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轉折(22)

炮聲響起來的時候,陳名夏的臉色就由鐵青迅速轉變爲慘白。

這個軍政司大佬還在算計着怎麼處罰這些膽大的鎮將,或是最少要在太子面前重申制度……陳名夏就是這個脾氣,不給實權,不如辭職。

這樣規模的刮,練,不到軍政司報備,就是無禮。

不過呼嘯而過的炮彈把他已經涌到嘴邊的話生生給壓了回去,轟隆隆的炮聲粉碎了陳司正已經組織好的話語,在炮聲面前,一切都歸於零!

不僅是他,在朱慈恨身後的所有司員都是面色發白,火炮之威當然是主要原因,但火炮的炮火覆蓋之下昂然前行的步兵方陣,纔是叫所有人都膽戰心驚的真正原因

“這是在做什麼?”

顧杲面色慘白,這個向來養尊處優的公子哥兒何曾見過如此的場面?

南京禁軍他們當然都是見的多了,不過說起來以前的南京禁軍就是給保國公擺隊娶小妾用,或是市井打架時充人數,最多能在南京附近抓抓江匪盜賊,別的用處是絲毫也沒有了。

而眼前情形,自是顧杲生平未見!

兩個營的步軍已經排成兩個梯次的方陣,在轟隆隆的炮火聲中,方陣之中的鼓聲一樣清晰可聞,激昂人心!

“這些傢伙,還真是膽大包身啊。”

眼前情形,朱慈恨先看了也是吃驚,不過畢竟已經是屢經戰陣,眼前情形,卻也是嚇不倒他。

這樣的軍事刮,練,倒果然是有幾分可觀之處。

這幾天,他已經在籌或,新軍步兵營的訓練方法與武器授給的事了,倒沒想到,底下這羣將領和高登這樣的投附泰西軍官彼此契合,居然先行開始配合炮兵訓練,而首先練的不是軍陣配合,倒是練的新軍之膽!

現在的新軍在朱慈恨的刻意要求下,隊列和體能已經笑傲海內,無與能之相比的,以魏嶽等人看來大明諸鎮最強的關寧兵,在體能和陣列上,也是瞠於其後,差的老遠。

就是建州精銳,恐怕在體能上還有可比之處,在隊列上,就差的老遠。

馮愷章一直想不明白的事,其實朱慈恨早就有決斷了。

建州東虜野戰無敵固然是明軍腐敗無能將校庸懦而士卒失i火器失靈而軍伍之中暮氣深沉,將士無鎧甲強兵的比比皆是。

遼鎮初討建州時,祭天用的刀都殺不死牛,這樣的軍伍要是能克敵制勝,那纔是奇怪。

至於建州初起時就以重甲強兵致勝,所謂騎射無敵盡是胡話,早期弓箭只是擾敵,震懾人心後來克敵制勝,實用重甲步兵,以長槍重矛配沉重鐵甲每與明軍戰就棄馬步戰,每戰則必勝,根本與騎射無關。

到天命汗末年,多次打草谷收穫甚大,在瀋陽城外綿延二十里都是鐵匠鋪子,打造強兵與鎧甲,到那之後,建剛纔漸漸出現重騎兵,與步軍彼此配合,更是百戰百勝。

現在這個時候,建州不論是步兵還是騎兵,都是最少打了十幾二十年仗的老卒,特別是白擺牙喇兵,人人都是敢戰精銳,河北山東一帶城池,曾有幾十白甲攀城而入,輕鬆攻破的記錄,論起叮)人戰力和彼此間的配合,明軍已經遠在建州之後了。

就算把李自成和關寧兵的精銳都歸朱慈恨指揮,若無堅城而守,光是野戰對八旗主力,朱慈恨也是沒有任何把握。

而就算守城,現在的八旗也不是沒有辦法,三順王投降之後,清軍已經掌握了鑄炮的技術,在遼東就鑄了不少火炮,現在山海關和京師都下,兩地都是明軍火炮儲藏使用的重心,大明以往二十年鑄成的火炮,十之八九落在清軍之手了

好在那幾千斤重的大炮只能固定炮位用來守城,可以拖動出戰的火炮並不算多,就算如此,李自成守潼關的大將馬世耀原本並無投降之意,但一見清軍有火炮至,這才無可奈何,開關出降。

戰爭打到這個時候,固守以往成規,已經無濟於國事。

而以爲可以憑淮河到長江天險,劃地自守的馬士英與史可法等人,更是愚不可及。

朱慈恨這裡,也是早就下定決心了,以往與清軍做戰的經驗,還有歷史的教訓都說明,以舊日製戰法對清軍,絕少勝機。

他的克敵之策,就在於火器。

明軍的火器制敵思路並沒有錯,歷史已經證明,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原本就是火器對冷兵器戰爭的分水齡。

但明軍火器製造質量參次不齊,軍隊將帥的統兵能力良莠不齊。而士兵的訓練就更是一個徹底的悲劇。

現在要扭轉的,就是在火器製造,將帥培養,軍士訓練這三塊了。最要緊的一條……便是以鐵血成軍……火器制敵,並不代表不進行白刃做戰。一直到十九世紀,白刃戰仍然是列國強軍克敵致勝的一大法寶。

朱慈恨心目中的強軍,就是以火炮爲壓制火力,火槍爲近程打擊輸出,而刺刀和長矛爲突擊力量的方陣突擊!

