叩見殿下31.第31章 召見都司313.第313章 擦腳布和護心襖第715章 朱景洪:我講四點意見第143章 釵黛夜談第56章 決斷251.第251章 寧榮街438.第438章 都是實誠人473.第473章 總督署議事第644章 謎團第566章 去遼東459.第459章 孫紹祖的自薦第66章 高書言的忌憚第584章 我們都是陛下的臣子1.第1章 人在應天,剛下馬車!第659章 禁果第752章 生日第775章 遺詔第703章 島根駐軍405.第405章 田野裡的軍事會議第635章 好樣的,精神點,別丟份兒!204.第204章 賈珍欺我太甚第596章 決戰之前第100章 林如海的難處第772章 賈雨村的難處第704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767章 王夫人的天分265.第265章 功成第157章 這真不怪我402.第402章 粗茶淡飯第755章 來自小姑子的質問!第519章 陰差陽錯
第41章 我們的對手第123章 給你找個老師第578章 中秋之宴第559章 銀安門外的槍聲第816章 爲什麼不向朕陳奏!第561章 妙玉:我何不反客爲主第182章 你不會是喜歡她吧?304.第304章 只要我們武德充沛461.第461章 談成第758章 敕曰:宜乘鼎業,允膺守器!第685章 迴應天第524章 內宅有不寧333.第333章 賈家烏雲散400.第400章 皇家新婦第66章 高書言的忌憚第92章 回城第665章 林家風波425.第425章 林如海歸京406.第406章 三堂合議第694章 東宮或將動手444.第444章 妙玉第178章 上林苑內306.第306章 死纏爛打式進言第173章 兄弟相爭第621章 朕親自給他治208.第208章 這件事別再鬧了第816章 爲什麼不向朕陳奏!第15章 小人物329.第329章 皇后也不管第13章 你們在推諉誰?第581章 大明父親第514章 人事第764章 將至金陵第784章 再見妙玉第547章 初到燕山302.第302章 到底是誰的侍讀483.第483章 集議第713章 林丫頭,該歇息了!375.第375章 初試雲雨情258.第258章 首見王熙鳳322.第322章 寶釵出馬第529章 正統十三年369.第369章 大明門內258.第258章 首見王熙鳳第574章 天朝上使之威第537章 鄧安臉上的口水第510章 內府之事35.第35章 錦衣衛報475.第475章 第九次廷議第614章 張小月講花妖第30章 密議190.第190章 揭你的皮第743章 劍指天子455.第455章 吾死之年,十七而已!第512章 聖壽節185.第185章 果然是一支寶釵414.第414章 朱十三的媳婦兒251.第251章 寧榮街第609章 萬兩黃金的作用297.第297章 元春受召第607章 肉袒負荊282.第282章 豈敢怪十三爺第560章 案情突破第774章 帝崩第127章 顯擺第603章 世子妃何在第178章 上林苑內第602章 襄王御殿第655章 叩見殿下31.第31章 召見都司313.第313章 擦腳布和護心襖第715章 朱景洪:我講四點意見第143章 釵黛夜談第56章 決斷251.第251章 寧榮街438.第438章 都是實誠人473.第473章 總督署議事第644章 謎團第566章 去遼東459.第459章 孫紹祖的自薦第66章 高書言的忌憚第584章 我們都是陛下的臣子1.第1章 人在應天,剛下馬車!第659章 禁果第752章 生日第775章 遺詔第703章 島根駐軍405.第405章 田野裡的軍事會議第635章 好樣的,精神點,別丟份兒!204.第204章 賈珍欺我太甚第596章 決戰之前第100章 林如海的難處第772章 賈雨村的難處第704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767章 王夫人的天分265.第265章 功成第157章 這真不怪我402.第402章 粗茶淡飯第755章 來自小姑子的質問!第519章 陰差陽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