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章 趙秉忠你也是穿越者?

李之藻想要的是革新;而崔呈秀想要的就是文化的打擊,他想要從這裡邊佔便宜,從而找到攻擊人的陣腳。

這兩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私貨,表面上看起來他們都是在支持黃克纘,其實不過是在借黃克纘的名義來幹自己的事情。說白了就是黑鍋由黃克纘來背,好處由他們來拿。

看到這一幕之後,朱由校的心情有一些複雜。

因爲這不是自己經常乾的事情嗎?

看來這些臣子們學得也挺快的。這倒是讓朱由校有一些不太好的感覺。

朱由校轉頭看了一眼站在不遠處的黃克纘,見他臉色非常的平靜,不知道在想什麼,似乎根本什麼都沒聽出來。

不過朱由校知道黃克纘不可能聽不出來這些人的話外之音,此時的黃克纘就是在裝傻。

或許黃克纘心裡面也明白,沒有好處,誰會平白無故的支持你?

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家支持你,拿點好處也不過分。

至於說背黑鍋的事情,你的事情最大,那你來背。反正有他們也好,沒他們也罷,你都要背黑鍋,只不過是重量不一樣罷了。

崔呈秀兩個人說完之後,朱由校輕輕的點了點頭說道:“諸位愛卿可還有話要說?”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有一種不妙的感覺。

誰也沒想到事情居然急轉直下,一時之間所有人都不知道說什麼了。

當然了,這個時候也不是所有人都傻站着,有人就站了出來。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督察院左督御史餘懋衡。

朝堂上的這些官員看到餘懋衡站出來之後,都略微一愣。誰也沒想到餘懋衡會在這個時候站出來。

要知道,其實已經很長時間,這個餘懋衡一直都是在裝傻。

目前都察院上躥下跳跳得最歡的是崔呈秀,搞得不少人以爲崔呈秀會取代餘懋衡。

可是朝堂上的大佬卻不這麼想,餘懋衡這個人是陛下的心腹,哪有那麼容易被崔呈秀取代?

餘懋衡如此低調,不過是還沒到他該站出來的時候罷了。

如今,在這樣的關鍵時候,餘懋衡終於站出來了。

朝堂上所有人的心都是一沉。在他們看來,這可能是陛下要擺明自己的態度了。

事實上,所有人都知道,陛下就是在支持這件事情。因爲整件事情從一開始,就是陛下搞起來的。

最早的陳可道到京師來講學,就是給陛下講學,然後才鬧出了理學弟子攻擊陳可道的事情。

在這之後,纔有了朝廷關於禁止私下開辦書院和私自講學的辯論。

有了這樣的辯論之後,纔會提出來朝廷建立皇家書院,同時重新制定科舉教綱之事。

所以說,整件事情從頭到尾,其實都是陛下在操弄。

只不過陛下一直在幕後,從來都沒站到臺前來罷了。

現在看到餘懋衡的樣子,所有人都意識到陛下可能要站到臺前來了。

不少人的臉色都黑了,同時將目光投向站在前面的幾位內閣大學士。在這樣的時候,也只有內閣大學士出面纔可以。

不過幾位內閣大學全都閉着眼睛,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或者說是胸有成竹的模樣。

朝堂上的官員們根本就不知道這幾個老傢伙在想什麼。

餘懋衡向前走了一步之後,緩緩的說道:“啓稟陛下,臣以爲不必如此。”

“朝堂之上,所有人都知道四書皆爲朱子做注,因而纔有了興盛,才被納入科舉。是以,臣以爲,可添《荀子》位於四書,或可稱爲五書,卻沒有必要移除《孟子》。”

“正所謂讀書之人讀書,領悟的是聖賢之道,個人領悟自有不同,所學聖人之道亦有不同,臣以何妨孟子荀子並舉。”

餘懋衡的這句話出來之後,不少人都開始咬牙切齒。

看起來餘懋衡這是在和稀泥,在讓雙方各退一步。可事實卻並不是這麼回事,餘懋衡這麼幹,也有自己的私貨在裡面。

首先,餘懋衡是把荀子和孟子給並列了。

這就已經是很大的事情了。如果大家能夠接受荀子的學說,何苦把他給弄出孔廟去?

