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在安南及安南南部還算是比較牛*的國家,然而他們若是真正的跟大康相比還是有所差距的,試想當年,他們的先祖可是被秦人給趕到這裡來的,儘管他們改裝了一些武器裝備,奈何,因爲跟中原地區離的太遠了,使得那些先進武器並不能迅速的傳到這裡的,當環首刀在大康流行的時候,他們使用的還是長矛呢?
長矛雖然是有優勢,但是遇到鋒利的環首刀的時候,還是處於下風的,試想長矛的杆子多半都是木質的,除非那些將領的是鐵製或者銀質的,普通士卒哪有這種待遇啊,他們的長矛一旦被砍斷的話,基本上就等於結束了性命了。
楚國現在統一的制式兵器就是大刀,他這種大刀跟當初大康所用的環首刀何其相似,再加上當年大康的動亂使得優秀的工匠逃到了這裡,幫助楚國改善了一定的武器,這讓楚國再次強盛起來了。
漸漸的成爲中南半島上的霸主了,然而楚國卻是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強盛的是地方上武裝及異姓王或者親王,至於中央政府似乎窮的叮噹響啊,再者中央政府對於地方政府根本沒有太多的話語權,甚至他們的皇帝登基都需要那些異性諸侯的同意才能登基的。
這也是熊傲爲何做了那麼多年的傀儡皇帝的主要原因之一,楚國的大權主要是在異性諸侯及先帝的一些兄弟手中,其中最大的掌權者就是齊王叔孫通,叔孫通並不是親王,而是異性諸侯王,他的先輩當初跟着楚國的太祖皇帝來到這裡,後來世襲齊王位置,一直到傳到他,算來已經十七世了,齊王一家漸漸的也開始做大了,他們完全佔據着楚國的東南部,這裡算是大楚比較富庶的地方,叔孫通的父親叔孫管當初也不過是考慮爲自己的子孫謀取利益,當上一個諸侯而已,但是叔孫通卻是不一樣l,他一心的想要謀奪楚國的帝位呢?然而,楚國有這樣想法並不是他一家,這些人便在暗中開始腳力了。
康國天啓帝駕崩,使得楚國一些野心勃勃的政治家看到了希望,他們甚至私底下約定,誰要是先打進了大康,就封誰爲主的意思,這讓一些大的諸侯便開始調動軍馬,準備伺機拿下大康的滇南地區,畢竟想要進入大康,必須經過滇南。
滇南可是有虎將楊延昭鎮守,他怎麼可能讓這些人得逞呢?在已得到消息之後,便迅速的調動了大批的軍馬駐紮在雲臺這個地方,這裡是楚軍必經之地。
見到了康軍的厲害及楊延昭的強勢了,楚國的有些人想要撤走了,但是大部分人卻是不願意,這就造成了他們內部的矛盾,甚至有人還建議派出使者對楊延昭進行去勸降呢?
這不齊王坐下大將范蠡被派出來了,這個范蠡雖然跟大康當初的鄭國公同名,但是人的性格卻是不一樣的,大康的那個范蠡絕對是草包一個,這個范蠡相比於戰國時代的那個范蠡似乎不弱,這也是叔孫通這些年來一直依仗他的原因所在。
范蠡清楚的很,現在這個局面,楊延昭肯定不會投降的,搞不好他過去的話,還極有可能人頭落地的,但是,兩國交戰不殺來使,他想這個楊延昭也不會那麼膚淺的,於是,便欣然的前往了。
楊延昭最近日子倒是不好過,大康內部動亂了,使得他的各項補給都不能到達,幸好,前段時間他這邊有存貨,要不然還真的還扛不住呢?楚軍這次可是出動了八十萬軍馬啊,幾乎可謂是全軍出動啊,若不是他們不熟悉地形及這裡的環境話,僅僅依靠滇南這十萬軍馬還是很難堅持住的。
“大將軍,別來無恙啊?“就在楊延昭爲大軍的糧食苦惱的時候,卻聽到這樣的一句話,讓他心裡不由自主的一喜。
