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堪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和別個兄弟姐妹不同——不僅是因爲他母親是皇后,還因爲他有個自己的嫡親姐姐。
姐姐最喜歡承堪,她叫別人都是二弟、四弟,只有叫他的時候是弟弟,是承堪。
那時候姐姐會牽着承堪的手在御花園裡散步,會隔着三省齋的窗子看他讀書,也會站在不遠處看他學射箭。
當承堪第一次背完《千字文》的時候,第一個誇他聰明,誇他用功的,是姐姐。
當承堪第一次能十支箭都射中靶心的時候,第一個說他以後一定能百步穿楊,做一個神射手的,也是姐姐。
當承堪第一次寫出一首詩的時候,第一個稱讚他才華出衆,稱讚他學問長進的,還是姐姐。
皇帝有時候想,如果那段日子從來沒有過,也許他也就不用對姐姐那麼愧疚……
後來母后崩逝,繼母入住中宮,敦皇貴妃上位,別人都以爲他是討厭佔了母親位子的繼母和獨霸恩寵的皇貴妃的。但其實不是。在那個時候,太子承堪根本不會多看這兩個女人一眼。因爲他是元后嫡長子,和兩個女人計較,實在不是體面——這是姐姐說的。
他第一次討厭皇貴妃和繼後,是因爲祖母說,要不是這個妖孽,你皇父也不至於鬧成如今這樣!要不是皇后,這個妖孽也不會跳出來作亂!這一主一僕就是要做呂后和妲己!
所以他疏遠繼母,繼位之初常常不去請安。後來還是姐姐,姐姐說,陛下不能讓天下人說您不孝。
他問,姐姐爲什麼不叫朕弟弟了?
那陛下爲什麼不自稱我了呢?他記得姐姐笑了笑,說,這便是身份所在了。
別人都可以叫朕陛下,唯獨姐姐不可以。朕只許姐姐一個人叫朕的名字,叫朕弟弟。
後來提及此事時,姐姐說,陛下那時就已經有天子之威,凌人之氣了。
不過那時,姐姐搖搖頭,第一次拒絕了他。姐姐說,陛下是天下人的主子了,不能再任性了。陛下該給太后請安的。
他聽姐姐的了,維持着母子之間的禮節,成全彼此的臉面。他以爲自己做出了讓步,太后就會明白,就會從此不再生事。
希望越大,失望的時候,那種隨之而來的憤恨就會越強烈。
所以當太后推波助瀾,讓壽康下嫁耿鶚的時候,他比任何人想象中的都要更痛恨太后。
所以後來當他找到理由報復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將天子之怒發泄出來,並遷怒於和順夫婦。
太皇太后說,那是你妹妹,你的親妹妹,你把她的駙馬降職,就是在打她的臉,就是在告訴所有人你們兄妹不和!
祖母,朕是天子,是天下人的主子,朕要罰一個臣子還要誰准許麼?祖母,您心軟,當然可以覺得和順是無辜的,但姐姐呢?姐姐難道罪有應得麼?再說正因爲和順是無辜的,所以朕才賞了她十年的榮華富貴,十年的安樂美滿。這還不夠麼?朕都覺得太多了呢……
那徐氏是做孽,但和順什麼也沒做啊!你不能因爲自己要個孝順的名聲,就把氣都撒在和順身上!
祖母!朕沒說明白麼?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和順如果不謝恩,那朕還能治她個大不敬之罪呢。
都是因爲這母女,皇帝恨恨地想,如果不是太后和和順,他也不必對不起姐姐,也不必如今陷於兩難。而且,如果可以,他也不想用和順代替太后,他也想讓太后爲自己所做過的一切付出代價。
但不能,天子以孝道治天下,故而,天子不可不孝,孝子不能言繼母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