現在大家已經把荀子給弄出孔廟去了,你這麼幹,不是把他給擡回來了嗎?

最爲關鍵的一點,朱子定下的四書五經,你這麼一搞就可以往裡添了?

今天添了一個《荀子》,明天是不是還要添一個別的東西進去?

這可就是沒完沒了了。說白了還是在挖理學的根。

雖然餘懋衡表面上說的大義凜然,卻依舊下狠,而且穩準狠!

同時餘懋衡更讓這些官員們意識到了危險。

前面的,無論是崔呈秀還是李之藻,立場都十分的鮮明,所以他們反對起來也就是徹徹底底的反對。

可是這個餘懋衡站出來,直接搞出這麼一條孟子荀子並列,這就給出了妥協的可能。

很多人就會覺得,如果不能夠反對到底,那適當的妥協一下也沒有什麼。

這其實就是在分化和拉攏理學內部的一批不堅定人士,讓理學內部沒有辦法抱成一團。

其用心何其歹毒!手段何其陰損!

不少人再看向餘懋衡的目光,就多了幾分殺意。

更多的人則是在想,這是否是陛下的意思?

甚至有的人心裡邊已經有了想法,如果說這是陛下的意思,那麼事不可爲,不妨退一步?

說完那一番話之後,餘懋衡就退了回去。

他臉上沒有什麼表情,給人的感覺就是我的事情辦完了,我的話也說完了,剩下的你們隨意吧。

這個態度就更讓人恨得牙癢癢了,這就等於放完火就跑。你是刺激了,可是其他人呢?

朱由校看了一眼餘懋衡,心中嘆了一口氣。

怎麼自己用的臣子都是這種老陰逼?

難道這也是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你說你們學些什麼不好?非學這個?

真是太讓朕失望了。

“陛下,臣覺得餘大人所言不妥。”有一個人突然站了出來。

他大聲的說了這麼一句話,讓所有人把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因爲沒有人想到他居然會這麼敢說。

原因也非常的簡單,所有人都知道餘懋衡是陛下的人,那麼餘懋衡所說的很可能就是陛下的意思。

你如此站出來反對,就等於是在反對陛下;倒不是說你不能反對,可也不能說得這麼直接吧?

所有人轉頭看過去才發現,站出來的人居然是禮部侍郎趙秉忠。

這個人大家倒也不陌生,甚至連朱由校對他都不陌生。

因爲趙秉忠的資歷比較老,他是萬曆26年的進士,而且高中狀元,但是因爲秉性剛直,直接就被削職還鄉了。

朱由校知道趙秉忠,還不是因爲在這個時代,而是因爲在後世。

朱由校曾經看到過一份國家一級文物,那是一份科學考試的原卷,而且是科舉狀元殿試的原卷。

那一篇殿試的題目,朱由校到現在都記得,問的是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意思很簡單,那就是帝王該有怎樣的心思和怎樣的政策。

在那一次的殿試之中,趙秉忠高中狀元,他的那份卷子一直保存到了後世。具體是怎麼流傳下去的,沒有人知道,但那是唯一一份僅存的狀元試卷,所以被列爲了國家一級文物。

朱由校看到這份試卷之後,還特地去了解這個試卷的作者,也就是趙秉忠。

然後朱由校就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東西,或者說這麼一個有意思的人。

在趙秉忠的那份試卷裡面,他寫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東西,比如他認爲治國首要就是要定立綱紀,要頒佈法規法令,而且要把法規法令放到各種文件之首,張掛到各級官府大門口和室內最顯眼的地方,下發到全國。

這些法令法規讓全國的百姓不但要熟悉,而且還要自覺的遵守,讓全國上下做到有法可依;人們的目標明確,視聽不亂;要振奮懶惰之人,激勵精明能幹之人。

可以說在趙秉忠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個法治治國的堅定支持者。

趙秉忠極度推崇考成法,認爲貪官污吏就需要嚴懲;全國窮苦百姓,十室九空,窮困百姓投告無門,就是因爲社會上貪官污吏橫行。所以必須加重對貪官污吏的處罰,同時要罰得他們傾家蕩產。

