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論情緒的運用手法

花廳當中,陳鎰沒有說話。

俞士悅問的直接,說明他對這個問題,心中已有把握,還是那句話,到了他們這種身份地位,只有對能夠確定的事情,才能直截了當。

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難想到。

科道風憲,是大明官員當中,最年輕,最有衝勁兒,也最天不怕地不怕的一羣人。

太子開蒙這麼大的事情,想要讓科道御史集體失聲,除了他這個左都御史,沒有人能夠做的到。

但是即便是他,如果換了幾個月前,想要做到也是很難的事情。

擱下手裡的茶杯,陳鎰沉吟片刻,略略偏了偏頭,道。

“太上皇歸期將近,衆臣若在此時衝撞聖母,恐有不妥,朝局方纔穩定了些時日,最好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好。”

相對於陳鎰的遲疑,俞士悅卻輕輕搖了搖頭,反問道。

“以總憲大人的眼光,難道不懂得堵不如疏的道理嗎?”

事實上,他們心裡都清楚,很多事情,拖是拖不過去的。

御史們不是泥捏的,憑藉左都御史的權威,陳鎰或可彈壓一時,但是這終非長久之計。

甚至於俞士悅懷疑,如果不是有羅通的事情,大大提高了陳鎰在御史中的威望,京察當中,他又“保下”了諸多科道官員,連這一時的彈壓,都未必能做的到。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

“何況,總憲大人身爲科道官員,應當知道,我朝祖制,不得阻礙言路暢通,御史有糾劾參奏之權,擅加干涉乃是大罪。”

這話說的就有些過分了,陳鎰的臉色有些冷。

實話實說,雖然他們兩個人,跟于謙都是好友,但是他們自己,除了公務之外,卻並沒有太多的私交。

雖然說俞士悅新晉次輔,但是如今的內閣,就連首輔都未必能擁有七卿的話語權,何況一個次輔。

這次主動過來拜訪,陳鎰對他,也算是以禮相待。

但是他張口就是一頂大帽子扣過來,着實有些冒犯。

不過,陳鎰也並未動怒,只是平靜的道。

“內閣亦有彈劾之權,俞大人新官上任,不知這三把火,要燒在誰的頭上?”

作爲都察院的大頭目,陳老大人也是從御史幹起的,論辯駁之術,他可不弱於任何人。

這一句話,既反駁了俞士悅說他阻塞言路的罪名,又反過來將他懟了回去。

你俞大人新官上任,怎麼不試試是彈劾太后?或者說,你覺得都察院是個軟柿子,想拿我陳鎰來立威?那就來掰掰腕子吧!

一語三關,輕描淡寫。

俞士悅的神色明顯僵了僵,歉意道。

“總憲大人說笑了,內閣職在票擬,秉承聖意而行,哪有什麼新官上任三把火,說起來,老夫還未恭喜總憲,再加太子太師之銜,足可見陛下信重。”

陳鎰沒有什麼反應,依舊冷着一張臉,道。

“陛下聖恩,我等自當粉身以報,老夫也同樣要恭喜,次輔大人加太子少師之銜。”

這話不鹹不淡,透着一股不耐煩的意味。

顯然,俞士悅剛剛的舉動,已經讓這位總憲大人,感到十分的不悅,否則他也不會露出這般口氣。

然而俞士悅卻恍若未覺,繼續開口問道。

“這是自然,不過,太子如今尚且年幼,陛下一下封賞了這麼多的的太子三師,是否有些過於着急了?”

這一回,陳鎰沒有說話,只是淡淡的端起茶碗,送到嘴邊卻並不飲下。

這便是要送客了。

俞士悅就算再厚臉皮,基本的禮節總是要講的,略一沉吟,他便起身,道。

“是老夫冒失了,身爲臣子,豈可妄測聖意?也罷,今日天色已晚,老夫便不叨擾總憲大人了,改日再來拜訪。”

於是,陳鎰點了點頭,對着旁邊的管家道。

“送俞大人。”

這前後態度的轉變,不可謂不大,但是俞士悅卻沒有絲毫受到冷遇的樣子,笑眯眯的拱了拱手,隨着管家便離開了。

待出了府門,上了轎子,俞士悅的臉色便瞬間平靜下來。

既沒有剛剛寵辱不驚的笑容,也沒有不悅或者不滿,所餘只有冷靜。

身居高位者,最忌意氣用事!