只是沒有想到,自己尚未着手進行的事,這些將領們就已經自行決斷,如此看來,馮愷章與魏嶽等人,果然是有大將之才!

兩個營方陣都是橫列前進,每橫列是六十人,縱列則是二十餘列,寬約一百五十米,縱深也相差彷彿。

整個方陣都在鼓點的指揮下,步速一致,方陣雖然是一千餘人,但全陣上下就猶如一人。

“一會軍政司知道了,陳百史的鼻子準得氣歪。”

方陣之前,魏嶽也是與馮愷章並行一處。

三斤左右重的炮子帶着駭人的尖嘯聲,從頭頂呼嘯而過,兩個總鎮大將連眼皮也沒有擡一下,仍然是按着鼓點的提示,以標準的步速一直向前。

在方陣之中,他們與所有的新軍將士儼然一體,根本沒有任何區別。

在方陣前行之時,沒有將領和軍官騎馬,所有人都步行做戰,這個規定當然也是太子在隊列i,練時就已經定下來的,行軍時將領可以騎馬,但做戰時,除非是騎軍軍官,否則的話,步軍和炮軍的軍官,一律只准步行指揮。

而步軍將領,營官就必須在責陣之中,與所有將士一起行動。

“誰管他?”聽到馮愷章的話,魏嶽不動聲色,但語氣凌厲,一點不似他平素爲人:“還以爲殿下會容許文官欺凌武將那一套?武當然要受文約束,但只是在後勤和管理那一塊,今朋練,與實戰無異

!”

“正是此理。”馮愷章點了點頭,看看身邊左右,不覺大聲道:“殿下難道早就知道高登說的那鳥勞什子方陣?咱們前兩個月的隊列訓練,可是把這些泰西來的武官嚇的翻一大跟頭!”

魏嶽只是一笑,答道:“太子行事向來就是如此,咱們猜有什麼用?反正現在這個陣能用,咱們就繼續操練下去。按高登所說,咱們這陣稍加變通,用八百長矛手,一百戟手,一百刀盾手,再配四百火銃手,橫陣向前,其所向無敵!”

“火器局已經在試製自生火銃,若是可行就更妙了。”

明軍火器,失之在質量參差不齊,而不是鑄造水平弱。其實魯密銃有效射程當世第一,百步之內絕對可以洞穿鐵甲,當時的火繩槍哪有這個水平?

就算是歐洲所用的那種二十餘斤要用木叉支架的重火銃,發火藥比魯密銃多的多了,但射程和穿透力也是還不如魯密銃。

至於自生火槍,就是縫發槍,以火石代替火繩,在明朝萬曆年間就已經研製成功,只是沒有大規模列裝和更進一步發展罷了。

在這個時代,歐洲已經開始批量生產縫發火槍,比起火繩槍來,縫發槍的發射速度最快可以兩分鐘三發,從裝藥到清膛再次擊發,速度倍之。

就算射程殺傷和火繩槍差不多,在速度上也是有完全無可取代的優勢。

火器局中優秀的匠人並不多,真正有經驗水平高的陷在北京沒帶出來,若不是從天津帶了一些出來,恐怕這個研究就無從開展了。

天空之中是斜斜落下的雨線,校場上到處是被踩踏出來的爛泥,兩叮)方陣的新軍將士昂首向前,儘管對面的火炮不停的移動着,炮。時不時的冒出火光和白煙,炮彈也在頭頂呼嘯而過,不過所有的新軍將士都是昂首向前,沒有一個人畏懼前行。

這就是方陣刮,練的積累下來的成果與妙處了。一個人固然有一定的榮譽感,但危險當前,個人能不退縮的畢竟是少數。

但新軍打從成立,吃住同行不說,i,練吃苦流汗,就算是捱打挨軍棍,也都是俱在一處。而又在刻意的講習宣傳之下,還有軍裝、軍銜、旗幟、軍號、軍歌所形成的整體感,個人融入整體之後,整體的榮譽就遠大過於個人的安危了。

再加上隊列訓練時最講究團體精神與配合,所以三個多月,已經足以讓一羣莊稼漢變成令行禁止的軍人。

魏嶽面色冷然,目中似蘊藏雷電,手臂揮起,只振聲道:“平虜軍,勇往直前。”

“平虜軍,勇往直前!”