所以朱由校對趙秉忠這個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在朱由校來到大明之後,他就一直在關注趙秉忠這個人,只不過此人一直沒有什麼作爲,老老實實的待在禮部,根本就不參與黨爭。

一貫是你們鬧騰你們的,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但是這一次,顯然趙秉忠坐不住了。因爲他看到了自己理想能夠得到踐行的希望。

用荀子代替孟子,那麼就是依法治國的開始。所以趙秉忠才直接衝殺了出來。

原本崔呈秀他們剛剛說的很好,趙秉忠也沒想出來。可是餘懋衡的話讓他坐不住了。

“趙愛卿有何話說?”朱由校看着趙秉忠,笑着問道。

“啓稟陛下,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所謂者無非是政心合一。如果不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就是禍亂天下之源、朝廷之上黨同伐異之始。是以,臣以爲應只尊其一。”

朱由校點了點頭,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隨後沉吟了半晌才說道:“那愛卿以爲尊何人?”

“回陛下,臣以爲當尊荀子。”

趙秉忠面無表情的說道:“臣相信天下有人人君子,可終究有教化不到的地方,是以應禮法並舉。”

“禮乃爲人之本,但不是所有人都會遵守,所以臣以爲禮乃人之上限,人人都應該去學,人人都可以爭取成爲聖人的途徑,那就是學禮。這也是教化的目的。”

“可是有的人沒有辦法教化,那麼就應該用律法去限制、去懲罰。所以臣以爲禮乃是人之上限,應該廣宣揚,使人人明禮。”

“而法則爲人之下限,如果有人不遵守,那麼就要用律法去懲處他。所以臣以爲當禮法並舉,荀子之說正合適,甚至可爲大明國策。”

聽着趙秉忠的話,朱由校差一點就想問問他,你是不是穿越過來的?

法律是人的下限,這句話在後世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同時也是這麼遵守的。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觀點,那就是法無禁止即可爲。

這是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只要法律沒有明文規定不允許你做的,你就可以去做。

而對於政府的官員來說,法無禁止,即不可爲;沒有法律規定的,就不可以去管。

雖然和趙秉忠說的不一樣,但意思卻總是如此。

朱由校再看向趙秉忠的時候,眼中全部都是讚賞的神色。

你早就應該站出來,你知不知道?

如果你早站出來,我早就用你了,說不定現在你就入內閣了。

比起黃克纘那個半路出家的人物,趙秉忠實在太合適刑部尚書這個位置。

如果趙秉忠早站出來,那就沒有黃克纘什麼事了。

朱由校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說道:“愛卿們的想法,朕已經知道了。”

聽到朱由校這麼說,不少人的心裡面咯噔一下。

不是啊,我們還沒說話呢!

我們反對呀!

★ ttκΛ n★ ¢○

他們就想往前站出來,想要表達自己的意見。

可是朱由校根本沒搭理他們,直接轉頭看向四位內閣大學士說道:“幾位閣老有何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就轉移到了內閣大學士的身上,想看看他們怎麼說。

這個時候你就不好再出去搶話了,畢竟是陛下問的,而且問的也是幾位內閣大學士。你這個時候站出去講話,只能是讓人覺得你不合規矩。

黃克纘自然不用站出來,因爲這本身就是他提出來的,沒什麼好說的。

那麼就該輪到孫承宗了,因爲在剩下的三位內閣大學士裡面,他的地位最低。

孫承宗向前走了一步,緩緩的說道:“陛下,臣贊成。”

說完這句話之後,孫承宗就轉身退了回去。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就是我表完態了,其他的事情我不想說。

接下來自然就輪到內閣次輔徐光啓了。徐光啓向前走了一步,在衆人期待的目光中,說道:“啓稟陛下,臣也贊同。”

這兩個人開口之後,可以說是一片譁然。

怎麼會這樣呢?

