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欣慰與悲傷

外頭下着大雨,今日又是休沐。

因此,于謙的突然求見,着實讓朱祁鈺感到有些意外。

不過,看到俞士悅跟在後頭,一副有難言之隱的樣子,他心中便大致有了底。

給二人賜了座,朱祁鈺便問道:“二位先生這麼着急進宮,可是有何事?”

聞言,俞士悅想要開口,但卻被于謙攔了下來。

于謙起身,跪倒在地道:“陛下容稟,這些日子以來,朝中因使團一案人心惶惶,臣亦有所疑惑,聞聽陛下曾召首輔與俞閣老覲見談及此事,便貿然過府向俞閣老詢問詳情。”

“陛下早前有言,此案關係重大,需待查清之後再行公佈,臣此舉有違聖意,請陛下降罪。”

朱祁鈺沒有說話,瞥了一眼一旁的俞士悅,後者也苦笑一聲,同樣跪倒在地,一副認打認罰的樣子。

片刻之後,朱祁鈺擺了擺手,道:“二位先生不必如此,快起來吧,這又不是什麼機密之事,於先生若想知曉,直接來問朕便是,何必叫俞閣老平白憂慮。”

這倒是實話。

那天朱祁鈺之所以將事情都告訴了王翱兩人,打的主意就是從他們口中流傳出去。

如此一來,朝野上下至少不會無頭蒼蠅一樣亂猜。

可誰想到,這倆人的嘴這麼嚴。

這好幾天過去了,愣是一點口風都沒露出去。

不過問題也不大,反正人現在他扣着,朝中羣臣總會有憋不住的時候。

現在還只是那些御史科道在彈劾錦衣衛,詢問詳情,再過幾日,只怕六部和內閣其他大臣,也都要忍不住了。

于謙謝恩之後,重新坐下,沉吟片刻,道。

“陛下,此事不可不慎,臣知陛下顧慮太上皇聲名,恐真相未明之前,朝野上下議論太上皇,但如今錦衣衛貿然抓人,卻始終沒有任何的說法,朝野上下已有諸多流言。”

說着,于謙將自己在茶棚當中聽到的話,又說了一遍,然後道。

“陛下,衆口鑠金,三人成虎,涉及陛下聖德,不可不慎啊。”

朱祁鈺聽完之後,倒是沒什麼反應,彷彿那些流言議論的不是他一樣。

倒不是說他有多大度,只是這些亂七八糟的流言,從出現的時候開始,就已經被東廠稟報上來了。

相對於這些流言,朱祁鈺更關注的是眼前的人。

看着于謙一臉憂慮的樣子,朱祁鈺輕輕搖了搖頭,淡定的道。

“不過是有宵小之輩暗中作祟罷了,掀不起什麼大的風浪,相比之下,朕倒是有些好奇,對於這些流言的內容,二位先生是怎麼看的?”

俞士悅的額頭上頓時滲出一絲冷汗,他就知道,只要過來就免不了這麼一問。

生怕于謙說出什麼不該說的話,俞士悅搶先一步,斬釘截鐵道。

“陛下,既是流言,自然是民間百姓無知胡言,陛下孝悌仁義,聖明英斷,滿朝皆知,臣等豈敢有疑。”

朱祁鈺擡手壓了壓,示意俞士悅坐下,然後將目光放到了于謙的身上。

這件事情,在很久之前,他跟于謙有過一次隱晦的交流,但是在那之後,私下裡他們就沒有再提過這件事情了。

事到如今,他很想看看,于謙到底是個什麼態度。

雨聲嘩嘩,于謙的神色有些複雜,片刻之後,他起身道。

“陛下乃聖明之君,力挽天傾,扶大明於危難之際,其功可比太宗,胸懷天下萬方,心存社稷黎民,聽言納諫,仁德厚慈不讓仁宗,聖德昭然,令羣臣上下無不敬服,臣得如此聖君而效命之,實乃幸事爾。”

“土木一役,實因太上皇執意北征,誤墮奸計,以致北狩虜庭,軍民官吏死傷無算,太上皇在迤北一日,則我大明朝廷始終難以洗刷土木之恥。”

