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攘外安內聲東西(上)

【首更送達,前頭那更是爆發的第四更】

在沒有山東之地的時候,秦國以一國之力吞併其餘六國。在這方面上來說,經濟糧餉應當是可以負擔得起龐大軍費開支的。但扶蘇在位後,因爲始皇當年連綿的大工程大建設,故而不得不一再削減財政開支。到了胡亥這裡,又進一步削弱了百姓的負擔上限。扶蘇又不得不再次削減,還要繼續圖謀開源。

財政問題要解決好,不外是開源節流。

扶蘇要開源,那隻能在商業商稅和山澤鹽鐵上做功夫。但開源一時間並不能擴大到哪裡去,可戰時開支那又極是龐大。無奈,各種因素,包括財政因素下,扶蘇決定將刀子砍向裁軍。

軍費開支是大秦頭等的財政開支項目,北方長城軍團三十萬帝國精粹,京師衛戍軍十萬散佈在各個關口,城門,宮門,嶺南五十萬戍卒戍守帝國新的領土。還有零散在各內地郡,邊郡的郡兵又是十數萬。這百萬大軍,開支的確驚人。

同時,扶蘇決定裁軍,也不僅僅是爲了應對財政問題。而是從深層次考慮,首先是實邊。

扶蘇空得了北方數千裡方圓的地盤,但除了外族人,秦人不多。農耕民族在遼闊的草原上,真心比例太少。故而,扶蘇一直以來都囑咐地方官署要多多移民,將中原顯得擁擠的人口遷徙到北方草原上去。

畢竟,光是一個西套一個東套兩個河套平原就能裝下兩個中原大郡的人口了。扶蘇以前看過一篇講述王朝興衰的文章,從人口學的角度十分殘酷地揭露了帝國周而復始從興起到滅亡的原因。

人口,成了這其中的關鍵因素。

當人口遠低於當時社會條件下能夠容納的人口上線時,皇朝內部一片安穩,只要當政者不太白癡,就能做到安居樂業,國富民豐。但一旦皇朝的人口到了警戒線,那麼各種問題便會層出不窮。

比如明末,小冰河讓整個明末幾乎就是一部天災引起一系列人禍的狂想曲。兩萬萬人口在一個皇朝末世的管理下,能夠做到安居樂業麼?顯然是不可能的。

眼下大秦的人口約莫在三千萬左右,這是經歷過大秦兼併戰爭後十餘年不動刀兵的結果。漢朝的高峰期是漢武帝時期五千六百萬左右的人口,自漢武帝時期後,漢朝整體走勢走向下坡路,到了王莽奮力執行新政試圖解決人口快速增長帶來的各方面問題失敗後,戰爭的到來,讓人口銳減,也正是此一點讓東漢得以短暫中興。

大秦人口大半在山東之地,撇去那些隱瞞了的黑戶,山東之地人口最多的又在中原。這片開發程度最高的地方人口容納上限也是最高的,但眼下,越發增長的人口不可避免地讓其爆發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中原之地人口最多,扶蘇一開始實邊移民的最大目標也就是中原數郡。然而,與扶蘇預測之中相反的是自願移民的人數不多,可以說收效甚微。扶蘇道理明白,但顯然不可能將這套人口論拋出來,更何況平民百姓也不會懂那麼多大道理。

但此次,陳勝吳廣起義給了扶蘇一個機會。古代移民的路線大體可以說是由北往南移民的,而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戰亂。戰亂給了安靜的村莊巨大的威脅,而逃避,是弱者面對戰亂做合適的選擇。

