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我說某人不是龍套吧

內閣當中,朱鑑這麼一開口,李實倒也不辯駁,只輕輕的點了點頭,道。

“朱閣老說的是,是老夫考慮的不妥當了。”

說完,便不再說話,依舊是一副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的架勢。

事實上,如今的整個內閣,或者說整個朝廷當中,李實是最感到惶恐的人。

和朱鑑一到內閣都鋒芒畢露不同,雖然現在已經真正入閣將近半個月之久,但是李實還是有一種強烈的不真實感。

跟這房中這麼多宦海沉浮多年的大臣不一樣的是,李實他是實打實的官場新人。

正統六年,李實舉鄉試解元,次年,會試及第,正式進入仕途,初授御史,歷三年後,因敢言直諫,不避權貴,在吏部的考績爲優等,被調回京中任禮科給事中。

此舉對於他來說,是擢升,也是打壓。

禮科相對清閒,而且,給事中有共有七八位,上頭還有都給事中,所以,他到了禮科,只能重頭做起。

但是,直到那個時候,他的人生軌跡還很正常,算得上是一步一個腳印,走的踏踏實實。

那時他初入官場,雖然敢言直諫,但是也得罪了不少人。

有些時候,坐冷板凳,也是一種保護,所以,他的心態也十分平和。

畢竟,他還年輕,未來有大把的時間。

但很多時候,命運就是如此神奇。

土木之役,瓦剌之戰,太上皇北狩,一樁樁的大事接踵而來,讓整個朝堂動盪不安。

李實,這個在禮科坐了近五年冷板凳的人,忽然之間,就被拔了出來。

甚至於,他都不知道爲什麼被選出來。

然後,因爲要作爲副使出使瓦剌,所以,他被從一個普通的禮科給事中,超擢爲禮部右侍郎。

應該說,這已經算是了不得的跨越了。

從一個普通的科道官員,一躍邁入三品大員的行列,若非是因爲出使瓦剌兇險重重,又的確需要相匹配的品級,這樣的擢升,是必然會被參劾的。

但是,讓他沒有預料到的是,自己的機遇竟遠遠不止如此。

他和朱鑑不一樣,朱鑑是降級匹配使團,而他卻是升級匹配。

所以,按照道理來說,即便是迎回了太上皇,他能夠得到的封賞,也是遠遠少於朱鑑的,畢竟,從一個禮科給事中,擢升爲禮部侍郎,已經是很大的恩賞了。

就算不比朱鑑,羅綺的資歷也要比他深厚的多。

他們三人當中,只有羅綺是沒有擢升也沒有降級,剛好匹配副使的位置。

因此,在兩個副使的功勞差不多的情況下,李實本以爲,朱鑑之後,最大的好處會落在羅綺的身上。

至於他自己,還是那句話,一個禮部侍郎,已經讓他很滿足了。

要知道,他今年纔不過三十八歲,就算是在三品侍郎的位置上熬十年,也不過四十八歲,仍然是正當壯年。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入閣的竟然是他。

這段日子,朝野上下議論的最多的,除了爲朱鑑鳴不平之外,還有就是覺得他撞了大運,德不配位。

畢竟,論資歷,論關係,乃至於論功績和能力,朝中比他有資格入閣的並不少。

所以,和朱鑑的鋒芒畢露剛好相反,李實現在要做的,就是儘量的低調處事,收斂自己原來的耿直性子。

蕭規曹隨,對他來說,纔是最好的辦法,至於在內閣當中的職權大小,至少對現階段的李實來說,並不重要。

朝廷不可能出現一個不滿四十歲的首輔。

所以,他只需要本本分分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待得年資到了,仕途上自然會水到渠成。