“陛下既是太上皇之弟,亦是大明天子,臣之陛下心中,朝廷社稷重於一切,迎回太上皇,是全天家親情,更是爲我大明體統尊嚴計,臣既知陛下萬事以國爲先之心,豈會有疑?縱萬人疑陛下迎上皇之心,臣亦不疑。”

這番話擲地有聲,迴盪在乾清宮不算大的殿宇當中,久久不散。

一旁的俞士悅又是欣慰又是擔心。

欣慰的是,這個倔脾氣的于謙,總算是開竅了,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總算在這等大事上,沒有擺錯自己的位置。

至於擔心,則是因爲,于謙還是那個直性子的于謙。

土木一役,朝廷上下心知肚明,太上皇要負很大的責任,但是沒有人敢這麼說,所有人都只能說是王振的錯。

但是于謙,他偏偏敢說,一句“太上皇執意北征,軍民官吏死傷無算”,全然未提王振。

這要是傳了出去,即便他是于謙,一頂誹謗君父的帽子,也不是好受的。

還有就是,他的這番話,未免有些太硬了。

朝野上下提起迎回太上皇之事,都是誇讚天子孝悌兩全,有親親之誼。

可於謙就這麼直接了當的說。

他相信天子,不是因爲相信天子顧全什麼天家親情,而是因爲他相信。

作爲大明天子,而且是一個事事以國家爲先,有希望成爲聖君的天子,不會坐視太上皇一直待在迤北,讓大明繼續丟了體統,讓朝廷繼續失了尊嚴。

這番話,怎麼說呢,直接的過分,讓俞士悅也無法預料,到底天子聽了之後會感到高興還是生氣。

畢竟,雖然聽着是在讚揚天子,但是反過來想,其實隱含的意思就是,單純從兄弟親情出發,于謙未必相信天子會迎回太上皇。

朱祁鈺的神色的確有些複雜。

甚至可以說,自他那一日從郕王府醒來到現在,沒有任何一刻,心情要比現在更加複雜。

高興嗎?是有的。

自土木之役以來,他看似對一切舉重若輕,輕而易舉,實則如履薄冰,剋制隱忍。

他見過西廠的張狂,見過嘉靖的廷杖,有廠衛在手,想要撕破臉皮很簡單。

英國公府勢大,但終究不過一座公府罷了。

一道中旨下達,錦衣衛要踏平這些宵小之輩,連一日也用不了,曹吉祥是怎麼死的,那些在暗中鬼鬼祟祟的人,一樣能被如法炮製。

包括那些死守禮法,依舊在不斷的替朱祁鎮說話的文臣,宗室,甚至是士林中人,皇權碾壓之下,無人能夠倖免。

但是他沒有,因爲朝廷會亂,可能是幾年,可能是十幾年,誰也沒有辦法下定論。

前世的南宮復辟之後,朱祁鈺眼睜睜的看着朱祁鎮,食不安寢了八年。

他重用廠衛,監視羣臣,不敢相信任何人,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猜忌上。

擁立他的石亨,曹吉祥野心勃勃,爭權奪利。

朝廷的一衆文臣心有惶惶,生怕自己哪一天就被錦衣衛挖到了什麼言論,被劃歸爲逆黨。

文武羣臣,上到閣部大臣,下到地方官員,戰戰兢兢,無心政事,百姓民不聊生,如此度過了八年之久。

直到朱見深登基,朝廷才重新走上了正軌。

一場動亂,足足用了八年來恢復。

朱祁鈺不敢冒險,他不敢確定,如果自己同樣用皇權去碾壓過去,清除一切對他有風險的“威脅”之後,朝廷需要多久來恢復正常。

他不止是他自己,更是大明的天子。

只需對自己負責很容易,身體正健,大權在握,雷霆之勢掃平一切可以威脅自己的風險,沒什麼難的。

但是身爲大明天子,要對社稷負責。

所以他明知張輗等人在迎回太上皇之後,貪慾薰心,最後會走到哪一步,他依舊沒有對他們做什麼。

朝堂穩定大於一切。

所以他寧願剋制自己,用最穩妥的辦法,一步步的將這些心懷不軌的人除掉。