扶蘇此時推出移民,自然是事半功倍。而且此次扶蘇的移民政策是和裁軍聯繫在一起,打包附送的。

扶蘇裁軍,爲的是什麼?不僅是減少財政開始,若單單爲這一點,那是極其不明智的。等於是自廢武功,扶蘇絕不會這般去做。

究其深層次的,是扶蘇擔憂眼下晉陽政權壓不住長城軍團這個軍事上的龐然大物。即便是被王離拉攏過去十餘萬將士,散落在扶蘇各個地盤上的至少十五萬大軍依舊是扶蘇極其謹慎面對的對象。始皇在時,本來是打算讓扶蘇過去安然繼承這個龐大軍事遺產的。事實上最主要的阻力蒙恬是支持扶蘇繼承的,只可惜這些年過去,扶蘇被迫在東南西北征戰卻並沒有及時將長城軍團繼承下來。

如此,不可避免地催生了長城軍團內軍閥思想的生長和蔓延,其中王離就是最好的例子。

扶蘇有理由擔心這個軍力三倍於中央的邊軍體系會反噬中央,不然,扶蘇爲何自西渡黃河之後就再也沒有回晉陽而是紮根九原一般?實在是長城軍團這樣一個巨大的,自成體系的軍事組織讓扶蘇太過擔憂了。

所幸,扶蘇東征西戰雖說錯過了繼承長城軍團,但也獲取了軍事上的人望。故而,只要扶蘇在九原坐鎮,再怎麼軍閥思想濃重的人也會被壓住。可扶蘇不是一個帥臣,他是一個人主。用兩月的時間幾乎將中樞搬過來的例子勢必不可長久,扶蘇遲早要回到晉陽,甚至回到咸陽。到時候,誰能保證長城軍團不會依舊獨立於中央外,依舊對中央產生威脅?

顯然,裁軍勢在必行!

一旦裁軍,原本長城軍團的就要被迫打散,扶蘇可以盡情地摻沙子,讓保持其軍隊軍魂的同時不成爲一個利益集團的軍閥。同時,裁軍最直觀的效果便是將長城軍團的威脅降到最低。當然,扶蘇懼怕的是一個成長起來了的,內部利益交錯威脅中央的長城軍團。而不是一個人數衆多會多中央造成威脅的軍團,扶蘇以後還會組織軍團,將軍權下放到帥臣手中,並不表示因此因噎廢食。

最後一點,也就是扶蘇認爲的最爲關鍵的一代。那便是實邊!如果扶蘇裁軍五萬,而且這五萬大兵一個個都是成家了的單身漢。那扶蘇就能落實邊疆民屯的計劃,就能讓邊疆多出五萬民戶。甚至可以十分合適地在這裡實行府兵制,實行完整版的租庸調製。

天幸,扶蘇此刻中原戰亂。百姓人心思動,扶蘇只要加大投入,便能順利地將中原的移民安置在邊疆廣袤的土地上。同時,扶蘇又能大規模給軍中光棍漢娶媳婦,讓邊疆儘快安穩起來。

故而,扶蘇在整個八月份幾乎都在忙着這件大事。將長城軍團裁軍,將其吞入扶蘇的體系之下,同時大規模移民擴充扶蘇的實力,充實邊疆。而整個行動之中,最大的困難甚至所有的罵名,扶蘇都不需要承擔。因爲,有一個所有人都不敢罵的人在頂替了,那邊是蒙恬!

