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請看!”
在露天的新聞發佈會上,李大律師代表着整個北冰洋能源集團主持發佈會:“我們把發佈會定在露天只是爲了這個。不過現在還不是發問的時候,請大家耐心一點,看看這裡的數據變化。”
“這是我們新研究的太陽能板!”
“這是電力計算器,目前正處於準備之中。”
伴隨着李大律師的逐一介紹,所有的焦點都轉移到那臺古怪的太陽能機器上。李大律師看到大家的注意力轉移,得意地介紹道:“想必大家都知道目前的太能能技術很落後,發電需要看天氣,而且利用效率極低,好的大太陽能板一天能發兩、三度電就算不錯的了。”
目前市場上每平方米的太陽能板,一天下來能發1度電就算不錯的了,而且還得看天氣。如果天氣稍微差一點,基本就是半度電,甚至不發電的局面。
大家來之前都惡補過相關的知識,自然懂這些。更何況這些人裡不少人專業人士,都是懷着刺探軍情的目的過來參加的。
“不過,我們集團即將改變這個落後的發電模式!請看!”
當李大律師掀開太陽能板的封蓋,按下開關後,太陽能板上邊居然出現強烈的熱能波動,大家看過去似乎熱流在朝太陽能板彙集過去。
抽氣聲起!
這不是槍手在作秀,而是集體的震驚。只要不是完全不懂的就知道如此現象代表着充足的熱能在流動,這麼大的量如果全被吸收的話,那將會轉化成巨大的電力。
果然的,他們看到最新最敏感的電力計算器上數字迅速的增加,心也跟着快速跳動。
十分鐘!
二十分鐘!
一直到一個小時!
在場所有人居然都安安靜靜地看了一個小時的數字,沒有一個說話,場面默契得詭異。
李大律師按下按鈕,並讓人阻隔眼光的照射,最後纔對大家說道:“相信大家也看到了,4平方米的太陽能面板一個小時所轉化的電力大約4度電,效率等於傳統模式的10到15倍。”
全場一片死寂,大家沒有張望,都在思緒這功效所代表的意義。
這不僅代表着電力的更廣泛來源和運用,也意味着能源界要變天了。要知道人家可不是出於研究階段,而是直接拿出成品啊,最過分的還是民間商業成品,這足夠說明人傢俱備了全面商業化,取代石油、煤炭能源的技術力量。
幾乎是本能的,在場的人都想拿起電話,叫家人第一時間到香港證交所瘋狂收購北冰洋能源集團的股票。
只不過李大律師接下來的話就讓他們停止了動作:“相信諸位都知道這意味着什麼,但諸位還是看地了這門技術的成就。請諸位繼續看下去,看看在只有微弱光芒情況下的效率。”
大家大爲吃驚。
而事實也向大家證明了這機器的恐怖,即使光照程度很低的情況,機器也能運作,雖然與之前的相距甚遠,但效率比那些死去陽光就沒工作的強悍了無數倍。可以說,這是名副其實的光作用器。
霎時間,無數的拍攝燈亮起來,全部人都舉手要詢問。
李大律師點了一名跟自己較好的媒體,這媒體激動地問道:“李總,請問你們採用的是全新的革命性技術嗎?”
李大律師回道:“是的,普通的太陽能板只是利用溫差所產生的電力而已,我們這個則是直接吸收光熱轉化爲電力,大幅度減少了其中的無謂消耗。”
目前地球對太陽能的利用太原始了,基本是是先將太陽能轉化爲熱能,再將熱能轉化成電能;而林立的技術則減少了一門工藝,不知在半途節約了多少無所謂的能量消耗,效率大大提升。
不過這個最關鍵的卻是材料技術,因爲材料方面在改革,特別是未來級別的新材料出現,導致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否則單靠節約是不可能提升至少10倍的效率的。
果然的,一位不知是誰派來的專家就提問道:“請問李總,你們這門技術在當今世界也有一定的實驗基礎,但功效全都沒達到如此高效,難道你們在材料方面也做了革新?”
李大律師點頭道:“是的,我們的材料技術纔是關鍵。”
一位同樣懷着非常目的的記者提問道:“李總,這樣的太陽能轉化器能否大規模推廣呢?如果單單只是一臺,那稍微有點讓人失望啊
。”
李大律師得意到:“請諸位別擔心,雖然我們現在的產能有限,但目前已跟國家秘密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我們會在一年之內幫國家組建一個這個類型的太陽能基地,以彌補某些缺電地區的供應。”
說到這裡,李大律師得意地回道:“這個合同的總價雖只是百億RMB而已,但只要成功,全國範圍都將是我們的開拓目標。到時候的市場就不僅是百億,而是萬億。”
譁……
震動,全體震動。
一名着急的記者迫不及待地問道:“李總,那你們這些技術掌握在北冰洋能源集團的手裡嗎?”
還有笨蛋問道:“李總,你們的技術是造福全世界的技術,請問你們的研究成果是否向全世界公開呢?”
場面混亂起來。
李大律師嚴格控制下場面後,簡單回道:“技術掌握在我們的手裡,全球獨一家。至於共享,這是我們的研究成果,是我們的智慧結晶,我們可以給世界其他需要的國家提供產品,但我們不是做善堂。”
發佈會就此結束。
無數記者還想提問,但李大律師已匆匆離開。
連鎖反應出現了,北冰洋能源集團的股價開始爆發,只可惜有限的流動股並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於是乎,林立身邊的人開始被公關了。比如加起來大約掌握集團1%股票的李成、小凱和墩子被某財團的代表盛情邀請了過去,希望能用大約5億元的價格跟他們收購,結果他們在詢問林立之後果斷拒絕了,並第一時間加強自己的保安。
要知道他們當初收購時也就花了2億元左右,現在直接翻了一倍多出來,這樣的暴利沒多少人拒絕。不過林立的胃口可不止這個,他要的至少是10倍的利潤出來,現在這麼點利潤怎麼可能動心呢。
有趣的是,其他的小股東,特別是藥新華這些掌握比例更高的都因爲這個而晉升國內,乃至國際最頂尖的圈子,全都在垂涎他們手底的股票。
只不過他們都很聽林立的奉勸,邀請接納,但要買股票,沒門!
大家集體默契地捂盤,一直都在等,等北冰洋能源集團漲到匪夷所思的程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