俞士悅明白這一點,他相信陳鎰也明白這一點。

對於他們來說,有些事情可以直接說,但是有些事情,卻需要借情緒來表達。

如果不能脫離情緒本身,從第三方的冷靜視角來看待問題,那麼這麼多年的仕宦生涯,也就白費了。

就如剛纔一樣,陳鎰固然脾氣不好,素以敢言而聞名,但卻並不是一言不合,就對人惡言相向之輩。

他這麼說,是因爲俞士悅提的問題,他都不能回答!

剛剛的時候,俞士悅以阻塞言路爲理由,加以試探,陳鎰的反應,其實很有意思。

一方面,他對這個問題避而不談,沒有說明自己彈壓御史參劾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他似乎有些,有恃無恐。

回憶起他當時的口氣,除了淡淡的不滿,俞士悅還品出一絲嘲弄。

他並不怕俞士悅去彈劾他,也不怕俞士悅去摻和太子那檔子事,相反的,他似乎隱隱有些期待。

至於期待什麼?那當然是,期待俞士悅碰個滿鼻子灰。

那麼,情況其實就很清晰了。

明知科道官員不可能長久壓制,明知有可能會被詬病他阻塞言路,陳鎰還是敢做,還是要做。

那是因爲,真正壓着那些御史的,並不是陳鎰自己,而是……天子!

所以,陳鎰對這些問題,避而不答,以生氣來掩飾他轉移話題的本質,同時,他也絲毫都不怕,有人去告狀。

因爲他十分清楚,如果有人拿這件事情給他使絆子,只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得出了這個結論,俞士悅便覺得不虛此行。

但是,也僅止於此了,他最想知道的問題,陳鎰哪怕是情緒上的信息,也不肯提供分毫。

那就是,天子究竟有什麼用意?

俞士悅絕不相信,天子揮出這麼大的手筆,僅僅就只是爲了讓羣臣的目光,從外朝移到慈寧宮這麼簡單。

說白了,聖母畢竟是聖母,宮中的皇太后。

羣臣不滿,彈劾,除了過過嘴癮,又有何用?又不能衝進宮去把太后綁了。

所以,俞士悅只能猜,這個癥結,十有八九,最終要歸於太子的身上。

壓制言官,是因爲時機不到,也是爲了醞釀輿論。

那麼,天子在等的契機是什麼?

俞士悅的眉頭緊鎖,忽又舒展開來。

無論是什麼,總之,不會太久了。

科道言官,縱使經歷了京察的打擊,也不是可以人人擺弄的工具,他們被壓制了這麼久,一旦發聲,必是驚濤駭浪。

那麼,在這場必然會震動朝野的風波當中,自己又該做些什麼呢?

明哲保身?