“張先生,最近倒是發福不少啊?“看到來人是張昌喜的時候,楊延昭不由自主的打趣道。
“
呵呵,這段時間倒是胖了不少,這些都是託裕王的福,若不是裕王殿下,老朽怎麼會發福呢?對了,這次老朽來,是給大將軍送禮物的?“張昌喜說着,便把懷中的禮單拿了出來,楊延昭雙手接過來,仔細一看,等到看完之後,心裡那個很高興啊。
“張先生,來的可真是及時啊,你若是再晚來幾天的話,大軍就真的斷糧了,這幾日來,本將也正是爲糧食發愁呢?“糧食一直以來都是行軍必備的東西,這不楊延昭所儲備的糧食都快用光了,本來要是供給十萬大軍的話,那些糧食絕對是綽綽有餘的,然而,他又招募了一些士卒,自然是捉襟見肘了。
“呵呵,我看到時未必啊,依照大將軍的本事,斷然是不可能的斷糧的,楚國這次真是欺人太甚啊,他們想要沾我大康的便宜,簡直是妄想啊,大王說了,讓將軍好好的對待他們,另外就是劍南節度使韓大將軍的軍馬也已經趕來了,相比到時候,依照兩位大將軍的本事,楚國那些跳樑小醜估計•••••••••••••••••••••••••“韓克虎來了,楊延昭心裡也是非常期待啊,要知道滇南士卒雖然是悍勇,但是關鍵就是人數太少了,十萬軍馬現在已經損失三成了,雖然殺死了數十萬的楚軍,但是他們的基數大,這十萬士卒對他們來說根本不算什麼的?
“那太好了,大將軍早年成名已久,楊某還真是期待跟大將軍並肩作戰啊,這次大將軍前來,某應當把主帥位置拱手相讓。“楊延昭這些話語可謂是真心話,若是一般的人肯定不願意的,畢竟一方的主帥若是打勝了,他受益很多的。
張昌喜看着楊延昭真摯的表情,隨後大笑道:“大將軍,此話嚴重了,大王有令,此次還是以大將軍爲主的,畢竟韓大將軍對於滇南的形式沒有您瞭解,再者就是••••••••••••••••••••••“楊延昭自然是連稱不敢了。對於裕王殿下,他可是神交已久了,當初單騎救主,那種勇氣可謂是捨我其誰啊,再者涼王系一直以來都是裕王府邸的支持者,就算是老涼王病逝的時候,也頻頻囑咐他們,若是他日裕王府有人出來的話,他們一定要支持裕王。
現在想來,當初的老涼王的眼光是何其犀利啊,養楊延昭甚至都懷疑裕王的後人或者的消息,老涼王一直是知道的,只不過是一直以來沒有公佈罷了。
“張先生,不知道大王的軍馬可出了函谷關了?“對於姬煥的軍馬,楊延昭還是希望他儘快的出函谷關,對豫州進行包圍,以儘快的方式奪回天下的。
“大王的軍馬已經到了滎陽了,滎陽的長孫全緒投靠了大王,大王任命長孫全緒爲前線總管負責滎陽一代的戰事嗎,隨後大王回到了潼關,似乎準備出兵了。“由於滇南離中原比較路遠,楊延昭只是得知了長孫全緒帶着二十萬大軍反出洛京的事情,對於其他的暫時還未得知,當初他聽說長孫全緒反出洛京,這讓他不明白,要知道長孫家自從開國以來都是以忠孝出名的,他長孫全緒怎麼可以做出這種悖逆之事呢?現在想來,這裡面跟裕王有着必要的聯繫。
“大將軍,長孫全緒之所以投奔大王,可謂是慎重考慮的啊,當初他因爲自己的族弟跟齊王內弟的事情,一怒之下反出了洛京,順便搬空了洛京周圍的糧倉,若是在戰亂的年代,或許可以自立爲王的•••••••••••••••••••••••••••••“或許是害怕楊延昭有什麼心思,張昌喜把其中的曲折全部說了出來,這讓楊延昭不由自主的搖搖頭,隨後說道:“大王,此舉實在是太危險了。若是長孫全緒已經暗中投靠他人的話,大王豈不是置自己於死地啊,再者大王午後,偌大的基業豈不是拱手相讓啊。以後見到大王,本將必然會力勸的。”
張昌喜點