當然,與其說是不敢,倒不如說是沒有必要。

有前世的經歷在,朱祁鈺有把握能夠用最小,最不影響社稷百姓的代價,將這些人一一除掉。

但是除了這個,即便是在正常的朝政上,爲了朝廷的穩定,他讓步的地方也很多。

這一切,于謙看懂了。

邊境的防線在逐步修復,西南的苗亂在逐漸平定,沙灣的大渠工程已經近半。

大戰結束,百姓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不用再揹負沉重的徭役,可以好好的休養生息。

整個天下,正在慢慢的從土木之役的沉重打擊當中緩緩恢復過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只剩下,太上皇還在迤北,時時刻刻的提醒着大明的君臣百姓,土木之役,究竟是多麼的恥辱。

太上皇一日不歸,大明的體統尊嚴,就一日被踐踏在爛泥當中。

與國而言,這是絕對不可接受的事情,于謙明白這一點,他更清楚,天子也明白這一點。

所以于謙說,縱萬人有疑,他亦不疑。

朱祁鈺能看得出他說這番話時候的真誠,所以他是高興的,因爲被人認可而高興。

但是同時,他又感到有些悲傷。

因爲,前世的于謙,從沒有這麼跟他說過。

那個時候,于謙給他的理由是。

“……天位既定,寧復有他……”。

一樣是不講什麼孝悌之道的大道理,一樣是單純的從利益角度出發。

但是那個時候的朱祁鈺,不明白于謙話裡更深層的意思。

說出這八個字,代表于謙的心中,認爲他這個天子,始終是慮己身而不慮國。

回想起前世他和于謙所謂君臣相得的數年,朱祁鈺不由感到有些悲涼。

他從未得到過於謙真正的忠心。

于謙感激他的提拔信任,也感激自己讓他能夠施展抱負,但他始終不認爲自己是一個真正的聖明英主。

尤其是經歷了東宮易主的風波之後。

在於謙看來,或許自己和朱祁鎮沒有什麼區別,能力平庸,無德無能,慮己不慮國,無非垂拱而治罷了。

如果說有什麼區別的話,那或許是自己更不折騰,更安分而已。

但是這一點,經歷了大起大落的太上皇,未必就做不到。

所以,南宮復辟,順水推舟,束手就擒,也就沒什麼不可理解的。

那個的時候的朱祁鈺,不值得於謙賭上起兵可能的動亂,也不值得於謙賭上自己的身後之名。

這個結論來的如此突然,但卻真實的盤桓在朱祁鈺的心中,讓他感到如此的悲涼。

被理解的欣慰,和想通前世真相的失望,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衝擊着朱祁鈺,讓他的神色無比複雜。

窗外的雨勢漸小,滴落屋檐上,化作一絲絲長長的雨線傾瀉而下。

一陣冷風從窗戶吹進來,讓朱祁鈺醒過神來。

殿中,于謙的神色泰然,俞士悅的臉上卻不時閃過一絲絲的擔憂,他們都沒有微低着頭,沒有說話。

長長的舒了一口氣,朱祁鈺的目光重新落到于謙的身上,開口問道。

“那麼對於這件案子,真相到底是什麼,於少保,你如何看?”

同樣的問題,他曾經問過王翱和俞士悅,兩個人都沒有正面回答。

但是他相信,于謙的性格,不會敷衍了事。

果不其然,聞聽這句問話,于謙的拳頭握了起來,片刻之後,他開口道。

“陛下,臣請旨,親自前往詔獄探望許彬,復旨之時,再回稟陛下。”

殿中安靜了片刻,朱祁鈺就這麼看着于謙,但是這一次,于謙卻沒有擡頭看他。

片刻之後,朱祁鈺的臉上忽然浮起一絲笑意,道。

“準了,懷恩,你去將東廠的舒良叫過來,讓他陪於少保,親自走一趟詔獄。”

于謙跪倒在地,叩首道:“臣謝陛下。”