他們居然全部都贊成?

從上朝開始之後,朝堂上就沒有出現反對的聲音,所有人都是全部贊同,唯一不贊同的就只有餘懋衡。

但人家也不是徹底反對,只是說要把孟子和荀子一起送上去。

於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韓爌的身上,雖然心裡面還抱着一點點期望,只是大家都知道,恐怕是沒希望了。

第一百五十章 按律當斬第二六五章 陳奇瑜升官至京師第三零二章 摸底各地衛所第五零零章 花魁陳玉兒第三七四章 這個皇帝很強硬第三十二章 陌生的鄒元標第一四八章 讓誰背鍋?第五三六章 給大明刮骨療毒!第六一零章 憲兵督查處(求月票求打賞!)第五章 題本第六九七章 賣了老福王第二三四章 不畏死的革新者第四二二章 火藥是一切的基礎第五八七章 沒底線的吳克善第三十五章 召見鄒元標第五十五章 焦徐的交情第六四六章 鄭芝龍的命運第五九五章 騎兵的時代,過去了第六三九章 朝鮮君臣態度轉變第四四七章 沒了順治沒了康熙,全都沒了第二一四章 大魄力的明主(繼續萬字求月票)第六九一章 攤牌了我是大明的人第四二三章 燧發槍和鋼炮第五章 題本第四五六章 陰陽師第四二零章 明君之路(求票求訂閱!)第五一五章 鬧騰得越大越好第四四二章 故意搶大玉兒(日萬求賞!)第一四二章 庶幾無愧第五二一章 奴婢何苦爲難奴婢?第七零零章 漢城大亂,明軍維穩(盟主迪迪卡卡俱樂部加更)第三二八章 一語定生死第一八一章 和皇后談人生第四十九章 喪心病狂第三四七章 孔家自救的機會第四二零章 明君之路(求票求訂閱!)第五一零章 盯上徽商第四一五章 努爾哈赤之死第四十三章 另起爐竈第四六四章 實誠的熊廷弼第二三零章 密奏入京第四一五章 努爾哈赤之死第三零零章 拿西寧侯開刀第一四一章 合則兩利第二四二章 棒打羣臣!大禮儀之爭?第四六四章 實誠的熊廷弼第十二章 童謠第六一六章 陛下爲什麼要打倭國?第五八七章 沒底線的吳克善第六八七章 換世子(盟主帶炸藥上飛機加更)第三五二章 山東不能亂第一一六章 搞事第一一九章 掀起更大的浪第六八三章 房樑下的一家十九口第三零七章 大比之年第五五九章 建奴覆滅,大明威武!第一二九章 挖墳掘墓斬草除根第二六零章 福王造反第七十二章 牢頭死了(新年快樂)第五八二章 即將迎娶姐妹倆第六四三章 合圍鄭芝龍第二一六章 周嘉謨要用考成法第六三一章 鯨吞計劃第二二七章 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第四零三章 書院談判第八十四章 明明白白的打擊異己第五十九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章 木匠皇帝第六九一章 攤牌了我是大明的人第六一三章 攤牌了,朕是皇帝第六六一章 松浦大郎被嚇壞了第三四一章 衍聖公到濟寧第二八八章 當世名將秦良玉第四十五章 百工院第三五六章 孔胤植會不會心懷愧疚?第三九三章 努爾哈赤被炮轟了第二九三章 老福王與韓立第六九六章 雷霆手段(求YP!)第五零零章 花魁陳玉兒第二二九章 哪吒射紂王第八十三章 準備大反攻第九十八章 東廠抓人第九十五章 都挖出來了第五七九章 主動融入大明(求全訂!)第七十九章 擺明車馬第五三五章 成立揚州商會第四六八章 大明第一次主動在遼東搞事第三三五章 魯王背後另有其人第六七四章 驚動終極元老第三五八章 錦衣衛都指揮使又換人了第七十四章 控訴!第六三零章 參謀處高層會議第四七六章 捷報傳來第五九二章 大丈夫橫刀立馬第五七零章 瀋陽城演武第一八四章 國丈和內務衙門第三九三章 努爾哈赤被炮轟了第七章 韓爌進言第二七五章 安邦彥造反了!第四四七章 沒了順治沒了康熙,全都沒了