因此,對於朱鑑的駁斥,李實並沒有任何的不滿,反倒感謝他把自己從這樁事情中摘了出來。

反正,他發表過自己的看法了,但是,成不成的,就不由他一個排名末位的新晉閣臣來決定了。

當然,最好是不成。

這樣,這件事情不論出什麼狀況,就都和他無關了。

他的這番態度,早在內閣諸人的預料當中,因此,也沒有人感到意外,倒是朱鑑這次這麼早就表明了看法,略有些出乎意料。

要知道,朱鑑入閣雖晚,但是資歷深厚,各種功勞加身,所以一入閣,大家就默契的認爲,他應當是內閣中排位僅次於首輔和次輔的。

這一點,在加銜上其實也能看得出來。

在朱鑑李實入閣之前,天子加封東宮六傅,六部七卿所得爲太子三師,內閣諸臣所得爲太子三少。

其中,王翺和俞士悅二人,被加封爲太子少師,江淵和張敏則被加封爲太子少傅。

雖說太子三少品級一致,但是通常朝中默認,太子少師的含金量比太子少傅更高。

不論是有心還是無意,朱鑑入閣的時候,他的加銜就是太子少師。

而且,或許是爲了平復朝野物議,天子在加尚書銜的時候,也給了一個相對比較靠前的戶部尚書銜。

如此一來,朱鑑和俞士悅這個次輔,官職上基本就完全一致了,只不過一個是謹身殿大學士,一個是文淵閣大學士而已。

這般情況下,二人自然容易對上。

本來,其他的閣臣還有心想要發表一下看法,但是,朱鑑這麼一開口,他們便默契的止住了話頭,好整以暇的準備看好戲。

果不其然,李實低頭的聲音剛落,俞次輔的聲音便已經響起,淡淡的道。

“孟俊雖是世家出身,但此人貪花好色,素不堪用,前年兵部同五軍都督府考校武將,此人騎射技藝被評爲下等,謀略文書也僅是中品。”

“早在一月之前,便有人舉薦過此人,當時五軍都督府便出具瞭解釋的奏疏,只不過,當時朱閣老尚在宣府,對朝中諸事一時不明,也是有的。”

“只是老夫想說的是,內閣主掌票擬,事務繁雜,涉及到方方面面,這一點和地方或者部院不同,朱閣老新入內閣,可以體諒,但是,既入了內閣,自然要多用些心,不然耽誤的,可是朝廷的政務。”

這話軟中帶硬,看似是告誡,實際上卻暗含嘲諷之意。

這些日子,朱鑑在各種政務上屢屢和俞士悅爲難,就算是泥人也有三分火性,何況他一個堂堂次輔。

別忘啦,俞次輔入閣之前,乾的可是大理寺卿的活兒,從來只有他爲難別人的人,何曾被人這麼欺負到臉上。

京中流言紛紛,都說這個次輔的位置,該朱鑑來坐。

可別忘了,他朱鑑還不是次輔!

朱鑑如此鋒芒畢露,但是,俞士悅又怕他不成?

所以,甫一開口,兩人便是夾槍帶棒的。

被俞士悅這麼嘲諷了一番,朱鑑的臉上也有些掛不住,但是,他也知道,孟俊此人,能力的確欠缺,所以,只能輕哼一聲,道。

“如今是閣議,自然是各抒己見,有何錯處說出來便是,既然次輔覺得孟俊不妥,不知次輔可有何高見?”

俞士悅眯了眯眼睛,臉色沒什麼變化,但是心中卻不由冷笑一聲。

他早就等着朱鑑這句話了。

由於太后和太上皇的原因,這個南宮護衛統領,天子不便直接指定人選,所以就命兵部和五軍都督府主持,羣臣舉薦。

這些日子,朝中紛紛擾擾,從各種渠道舉薦出了少說十幾個人。

對於各個候選人的狀況,俞士悅當然是心裡有數的。

就拿這次最終候選的六個人來說,其中三個是朝臣舉薦,三個是兵部和五軍都督府舉薦。

前者之一,就是朱鑑所說的孟俊,舉薦人是寧遠侯任禮。

京中這段日子發生的事情不少,這位任侯爺,又在宣府得到了太上皇的倚重,所以立場根本不必多想。

至於剩下的吳良和於廣,前者曾跟王振有過舊交,後者,則和陽武侯薛家有姻親關係,他們被推出來是誰的意思,也是心知肚明的事。

至於兵部和五軍都督府舉薦的三人。

須知,這件事情名義上是由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共同主持,但是,兵部的於尚書不在京中,侍郎俞山一副得過且過的樣子,事情自然都落到了五軍都督府手裡。