點頭,並沒有補充什麼?作爲隱龍會的一地的堂主,他對看人還是有識人之明的額,從楊延昭的臉色來看,他剛纔的那番話語是真摯的,絕對不是其他人那種虛僞的表情的。
“報,大將軍,外面來了一箇中年人,他自稱是楚國的使者,想要見大將軍。”
就在張昌喜及楊延昭在談亂關於中原形式的時候,有人進來稟報道。
“不見,讓他回去吧。”
有張昌喜在,他楊延昭自然是要避嫌了,這不立即拒絕了。
“慢着,大將軍,還是見見爲好,看看他們想要說什麼?還有請大將軍放心吧,老張心裡有數的。”
那名侍衛正準備離開呢?卻被張昌喜給叫住了,這個老頭子可謂是人老成精啊,自然是看出來楊延昭的擔憂了,這纔出言提醒道。
“去吧,就按照張先生的意思了。”
隨後楊延昭朝張昌喜拱手道:“待會還請先生委屈一下,擔任本將的僕人了。”
“呵呵,大將軍客氣了,大康不知道有多人願意爲大將軍擔任僕人了,老朽求之不得啊。”
說着,就開始裝作僕人的樣子,正好他的打扮也是很像,就算是有心人也看不出來的。
范蠡被帶進來之後,朝楊延昭拱拱手道:“大楚齊王使者范蠡拜見大康滇南都督楊大將軍。“雖然說是拜見,但是范蠡並沒有下跪的趨勢,這點楊延昭倒是沒有理會,只是他從范蠡的口諭當中聽出來了,這廝是代表大楚的齊王而來的,並不是代表朝廷,這裡面就有點意思了。
其實這也不能怪罪范蠡,他就是粗人一個,對於這些政治一些東西還是不瞭解的,按照他的來意,他都應該說是來自大楚皇帝陛下的,他這樣說正好給楊延昭他們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這說明大楚內部並不是很平靜啊。
“使者免禮,快快請坐,昌叔,上茶。“楊延昭稍微的拱拱手,隨後便讓張昌喜上茶了,這是他們之前說好的,張昌喜自然是照做了。
“不知道貴使前來所謂何事啊?“等到范蠡坐下之後,楊延昭編制本主題了。
“是爲大將軍性命而來的。“說到這裡,范蠡還看向了張昌喜,似乎示意楊延昭,此人現在不該出現在這裡的。
“貴使勿怪,昌叔是看着我長大的,這麼多年來一直跟隨本將身旁,是自己人,至於貴使所說的爲我性命而來,還真是笑話啊,某現在不是過的好好地嗎?何有性命之憂啊?”
“大將軍,難道不知道我大楚此次出動了百萬軍馬就是爲了滇南嗎?聽說自從大康的皇帝病逝之後,大康就陷入了動亂,大將軍的軍糧的補給也斷了,相信依靠大將軍的本事也最多守住着滇南半個月吧,若是•••••••••••••••••••••••••••”
范蠡所說的這些話語都是齊王暗中吩咐的,目的就是把楊延昭招降,他齊王想要登上大楚的皇位,必須倚重楊延昭這樣智勇雙全的大將的。
范蠡所說的還真讓楊延昭震驚啊,他也是今天才知道軍糧不足的,哪曉得,敵軍早就知道了,怪不得他們這些日子並沒有進攻,而是專門等待自己這邊軍糧耗盡呢?可惜的是,他們卻是忽略了他楊延昭身後的裕王了。
不過,楊延昭並沒有點破這一點,當下輕笑道:“貴使所知道的那些信息都是楊某有意放出去的,我王早就考慮到這些,早就讓人把糧食送來了,只不過沒有公佈而已。”
范蠡自然是不會相信這些話語的,要知道他們的探子對滇南的軍糧可謂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啊,爲此他們還付出了數百人的犧牲啊,楊延昭那些所謂的倉庫只不過是爲了鎮住軍中的士卒而已,其實裡面根本沒有什麼糧食,大都是一些泥土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