第一百五十章 按律當斬第二六五章 陳奇瑜升官至京師第三零二章 摸底各地衛所第五零零章 花魁陳玉兒第三七四章 這個皇帝很強硬第三十二章 陌生的鄒元標第一四八章 讓誰背鍋?第五三六章 給大明刮骨療毒!第六一零章 憲兵督查處(求月票求打賞!)第五章 題本第六九七章 賣了老福王第二三四章 不畏死的革新者第四二二章 火藥是一切的基礎第五八七章 沒底線的吳克善第三十五章 召見鄒元標第五十五章 焦徐的交情第六四六章 鄭芝龍的命運第五九五章 騎兵的時代,過去了第六三九章 朝鮮君臣態度轉變第四四七章 沒了順治沒了康熙,全都沒了第二一四章 大魄力的明主(繼續萬字求月票)第六九一章 攤牌了我是大明的人第四二三章 燧發槍和鋼炮第五章 題本第四五六章 陰陽師第四二零章 明君之路(求票求訂閱!)第五一五章 鬧騰得越大越好第四四二章 故意搶大玉兒(日萬求賞!)第一四二章 庶幾無愧第五二一章 奴婢何苦爲難奴婢?第七零零章 漢城大亂,明軍維穩(盟主迪迪卡卡俱樂部加更)第三二八章 一語定生死第一八一章 和皇后談人生第四十九章 喪心病狂第三四七章 孔家自救的機會第四二零章 明君之路(求票求訂閱!)第五一零章 盯上徽商第四一五章 努爾哈赤之死第四十三章 另起爐竈第四六四章 實誠的熊廷弼第二三零章 密奏入京第四一五章 努爾哈赤之死第三零零章 拿西寧侯開刀第一四一章 合則兩利第二四二章 棒打羣臣!大禮儀之爭?第四六四章 實誠的熊廷弼第十二章 童謠第六一六章 陛下爲什麼要打倭國?第五八七章 沒底線的吳克善第六八七章 換世子(盟主帶炸藥上飛機加更)第三五二章 山東不能亂第一一六章 搞事第一一九章 掀起更大的浪第六八三章 房樑下的一家十九口第三零七章 大比之年第五五九章 建奴覆滅,大明威武!第一二九章 挖墳掘墓斬草除根第二六零章 福王造反第七十二章 牢頭死了(新年快樂)第五八二章 即將迎娶姐妹倆第六四三章 合圍鄭芝龍第二一六章 周嘉謨要用考成法第六三一章 鯨吞計劃第二二七章 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第四零三章 書院談判第八十四章 明明白白的打擊異己第五十九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章 木匠皇帝第六九一章 攤牌了我是大明的人第六一三章 攤牌了,朕是皇帝第六六一章 松浦大郎被嚇壞了第三四一章 衍聖公到濟寧第二八八章 當世名將秦良玉第四十五章 百工院第三五六章 孔胤植會不會心懷愧疚?第三九三章 努爾哈赤被炮轟了第二九三章 老福王與韓立第六九六章 雷霆手段(求YP!)第五零零章 花魁陳玉兒第二二九章 哪吒射紂王第八十三章 準備大反攻第九十八章 東廠抓人第九十五章 都挖出來了第五七九章 主動融入大明(求全訂!)第七十九章 擺明車馬第五三五章 成立揚州商會第四六八章 大明第一次主動在遼東搞事第三三五章 魯王背後另有其人第六七四章 驚動終極元老第三五八章 錦衣衛都指揮使又換人了第七十四章 控訴!第六三零章 參謀處高層會議第四七六章 捷報傳來第五九二章 大丈夫橫刀立馬第五七零章 瀋陽城演武第一八四章 國丈和內務衙門第三九三章 努爾哈赤被炮轟了第七章 韓爌進言第二七五章 安邦彥造反了!第四四七章 沒了順治沒了康熙,全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