兩個碩大的方陣在炮聲中一直向前,而。號聲與鼓聲一起,響徹雲宵,終於壓過了鼓聲。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第64章 熱血(7)第230章 轉折(10)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三章 南京11第33章 羣英會(3)第330章 決勝(5)第289章 會戰(25)第50章 哭廟第2章 親人第194章 餘波(2)第41章 走路第190章 變亂(7)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20第206章 餘波(15)第282章 會戰(18)第155章 南京(43)第21 晉商第172章 李巖(1)第56章 出宮第268章 會戰(4)第65章 熱血(8)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17第9章 獲獎第181章 變化(7)第334章 決勝(9)第344章 決勝(19)第206章 餘波(15)第一百一二十五章 南京13第293章 會戰(29)第158章 南京(46)第10章 校閱第38章 羣英會(8)第194章 餘波(2)第145章 南京(33)第284章 會戰(20)第155章 南京(43)第323章 會戰(58)第113章 南京(1)第56章 出宮第183章 變化(9)第239章 轉折(19)第231章 轉折(21)第53章 撲騰第307章 會戰(43)第249章 轉折(29)第222章 轉折(2)第79章 爭執第326章 決勝(1)第116章 南京(4)第318章 會戰(54)第316章 會戰(52)第340章 決勝(15)第133章 南京(21)第165章 淮上(3)第315章 會戰(51)第76章 彷徨第一百一二十八章 南京16第84章 睥睨第348章 決勝(23)第27 年末第6章 人心第95章 風雲(11)第209章 收穫(2)第301章 會戰(37)第342章 決勝(17)第283章 會戰(19)第26 助餉第178章 變化(4)第156章 南京(44)第211章 收穫(4)第348章 決勝(23)第232章 轉折(22)第43章 軍師第10章 校閱第267章 會戰(3)第90章 風雲(6)第138章 南京(26)第118章 南京(6)第252章 轉折(32)第73章 盛京第207章 餘波(16)第157章 南京(45)第17章 渭南第149章 南京(37)第144章 南京(32)第202章 餘波(11)第79章 爭執第103章 立基(5)第251章 轉折(31)第309章 會戰(45)第299章 會戰(35)第236章 轉折(16)第98章 風雲(14)第21 晉商第118章 南京(6)第169章 練兵(1)第59章 熱血(3)第268章 會戰(4)第272章 會戰(8)第210章 收穫(3)
第64章 熱血(7)第230章 轉折(10)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三章 南京11第33章 羣英會(3)第330章 決勝(5)第289章 會戰(25)第50章 哭廟第2章 親人第194章 餘波(2)第41章 走路第190章 變亂(7)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20第206章 餘波(15)第282章 會戰(18)第155章 南京(43)第21 晉商第172章 李巖(1)第56章 出宮第268章 會戰(4)第65章 熱血(8)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17第9章 獲獎第181章 變化(7)第334章 決勝(9)第344章 決勝(19)第206章 餘波(15)第一百一二十五章 南京13第293章 會戰(29)第158章 南京(46)第10章 校閱第38章 羣英會(8)第194章 餘波(2)第145章 南京(33)第284章 會戰(20)第155章 南京(43)第323章 會戰(58)第113章 南京(1)第56章 出宮第183章 變化(9)第239章 轉折(19)第231章 轉折(21)第53章 撲騰第307章 會戰(43)第249章 轉折(29)第222章 轉折(2)第79章 爭執第326章 決勝(1)第116章 南京(4)第318章 會戰(54)第316章 會戰(52)第340章 決勝(15)第133章 南京(21)第165章 淮上(3)第315章 會戰(51)第76章 彷徨第一百一二十八章 南京16第84章 睥睨第348章 決勝(23)第27 年末第6章 人心第95章 風雲(11)第209章 收穫(2)第301章 會戰(37)第342章 決勝(17)第283章 會戰(19)第26 助餉第178章 變化(4)第156章 南京(44)第211章 收穫(4)第348章 決勝(23)第232章 轉折(22)第43章 軍師第10章 校閱第267章 會戰(3)第90章 風雲(6)第138章 南京(26)第118章 南京(6)第252章 轉折(32)第73章 盛京第207章 餘波(16)第157章 南京(45)第17章 渭南第149章 南京(37)第144章 南京(32)第202章 餘波(11)第79章 爭執第103章 立基(5)第251章 轉折(31)第309章 會戰(45)第299章 會戰(35)第236章 轉折(16)第98章 風雲(14)第21 晉商第118章 南京(6)第169章 練兵(1)第59章 熱血(3)第268章 會戰(4)第272章 會戰(8)第210章 收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