還是……

第三百四十三章:心知肚明第七百九十四章:卑劣手段第七百一十六章:母子連心第三百九十章:彈劾奏本第二百四十二章:胡濙的目的第二百六十三章:暗流涌動第三百九十八章:知行合一焦駙馬第910章 如何交代第一千零六十四章:說服於謙第二百三十二章:廷推閣臣(下)第五百五十三章:金鎖第四百二十八章:入宮覲見第六百二十九章:試探與壓力第1270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二)第二百二十三章:金英的信第1170章 陳尚書的實力第四十四章:召見勳貴第八百四十一章:什麼,任侯竟然還沒死?第九十七章:消息送達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破財免災?第一千零九十五章:案情第四百一十二章:突然的衝突第四百三十二章:上殿親審第三百三十五章:裂痕第五百三十九章:問第四百六十六章:于謙的金字招牌第五百四十九章:意圖終現第五百五十三章:金鎖第八百零三章:舒公公的遺憾第五百七十六章:大宗伯的業餘愛好第七百八十五章:矛盾升級第三百零八章:大局已定第一千零八十六章:你有你的張良計第三百五十二章:羅通的盤算第一百九十六章:一月變三月,開心不第八百七十一章:說得好!第997章 朱儀的難處第八百五十六章:武興第五百零四章:宣府城外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出難題第七百四十三章:老師不好當第886章 跋扈 腹黑和腹黑plus第一百一十四章:分兵之議第六百六十八章:黑的還真能說成白的第六百七十章:所以這是交換?第八百五十一章:朝堂首秀第三百六十三章:魚和熊掌,朕必兼得之!第913章 真正目的第三百五十五章:說好的不內鬥?第一百五十三章:上皇召見第七百七十四章:朱·大忽悠·儀第三百二十四章:奇怪的立場第三百四十三章:心知肚明第一百八十六章:端茶送客第917章 時不我待第一百九十三章:噁心人的彈劾第三百八十一章:三個半的心腹大臣第五百六十五章:朕之過也第四十二章:冊立太子第978章 翻舊賬~第898章 各有謀算第四百二十二章:想怎麼伸冤第七十六章:早定大計第五百二十八章:太后懿旨第八十九章:王文第六百五十二章:查第八百五十五章:買賣不應該有虧有賺嗎?第1199章 不出意料第三十七章:欠你的第六百八十九章:老夫答應了第一千零四十章:藩王之利第二百四十四章:舒良的評價第1009章 追問第1180章 大會開完開小會第九十三章:傷懷第二百二十二章:舒公公回京了第一千零三十六章:遊說伊王第四百九十五章:南宮與玄武門第887章 舒良的嘴第二百九十八章:就是頭鐵第938章 議事第883章 伊王第六百一十三章:幹一票大的第1144章 選誰第六百零九章:福娃娃第六百九十三章:一切都會變好的第一百二十二章:孫鏜第939章 楊傑的野心第二百六十三章:暗流涌動第三十六章:大勢已成第二百二十九章:人有兩面第七百五十一章:圓滿結束……了嗎?第884章 救兵第一百二十六章:項文曜第六百五十八章:於少保穩坐釣魚臺第四百一十七章:張輗的把握第1204章 有旨意第1013章 錢錢錢第一千零二十五章:區別對待的歲祿第943章 強硬態度
第三百四十三章:心知肚明第七百九十四章:卑劣手段第七百一十六章:母子連心第三百九十章:彈劾奏本第二百四十二章:胡濙的目的第二百六十三章:暗流涌動第三百九十八章:知行合一焦駙馬第910章 如何交代第一千零六十四章:說服於謙第二百三十二章:廷推閣臣(下)第五百五十三章:金鎖第四百二十八章:入宮覲見第六百二十九章:試探與壓力第1270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二)第二百二十三章:金英的信第1170章 陳尚書的實力第四十四章:召見勳貴第八百四十一章:什麼,任侯竟然還沒死?第九十七章:消息送達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破財免災?第一千零九十五章:案情第四百一十二章:突然的衝突第四百三十二章:上殿親審第三百三十五章:裂痕第五百三十九章:問第四百六十六章:于謙的金字招牌第五百四十九章:意圖終現第五百五十三章:金鎖第八百零三章:舒公公的遺憾第五百七十六章:大宗伯的業餘愛好第七百八十五章:矛盾升級第三百零八章:大局已定第一千零八十六章:你有你的張良計第三百五十二章:羅通的盤算第一百九十六章:一月變三月,開心不第八百七十一章:說得好!第997章 朱儀的難處第八百五十六章:武興第五百零四章:宣府城外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出難題第七百四十三章:老師不好當第886章 跋扈 腹黑和腹黑plus第一百一十四章:分兵之議第六百六十八章:黑的還真能說成白的第六百七十章:所以這是交換?第八百五十一章:朝堂首秀第三百六十三章:魚和熊掌,朕必兼得之!第913章 真正目的第三百五十五章:說好的不內鬥?第一百五十三章:上皇召見第七百七十四章:朱·大忽悠·儀第三百二十四章:奇怪的立場第三百四十三章:心知肚明第一百八十六章:端茶送客第917章 時不我待第一百九十三章:噁心人的彈劾第三百八十一章:三個半的心腹大臣第五百六十五章:朕之過也第四十二章:冊立太子第978章 翻舊賬~第898章 各有謀算第四百二十二章:想怎麼伸冤第七十六章:早定大計第五百二十八章:太后懿旨第八十九章:王文第六百五十二章:查第八百五十五章:買賣不應該有虧有賺嗎?第1199章 不出意料第三十七章:欠你的第六百八十九章:老夫答應了第一千零四十章:藩王之利第二百四十四章:舒良的評價第1009章 追問第1180章 大會開完開小會第九十三章:傷懷第二百二十二章:舒公公回京了第一千零三十六章:遊說伊王第四百九十五章:南宮與玄武門第887章 舒良的嘴第二百九十八章:就是頭鐵第938章 議事第883章 伊王第六百一十三章:幹一票大的第1144章 選誰第六百零九章:福娃娃第六百九十三章:一切都會變好的第一百二十二章:孫鏜第939章 楊傑的野心第二百六十三章:暗流涌動第三十六章:大勢已成第二百二十九章:人有兩面第七百五十一章:圓滿結束……了嗎?第884章 救兵第一百二十六章:項文曜第六百五十八章:於少保穩坐釣魚臺第四百一十七章:張輗的把握第1204章 有旨意第1013章 錢錢錢第一千零二十五章:區別對待的歲祿第943章 強硬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