軍府這邊,具體負責此事的,則是天子一手提拔起來的靖安伯範廣。

所以,推出來的人,自然也是天子親信。

李璽,雖非嫡脈,但實打實的是豐國公他老人家的親孫子,至於杭昱,乾脆就是宮中杭貴妃的父親。

唯一一個孫勇,是從京營當中拔擢出來的,此人原本是邊將出身,承襲父親的百戶之職,後因在瓦剌之戰當中死守倒馬關,阻擋了也先的進攻步伐,給紫荊關爭取了時間。

朝廷論功,將其調到大同充任參將,其後,他又追隨定襄侯郭登,參與了沙窩之戰,斬首數十級,因此被郭登舉薦,調入京中任指揮僉事,統領團營。

可以說,這個孫勇,是真正的沐浴當今天子恩典,一步步從低位走到現在的。

他最大的好處,就是身家清白,背景乾淨。

一樣是藉着瓦剌之戰的機會,他從一個區區百戶到如今的指揮僉事,只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和京中的各家勳貴,都沒有任何的牽扯。

唯二有過關係的,一個是按察使曹泰,另一個則是定襄侯郭登。

這兩個人,前者已經戰死在倒馬關,後者則遠在千里之外的大同城,和京中沒有什麼聯繫,所以這個孫勇,是真正的乾乾淨淨。

範廣將他放出來,一方面是因爲此人的確勇猛過人,另一方面,自然也是因爲,自孫勇入京便在他手下效命,時間雖不長,但卻算自己的嫡系。

李璽和杭昱二人,身上的烙印太明顯,所以實際上,範廣真正想推上去的人,就是這個孫勇。

想來,這也是天子的意思。

暗暗的看了一眼,不知何時已經進了房中,在後排旁聽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成敬,俞閣老嘴角浮起一絲笑意

今天他就要好好教一教朱大人這位內閣新人,到底,在內閣在怎麼辦事!

“各位都清楚,太上皇的護衛至關緊要,羽林後衛乃是剛剛成立,其中人員繁雜,不僅有二十六衛和錦衣衛劃撥出的精兵,也有京營當中的精兵。”

“如此一支京衛,必須要悍勇過人,且身負戰功之人,才能升任,切不可拘泥於舊例,從京衛體系當中選拔。”

“所以,老夫以爲,如今候選的六人當中,唯有指揮僉事孫勇,曾在瓦剌之戰和沙窩之戰當中屢立戰功,自然最爲合適。”

說着,俞閣老瞟了一眼眉頭緊皺的朱鑑,淡淡的道。

“至於其他的孟俊,吳良,於廣之流,自幼長在京中,雖然也有過操練,但是並未真正上過戰場,見過血腥,如何能夠承擔南宮護衛的重責大任?”

這番理由可算得上過硬,因此,在俞士悅說完之後,其他的幾個閣臣,也開始交頭接耳的議論起來。

唯有朱鑑,臉色頗不好看。

不因爲別的,恰恰是因爲,這個孫勇他認識!

應當說,俞士悅說的不錯,朱鑑到內閣的時間太短,所以,很多事情他都沒來得及搞清楚。

就比如,這個孫勇的身份。

他以前只知道是京營當中的一個將領,但是,剛剛俞士悅一提到沙窩之戰,他頓時想了起來。

這個人,正是當初追隨郭登出戰的參將,孫大勇!