裁軍,是蒙恬的遺願!誰敢說個不是?就算有,也全部是蒙恬揹負了過去。蒙恬,一手將所有的阻力化解了出去,讓扶蘇這才得以順順利利化解裁軍的難題。

同時,也才能得以順利將長城軍團的精華消化下來。

第95章 北疆變局亂咸陽(下)第22章 月芷醫館 九原軍醫第61章 千里遙謝使君恩第75章 九歌舞鏗鏘第97章 烈火染盡帝王怨(上)第三卷卷終章 殘虎餓狼怎善後上首更送達第103章 傷卒凝軍心第96章 指鹿爲馬亂真假(下)第40章 一將難求偏師去(下)第1章 帝國的憤怒第46章 自毀長城入范陽(上)第36章 老臣南疆秦庭動(下)第75章 王死城落餘旗立(下)第41章 以下克上說打臉(下)第三卷卷終章 殘虎餓狼怎善後中第37章 邊軍之論 伏擊馬賊第13章 兵制革新京師軍(上)第30章 悄然扭轉勢不同(上)第74章 內有制肘克郟城(上)第28章 上卿徵得千帆競(下)第79章 八卦破迷城第25章 秦歌一曲戰洛陽(下)第45章 周文敗仗李良辱(下)第120章 隴西末第87章 龍旗變換固原城(上)第74章 內有制肘克郟城(上)第77章 嶺南疑雲卷東南(下)第11章 驅賊將軍勝賊寇(下)第36章 金蟬脫殼起白蛇(上)第24章 刺秦欲成霸業始(下)第7章 頭痛的扶蘇,咸陽的變幻第32章 查抄紀家 季福來投卷終章反目成仇賊寇兵下第60章 英雄末路苟富貴(上)第10章 王門貴閥任一人(下)第4章 爆發的蘇黨第94章 僞裝潛入牢第28章 國殤秦曲戰歌烈(上)第29章 傾伏衆將陷蒙營(上)第108章 馬踏草原更美妙第30章 揮師北上生一計(下)第45章 果毅皇長子破賊第67章 美人如蓮玉公子(下)第58章 河南血地大河赤(上)第35章 霸王卸甲韓信窺(上)第48章 功虧一簣冢中骨(下)第107章 功虧一簣胡內訌第64章 死中博生軍情急(上)第68章 反掌一書定齊氏第2章 焚書坑儒 焚書坑術第96章 指鹿爲馬亂真假(上)第45章 進退兩難霸王斷第5章 秦楚兵鋒韓信處(上)第9章 敵友難辨事莫明(上)第2章 咸陽紛紛擾第34章 兩面夾擊誰爲難(上)第18章 此行事見與當時(下)第100章 王離身死指南路(下)第56章 方尺何所疑大結局第31章 峰迴路轉臨陣歸(下)第33章 重賞之下出勇夫(下)第75章 王死城落餘旗立(下)第33章 先勝驟敗夜銜枚(下)第101章 樓煩騎襲傷兵營第13章 秦墨搜山 死裡逃生第53章 斜陽下老兵的榮耀第26章 步騎結合不厭詐(下)第14章 夜盡天明 坑殺賊首第108章 吾當有所爲第22章 月芷醫館 九原軍醫第83章 西北奇兵仗諜行(下)第27章 宵小落定愁躍江(上)第21章 再戰鉅鹿搏鬥將(上)第23章 身後萬里誰承得(下)第49章 三尺不爛圖堅城(上)第35章 帝王終有隕落時(上)第18章 鉅鹿詭局安陽變(上)第16章 盛宴安得車馬喧(上)第82章 練兵長城兩不誤第19章 兒女婚姻爲難事(上)第12章 羣雄騷動章邯憂(下)第13章 兵制革新京師軍(上)第17章 阿房宮內 爾虞我詐第46章 自毀長城入范陽(上)第58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50章 謀才忽聞間隙生(下)第56章 降將舊識天下棋(上)第104章 狡詐梟雄冒頓者第31章 峰迴路轉臨陣歸(下)第35章 帝王終有隕落時(下)第52章 晉之故事下克上第49章 歸得晉陽納人傑(下)第8章 樑死羽繼羣囂擾(上)第1章 奸擘權閹死亂斧(下)第73章 手寬猶當身板橫卷終章呂家有女要當官二第95章 北疆變局亂咸陽(上)卷終章絕地中生路黃河首更送達第102章 前後夾擊現猙獰