雨依舊在下,望着于謙走出大殿的身影,朱祁鈺輕輕靠在椅背上,心緒依舊難以平復。

片刻之後,兩個宮女走進殿中,稟報道:“陛下,太后娘娘請您過去一趟。”

於是,朱祁鈺睜開眼睛,擺了擺手示意兩人退下,隨即便命人備駕,往景陽宮去。

與此同時,就在於謙進宮求旨的時候,北鎮撫司外。

在暴雨遮掩下,街上空空蕩蕩的,行人都紛紛回家避雨,一輛古樸的馬車,就這麼立在暴雨當中。

不多時,門房裡頭走出來一個人,穿着大大的帶兜帽的斗篷,頭上還頂着斗笠,看不清楚長相。

這人上了馬車之後,馬車頓時動了起來,拐了幾個彎,就消失在了大雨當中。

大約兩炷香的工夫,馬車一路左拐右繞,最終停在了英國公府的門前。

等候已久的管家連忙迎了上來,帶着一干僕婢撐傘的撐傘,攙扶的攙扶。

馬車上的人此刻也摘下了斗篷,正是英國公府的二爺張輗。

先回內院換了乾爽的衣袍,張輗連口水都沒來得及喝,就急匆匆的到了前花廳。

花廳當中,寧陽伯陳懋,駙馬都尉焦敬,寧遠侯任禮三個人等候已久……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不撞南牆不回頭第八百二十一章:突然就歪樓了第二百三十二章:廷推閣臣(下)第1217章 朱見深的考題第四百零一章:靈堂衝突第二百二十六章:他竟然敢?第四百一十一章:無奈的局中局第四百二十四章:質問與補償第六百六十九章:‘危險’的急先鋒第1171章 黃雀逃不過獵人第1020章 劍指于謙第一百九十章:舒良第1250章 奪門第921章 幕僚第一百六十章:大喜大憂第五百一十九章: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第四百二十七章:該不該讓位第五百四十一章:母子再相見第三百零八章:大局已定第1237章 語出驚人.第1272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四)第一百一十二章:塵埃落定第六章:徐珵其人第七百六十九章:別浪費了第1269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一)第三百九十五章:格格不入的英國公府第一千一百零九章:東一榔頭第1273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五)第1220章 出乎意料第919章 陛辭第五百四十六章:糟心的俞閣老第七百二十九章:一甲第一百一十四章:分兵之議第988章 賞賜第1179章 好消息第五百六十一章:王文的啞巴虧第一百四十一章:一個不留第二百二十六章:準話兒第五百九十二章:第一道坎第219章 後宮典制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火上澆油?第一百二十七章:內閣升格第三百二十四章:奇怪的立場第四十章:消息傳開第七百二十八章:這就很尷尬了……第1219章 繼任人選第二百六十九章:陳年真相第1217章 朱見深的考題第二百八十章:兩個決定第一千零一百章:帝心如淵第七百八十一章:想必你們也看出來了第十九章:太后懿旨(排行榜加更一)第888章 兩個背鍋俠第六百九十九章:啊,俸祿……第八百二十五章:國公爺·危第二百三十二章:廷推閣臣(下)第二百三十二章:廷推閣臣(下)第五百三十四章:我不理解第四百九十三章:旁若無人第1226章 風波擴散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出難題第1191章 一錘定音第五百七十九章:你試一試第五百八十一章:幾家歡喜幾家愁第五百七十七章:通透的鎮南王第六百六十章:三五太難了第七百一十九章:金濂陛辭第1222章 謎語人都該死第三百八十三章:高次輔的去處第二百二十九章:人有兩面第五百九十三章:於大人學壞了!第三百九十章:彈劾奏本第六十九章:後宮交鋒第937章 儀銘帶來的消息第三百零六章:撲朔迷離的陳年舊案第六百九十八章:內閣的飛來橫禍第十四章:慈寧宮的瓷器(下)第881章 衝突第八百六十七章:朱·白蓮花·大預言家·祁鈺第954章 磕頭賠罪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西一棒槌第1015章 油鹽不進第四百八十二章: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四百六十八章:太簡薄了第五十九章:滿朝跪諫第1266章 尾聲:東宮之爭(八)第八百七十章:一貫錢第992章 拉扯第四百二十九章:廷鞠第三百九十四章:大同軍報第八百四十一章:什麼,任侯竟然還沒死?