當初,他在大同提督軍務,曾經和這個人接觸過,此人的確勇猛,但是,與此同時,他還有一個特點。

那就是對天子極其的仰慕,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朱鑑曾經見過孫勇偷偷祭奠一個人,還聽到了幾句話,這些話的內容,他至今都還記得……

“曹大人,俺要進京去了,去給皇上效命。”

“前些日子,瓦剌又過來擾邊,俺跟着郭宗兵,狠狠的教訓了他們一頓,那個也先,都被郭總兵砍了一條胳膊,俺給你報仇了。”

“上回回家,俺跟娘說了你的事,俺娘說,你是個英雄,所以,你說的話都是對的。”

“你跟俺說的,俺都記着,大明需要一個好皇上,現在的皇上,就是個心裡存着老百姓的好皇上,你見不到他讓大明振興起來,俺替你去看。”

“這回俺進了京,也要把這些話都告訴皇上,你放心,從今往後,俺一定好好給皇上效命,刀山火海,俺眼睛都不會再眨一下。”

“曹大人,俺想你了……”

心中長長的嘆了口氣,朱鑑的情緒有些複雜。

但是片刻之後,他還是不得不將這股情緒甩出去,皺眉反問道。

“次輔此言差矣,南宮護衛雖重,但是畢竟是宮廷大內,戍守之人,當熟知宮廷制度,出身純良之家,那孫勇雖然悍勇過人,身負戰功,但是,皇城之中,難不成還需要和戰場一般廝殺不成?”

“所以,老夫以爲,還是世代在京衛任職的孟俊更加合適,此人雖武勇不足,但是長在京衛任職,威望人脈皆有,足可以擔負護衛南宮之責。”

既然開了口,俞士悅自然是早有準備。

聞聽朱鑑這句話,他嘴角浮起一絲嘲諷的笑意,毫不客氣的道。

“朱閣老,你也是曾在邊境提督軍務的,不想竟能說得出這種話?”

“京衛統領乃是武將,選拔武將,不看武勇戰功,而看家世人脈,呵……”