第95章 北疆變局亂咸陽(下)第22章 月芷醫館 九原軍醫第61章 千里遙謝使君恩第75章 九歌舞鏗鏘第97章 烈火染盡帝王怨(上)第三卷卷終章 殘虎餓狼怎善後上首更送達第103章 傷卒凝軍心第96章 指鹿爲馬亂真假(下)第40章 一將難求偏師去(下)第1章 帝國的憤怒第46章 自毀長城入范陽(上)第36章 老臣南疆秦庭動(下)第75章 王死城落餘旗立(下)第41章 以下克上說打臉(下)第三卷卷終章 殘虎餓狼怎善後中第37章 邊軍之論 伏擊馬賊第13章 兵制革新京師軍(上)第30章 悄然扭轉勢不同(上)第74章 內有制肘克郟城(上)第28章 上卿徵得千帆競(下)第79章 八卦破迷城第25章 秦歌一曲戰洛陽(下)第45章 周文敗仗李良辱(下)第120章 隴西末第87章 龍旗變換固原城(上)第74章 內有制肘克郟城(上)第77章 嶺南疑雲卷東南(下)第11章 驅賊將軍勝賊寇(下)第36章 金蟬脫殼起白蛇(上)第24章 刺秦欲成霸業始(下)第7章 頭痛的扶蘇,咸陽的變幻第32章 查抄紀家 季福來投卷終章反目成仇賊寇兵下第60章 英雄末路苟富貴(上)第10章 王門貴閥任一人(下)第4章 爆發的蘇黨第94章 僞裝潛入牢第28章 國殤秦曲戰歌烈(上)第29章 傾伏衆將陷蒙營(上)第108章 馬踏草原更美妙第30章 揮師北上生一計(下)第45章 果毅皇長子破賊第67章 美人如蓮玉公子(下)第58章 河南血地大河赤(上)第35章 霸王卸甲韓信窺(上)第48章 功虧一簣冢中骨(下)第107章 功虧一簣胡內訌第64章 死中博生軍情急(上)第68章 反掌一書定齊氏第2章 焚書坑儒 焚書坑術第96章 指鹿爲馬亂真假(上)第45章 進退兩難霸王斷第5章 秦楚兵鋒韓信處(上)第9章 敵友難辨事莫明(上)第2章 咸陽紛紛擾第34章 兩面夾擊誰爲難(上)第18章 此行事見與當時(下)第100章 王離身死指南路(下)第56章 方尺何所疑大結局第31章 峰迴路轉臨陣歸(下)第33章 重賞之下出勇夫(下)第75章 王死城落餘旗立(下)第33章 先勝驟敗夜銜枚(下)第101章 樓煩騎襲傷兵營第13章 秦墨搜山 死裡逃生第53章 斜陽下老兵的榮耀第26章 步騎結合不厭詐(下)第14章 夜盡天明 坑殺賊首第108章 吾當有所爲第22章 月芷醫館 九原軍醫第83章 西北奇兵仗諜行(下)第27章 宵小落定愁躍江(上)第21章 再戰鉅鹿搏鬥將(上)第23章 身後萬里誰承得(下)第49章 三尺不爛圖堅城(上)第35章 帝王終有隕落時(上)第18章 鉅鹿詭局安陽變(上)第16章 盛宴安得車馬喧(上)第82章 練兵長城兩不誤第19章 兒女婚姻爲難事(上)第12章 羣雄騷動章邯憂(下)第13章 兵制革新京師軍(上)第17章 阿房宮內 爾虞我詐第46章 自毀長城入范陽(上)第58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50章 謀才忽聞間隙生(下)第56章 降將舊識天下棋(上)第104章 狡詐梟雄冒頓者第31章 峰迴路轉臨陣歸(下)第35章 帝王終有隕落時(下)第52章 晉之故事下克上第49章 歸得晉陽納人傑(下)第8章 樑死羽繼羣囂擾(上)第1章 奸擘權閹死亂斧(下)第73章 手寬猶當身板橫卷終章呂家有女要當官二第95章 北疆變局亂咸陽(上)卷終章絕地中生路黃河首更送達第102章 前後夾擊現猙獰