第一千一百零八章:那肯定是沒完第一千一百二十章:江西旱災第三百四十五章:兩害相權,盡力而爲第1232章 皇家海貿集團。第1266章 尾聲:東宮之爭(八)第一千零三十一章:逐漸取得信任第四百一十八章:威逼利誘第二百二十二章:舒公公回京了第二百五十六章:沒有選擇的沈翼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不撞南牆不回頭第八百二十一章:突然就歪樓了第二百三十二章:廷推閣臣(下)第1217章 朱見深的考題第四百零一章:靈堂衝突第二百二十六章:他竟然敢?第四百一十一章:無奈的局中局第四百二十四章:質問與補償第六百六十九章:‘危險’的急先鋒第1171章 黃雀逃不過獵人第1020章 劍指于謙第一百九十章:舒良第1250章 奪門第921章 幕僚第一百六十章:大喜大憂第五百一十九章: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第四百二十七章:該不該讓位第五百四十一章:母子再相見第三百零八章:大局已定第1237章 語出驚人.第1272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四)第一百一十二章:塵埃落定第六章:徐珵其人第七百六十九章:別浪費了第1269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一)第三百九十五章:格格不入的英國公府第一千一百零九章:東一榔頭第1273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五)第1220章 出乎意料第919章 陛辭第五百四十六章:糟心的俞閣老第七百二十九章:一甲第一百一十四章:分兵之議第988章 賞賜第1179章 好消息第五百六十一章:王文的啞巴虧第一百四十一章:一個不留第二百二十六章:準話兒第五百九十二章:第一道坎第219章 後宮典制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火上澆油?第一百二十七章:內閣升格第三百二十四章:奇怪的立場第四十章:消息傳開第七百二十八章:這就很尷尬了……第1219章 繼任人選第二百六十九章:陳年真相第1217章 朱見深的考題第二百八十章:兩個決定第一千零一百章:帝心如淵第七百八十一章:想必你們也看出來了第十九章:太后懿旨(排行榜加更一)第888章 兩個背鍋俠第六百九十九章:啊,俸祿……第八百二十五章:國公爺·危第二百三十二章:廷推閣臣(下)第二百三十二章:廷推閣臣(下)第五百三十四章:我不理解第四百九十三章:旁若無人第1226章 風波擴散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出難題第1191章 一錘定音第五百七十九章:你試一試第五百八十一章:幾家歡喜幾家愁第五百七十七章:通透的鎮南王第六百六十章:三五太難了第七百一十九章:金濂陛辭第1222章 謎語人都該死第三百八十三章:高次輔的去處第二百二十九章:人有兩面第五百九十三章:於大人學壞了!第三百九十章:彈劾奏本第六十九章:後宮交鋒第937章 儀銘帶來的消息第三百零六章:撲朔迷離的陳年舊案第六百九十八章:內閣的飛來橫禍第十四章:慈寧宮的瓷器(下)第881章 衝突第八百六十七章:朱·白蓮花·大預言家·祁鈺第954章 磕頭賠罪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西一棒槌第1015章 油鹽不進第四百八十二章: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四百六十八章:太簡薄了第五十九章:滿朝跪諫第1266章 尾聲:東宮之爭(八)第八百七十章:一貫錢第992章 拉扯第四百二十九章:廷鞠第三百九十四章:大同軍報第八百四十一章:什麼,任侯竟然還沒死?第一千一百零八章:那肯定是沒完第一千一百二十章:江西旱災第三百四十五章:兩害相權,盡力而爲第1232章 皇家海貿集團。第1266章 尾聲:東宮之爭(八)第一千零三十一章:逐漸取得信任第四百一十八章:威逼利誘第二百二十二章:舒公公回京了第二百五十六章:沒有選擇的沈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