第六百八十九章:老夫答應了第一千零二十二章:俞次輔的怒火第一百二十章:大同第三百六十三章:魚和熊掌,朕必兼得之!第一千零七十章:兩道硃批第二百九十章:大宴落幕第八百三十一章:不上了!第一百九十六章:一月變三月,開心不第一百五十章:爭論第一千零五十三章:你行你上啊第五章:當務之急第六百九十七章: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四百三十七章:俯首認罪第三百六十一章:陳總憲的背刺第952章 宣府夜談第1257章 封賞第七百九十七章:逃了?第一百五十九章:攻陽和第979章 八面玲瓏岷王爺第一百九十三章:噁心人的彈劾第三百七十七章:堵個正着第二十九章:朝臣勳戚(排行榜加更第三章)第1265章 尾聲:東宮之爭(七)第六百五十六章:篩子樣的南宮第八十八章:巡邊大臣第六百七十二章:任侯爺攤牌第三百一十一章:守自己的道第六百八十一章:邊境異動第十章:中庸之道第1016章 諸王怨氣第四百零一章:靈堂衝突第四百六十七章:新的使團第七百七十二章:楊家父子第二百九十三章:堂審第二百八十三章:矛盾激化第922章 離別第七百七十六章:召見阿速第一百五十九章:攻陽和第918章 重任在身第三百四十一章:邊防整飭第三百五十三章:第二個籃子第三百五十九章:衝動少年人第八百二十章:一個個來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該你選了第980章 老胡從不摸魚第一千一百零九章:東一榔頭第八百四十二章:任侯爺的人緣第二百八十九章:倒打一耙第六十八章:驚天消息第五百三十五章:楊洪,楊洪……第一千零九十七章:王翺的古怪舉動第998章 謎語人去死第1200章 議定第五百四十三章:好像忽略了什麼第982章 伴君如伴虎第1223章 闖宮?第四百二十章:英國公府的影響力第1175章 什麼叫上眼藥第二百六十二章:焦駙馬的憂慮第一千零四十四章:狐狸尾巴快藏不住了第一百七十七章:勳戚第一人第四百六十二章:若爲國死第六百七十二章:任侯爺攤牌第1144章 選誰第三十六章:大勢已成第一百二十四章:成敬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當面告狀第993章 狠還是你狠啊!第七百六十六章:聖母震怒第七百九十七章:逃了?第四百九十九章:大同城外,上皇南歸第1171章 黃雀逃不過獵人第十七章:回憶(下)第901章 羣起而攻之第一千零五十五章:代王的苦惱第二百七十八章:別人不行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太上皇的帝王心術第三百九十一章:兩份軍報第956章 態度第七百四十二章:首輔大人面前的考驗第一百零七章:帶着鐐銬跳舞第四十三章:試探金英(求收藏)第六百七十二章:任侯爺攤牌第八百六十三章:勸第四百一十章:欣慰與悲傷第一千零九十章:于謙下獄第九章:議立太子第二百七十二章:總兵官的爭執第二百五十九章:中堅力量第六百五十二章:查第五百三十九章:問第七百四十三章:老師不好當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局中之局第七百六十二章:也先瘋了?第八百二十四章:國公爺!第五百一十七章:他說……第四百零八章:勸不動的於少保第1216章 卑鄙手段第六百五十八章:於少保穩坐釣魚臺第三百零五章:他們也被騙了
第六百八十九章:老夫答應了第一千零二十二章:俞次輔的怒火第一百二十章:大同第三百六十三章:魚和熊掌,朕必兼得之!第一千零七十章:兩道硃批第二百九十章:大宴落幕第八百三十一章:不上了!第一百九十六章:一月變三月,開心不第一百五十章:爭論第一千零五十三章:你行你上啊第五章:當務之急第六百九十七章: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四百三十七章:俯首認罪第三百六十一章:陳總憲的背刺第952章 宣府夜談第1257章 封賞第七百九十七章:逃了?第一百五十九章:攻陽和第979章 八面玲瓏岷王爺第一百九十三章:噁心人的彈劾第三百七十七章:堵個正着第二十九章:朝臣勳戚(排行榜加更第三章)第1265章 尾聲:東宮之爭(七)第六百五十六章:篩子樣的南宮第八十八章:巡邊大臣第六百七十二章:任侯爺攤牌第三百一十一章:守自己的道第六百八十一章:邊境異動第十章:中庸之道第1016章 諸王怨氣第四百零一章:靈堂衝突第四百六十七章:新的使團第七百七十二章:楊家父子第二百九十三章:堂審第二百八十三章:矛盾激化第922章 離別第七百七十六章:召見阿速第一百五十九章:攻陽和第918章 重任在身第三百四十一章:邊防整飭第三百五十三章:第二個籃子第三百五十九章:衝動少年人第八百二十章:一個個來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該你選了第980章 老胡從不摸魚第一千一百零九章:東一榔頭第八百四十二章:任侯爺的人緣第二百八十九章:倒打一耙第六十八章:驚天消息第五百三十五章:楊洪,楊洪……第一千零九十七章:王翺的古怪舉動第998章 謎語人去死第1200章 議定第五百四十三章:好像忽略了什麼第982章 伴君如伴虎第1223章 闖宮?第四百二十章:英國公府的影響力第1175章 什麼叫上眼藥第二百六十二章:焦駙馬的憂慮第一千零四十四章:狐狸尾巴快藏不住了第一百七十七章:勳戚第一人第四百六十二章:若爲國死第六百七十二章:任侯爺攤牌第1144章 選誰第三十六章:大勢已成第一百二十四章:成敬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當面告狀第993章 狠還是你狠啊!第七百六十六章:聖母震怒第七百九十七章:逃了?第四百九十九章:大同城外,上皇南歸第1171章 黃雀逃不過獵人第十七章:回憶(下)第901章 羣起而攻之第一千零五十五章:代王的苦惱第二百七十八章:別人不行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太上皇的帝王心術第三百九十一章:兩份軍報第956章 態度第七百四十二章:首輔大人面前的考驗第一百零七章:帶着鐐銬跳舞第四十三章:試探金英(求收藏)第六百七十二章:任侯爺攤牌第八百六十三章:勸第四百一十章:欣慰與悲傷第一千零九十章:于謙下獄第九章:議立太子第二百七十二章:總兵官的爭執第二百五十九章:中堅力量第六百五十二章:查第五百三十九章:問第七百四十三章:老師不好當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局中之局第七百六十二章:也先瘋了?第八百二十四章:國公爺!第五百一十七章:他說……第四百零八章:勸不動的於少保第1216章 卑鄙手段第六百五十八章:於少保穩坐釣魚臺第三百零五章:他們也被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